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策略探究

2022-03-21张秀英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小学教学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

张秀英

摘要: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传输学生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注重因材施教、树德育人的教育理念。教师可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创设各种生活化情境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试总结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策略研究。

关键词:小学教学;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全面发展和更多可能性,在小学这一基础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要避免把学生培养为以考试成绩为导向的“做题机器”,而是要通过课堂的教学引导学生们去观察、分析现实中的各种实际问题,避免学生们长期处于象牙塔的舒适环境之中而出现缺乏独立自主、社会实践技能的问题。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改善学生对课堂活动参与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现状

在目前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大多是采用独自讲解、学生埋头记笔记的教学方式,教师很少联系学生们熟悉的生活实际展开品德教学,学生们也觉得这样空洞、僵化的理论讲解式教学非常无趣。同时,许多家长、学生因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很少或者不考仍然将这门课程视作副科,没有予以相应的重视。家长没有起到有效地言传身教的家庭作用,许多家长都对相关的法律知识和道德楷模事迹没有相应的了解,学生们在家庭中无法得到有效地品德熏陶和环境培养教育。同时,许多教师缺乏相应的课程专业素质,没有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更新,仍然是采用传统的黑板板书加讲解的教学模式,部分教师对新出现的多媒体、互联网等新型教学手段也不能够有效地运用。同时,学校、教师对学生们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效果缺乏相应地评价模式,学生们自然而然地也会以考试的重难点程度来区别对待各项学习内容,这样便容易出现学生们对相关知识的内容并没有完全融会贯通的问题。如何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互相联系,推陈出新、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家长通力协作,将学校、教室转变为学生们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良好平台[1]。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策略探究

(一)创设学生们熟悉的生活情境

要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课堂,首先教师便是要注重课堂的生活性和趣味性,学生们因为年龄还小在课堂上非常容易出现不认真听讲、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等问题。如果教师不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那么生活化课堂的建立也就无处谈起。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信息技术播放视频、动画,举办实践活动等方式来创设学生们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们通过情景模拟扮演、主题分享等活动来深入学习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例如在学习小学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学习有方法”时,教师可以让同学们互相分享自我的文化科目学习心得,在课堂上组织一个“学习技巧分享”大会,让同学们总结自我在学习中的相关经验技巧,互帮互助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的同学分享了名著阅读的学习方法,通过阅读名著、写读后感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有的同学分享了自己在课后通过互联网搜索各种学习资源进行拓展学习的有关方法。在学习小学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挑战第一次”时,教师可以让同学们都说一说自己生活中独特的第一次经历,让同学们从生活细节出发,逐步培养学生们独立自主的能力,例如同学们在家中参加各种家庭劳务的经历,如第一次洗碗、第一次自己洗衣服。将课堂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以生活类话题进行课堂切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们对课堂学习的参与积极性。

(二)开展生活情景类模拟活动

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学习,组织开展各类生活情景类模拟活动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手段。例如在学习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班级生活有规则”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的形式先给同学們播放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会议流程,例如在社区居委会中工作人员的会议视频、在企业单位中员工们讨论工作内容的视频。然后教师可以再让同学们开展班规讨论大会,让每个同学都能够畅所欲言,针对班级内的各项管理事务提出自己的意见,让同学们模拟生活实践中的会议流程。在班规讨论大会中,教师要引导同学们设置好发言流程、发言顺序,如每个同学发言前需要提供自己的纸质文件提案供其他同学传阅,同时每个同学有两分钟的时间对自己的班规提案进行深入的阐述,每个提案阐述完毕后同学们可以以提问、讨论等形式进一步商讨相关提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最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一起对同学们提出的各项班规进行举手表决,让民主与法治的精神深入人心。

(三)践行德育理念

不断提高自我的思想境界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人民的不懈追求,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良好的践行德育理念的教学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将环保科学意识、中华传统美德的培养与课程教学互相结合,创设生活化的教学课堂。例如在学习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我的环保小搭档”时,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们在生活中对各类垃圾进行有效分类的环保理念。教师可以组织同学们一起来识别各类生活垃圾,通过玩“垃圾分类”的小游戏来提高同学们的实践技能水平。教师可以在幻灯片资源上展示各类不同的垃圾图片,看看同学们能否准确地识别这些垃圾,并进行有效分类。在学习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我们在公共场所”时,教师可以给同学们播放现实生活中的公共场景录像,让同学们指出视频中的各种不文明行为,例如在地铁轻轨站中人们没有按秩序依次排队,而是你争我抢地互相推搡;在街头巷尾经常有路过的行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2]。通过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让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注重自我的一言一行,注重文明礼仪。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践行德育理念拉近学生们与良好品德和法治精神之间的距离。

结束语:目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存在着教学模式单一、师生互动交流少、教学内容不够生活化等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学生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开展生活情景类模拟活动、践行传统美德教育理念等教学策略来创设高效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黄丽萍.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策略探究[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06):45-46.

[2]赖雪红.核心素养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9(14):20-21.

猜你喜欢

小学教学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