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越文化情景下花山校本课程德育模块的建构与实践研究
2022-03-21黄彩
黄彩
摘 要:丰富的骆越文化特色,为宁明县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充分的课程资源。本文以厚重的骆越文化为依托,立足于学校特色文化,以校本課程开发的理论为依据,对校本课程德育模块的建构和实践进行探索研究。通过介绍“快乐的壮乡花山娃”校本德育课程建构的历史背景,简析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意义和条件,介绍课程目标、内容架构,探索花山校本课程德育模块开发和呈现的方法,通过对相关理论的研究和实施实践的提炼总结,努力让花山校本德育课程开发更加贴切学校实际,更好地为推进学校德育发展和丰富校园文化服务。
关键词:骆越文化;校本课程;德育
一、模块建构的背景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骆越人主要聚居在广西红水河流域、贵州西南部及越南红河流域一带。骆越人建立的骆越古国大致兴于先秦时期。由于地处中原与华南、西南往来的交汇处,长期的多民族杂居、交流与融合,骆越人创造的骆越文化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呈现文化多元性。骆越文化中的稻作文化、铜鼓文化、崖壁画文化、玉石文化等对中华文明、东南亚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花山壁画文化是骆越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壁画主要分布与左江流域的宁明、龙州、江州、扶绥、大新等地河流岩壁,以宁明花山壁画最为集中,规模最大,最为壮观。花山壁画记载了古骆越文化的核心内容,反映古骆越文明、边疆历史、壮族文化和南国生态等。壁画中有大量的人物、动物、器物,壁画人物多数双手上举,呈欢歌乐舞之势,表现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模块的设定过程
(一)花山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意义
“花山校本课程”是城中镇中心小学传统文化课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城中镇中心小学坚持立德树人总目标,在学校发展逻辑框架下,对学校德育资源进行了整合优化,形成“博爱、尚礼、乐学”一条主线;“修正于心,有儒雅之范”、“行之于礼,有灵动之气”两个维度;“主题教育课程、实践活动课程、家校联动课程、亲子活动课程、经典诵读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养成教育课程、礼仪教育课程”八大课程领域,实现了德育活动课程化、德育课程体系化。以学校现有的校本课程为基础,推进“快乐的壮乡花山娃”德育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是对学校育人体系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有利于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花山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条件
2014年以来,宁明县城中镇中心小学基于骆越文化,确定了“快乐教育”办学主题,构建了“以爱育乐智乐共生”的育人体系,将“爱、快乐、成长”作为核心的理念,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儒雅之范、灵动之气的快乐花山娃,让学生具备快乐生活的素质和能力。围绕育人目标,学校建构了“美丽校园”、“智乐学园”、“情趣乐园”、“温馨家园”四个园的立德树人大架构,将培养快乐花山娃置身于学校的全方位、全领域、全流程和全员育人的大情景中。学校成熟完善的育人体系和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为“快乐的壮乡花山娃”德育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花山校本德育课程的目标
“快乐的壮乡花山娃”德育课程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依据,落实五大德育内容中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总要求,围绕“快乐花山娃”的学校育人目标,将本模块的目标设定为:培养壮家儿童爱国爱家,有家国情怀,了解边关壮族传统文化渊源,认同骆越花山文脉和精神内涵,增强边关壮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传承民族文化,让学生具备快乐生活的素质和能力。围绕这个目标,分子目标、分模块推进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精准度。
4 花山校本德育课程的内容架构
从培育“快乐壮乡花山娃”出发,以本模块目标结构为线索,紧紧依托本土的、地域的、民族的花山文化资源,以花山文化为载体,与相关学科融合渗透开设校本课程,通过开设游花山、画花山、品花山、诵花山、说花山、写花山、唱花山、演花山等校本课程,培养学生书、画、说、写、唱、演等素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民族认同感,实现模块的德育目标。
三、花山校本德育课程的呈现
经积极探索,不断修订完善,城中镇中心小学基本建成了学校快乐花山娃德育体系下传统文化之“花山文化主题德育课程模块”。主要开发了以下课程:
1.游花山。组织学生到花山旅游景区实地游赏花山壁画,深入开展研学活动,增强学生对花山文化的直观感受,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
2.画花山。组织有绘画特长的学生参加花山小画家活动,通过临摹花山画作、实地写生、创作等,用手中的笔描绘眼中、心中的花山,增强传承花山文化的自觉性。
3.品花山。组织师生阅读与花山有关的文章,观看有关视频资料,观看大型壮族神话实景剧《花山》演出,组织参观有关展览等,了解花山文化发展过程,品味花山文化。
4.诵花山。组织晨会千人齐诵、经典诵读活动,诵读中华经典,诵读花山美文,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花山文化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5.说花山。培养了一批花山小讲解员,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培训,学习基本礼仪,学习创编解说词,增强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他们优雅得体的体态,使他们在活动中锻炼成长,成为花山景区重要活动的讲解员。同时,鼓励组织班级故事会,一起分享骆越故事、花山故事。
6.书花山。组织书法爱好学生参加花山小书法家活动,在学习借鉴优秀书法作品的基础上,创作花山书法作品,把自己的情感注入书法创作中,参与花山文化传承。
7.写花山。组织师生开展花山诗词创作活动,并在日常课堂教学活动中将自己对花山的理解写入作文,抒写花山篇章,抒发花山情怀。
8.唱花山。将花山《迎客歌》、《我在花山等你来》等歌曲引入校园,在师生中唱响。积极鼓励师生学唱、学写壮族山歌。
9.演花山。组织花山乐鼓表演队伍,经过几年的打磨,成
为宁明县花山文化活动、重要迎宾活动的常规表演节目,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曾在花山申遗活动中进行现场表演,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同时,学校的师生积极参加宁明“三月三·骆越王节”活动,展示骆越文化,并在重要节日文艺演出活动中,将花山文化融入节目表演中,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弘扬花山文化。
10.传花山。编写了《快乐花山娃诵读经典读本》、《快乐花山娃成长篇之礼仪教育读本》,传播花山文化、骆越文化,传播校园主题文化,争做奋进有为的新时代花山人。同时,积极邀请媒体记者对学校开展文化活动、德育活动进行宣传报道,向社会各界介绍骆越文化情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
在实践过程中,该模块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这些成效将不断深化和巩固,发挥其德育最大效益。学校将继续加强探索实践,进一步完善优化课程结构,努力提升德育模块实施的效果,让学校的德育理念深入每个教师的头脑,体现在校园育人环境中的每个角落,使全校学生受益于学校的德育研究成果,朝着“具有家国情怀、儒雅之气、灵动之气的快乐花山娃”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