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公民文明素养的意义

2022-03-21黄景行许琰琰

民族文汇 2022年2期
关键词:公民传承传统文化

黄景行 许琰琰

关键词:传统文化;公民;文明素养;传承

引言:

中华文化之所以成果丰硕、内涵丰富,就是因为在各个重要时期都会出现许多代表人物对其予以传承发展。首先,在礼学传承方面,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孔子出生于春秋時期,面对礼乐崩坏的社会局面,孔子立言著书、言传身教,在总结周礼的基础上,总结了先秦三代的文化核心,不仅对先秦典籍进行了整理和批校,还一手开创了儒家学派,并利用私教的方式让其得以发展和传承。其次,在史学传承方面,西汉司马迁以“究天人之技,穷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坚毅决心和信念,汇聚华夏过往千年之历史,写成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书——《史记》。《史记》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也开启了此后历代撰写史学的惯例。然后,在儒学方面,最重要的两个传承者便是理学大师朱熹和心学大师王阳明。此二人使得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学,分别在宋朝和明朝为之一振。最后,在近代国学方面,最具代表的人物是梁启超。梁启超在立足国学的基础上,借助西学,不仅弘扬和发展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加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感。

一、传统文化是公民社会建构的历史根基

对于文化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简单来说,所谓文化有其固定的特征、主体。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四个具体特征:其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自夏商周时算起,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正所谓“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命即山川命理,神即祖宗神灵,礼即礼法制度,此三者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三大起源。夏朝起于治水的大禹,对来自大自然的力量甚是崇畏,这也与道家“道法自然”的旨趣不谋而合。事实上,儒家也是继承的周礼的大部分内容,正所谓“君子处世,贵在克己复礼”,“仁、德、礼、法、化、和”这六个字,概括了我们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特征。其二,民族特色,和而不同。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正所谓“东夷”“西戎”“北狄”“南蛮”就是对我国古代民族空间分布特征的描述。以东夷族群为例,他们善于渔猎经商、崇拜鸟图腾,其代表性朝代便是商朝。以西戎、北狄族群为例,他们精于骑射游牧、崇拜狼图腾,其代表性朝代便是元朝。以南蛮族群为例,他们通于养殖耕种、崇拜蛇图腾,其代表朝代楚国。这些不同的民族文化,最终融汇于一体,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核。其三,兼收并蓄,博大精深。历史上的中国,曾出现“万国来朝”的繁荣局面。对于异域他国文化,统治者多秉承“兼收并蓄”的态度,其最具代表性的朝代便是唐朝和元朝。

“中华文化是一种风俗、习惯主导的文化”,中华文化拥有两个内容主体:其一,道家。道家思想的本质是一套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当然它的作用不仅仅局限在理论层面。汉末时期,民间人士在道家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道教,这是起源于本土的宗教,崇尚自然和谐和无为而治,在民间拥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几乎遍布各地的城隍庙、土地庙等文化建筑都反映了这一点。其二,佛教。佛教在中国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道教,且极具民族特色。与道教相同的是,二者都追求宇宙人生的自然法则;与道教不同的是,佛教思想本质上是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理论,其核心是追求宇宙真理,主张“一切皆空”。其三,儒学。儒学思想与道家、佛教有所不同,它是一门内涵丰富的学问。从哲学层面上来看,它既包括了唯心主义,比如陆王心学,又包括了唯物主义,比如宋代理学。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内容,自汉代起就被历代统治者奉为王朝的指导思想,也被国人奉为圭臬。儒学的核心是仁与礼,这二字也被后世之人反复传诵和弘扬,可以说是民族文化的两大支撑点。儒家创始人孔子对仁的解释是“克己复礼为仁”,即克制私欲、合乎礼节。当然,孔子所说的礼主要是指遵循贵贱等级,这一点要辩证来看。在当代社会,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礼制早已超出了传统的内涵,而逐渐演变为文明礼节。

二、优秀传统文化与公民文明素养密不可分

对于我国公民文明素养的培育,可以从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四个层面来分析。首先,个人要加强自我修养。中国人历来讲究“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不朽,后人也因此会有三个半圣人(即孔子、朱熹、诸葛亮和曾国藩)的总结或评价。简单来讲,立德就是德行不亏,立功就是功在社稷,立言就是开宗立派。同样的,作为公民,也应该在具备良好德行的基础上,努力为国家和社会作出利索能力的贡献,且其言论不求流传后世,但也不应妖言惑听。其次,家庭要小心教养子女。家庭教育是文明社会和公民素养养成的第一道防线,正所谓“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齐家”也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之一。再次,公民文明素养的形成离不开国家的全面培养。我国历朝历代都重视学校教育,自先秦时期就设有“庠序”等教育机构,秦汉以后更是与各地州县遍设学校,这也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的重要原因之一。换句话来说,学校是公民走出家庭之后的第二道防线,也是公民文明素养养成最重要的培育方式,“高校是大学生文明素养养成教育的重要阵地”。最后,除了个人、家庭和学校以外,社会的共同护养也是公民素养得以良好循环的基础。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乡约里规是重要的社会公约内容,它对形成共同遵守的社会习惯具有非常强大的约束力和引导性。

三、结束语

其实,优秀传统文化与公民文明素养是密不可分的,两者互为表里而又相互促进。一方面,优秀传统文化是公民文明素养的历史根基;另一方面,公民的文明素养会逐渐融入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当中,二者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中华民族核心文化内容。

参考文献:

[1]欧阳中石.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特征.紫光阁,2014,(05).

[2]王益宇.从文化结构反思中华文化特征.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1).

[3]石菊红.大学生文明素养养成教育的路径探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24).

[4]陈晓旭.浅议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公民文明素养的意义.北方文学,2019,(09).

猜你喜欢

公民传承传统文化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