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山西平鲁地区传统民居雕刻装饰工艺和审美价值分析

2022-03-21丁文秀

收藏与投资 2022年3期
关键词:传统民居审美价值

摘要:在传统民居建筑中,晋北地区的传统民居独具特色。平鲁地区处于晋北与内蒙古的接壤处,特殊的地理位置、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差异造就了该地区独有的艺术美,其中民居雕刻是体现这种美的代表。本文从清代山西平鲁传统民居的雕刻装饰工艺和审美价值入手,全方位、系统性地对其进行调查、研究、总结,为以后对晋北乃至山西民居的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传统民居;雕刻装饰艺术;审美价值

平鲁北与内蒙古以长城为界,西与陕西隔黄河相望,坐落在中原和草原的过渡带上。特殊的区位,悠久的历史,形成了边塞文化的深厚底蕴。平鲁民居就诞生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中,又因地理位置较为闭塞,保存着清代以来的各种民居建筑,对研究晋北地区乃至山西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和风俗习惯有着重要意义。如常氏宅院、杨家宅第门楼、高家照壁、郑家老宅、李五爷旧居、朝阳湾民居、孟叔旧居都为清代建筑,而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能把实用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最能体现人们的生活美。建筑中精美的三雕装饰艺术和民俗特色也是传统民居的艺术精华,反映了平鲁地区人民的居住观念。

一、清代山西平鲁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结构性雕刻装饰工艺特征

结构性装饰在传统民居中体现为有承重功能的建筑构件装饰工艺。装饰的美观作用从属于承重功能和结构,所运用的各种构件在恰当的装饰下结合在一起,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一)承重构件装饰工艺特征

根据宋《营造法式》对木作的分类,大木作指承受屋架结构的柱、梁、檩、枋等构件,小木作是指不承受力、直接面向屋外空间部分的构件。当然人们还会对这些构件进行更深层次的装饰加工,就有了梁架装饰等构件,使承重构件多了粗犷与柔美的结合,赋予建筑装饰更多的人文寓意。

1.梁架

在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中,梁架是承重骨架。它主要由柱、梁、枋、檩、椽等构件组成。梁架各构件接合部位的附属构件则是雕刻的重点部位,如瓜柱、驼峰、梁托等处,都会精雕细刻,很好地美化了室内空间。在常氏宅院中,梁采用圆作,用料较扁作更小。这是因为木料紧缺,圆作更为经济实用,加工后也显得柔美生动。在梁柱中部浅浮雕雕刻云纹,造型优美,紧密厚重,梁架的制高点成为视觉焦点,使生活环境更具人文气息。

2.斗拱

斗拱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特有的构件,由斗、升、拱、昂等组成,各部分以榫卯相连,逐层向外伸展,交错叠置。它主要用于柱顶额枋、檐下或构架之间,具有承重、传递荷载、保持整体稳定、装饰等作用。在常氏宅院中柱头斗拱整体为云朵式样,施以彩绘,行云流水,造型优美。

(二)连接性构件装饰工艺特征

民居的连接性构件是指雀替、屋脊等构件,这也是民居装饰的重点。雀替是传统木建筑中位于额枋与柱相交处并承托额枋之下分件的构件,一般附在柱子两侧,呈对称形式。其作用为提高柱头抗剪能力,减少梁枋跨距。在常氏宅院中的雀替就是连做雀替,为福作云纹,造型优美,已是一种纯装饰构件,无增强加固作用。

二、清代山西平鲁地区传统民居建筑附加性构件装饰工艺特征

民居的附加性装饰与建筑主体有一定程度的脱离,有独立的审美特征,它增强了民居的空间结构美感,但不起承重作用。

(一)屋门

屋门分为隔扇门、板门以及夹门。隔扇门和夹门为内檐装饰。隔扇门一般作为住宅的正屋和倒座的门。如常氏宅院正房的民居中规格较高,屋门为隔扇门。门头上雕刻云纹,其他为素面。

(二)屋窗

基本为木质,一般有支摘窗、槛窗和木板窗。孟叔旧居和李五爷旧居正房均为支摘窗,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面可以向外挑起,下面可以装裱。隔心图案较为简单,其优点是组合灵活,利于通风,便于采光和遮阳。

(三)墀头

墀头是传统建筑硬山山墙两端檐柱以外朝向建筑正立面方向的延续墙体。常氏宅院和郑家老宅的墀头,盘头是上身出跳至连檐的部分,由多层方砖砌成,其中最上层的戗檐均雕刻有瑞兽花草,尤其是郑家老宅墀头上下均为须弥座,中间雕刻“菊花秋落叶”,寓意“乐业”,还雕刻有如意卷草纹,寓意吉祥如意。

(四)影壁

亦称照壁,是指建于建筑物大门外或内部,与门相对,起屏障、围合及装饰作用的一种墙体。如郑家老宅照壁壁身為砖砌墙体,上刻松树、梅花鹿和卷云纹图案,整体雕刻厚重古朴,行云流水,充满立体感,寓意吉祥长寿,美满幸福。细腻的雕刻,丰富的色彩,优美的构图,装饰效果独特。

(五)神龛

墙体上的神龛也是墙体装饰中比较特殊的部分,神龛按木构建筑形制雕刻,屋脊、飞檐、斗拱、字匾、额枋等构件刻绘细致入微,令人惊叹。平鲁的神龛在正屋的墙壁上,这与平常所见民居有很大不同,一般民居的神龛在影壁的侧面。这也是平鲁民居所特有的建筑形式,如李五爷旧居和朝阳湾民居,皆为仿木建筑砖雕,上面两侧为龙首,下为须弥座,样式古朴,尤其是李五爷旧居形制如庙宇,屋顶出檐,做工精致,独具匠心,为清代所建。

三、清代平鲁地区传统民居雕刻装饰工艺类型

传统民居建筑是砖雕、木雕、石雕与建筑结构的巧妙融合,构成了一种技艺高超、自成一体的建筑装饰风格。砖雕主要体现在门楼、门罩和各种墙体的结构装饰上。木雕主要用于大木作和小木作的装饰,工匠选取适中的木材,利用线条赋予材质以生机。石雕主要有牌坊、石柱础、抱鼓石、石栏杆等,工匠在坚硬的石块表面切磋琢磨,刻出优美纹路。建筑的三雕具有不同特点,砖雕的雅致、木雕的精美、石雕的厚重,三者的有机结合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它们互相映衬,相辅相成。

(一)砖雕工艺

在平鲁传统民居中,砖雕较为常见,许多民居中都有砖雕,技艺较为成熟。如高家照壁,照壁为砖砌仿木结构建筑,两侧砖柱上砖雕垂莲柱各一枚。檐下为砖雕斗拱五朵,为五踩斗拱。斗拱之上仿木结构砖雕椽飞,拱眼壁之间为砖雕“吉星高照”图案。照壁中间砖雕现已不存。朝阳湾民居门窗上砖雕帷幕一层,每孔窑之间的窑面砖雕垂莲柱一枚,其两侧砖雕雀替。檐下仿木结构砖雕椽飞及五彩斗拱,拱眼壁之间砖雕“福、禄、寿”三星及瑞兽、人物、吉祥花卉等图案,寓意吉祥。

(二)木雕工艺

木雕多出现于木构件,体现在梁头、廊柱等物件上,用于美化和改善建筑的外观,具体的代表为常氏宅院。隔扇门窗上的隔心纹样采用透雕,绦环板和裙板上的则以浅浮雕为主,有云纹、回纹等纹饰,廊柱两侧设木雕雀替,寓意吉祥。

(三)石雕工艺

民居中的石雕较为少见,但在平鲁传统民居中,有一处民居保存有精美的石雕,有着一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就是杨家宅第门楼。门楼为石券,两侧墙面各置石柱一枚,门洞两侧有石雕雀替。门洞上方置石匾一方,书“安之居”,其东西两侧有石雕梅花鹿和仙鹤各一只,寓意美好吉祥。李五爷旧居的抱鼓石,基座采用须弥座形式,雕刻有暗八仙纹样,鼓座雕刻有密集叠落的云子纹样、有意卷草图案等,雕刻简洁,纹样众多,寓意更为丰富。

四、清代平鲁地区传统民居装饰工艺审美价值分析

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与建筑结构、建筑空间相互依存,代表建筑自身的独特审美含义。平鲁传统民居在装饰题材、意象等方面也表现出厚重古朴、简洁生动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审美价值。

(一)动物植物

这类题材相当广泛,表达方式也多种多样。动物的代表是祥禽瑞兽,是从原始社会流传下来的图腾信仰,主要有龙、鹿、象、鲤鱼、蝙蝠、鹤等,有富贵、长寿、吉祥喜庆等含义。植物代表吉祥花木,它是农民在生产过程中总结的成果,有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含义。主要有莲、菊花、桃、松、荷花等。如朝阳湾民居檐下砖雕有龙纹、莲花、卷草纹等,寓意祥瑞和避灾镇邪。平鲁传统民居建筑还包含许多吉祥图案,有回纹、云纹、万字纹、卷草纹等,与植物和动物纹饰相组合,形成更丰富、更美好的题材。

(二)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主要体现在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上。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追求的是多子、吉祥、如意、长寿,甚至是长生不老。这种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广大群众所尊奉,在雕刻中的代表有“连年有余”“五福捧寿”“鹿鹤同春”等。佛教在汉代传入我国,为我国的传统民居带来了新的内容和形式。传统民居装饰有常见的盘长纹样、“卍”字符号等佛教元素。在孟叔旧居正房门头雕刻有五福捧寿、松树等图案的组合纹样,采用透雕和浮雕工艺,精致生动,寓意长寿安康。

(三)谐音、表号

谐音是指用一些与吉祥寓意读音相似的事物代表祥瑞。最常见的有“连(莲)年有余(鱼)”“五福(蝠)捧寿”之类。表号是把复杂的事物用简单的形式刻画。常见有“暗八仙”,装饰因为受地方所限,空间比较小,所以难以刻画人物,就用传说中八仙的手持法宝来代表他们。

平鲁传统民居的装饰工艺、人文風貌和审美价值,在时间的侵蚀和消磨下依旧绽放着令人为之震撼的建筑艺术之美,为了不让这种文化随着时间的流逝消失在人们的眼前,就要对这种年代久远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抢救性保护,使之被更多的人重视,为子孙后代留下黄土高原上民族交融汇聚所形成的特殊的民居建筑之美。

作者简介

丁文秀,1988年生,女,汉族,山西朔州人,文博助理馆员,文博硕士,研究方向为古建筑规划与保护。

参考文献

[1]梁思成.中国雕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

[2]王其钧.中国建筑装饰语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楼庆西.中国传统建筑装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楼庆西.砖雕石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5]高平如.平鲁文物图志[M].太原:三晋出版社,2018.

[6]李砚祖.装饰之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1827501705207

猜你喜欢

传统民居审美价值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艺设计中的应用
分析关中传统民居屋顶装饰艺术
城镇化背景下“微山岛”传统民居保护研究探析
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滋润策略
浅析传统艺术互渗性的当代审美价值
中国门神画之美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作好作恶者皆龙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