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南地区汉代墓葬出土钱树的考古探究

2022-03-21王路遥孙立

收藏与投资 2022年3期
关键词:摇钱树西南地区

王路遥 孙立

摘要:钱树又称“摇钱树”,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部以四川盆地为中心的地区,是汉魏时期很受欢迎的特殊随葬品。因其类似树形,用钱币形饰物装饰,而得此名。长期以来,钱树的宗教性质一直是学者们比较关注的话题。钱树具有丰富的宗教信仰内涵,在我国宗教信仰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民众的信仰和观念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西王母的崇尚、早期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等,都以信仰和观念的变化在钱树上有所体现。因此,对钱树的特点、造型以及宗教属性进行研究分析是宗教考古研究领域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关键词:钱树;摇钱树;西南地区;宗教考古

钱树作为东汉三国时期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的一种随葬品,近20年来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热点。钱树是中国古代墓葬中较少见的一种艺术品,本质上是一种明器,汉魏时期主要流行于西南地区,东汉尤为盛行。自21世纪以来,中国西南部的东汉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钱树,具体的出土地点主要包括四川成都、彭山、绵阳、广汉等地。钱树的出现是汉代丧葬文化发展至后期出现的一种新现象,因其具有独特的区域文化特征,一经发现,就引起了众多考古文博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其中,学者们关注较多的是钱树本身所带有的宗教属性[1]。

一、有关钱树的研究

摇钱树最早发现于20世纪40年代中央博物院对四川彭山崖墓的发掘。“摇钱树”这个名字据说是冯汉骥先生当时最先提出的。第一篇对摇钱树进行研究和分析的论文是于豪亮撰写的《“钱树”“钱树座”和鱼龙漫衍之戏》,他在文中指出钱树、钱树座、鱼龙漫衍之戏以及后来灯中的鳌山,都从同一传说—海上三神山而来。对于摇钱树的研究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研究论文数量较少,研究内容相对单一。这可能与钱树很少被发现及保存情况较差的事实有关,当时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十分有限。在第二阶段,考古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使人们开始对钱树有了全面的了解。相关研究成果大幅增加,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大,出现了专题性的研究。第二阶段的钱树研究主要是对其性质、内涵、特点和基本造型等方面进行探究[2]。

二、钱树的产生、特点以及用途

对于钱树的产生,众多学者已经从文化渊源和考古发现的角度进行了诸多探讨,但至今未有令人完全信服的见解。从汉代西南墓葬的发掘情况来看,陪葬品中出现不少钱币,但是并没有出现单独的铜树,说明钱树的产生具有突发性,而且甫一产生便可能是钱币与树的合体。李凇先生在《论汉代艺术中的西王母图像》一文中也提到钱树出现的原因,追溯传统和民间的一些传说,汉代正是西王母传说盛行的时期,其大环境也流行对神树的崇拜和相关的宗教信仰,商贸活动方兴未艾,西南丝绸之路形成。以西王母形象为主题的钱树,正具备这三者的交叉特性[3]。

在此之前,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摇钱树的特点和用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蒋玉祥认为,钱树沿西南丝绸之路分布,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罗二虎认为,西南地区文化其中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钱树。通常情况下,钱树一般被定义为专门用作陪葬的明器。姜玉祥提出,在将钱树作为随葬的明器之前,它首先是被当成一种具备实用性的器皿。基于这一点,主要有三个理由:一是它被制作得足够精致美观;二是西王母的主题被应用于钱树之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朝为祈求长生不死而向西王母献祭的普遍社会习俗;三是墓葬中随葬的錢树位置仿照了墓主人生前居住的建筑结构和陈设风格。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艾素珊在《东汉时期的钱树》一文中对钱树进行了全面讨论。该文提到,钱树主要包含了汉代所流行的代指吉祥和驱邪的题材,这些神仙题材和特有的构图也进一步说明了它是当时人们飞升天国的阶梯。钱树的主题是追求永恒的生命和来世的幸福,这生动自然地体现了汉代“通天”的概念。

三、钱树的基本造型

一般来说,钱树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树座和树身。树身有些是由铜制成的,有些是由铁制成的。树座的材质可分为两种:陶质和石质。树座的类型一般分为四种,分别是山形座,神兽座,人物、动物、山峦组合座和佛像座。山形座主要出土于陕西的城固和勉县地区。这一类树座整体呈高耸山峰状,通常会将鸟兽元素装饰在上面[4]。神兽座整体造型呈动物状,比如蟾蜍树座、辟邪树座、熊树座以及玉兔树座,出土地区主要集中于四川的彭山以及芦山等地。人物、动物、山峦组合座的最底层通常是一个山形的椭圆形底,浮雕图案装饰一周,主要包括钱树、摘钱人、挑钱人、西王母等图像。比如绵阳、广汉、彭山等地出土的、将人与动物以及山峦进行组合的树座(图一)。这种树座的上层一般为高浮雕、圆雕或重叠的瑞兽(多为辟邪或翼羊),多数瑞兽上还骑一羽人,羽人手里拿着芝草,紧抱着柱状的插孔。最后一类是比较罕见的佛像座,通常是将圆柱状的插孔树固定在一个有龙、虎、璧的椭圆形底座上,柱子上的浮雕是一尊佛和两位菩萨[5]。

铜质钱树的树身由树干和枝叶组成。根据目前出土的较完整的几株钱树,可以了解东汉钱树树身的基本结构。钱树的树干根据树的高度可以分为四节、五节、六节。一般树干没有装饰,但少数会装饰猿、熊或佛像等形象。通常钱树顶都会有一朱雀用于装饰,每个叶片上也都有西王母的形象。有些西王母的形象会被置于朱雀的下方并被放大,这样可以凸显主神的地位。除西王母像以外,每片叶子上还有许多神仙、瑞兽和钱币等图案。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出土的钱树装饰元素一般包括西王母、龙虎座、朱雀、凤鸟、蟾蜍、玉兔、怪兽、象与象奴、车骑、舞乐人等形象。

四、有关钱树宗教属性的讨论研究

依据钱树的出土情况,著名学者周克林分析并研究了钱树的出土分布及其与早期天师道的地域关系,认为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他分别从神像观、祭祀观、财富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从神像观来说,钱树上有各种各样的神灵形象,其中以西王母最为常见。从这些图案所显示的内容特征来看,人物或动物通常都是围绕着西王母来活动的。很明显,钱树上的西王母被赋予了宗教偶像的内涵。但是根据现有的东汉道教文献,不管是东汉的太平道还是早期的天师道,都无类似的偶像崇拜。从祭祀观来说,摇钱树上的一些图像还反映了当时祭祀西王母的一些情况,场面宏大壮观。然而,早期道教无论是对丧葬祭祀还是对神灵祭祀都采取批判的态度,还会试图根据道教的祭祀观点对其进行规范和限制。从财富观来说,摇钱树的一些场景图像表现出了强烈的为己求财的意愿,世俗色彩十分浓厚。道教不以聚财为教义,道教认为世间的财富,聚集再多,都会化为腐朽。因此,摇钱树与早期道教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关联[6]。

除了传统的神话题材外,抗战时期四川省彭山崖墓中出土的钱树树座上的佛像,被认为是中国考古界发现的第一尊钱树佛像。多年来的考古发掘和研究,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发掘和研究,发现了越来越多关于钱树佛像的信息。目前,已知的钱树佛像来源主要是通过发掘出土,但也有一部分见于流传海外的工艺品。钱树佛像的分布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两省。钱树佛像主要出现在树座、樹干、树顶三个位置,始现于东汉末年,在三国蜀汉时期开始流行,蜀汉后逐渐消失。

作为钱树佛像的载体,钱树本身就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和意义,与西王母崇拜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从目前已发掘的钱树可以看出,对西王母的崇拜是钱树最重要的表现主题。西王母似乎是钱树的主神(图二)。但四川绵阳何家山2号崖墓出土的钱树则有些变化,佛像渐渐取代西王母的主尊地位,部分甚至从西王母演化成了具有明显佛像元素的早期佛像。对此,很多学者都认为,钱树上出现的佛像与过去的西王母在本质上相呼应。

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没有可靠的证据能够证明钱树与佛教有直接关系。虽然钱树上出现了佛像,但还不能断言它是信仰和崇佛的产物。首先,钱树作为一种明器,不是因为佛教崇拜而产生的,而是源于中国传统的神学信仰。其次,由于钱树与西王母的关系密切。学者霍巍认为,钱树可能与昆仑山神话体系中的“天柱”有所联系。再次,钱树的象征性装饰一直具有显著的神道信仰特征,即使佛像出现在钱树上,其文化含义也与佛教教义不同,反而更贴近道教的教义。总之,针对钱树神像从西王母到佛像这一置换现象的研究,应跳出钱树佛像只反映佛教传播的单一角度,更多地基于早期四川的佛道两教关系及早期道教造像起源等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研究[7]。

作者简介

王路遥,女,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博物馆学。

孙立,女,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考古学。

参考文献

[1]周克林.钱树出土分布与早期天师道活动地域之关系[J].长江论坛,2011(1):77-86.

[2]何志国.摇钱树研究述评[J].四川文物,2009(4):62-67.

[3]陈太庆.财富与永生[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7.

[4]王寿芝.城固出土的汉代桃都[J].文博,1987(6):91-92.

[5]贺西林.东汉钱树的图像及意义—兼论秦汉神仙思想的发展、流变[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8(3):20-31.

[6]周克林.摇钱树与早期道教教义的关系问题略说[J].华夏考古,2012(3):107-119.

[7]霍巍.中国西南地区钱树佛像的考古发现与考察[J].考古,2007(3):2,70-81.

猜你喜欢

摇钱树西南地区
肥料一换 技术一换 冬枣树成了“摇钱树”
夜郎自大
摇钱树
西南地区高职院校体育意识文化建设方式的调查分析
生熟无界:羁縻政策视域下的族群互融
西南地区气象资料测试、预处理和加工研究报告
猪球球想要“摇钱树”
我家有颗摇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