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现实困境及激励机制

2022-03-21张晓炯王力康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激励机制党员干部

张晓炯 王力康

[摘要]担当作为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所系、使命所在。新时代党员干部应坚定政治使命、紧扣时代脉搏、牢记历史传统,在新时代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目前在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思想认识偏差、能力不足等问题,同时,在干部管理机制、容错纠错机制等方面也存在不完善,这些都成为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实现的现实阻梗。因此,激发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积极性就要从提升党员干部思想认识、干事创业能力以及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完善。

[关键词]党员干部;担当作为;价值遵循;现实阻梗;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2)03-0021-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路,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严密党的组织体系,着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质量干部队伍。”敢于担当作为,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旨在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时代语境,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行动指南,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广大党员干部勇于担当、敢于作为,树方向、明路线、定方针、立规则。2019年9月,中组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有关具体措施的通知》,对党员干部具体担当作为之要求与责任做了具体的细化规定。2021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实施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贯彻了党的十八以来党组织工作的宝贵经验,为党员干部在新形势下的担当作为提供了基本的遵循与指引。

一、新时代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价值遵循

(一)政治价值遵循

新时代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是党政治建设的一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政治要求。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政治价值遵循的核心在于敢于担当、勇于作为、旗帜鲜明、政治牢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1]党员干部只有秉持过硬的政治信念才能牢铸理想之基、构造梦想之图。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实现在于党员干部的知行合一。而“知”的探索与汲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依据,以本土化与国情为依托,以社会主义历史发展价值规律为导向,并且对西方的价值取向与文化输出作以批判的审视。而“行”作为党员干部的政治实践,要以政治担当挂帅。党员干部在政治实践中要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对党忠诚、牢记使命,想人民所想、急百姓所急。担当作为是党员干部政治实践先进性的要求与理想纯洁性的体现。而政治的先进性与理想的纯洁性要求各级党员干部要在思想上深化、在实践中内化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科学精神与时代内涵,要秉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与正确的权力导向,牢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在政治实践中要充分认识到,善于从政治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所独有的政治优势,从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的成就中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想是以全世界各族人民的共同解放与共同富裕为核心旨归。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担当,而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即是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政治立场与群众观的时代践行。

(二)传统文化价值遵循

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职责所系与使命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的政治保障与组织保障。在我国悠久灿烂的政治文明史中蕴含着深刻与丰富的治吏文化。新时代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治吏思想在当代的阐释与发展。“鉴于往事,资于治道”[2]。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国家历史文化的重要性曾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3]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是传统治吏思想在当代的延伸与表现,其表明了党对国家制度历史发展以及政治思想演进规律的遵循。我国传统士大夫精神以及儒家传统中的“民贵君轻”思想都意旨于为生民立命,古代官员的选拔机制以及考核标准的核心之一即在于德性,十分重视官员的修身立德。儒家所倡导的“大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小康”内涵一致,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家政治理念融合的表征。

(三)时代价值遵循

伴随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世界的政治经济局势日益复杂化、多元化,面临着多重挑战。在党中央以及全国人民的团结协作中,取得抗击新冠肺炎重大战略成果,经济发展稳定向好,生产生活秩序稳定恢复。冬奥会的成功举办、领先于全球的防疫经验都充分证明了我国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与外部世界局势的复杂与多变交相辉映。在“东升西降”的历史时刻中,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坚定政治站位、总结历史经验、善于反思并运用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在反思与实践中迎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中国梦”的实现锻造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思想成熟、技艺高超的干部队伍。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是新时代历史使命的要求,也是对党员干部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考验。迎接新时代、学习新理论、发现新矛盾、解决新问题将是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使命与要求。

二、新时代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现实困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推进,党员干部作风明显改善,党内政治环境更加清明,但党员干部担当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一)新时代党员干部担当不足形成之原因

弗雷德里克·莫舍认为:“在公共行政和私人部门行政的所有词汇中,责任一词是最重要的。”[4]62当下,部分党员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的根本原因在于素质及能力的欠缺导致惧怕工作出錯、责任承担,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理想信念动摇,惧怕担当作为。改革开放后,少数干部在时代的红利与物欲之横流中被利益所赎买,被金钱所诱惑,群众意识淡漠。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被扭曲被异化,“只想做官、不想做事”。其次,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律己意识。党政纪律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将一己私利凌驾于党政纪律之上在基层工作中尤为明显。基层单位领导岗位少,工作量大,待遇与工作量常常出现负相关,导致部分党员干部责任意识淡薄,经常发生“权力寻租”与“裙带利益”的案件。例如,违反工作、生活的保障制度,滥用公权为己谋私利为他人开绿灯,利用各种借口或巧立名目侵占、挥霍国家和集体财物,违规提高干部待遇标准,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最后,工作能力薄弱。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不断推进,对党员干部的能力与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一些党员干部未能精准、全面地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不愿主动学习,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时,惧怕承担责任而不作为。

(二)新时代党员干部担当不足的具体表现

1.干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我国干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为不担当、不作为现象的发生提供了滋生的空间。

首先,干部选用制度不完善。选什么人,用什么人,是我国干部选任工作的核心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干部选拔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在干部选拔方面,“四唯”问题成了困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瓶颈。首先,唯票取人。以票数的多寡为标准决定最终人选。其次,唯分取人。在干部选任中以考试得分为标准,产生一些“高分低能”的干部。再次,唯GDP取人。有些干部把GDP作为仕途的“敲门砖”,大建“形象工程”、大作“面子工作”。最后,唯年龄取人。对不同层次的干部简单以年龄划线。在考察识别方面,缺乏明显的量化标准,考察内容大同小异,实地动态考核稀疏。

其次,干部考核与激励机制不完善。科学、合理的干部考核与激励机制是引导干部担当作为的“风向标”,是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的制度保障。我国当前干部考核与激励机制主要有以下个四方面不足。一是考核主体单一化。从干部考核评价主体看,主要是体制内的上下级考核,缺乏社会公众参与的外部考核。二是指标的同质化程度高,缺乏个性化的实绩考核指标体系。我国目前尚未建立不同岗位的专属考核指标体系。因此在考核时,组织部门只能笼统地按照德、能、勤、绩、廉的标准对干部进行打分,考核内容原则、指标的同质化程度高。这样的考核标准无法将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人员之间的绩效区分开来。三是考核方法过于单一。目前干部考核主要采取大会述职、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综合评价等方法,导致干部考核流于形式。四是考核结果没有得到有效运用。尽管一些地方在考核过程上大费周章,但考核结果却未被真正运用在“选人用人”和“评优奖优”当中。通过考核来激励干部、评价干部、帮助干部提升的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回应,降低了考核的权威性。

最后,干部退出机制不完善。“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尚未改变,我国当前过分注重干部选拔任用的考评机制,忽视了干部退出机制的建设。现任干部只要没有违法乱纪、渎职犯罪,往往很容易通过群众和组织的测评和考核。至于履职期间是否取得过政绩与实效一般不会影响干部的继续任用。正是由于干部退出机制的不完善,为一些懒政干部提供了温床,得过且过,导致真干事、干实事的党员干部却没有得到认可与奖励。长此以往,会大大削弱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事业发展和改革创新更无从谈起。

2.容错纠错机制不完善

容错机制是鼓励党政干部干事创业的重要动力轴[5]。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全面从严治党和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难度日益加大,改革创新中的失误时常发生,“为官不为”的现象较为突出。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进程中,一些隐性福利、隐性收入被削减甚至取消,部分党员干部心态失衡,消极对待工作。加之,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以及法治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社会公众的监督积极性大大提升,尤其是信息时代网络监督、数字监控的广泛影响力。部分党员干部因畏惧社会舆情的问责以及监督,所以抱着“宁可不做,也不做错”的心态。此外,现实生活中,一些单位在赏罚上往往轻赏重罚,只讲问题不讲成绩,只盯过错少奖励,把签保证书、承诺书变成追责证据。如此,懒政、怠政无为者将平安着地,敢做、敢为的干部往往因现实的工作原因而面临不定的担责风险。这种趋势很难推动更多干部积极担当作为。当前一些正向激励制度设计的过于笼统。例如何为容错机制,不仅概念界定不清,内容也过于粗糙;再如一些单位把愿作为、能作为、善作为干部的选拔仅停留于口号上。有担当、有作为干部的付出与收获往往不成正比,缺乏正向激励机制。

三、新时代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路径

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而应作为长久治理机制来建设。完善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理想信念,是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具体来讲,未来应当从制度完善与思想认识两方面着手以激发党员干部担当作为能力的提升。

(一)制度完善

1.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导向正确会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导向错误会挫伤干部的积极性,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选人用人标准,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战略高度,对“怎样是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进行了系统论述。

首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党政干部选拔任用的明确标准。思想道德是行动的“总开关”,它控制着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也决定着共产党人的政治素养和思想品格。有德之人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不论制度健全与否,自己绝不会做危害党和国家人民利益的蠢事。有德之人,能够平衡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不计较个人得失,从而增强组织凝聚力,增加工作绩效,促进党的事业有效运行。有德之人,能够宽容他人的缺点,对工作绩效起到润滑作用[6]。“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是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7]。黨员干部队伍应当注重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升道德涵养,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实际行动彰显自己的人格力量。

其次,坚持从实际出发,以为人民群众服务为根本的选人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在选人用人过程中,对取得工作实绩,获得群众认可和拥护的干部要多加培养,对只搞面子工程、不重民生的干部要及时教育。

最后,树立“有为才有位”的用人导向,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保证人岗相适、人事相宜。根据党员干部的性格、特长、能力等因素匹配相应的岗位,以岗位要求和现实需要选择合适的党员干部,确保人尽其才,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8]。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为新时代实现党的使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问责鞭策与容错激励并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管理是一门科学,要敢抓善管、精准施策,体现组织的力度;也是一门艺术,要撑腰鼓励、关爱宽容,体现组织的温度。”[9]全面从严治党的目的是更好促进事业发展,要在强化责任约束的同时鼓励创新、宽容失误。每一次改革都是由不成熟走向成熟,在盘旋中逐渐上升。党员干部亦为普通人,创新中也会有失误、工作中也会有错误。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犯错迷路是在所难免的。如果对党员干部所犯错误不加区分地惩戒,必然会导致一大批党员干部不敢担当。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对于失责干部要进行问责追责,同时也要为切实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正确看待党员干部工作中所犯的错误,积极探索容错的把握尺度,使之与问责机制并行[10]。干事业、谋发展、求创新并非一番坦途,前行道路中的失败与坎坷是正常的,要求党员干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无条件的取得胜利是不现实的。而应从主观态度、客观条件、结果状态等方面综合考虑错误的性质和程度,给予公平合理的评价。全面从严治党一方面是对失责干部进行问责追责,净化组织队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关怀党员干部,时刻提醒广大党员干部不越红线。目前,问责机制执行的力度较大,而执行容错纠错机制相对滞后,使部分党员干部对干事创业出现的客观问题怀有被问责之后顾之忧。为消除这种心理负担,要健全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对那些不是出于主观故意、谋取个人私利的干部给予一定的宽容,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争当改革家、实干家。

(二)提升认识本领

1.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思想是行动的第一动力因,是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动力之源。激发党员干部主动担当、敢于作为的风气信念虽然需要科学的机制与合理的路径来实现,但干部自身的思想认识是首要突破点。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在思想上清晰地认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认同组织对担当作为的要求,才能转化为一种正确的行政理念和价值遵从。要从思想上消除“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等不良观念,始终保持“一日无为,三日不安” 的进取意识,把“为群众干实事”作为最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凡符合群众利益之事,应主动为之,主动谋之,不可不为,亦不可胡为。凡有悖于群众利益之事,要慎思之,慎虑之。将群众之事担在肩头,放至心头,将群众的美好愿景转化为自身工作的实际动力。担当作为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应视同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精神、一种乐趣。时刻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视党的事业重如山,为党的事业拼搏奋斗,决不能“饱食终日、无所事事”[11]。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最大限度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做到工作依靠群众、事事关怀群众、心里装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

2.组织目标与个人追求相统一。马克思曾说:“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2]组织目标的完成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的辛勤努力。个人的价值追求与生活导向应与组织目标相一致。首先,要强化目标价值认同,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实现党的目标,是其使命、责任和义务。同时,党员干部也应认识到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亦是自我潜质激发与价值实现的过程。其次,重视个人目标,完善科学的干部考核制度,构建完整的干部考核工作体系。在完成组织目标的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满足党员干部的个人追求。最后,要实现目标的量化与统一,要明确党员干部在工作实践中的目标与任务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与任务。雨露虽小,万千汇聚以成江海。只有将自我价值、工作价值与时代价值相连接,才能以新的担当新的作为朝向鼓足干劲的未来。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内心富足了,才会更有干事创业的劲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2.

[2]张晓政.察吏——中国古代吏治镜鉴[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320.

[3]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发表演讲[N].光明日报,2014-03-30(1).

[4][美]特里·庫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M].张秀琴,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1:62.

[5]张晓炯、王力康.容错机制的功能定位及运行难题探微[J].治理现代化研究,2022(1):49-55.

[6]梅继霞.公务员品德:结构、影响及提升机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109.

[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1).

[8]刘子平.干部为官不为问题的生成机理与治理机制[J].中州学刊,2017(1):9-13.

[9]习近平.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J].前线,2019(2):4-8.

[10]陈元中.构建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激励机制[N].广西日报,2018-08-02(10).

[11]肖光荣.党员干部无为问责制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8:32.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87.

责任编辑:籍雪梅

3845501908204

猜你喜欢

激励机制党员干部
浅谈学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同心战“疫”,市人大机关党员干部在行动
党员干部之“三不”
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要用好“五心”
家属上阵监督廉洁过节
银行金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激励机制及其实施效果研究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以激励为支点撬动转型发展创业创新
绥棱县 “三个注重”着力打造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