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语文教学融入本土文化探索与实践

2022-03-21丁雪莹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6期
关键词:本土文化中职语文教学融入

丁雪莹

摘要:针对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觉得有些篇目与自己生活相距甚远而兴趣不大的现状,笔者有意识地融入与单元教学相关的本土文化内容,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其提升人文情怀,同时继承本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更好地理解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融入 本土文化

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离自己生活或认知较远的一些文本不感兴趣,听课时勉强,即使教师加以引导,他们也显得勉为其难。这一方面与中职生知识面狭窄、基础薄弱有关系,另一方面和他们学习压力不大有关,因为对口升学考试相对于高考容易很多。从语文学科的总目标来看,语文教学要拓展文化视野,培养人文情怀,促成学生的终身发展。这就需要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强化感受,深化感悟。基于此,笔者把目光转向了离学生最近的本土文化。

本土文化并不全是传统文化,它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地域的纯粹性。它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民间俚曲甚至老百姓平常生活的一点一滴。淮北平原作为淮河流域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之地,本土文化可谓丰富悠久、色彩斑斓。小到一草一木的叫法,大到人人遵从的风俗习惯,再到各种依然活跃的艺术形式无不带有浓浓的本土特色。

一、审视方言词汇,认识其丰富的表现力

学校一直在推广普通话,而且开设了普通话课程。但课堂之外,学生们之间还是用方言交流。同时,不少学生认为泗县的方言土得掉渣,拿不到台面上,他们也就不会去思考这些话、这些词语有怎样的意思。来自农村的他们对一直在说的方言中的一些词语该怎么写、有何渊源,可能也不会去探究。例如,手幅(毛巾)、大蜀黍(玉米)、剋饭(吃饭)、下湖(干活)、晚黑(夜晚)、锅屋(厨房)等。我们随便找一个词,把它写出来,再稍加分析,就会看到其表现力非常丰富。比如转莲(向日葵),一个“转”写出了向日葵随光线改变方向的特征,而“莲”描绘了这种植物的外在特点,同时,也写出了它的美——如同莲花一样。经过这样一分析,学生们才发现原来看似很土的叫法,竟也如此美丽!于是,他们兴奋地列出一黑板的方言词汇:砍空(说谎)、出鬼(玩花样)、造坏(形容人不好)……并理解、分析、鉴赏这些词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他们既感受到了本土文化中方言的丰富表现力,也提升了“咬文嚼字”的分析能力。

二、品味口语交际,感受其浓厚的乡土味

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有部分学生不会使用普通话。他们说方言往往会遭到其他同学的嘲笑。在引导这部分同学学习规范用语的同时,笔者也让所有学生通过搜集农村土话,特别是聊天用语来感受其中的亲和力。比如见面打招呼,普通话会说“你好”之类的词,我们当地人会说“来家坐”“搁俺家吃吧”。这些热情率真的表达恰恰表现出当地人身上好客热情的质朴品质,带有浓浓的人情味。和学生一块儿品味这些表达,让学生感受本土文化中包含的人文素养,无形中对他们自身的成长也起到了正面的积极的引导作用。

另外还有一些带有浓郁的文言色彩的表达,如“你杠哪儿去(你去哪儿了)”,“杠”是走或者跑的意思;“做出这样的事,你有多现世”,“现世”是丢人现眼的意思;等等。以及体现地方特色的,如“那嗨杠个女的真口(那边有个女的真会吵架)”“这孩子太熊了,谁也不揉(这孩子太倔强了,谁也不理会)”“你弄什么黄子来(你在干什么)”。在搜集这些表达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看到本土语言的鲜明特色,也明白这些语言同样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是一代代人传承而来的,有着非常丰厚的文化底蕴。学生在面对这些语言时,要重新审视它们的鲜活与生机,才会收获满满。身边的语文,对于他们来说更容易亲近,所以适当补充乡土文化的教学内容,语文课堂不仅充实而且更有实效。

三、走近戏曲艺术,体味其酣畅的乡土情

中职语文课本中会安排一定比例的散文、戏剧篇目,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而把本土戏曲引入教学亦可谓锦上添花。泗县本土的戏曲叫泗州戏,也叫拉魂腔,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声腔或高亢或婉转,所谓“拉魂”即听的人被打动,如同魂魄被收走了。现在的学生欣赏声腔有一定难度,但品味其中的台词、唱词还是可以的。他们学习书本中的戏剧、戏曲、小说,需要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等。不妨把这些学习方法拿过来,让他们分析自己家乡的戏曲,从而获得美的享受。例如,给他们推荐泗州戏传统小戏《拾棉花》(两个年轻姑娘干活时各自夸自己的男朋友),在让他们熟悉基本情节之后,尝试分析两个姑娘的形象并讨论: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的是怎样一幅生活图景?通过分析唱词,学生们总结:人物是泼辣、直率的,也是争强好胜的。比如夸女婿:“我的女婿他长得俊”“我的女婿没有疤来没有麻”“我的女婿他在那庄稼行里是能手”“我的女婿在他那庄稼地里是一把抓”;夸自己能干:“早上我给烙上馍馍卷鸡蛋,晌午煮上干饭熬上咸鸡和咸鸭。”还有对生活的美好憧憬:“过门后男耕女织亲劳动,春耕夏种忙庄稼。”“但等那秋后,九月我给他养个胖娃娃,那小娃娃长得俊,又像我来又想他,喊他一声爸,喊我一声妈,喊得俺两口笑哈哈。”这些泼辣又朴素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了年轻姑娘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她们的生活是具体的、真实的、火热的。这些朴实无华、饱含浓浓的乡土味的话语,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戏曲的魅力,更对他们有了一个正确的人生观的引导:爱生活,爱劳动,积极向上,创造美好……通过鉴赏领悟,学生们既看到了戏曲中的生活也反思了自己的生活,这与文本所选篇目的教学目的是一致的,但因为是本土的文化,教学起来,无形中热闹许多、共鸣更多。

四、参观本土文化,领悟其深厚的影响力

中职语文课本中每个单元都会安排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旨在以生活为载体,利用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通过具体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本县有古鞋博物馆、运河博物馆等公共设施,笔者便要求学生利用周末去参观,根据自己所见的馆藏内容,按本土文化的不同进行“采风”、分类,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并加以整理,然后与全班同学共享成果。例如,运河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古鞋的款式和用料变化反映出经济和文化的变化轨迹……在活动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看与听,而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在观察、搜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中,不仅说与写的基本功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他们理解了本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这片土地对每个人的深远影响。

诚然,每一片土地的文化都是无尽而深厚的,何况这一片被运河水滋养了千年的水韵古城。它的文化也是丰富多彩的,如大鼓、扬琴、蓮花落,甚至那些讨彩头的押韵吉祥话,都是本土文化的亮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提示学生,本土文化也不全是好的,有些是需要摒弃的,如一些不健康的俚语、宣扬封建思想的乡间传闻及所谓的鬼怪传说等。

一直以来,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之一,肩负着提升语文素养、培养人文情怀的任务。尽管中职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可能与它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作为国家公民中的一员,为适应国家发展进步的需要,中职生同样需要拓展文化视野培养人文情怀。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本土文化,既和文本一起培养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同时也传承了本土的优秀文化,可谓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刘益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语文天地,2015(2).

[2]于金霞.挖掘本土文化彰显地域特色[J].科教导刊,2009(1).

责任编辑:唐丹丹

3985501908262

猜你喜欢

本土文化中职语文教学融入
如何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提升语文综合课的教学效果
管窥高中英语教学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论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融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行为导向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如何打造中职高效的语文课堂
反观中国电影本土化精神中的人性本真
活用教材,让学生成为本土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