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分析近10年我国低年资护士研究热点和趋势
2022-03-20吴思婷吴心怡
吴思婷 吴心怡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 100045)
工作5年以内的低年资护士约占全国注册护士的30%,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主力军,承担着较大的工作压力[1]。随着医院规模日益扩大以及现代护理内涵发生变化,对低年资护士的需求不断增加,护理队伍中低年资护士占比例逐年上升,这部分人群临床经验不足,工作压力大,离职倾向突出[2]。如何稳定低年资护士队伍对临床护理工作可持续有序运转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低年资护士领域在计量学方面研究较少,缺乏宏观上的分析,鲜有研究通过关键词共线分析中以聚类的方式挖掘研究热点。本研究使用CiteSpace对2010年至2020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有关低年资护士相关文献的发文量、发文机构以及关键词进行图谱分析,并进行研究趋势探讨,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为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检索类型限制为“期刊”,检索条件调整为关键词,逻辑语为“低年资”或者“护士”或者“低年资护士”或者“规培护士”,从2 136篇文献中剔除重复文献、会议、报纸等无关文献220篇,共检索1 916篇有效文献。
1.2 资料的提取分析 CiteSpace是由陈超美教授基于Java运行环境下研发的知识图谱分析软件,在国内外知识图谱方面得到广泛应用[3-4],将文献有关数据导入CiteSpace软件中,分别以作者、机构以及关键词作为分析对象,展示文献量化特征和规律。将纳入文献记录以Refworks格式导出,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数据格式进行转化,参数设置时,时间跨度为2010年至2020年,单个时间切片为1年,节点类型为作者、机构和关键词,剪切方式为Pathfinder法,获得作者、机构以及关键词的知识图谱,并进行突现词检测。
2 结果
2.1 近10年国内低年资护士领域研究文献时间分布 将2010至2020年低年资护士研究的发文量绘制成折线图。可以看出自2010年以来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6年以后呈下降趋势。见图1。
图1 近10年发文量情况
2.2 近10年国内低年资护士领域研究文献作者、机构分布 通过对2010年至2020年有关低年资护士相关文献作者进行共线分析,共生成391个节点,203条连线,密度为0.0027,表明作者之间合作较少,发文量最多的是李艳(7篇),其次为赵爱平(6篇),该领域合作密切的作者有赵爱平、袁晓玲,刘俊、彭翠香、王非凡。发文量前10名的作者见表1。此外,对不同机构发文量进行图谱分析显示,共生成306个节点,0条连线,密度为0,表明各机构间尚未见相关合作,分析显示发文量前10的机构见表2。分析 高频关键词能够揭示该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5-6]。利用CiteSpace软件对2010年至2020年发表的文献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并绘制关键词共线知识图谱,得到178个热点,433条连线。通过对LLR算法对不同关键词聚类进行标识来确定研究热点。聚类分析是把相近的主题词进行归纳聚类,反映该研究领域各个研究主题的组成情况,聚类平均模块值(S)>0.5,网络模块值(Q)>0.3,表明聚类合理。图中每个节点代表1个研究点,节点越大代表关键词使用率越高,节点间距离远近和连线次数表明研究关系的亲疏。采用LLR聚类,分别为护理管理、低年资护士、品管圈、护士、应急能力、护士长、低年资、培训、核心能力、护理人员等。见表3。为保证共词的分析效果,按关键词使用频数(排名前15)进行排序见表4。结果显示,国内对低年资护士研究内容可归纳为4个方面:注重低年资护士的临床规范化培训、强调低年资护士的核心能力培养、探索对低年资护士的管理方式、关注低年资护士的工作体验和职业成就感。
表1 2010年至2020年国内低年资护士研究前10名的作者(篇)
表2 2010年至2020年国内低年资护士研究发文量前10名的机构(篇)
表3 10个聚类的聚类成员列表
表4 关键词分析
2.3 近10年国内低年资护士领域研究文献关键词
2.4 近10年国内低年资护士领域研究文献前沿分析 前沿探索有利于学者更准确的把握某个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7-8]。使用CiteSpace软件对关键词进行“突现词检测”,本研究取前25名,绘制2010年至2020年国内低年资护士研究的突现关键词(图2),以此来探索该领域的发展趋势。按照时间顺序可以将低年资护士研究的前沿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是2010年至2014年,突现词主要集中在护理风险、护理差错、护理安全、风险管理等,提高临床工作能力和培训是此阶段的重点;第2阶段是2014年至2017年,突现词最主要集中在评判性思维能力、工作能力、优质护理等,临床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是本阶段的重点;第3阶段是2016年至2020年,突现词主要是PDCA循环、翻转课堂、职业获益感等,注重低年资护士的工作体验是本阶段的研究重点。
图2 2010年至2020年激增关键词
3 讨论
3.1 国内低年资护士领域研究文献研究特点分析 近10年国内低年资护士研究文献总体处于上升趋势,近2年增长趋于平稳,表明该类研究日益受到国内研究者的关注,原因可能是“十三五”期间提出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加大护理服务供给有关。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但是机构间合作较少,今后要加强机构、区域间合作,提高该领域的关注和可持续发展。
3.2 国内低年资护士领域研究文献研究热点分析
3.2.1 低年资护士临床规范化培训 护士规范化培训是指在完成专业护理基础知识教育后,对护理人员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规范化护理专业化培训,常用于低年资护士培训,通过规范化培训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9]。为响应2016年国家卫计委的要求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培训制度,同时落实导师负责制,采取一对一全程带教模式,做到因材施教,根据每个低年资护士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沟通方式[10]。低年资护士进入临床岗位中,还需注重与实践相结合,传统化课堂多采用灌输填鸭式教学,存在理论知识和临床脱节,翻转课堂的引入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更新,带教一般用现有病例及理论导引,以录制好的视频为教学前提,促使护士通过已掌握的知识主动学习,并进行组间讨论,强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11-12]。各大医院对低年资护士临床规范化培训方式存在差异,由于低年资护士的学历不一,接受程度不一,不断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推动程序由流程向内涵化转变,更好的适合我国医疗背景,不断培养优秀的护理人员是需要护理工作者持续探索的问题。
3.2.2 低年资护士专业核心能力培养 LENBURE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护士核心能力包括评估和干预能力、交流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领导才能、教育能力和知识综合能力[13]。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不断改进,医疗护理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临床对护士核心能力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急诊科具有急救设备多元化,患者病情急危重,这就要求急诊科护理人员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核心能力[14],国内急诊科护理人员配置普遍存在低年资护士比例过重的现象,因此探索提升急诊科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培训模式多为老师主动传授,护士被动接受,近年来探索的“课堂-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式[15],注重培养护士的实际工作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有利于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探究和创新能力。ICU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是一种对ICU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应变能力以及以患者为中心的合作意识等的培训。对于ICU低年资护士培训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国内运用比较成熟的培训方法是阶段性目标教学法、系统化培训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法、模块化教学法以及反向教学法等[16],培训课程的设计与教学方法尚未达成共识,发展需要引起重视。儿科低年资护士面对特殊群体儿童,存在难以对自身症状准确的描述等问题,低年资护士存在经验不足[17],对其开展引导式教学,信念培养以及行为规范,增强岗位胜任力,推进护理质量的不断改进,未来需要探索针对性的培训方式。现阶段其他部门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在内容上趋向系统化,形式多样化,但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尚未建立,未来应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构建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培养体系。
3.2.3 低年资护士管理模式 护理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医疗护理的质量、医院管理的水平以及卫生事业的发展。低年资护士各方面经验不足,加强低年资护士的管理工作,提升医院护理工作水平。SWOT分析护理管理法结合优势分析(S)、劣势分析(W)、机遇分析(O)、威胁分析(T)4大分析策略[18],是较为科学的护理管理模式,此护理模式采用科学的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低年资护士的专业度和工作能力。美国心理学家DECI和RYAN等人于20世纪80年代创立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SDT)[19],该理论认为人类的自我决定在其动机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人们通过外部环境使个体自主、能力和归属感的3个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时,进而激发内部动机,促使人们引导自我实现和健康成长,应用自我决定理论有利于临床低年资护士朝积极健康方向发展。《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20],截止2020年,初步建立符合我国护理岗位需求的护士分层管理体系,将不同低年资护理技术人员分层使用,使护理精细化、专业化,提升护理品质。护理管理模式的优劣有待进一步探讨,应充分调动低年资护士的积极性,提高护理管理效率,激活激励机制。
3.2.4 低年资护士工作体验 目前我国护士短缺问题严重,低年资护士不断加入到护理队伍中,但低年资护士经验不足,工作压力大,付出收入不平衡,易引起职业倦怠甚至离职。随着积极心理学的不断发展,研究者开始不断关注职业获益这个概念,即护士认同护理行业能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21]。护理管理者应营造磁性工作环境,减轻工作压力,采取激励的绩效方案,帮助其做好职业规划,来提升低年资护士的职业获益感。人文关怀是护理工作的本质,作为关怀的提供者,护士同样需要被关怀[22-23]。研究指出,护理管理者对护士的关怀可以提升护士团队的协作精神,对稳定护士队伍具有一定帮助。低年资护士其经验不足,工作能力欠缺,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群体,更需要给予关注与关怀,不断改善低年资护士的工作体验。
3.3 国内低年资护士领域研究文献研究趋势分析 本研究的突现词结果显示低年资护士研究的发展前沿是注重低年资护士的工作体验。通过图2可以看出,低年资护士的研究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从培训到注重专业核心能力,再到关注低年资护士的工作和学习体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趋势,跟国家越来越重视护理队伍建设有关。目前比较前沿的问题是职业获益感和翻转课堂等。护士职业倦怠已成为护理管理中普遍问题,据统计我国护士中存在轻度以上职业倦怠者占62.8%[24]。低年资护士作为护理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激励干预减轻职业倦怠,提高职业获益感。职业获益感作为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队伍的稳定。传统护理教育培训中,部分护士存在“要我学”被动应付现象,翻转课堂是“互联网+”时代教育改革成果,由课前老师提供教学材料,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完成知识内化,模式新颖,易于接受,符合网络学习时代特点[25],目前运用于低年资护士的培训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低年资护士实现个性化学习,促进主动学习和知识内化。
3.4 启示 在CiteSpace分析软件中聚类标签的数值越小代表越重要,因此表3中#0护理管理一直是低年资护士研究领域的研究重点。随着科学管理方法和先进科学技术在护理专业领域的渗透,护理管理由过去的经验管理逐步走向科学管理的阶段。护理管理工作者应科学掌握护理管理理论、方法以及在实践中应用,提高护理管理水平的同时,能直接影响医疗护理的质量。低年资护士由于经验以及各方面存在不足的问题,科学的护理管理对整个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4 小结
低年资护士在整个护理队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维持医疗护理正常运转中的重要一部分。本研究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2010年至2020年有关低年资护士领域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以供后续研究参考。本篇研究仅仅是纳入中国知网文献,未来可与国外低年资护士领域的研究进行对比,为我国低年资护士的培养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