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能大赛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以运城幼师高专为例

2022-03-19

陇东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保教大赛技能

孟 丽 美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前教育系,山西 运城 044000)

高技能、高实践水平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把职业技能大赛成绩作为高一级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1],《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实施规划(2017—2020年)(征求意见稿)》也明确指出要“发挥技能大赛对专业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截至目前,全国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大赛已成功举办多次。因此,作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需要发挥大赛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将技能大赛与教学改革进行有效地融合,不断反思、改进和完善,如此才能够真正推进高职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学前教育人才。

一、技能大赛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分析

《说文解字》中对“技”的解释:“技,巧也,从手支声。”《现代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技,即技能、本领”;“技能,指掌握并能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2]。360百科中对技能的解释:“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从对“技能”的解释中可以看出,技能形成的前提是知识的掌握,技能形成的有效途径是通过实践、练习和运用。

高水平的技能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重要条件。幼儿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其所具有的技能也是高水平的技能。由于幼儿园教师工作的对象、内容和性质与中小学教师不同,因此,其专业能力也不同于以学科教学为核心的中小学教师[3];幼儿园教师的能力结构是全方位的、多方面的、具有综合性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对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包括: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七个方面[4]。

表1 2019年学前教育专业(高职组)教育技能大赛赛项设置与分值分布

全国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大赛”(后简称技能大赛)项目设置(详见表1)中[5],所有赛项都是围绕幼儿园教师的综合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高职能够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幼儿教师。技能大赛内容涵盖了幼儿园教师综合技能(包括幼儿园保教活动课件制作、幼儿故事讲述、幼儿歌曲弹唱与歌表演、主题简笔画)、幼儿园保教活动观察分析与幼儿教师职业素养测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包括主题网络图设计、集体教学活动设计、说课等综合能力)三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赛项的分析可以看出,“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包涵幼儿园教师职业素养和保教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设计及幼儿园教师弹、唱、跳、画、说、做等教育基本技能;这是幼儿园教师岗位所需要的核心技能,着眼于考查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等,体现了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及职业精神。

二、技能大赛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技能大赛赛项旨在能有效检验师资培养质量,更大范围为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提供职业素养与实践技能训练,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促进整个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养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6]。但在当前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综合实训未能充分体现“幼儿为本”

技能大赛中幼儿园教师综合技能(包括幼儿园保教活动课件制作、幼儿故事讲述、幼儿歌曲弹唱与歌表演、主题简笔画)属于幼儿教师的基本功,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的知识和能力,表达对素材、作品的理解,表现出较强的儿童意识,要求作品适宜幼儿欣赏和学习。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更多地关注了单个赛项的技术性,而忽视了职业特点和“儿童化”。如在“幼儿园保教活动课件制作”项目教学中,本赛项由计算机教师担任辅导工作[7]。作为计算机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实现课件的技术性,而忽视了课件作为一个载体,是为幼儿园保教活动服务的,需要体现幼儿年龄和领域的适宜性,富有童趣,符合幼儿园保教活动的主题要求,能激发幼儿兴趣;课件要符合幼儿认知发展特点,做到直观、形象,有利于幼儿理解。又如在“主题简笔画”赛项教学中,担任辅导工作的是毕业于专业美术院校的教师,这些教师具有较高的美术专业素养,但缺少关于学前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地体现出偏重技法的问题[8]。因此,学生的“主题简笔画”作品虽能做到主题鲜明、技法娴熟、线条流畅,但却忽视了从儿童视角引导学生进行构图和个性化的表现,作品表现过于“成人化”,缺乏童心童趣,不适合幼儿欣赏。

(二)综合技能教学未能有效与实践相结合

从对“技能”的词源分析可以看出,技能形成的有效途径是实践练习。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教而不做不是真教,学而不做不是真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应该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进行[9]。幼儿园教师教育技能的形成和提高离不开一定保育和教育实践经验的积累[10]。幼儿园作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重要的实践场域,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感、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专业成长等具有独特的作用[11]。但在实际的幼儿园综合技能教学中,我们更多采用静态的教学方式或者学生主要面对教师进行的强化练习,而没有给学生更多深入幼儿园实践的机会以及反思和知识再构的机会。学生由于缺少在幼儿园具体教学情景和教学事件中与幼儿真实互动的教育实践经验,导致学生“知道怎么做,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自身专业能力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和发展,因此,在比赛中学生的展示更像是一种照本宣科式的“表演”,缺乏自己对内容创造性的理解和表现。

(三)教师的综合素质及实践技能未能满足教学需要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两个“制高点”,“教”是教学的出发点,“学”是教学的落脚点,教师“教”的高度直接决定着学生“学”的高度[12]。随着技能大赛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赛场上选手与选手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校与校之间教师综合素质的较量,技能大赛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挑战。如: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赛项中,要求选手设计主题网络图、写出教学活动设计过程并进行说课;在“说课”环节,不但要求选手说内容、说目标、说过程和方法,还需要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阐述内容选择的理由、目标制定的理由和依据以及教学方法选用的理由等。这就需要教师不但要具有有关幼儿学习的经验,还要具有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前期知识。又如在“幼儿园保教活动分析”赛项中,不但要分析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还要分析教师的保教言行,所分析的视频活动不仅包括游戏活动、户外体育活动、如厕、饮水等转换环节的活动,还包括五大领域的集体教育活动,尤其是美术、音乐教育活动中关于剪纸、打击乐教学等专业性强的活动片段,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具备开阔的视野和对教育问题较高的敏感度。但在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师队伍中大多都是从普通高校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他们的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但缺乏行业的实践经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以理论讲授为主,与一线幼儿园实践相脱离,导致教师指导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五大领域课程教学大多是一个教师多年只承担一到两个自己擅长的领域(以我校为例),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缺乏领域间的相互整合、渗透和整体的把握能力。三是教师习惯于单项灌输式教学,固化的教学方式制约和束缚了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意识。此外,教师之间缺乏相互的合作、沟通以及集体的教研,教师的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因此,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升,难以培养出符合用人单位需要的技能人才。

(四)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未能与技能大赛有效融合

技能大赛的作用是引领和示范。技能大赛以《指南》为指导,综合设计比赛内容,体现了当前学前教育领域和幼儿园发展对全面发展的综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代表了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13]。但在实际的应赛过程中,为了单纯追求大赛结果,高效应对比赛,各赛项教师让参赛学生以记忆和强化训练为主,在短时间内虽能“见效”,但这种急功近利的应赛行为无法从实质上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无法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长力。其次,在教学中只有参与大赛辅导的少部分教师关注大赛,大部分未参与赛项辅导的教师对大赛标准、要求了解甚少,不利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与技能大赛之间的有效融合。此外,比赛结束后,学校缺乏对各赛项的深入分析、评价及经验推广,比赛和常规教学存在“两张皮”现象,没有将比赛的成果及经验有效地与常规教学改革实现有效地融合[14],没有真正发挥大赛的引领作用,起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

三、技能大赛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启示

(一)教学应体现“幼儿为本”,注重专业意识的培养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不要培养半生不熟的操作者,而要培养具有“专业意识”的准备者;即培养掌握了一套分析的理论,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应体现“幼儿为本”,让学生从幼儿角度出发,了解幼儿心理、想法和喜好,把创作教学与幼儿园实际教学有机结合[15]。如在“幼儿园保教活动课件制作”项目中,以幼儿为本就要求教学需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关注幼儿兴趣和生活经验,依据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学前教育学及幼儿园课程论等知识,设计、制作出符合幼儿园保教活动需要的课件[16]。在高职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中,避免“技能至上”的教育观念;让学生熟悉职业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升综合素质,注重专业实践与表现,给学生充分的自我表现和创造的空间。具体可通过见习、实习和每周一日的“走园”教学[17],让学生深入幼儿园多观察、体会、了解幼儿的绘画心理,学习幼儿园先进的教学经验,使学生不仅会画,更要懂得如何画、为何画。作为授课教师也要多深入各个幼儿园考查,多参与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多看、多分析幼儿美术作品,这样才能积累幼儿美术教育的经验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有效地从“儿童视角”引导学生进行儿童画的构思与创造。

(二)强化实践教学,让幼儿园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教学场”

学前教育专业是集理论性和技能型于一体的高标准专业,技能大赛的比赛内容基本都是贴近当前的行业需求,将当前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实践技能作为考查学生的重点,实操性非常强,而实习、实训是培养这种能力的关键。因此,职业院校需要不断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学融合,加强与幼儿园的合作,建立“主题讨论+技能实训+园所实练”的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如在“五大领域”课程教学中,每个领域的理论学习后,安排学生进行相关的校内技能实训并进行考核;此外,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实现实践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安排学生到附近的实习基地进行实地练习,让学生在幼儿园这个“教学场”中观察、体验、分析真实的幼儿园场景、与幼儿互动,使学生历经多次实践而深化知识、夯实能力,通过训练提升实际的教学技能。同时,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深入幼儿园,与一线幼儿园园长、教师一起,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和实践感悟为学生进行指导,围绕幼儿园保教活动及学生所开展的保教活动进行教研并点评,用相关理论深刻剖析每个保教环节。幼儿园教师以自身的实践优势,更为详细地分析保教活动中师幼互动和提问的质量等,能更为具体、生动地为学生提供教学示范。高校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也逐渐贯通了理论和实践知识,提升了自身的专业能力。

(三)多措并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及实践技能

人才培养的全面改革,“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升是关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指出:“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因此,学校应为教师发展提供平台,首先,建立“园校”教师互通机制,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18]。如,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不仅要有技法卓越的教师,更需要具有相关学前教育学、心理学经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其次,按照模块化教学建设结构化教学团队[19]。打破原有以“课程”为单位建设的团队,如一门课可以设计几个阶段,每位教师分阶段上课,擅长理论部分的教师讲理论,擅长操作部分的教师上操作。最后,通过新教师“驻园”跟岗入职培养、骨干教师“驻园”项目合作提升和专家型教师“驻园”项目引领,实施阶进式教师“驻园成长计划”。年轻教师幼儿园挂职、开展教师“走园”实践、幼儿园教师专业培训、开展教学研究等多种途径让教师养成实践自觉,贯通理论与实践知识,提升专业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多措并举建设结构化的高水平教学团队[20]。

(四)全员参与,实现学前教育专业常规教学与大赛的有效融合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应充分发挥大赛的引领作用,在追求大赛荣誉的基础上超越比赛本身,使教育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实现有效融合[21]。大赛前,让全体教师参与大赛培训与研究,了解大赛导向及评分标准;大赛中,将大赛题库作为全体教师教研的对象,全员参与初稿撰写,然后再进行各课程组内部研讨,集思广益,从各个视角和领域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大赛后,要反思并总结教学指导中存在的问题,汲取其他院校的长处,善于将成功的教学成果及经验进行推广。以技能大赛的理念及规范化要求指导和改进教学,转变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观念及教学模式,不断创新职业教学方式和方法;将技能大赛赛项内容不同程度地渗透到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每学期末进行技能课过关,并在校内举办丰富多彩的技能比赛。如: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比赛、儿童舞蹈创编比赛、儿童故事大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赛、省赛、国赛,激发学生实训的积极性,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演练,提高水平[22]。以赛带训,有效提升学生们的专业技能,真正实现学校常规教学与技能大赛的有效融合。

猜你喜欢

保教大赛技能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科研引领科学保教
幼儿园半日保教工作细则
贫困地区幼儿园保教过程科学化的重点指向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浅谈幼儿园保教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