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馈控制在麻醉恢复室全身麻醉患者躁动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22-03-19史春妤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质量指标躁动麻醉

史春妤

麻醉恢复室是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麻醉恢复的重要场所,也是手术室与病房之间的重要中转站,能有效帮助患者复苏,并保障患者麻醉安全[1]。躁动是麻醉恢复室全身麻醉患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更是护理工作的重点。患者发生躁动时,多表现为定向障碍、兴奋、躁动等,若处理不当,则容易诱发坠床、出血、拔管等事件,危害其生命健康,影响其机体恢复[2]。目前,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只有加强麻醉恢复室的躁动护理,才能顺利帮助患者度过麻醉期恢复期[3]。常规躁动护理干预无法有效预见患者躁动的因素,不良事件发生率仍居高不下,护理质量难以达到预期。前馈控制属于一种预见护理模式,主要是指在实施护理之前,应对干预措施所产生的后果进行详细分析、预测,并制订相关的预防措施,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并保证患者的安全[4]。但临床在麻醉恢复室应用前馈控制管理的报道较少,为进一步探究其效果,本研究为我院麻醉恢复室全身麻醉患者实施前馈控制管理,并获得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麻醉恢复室行全身麻醉的116例患者资料,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58例。纳入标准:(1)患者均实施全身麻醉和经口气管插管;(2)无手术、麻醉禁忌证者;(3)带管入室者;(4)无严重并发症者。排除标准:(1)有精神病史者;(2)呼吸系统疾病者;(3)心、肾、肝功能严重不全者;(4)意识、认知障碍者。常规组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25~65岁,平均(45.62±6.39)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32例,Ⅱ级15例,Ⅲ级11例。研究组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26~65岁,平均(45.96±6.02)岁;ASA分级:Ⅰ级30例,Ⅱ级14例,Ⅲ级14例。两组的年龄、性别、ASA分级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开展前已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同意。

1.2 方法

常规组给予常规躁动护理干预,在患者进入麻醉恢复室之后,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麻醉医师的要求连接好麻醉机等各项设备,设置正确的参数,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血氧、心率、意识、二氧化碳分压、瞳孔等情况,一旦有任何异常都需第一时间告知麻醉医师并协助处理等。

研究组在常规躁动护理基础上应用前馈控制管理,方法如下:(1)组建一支躁动前馈控制小组,主要由护士长、副护士长、资深护士组成。在实施护理前,应共同探讨发生躁动的危险因素,并制订详细的预防躁动发生计划,设立一份躁动发生因素表,要求每位成员后期将发生躁动的原因、所施护理措施、护理效果进行填写,为后期护理内容调整提供依据。(2)在明确躁动发生高危因素后,由护士长查阅相关书籍和文献,并与小组成员一同探讨、分析躁动发生因素的危害性,要求每位小组成员将躁动发生因素牢记于心,主要包括管道刺激、疼痛、心理应激反应、药物副作用等,提高其风险安全意识。(3)定期组织小组成员培训,学习麻醉恢复室中相关麻醉药、催醒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残余作用表现,以及躁动与药物之间的关系,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让其能有效辨别躁动发生因素,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同时,培训护理人员相关业务技能,防止患者因躁动导致的出血、拔管、坠床等不良事件发生。(4)合理使用镇静、镇痛药物。患者进入麻醉恢复室后,护理人员需及时评估患者的疼痛、意识情况,按照医嘱实施镇痛药,待患者的疼痛感有所减轻后,再给予镇静药物使用,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根据反应调整药物剂量,保证药物能发挥最佳效果,让患者处于无虑、无痛的安眠状态之中。(5)指定护理人员看护患者,适当约束患者的四肢,围好床挡,固定每条引流管、输液管、尿管等,防止患者活动时拉扯、挤压。减少麻醉恢复室的人员流动,保证室内安静,患者一旦符合拔管指征,则需立即拔管,防止管道刺激。(6)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患者手术前,可由前馈控制小组成员带患者参观麻醉恢复室,熟悉环境,让患者了解手术后会进入麻醉恢复室复苏,做好心理准备。患者麻醉逐渐消失恢复一定的意识后,护理人员应主动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轻握患者手部,给予关怀和安抚,告知手术的顺利,让其安心,以此减少心理应激反应而诱发的躁动。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干预0.5 h后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躁动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要素质量指标、环节质量指标、终末质量指标)以及因躁动诱发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坠床、意外拔管、出血、缝合线脱落)。

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拟的问卷调查表评定,内容包括护理细致程度、能否及时发现并发症诱发因素、亲和力等,总分50分,高于40分为非常满意;30~40分为满意;低于30分为不满意。该量表信度为 0.885,效度0.789,护理满意度等于非常满意率与满意率的总和。

护理质量:由护士长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质量评分表填写评定,共有要素质量指标、环节质量指标、终末质量指标3项内容,分别有3、9、3个小条目,以1~5分评分,分数越高则表明护理质量越高,该量表信度为 0.832,效度0.768。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躁动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护理质量用(±s)表示,采用t检验,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率和血压比较

干预0.5 h后,研究组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率和血压比较 ( x- ±s)

2.2 两组患者躁动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经干预,研究组的躁动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躁动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

经干预,研究组的要素质量指标、环节质量指标、终末质量指标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分,x- ±s)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经干预,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越来越重视护理工作质量,而医疗安全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保证患者的就医安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是目前医疗机构的主要任务之一。以往麻醉恢复室所实施的常规护理干预,多是根据患者所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麻醉并发症而实施护理措施,预见性较低,躁动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高[5]。前馈控制管理主要是建立在防患于未然、提前预防、实施事前纠偏的基础之上而实施护理措施,能提前了解相关风险因素,并消除安全隐患,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6]。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常规组(P<0.05),这显示前馈控制管理能有效稳定麻醉恢复室中全身麻醉患者的心率、血压。在本研究的前馈控制管理中,护理人员组建了一支专业的前馈控制小组,分析全身麻醉患者出现躁动的高危因素,并在实施护理前制订详细的预防躁动护理计划,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最终能有效避免躁动发生,这对患者的心率、血压的稳定有积极作用[7]。护理前明确躁动的高危因素属于前馈控制管理重要环节之一,因此,护理小组成员需查阅相关资料后提出一系列高危因素并牢记于心,进而让护理措施实施更具针对性[8-9]。同时,护理前组织小组成员进行麻醉恢复室相关药物知识和技能培训,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躁动防范意识,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同时也将躁动萌芽扼杀于“摇篮中”,进一步防止躁动的发生,也有利于患者各项指标的临床控制[10-11]。所以,本研究研究组的要素质量指标、环节质量指标、终末质量指标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果与上述讨论相一致。

麻醉恢复室的护理工作有一定的特殊性,护理质量与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业务技能水平、专业知识、安全防范意识等息息相关。在本研究护理中,通过前馈控制管理,能提升护理人员的不良事件风险防范意识,促使护理人员规范操作每一项环节,并严密查看患者的反应,一旦发现安全隐患便及时将其消除,最大限度防止躁动、坠床、出血等事件发生,最终给患者一个安全、舒适的恢复空间,患者的满意度更高[12]。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55%,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4.48%(P<0.05),这也提示前馈控制管理可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的躁动发生率为5.17%,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7.24%(P<0.05);研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45%,低于常规组的15.52%(P<0.05),这提示在麻醉恢复室中实施前馈控制管理,能有效防止全身麻醉患者出现躁动,避免出血、坠床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前馈控制管理的关键,在于躁动护理前高危因素、问题原因的总结以及预防躁动针对性干预措施的制订,有效吸取以往经验,指出问题所在,并改进护理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将传统常规躁动护理的对症措施转换为预防措施,最大限度降低躁动的发生[13]。与此同时,提前制订详细的干预计划,也有利于保证麻醉恢复室工作的规范性和全面性,避免躁动发生时,护理人员因工作准备不充分或慌乱增加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让护理工作质量和安全性更佳[14-15]。王慧等[16]在相关研究中也指出,经过前馈控制护理,恢复麻醉室的全身麻醉患者躁动的发生率更低,且坠床、出血、意外拔管的发生率分别为0、0.70%、1.30%,显著低于常规躁动护理组,并认为前馈控制属于一种预见性护理管理,能全面防范因躁动诱发的不良事件发生,降低躁动发生风险,提高护理质量,非常值得麻醉恢复室应用,这一结论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将前馈控制管理应用于麻醉恢复室的全身麻醉患者中,能降低躁动发生风险,稳定患者心率、血压,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护理质量,并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质量指标躁动麻醉
更正启事
基于移动护理下全院护理质量指标监控系统的探索研究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道路躁动
汽车润滑用润滑脂的主要质量指标及其意义
烧结矿组成和结构对烧结矿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