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方法及其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2022-03-19杨晓虹石琼辉魏杰
杨晓虹 石琼辉 魏杰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行业面临的竞争日渐激烈、外部环境逐渐复杂化。近年来,患者不断提高自身的维权意识,而医疗活动本身又具备非常高的风险性,稍不注意即有可能引发医疗风险事件,导致医疗纠纷发生率增加,使医疗行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研究指出,在全球范围内,每分钟就有大概2例患者的安全报告[1]。WHO认为,对于医疗活动来说,保障患者安全就是最大化的降低不必要伤害风险的发生可能[2]。因此,医院管理人员要十分重视风险管理工作,以医疗安全为导向,实施专业化管理,将潜在的或已经存在的风险及时的识别出来,尽早处理,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本院于2020年1月起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应用风险管理方法,获得较好管理效果,值得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于2020年1月起在管理工作中应用风险管理方法,随机抽取开展前(2019年2—10月)、开展后(2020年2—10月)的就诊患者各500例。开展前500例患者中,男263例,女237例;年龄18~80岁,平均(60.5±8.4)岁;门诊患者180例,住院患者320例。开展后500例患者中,男259例,女241例;年龄20~86岁,平均(61.1±8.6)岁;门诊患者164例,住院患者336例。同时在风险管理开展前后分别抽取医护人员50名,均来自本院,开展前男19名、女31名,年龄21~46岁,平均(32.85±1.80)岁,开展后男20名、女30名,年龄22~45岁,平均(31.90±1.75)岁。开展前后患者与医护人员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开展风险管理前 医院管理工作按照常规方法开展。1.2.2 开展风险管理后 按照如下方法开展医院管理。
1.2.2.1 组建风险管理小组 在医院内部组建风险管理小组,小组成员除医院管理人员外,还要包含各科室的科室主任与护士长,由医院管理人员担任组长,其余均为小组成员。风险管理小组成立后,明确组长及各成员的具体职责,分工合作,提升管理效率和质量。小组成员共同收集以往医疗服务中发生的风险事件的相关资料,接着分析出常见的风险因素,再分析风险事件与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相关性,最后制订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
1.2.2.2 实施风险管理培训 先培训风险管理小组的成员,再培训全院的医护人员,负责培训的除本院具有较高资历的医护人员外,还要聘请法律专家,重点培训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医护人员责任意识及自我防护意识增强。选取科室就诊人员中发生的典型风险事件,利用案例分析法组织依据人员开展讨论、学习,分析风险事件发生原因,探讨应对风险因素的策略。另外,还要实施沟通技巧培训、危急重症处理技能培训。
1.2.2.3 构建三色分诊制度 患者进入医院后,医护人员要主动接待患者,询问患者有何不舒服的地方、有什么症状表现等,据此评估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如病情较轻,将患者标记为蓝色,就诊按照常规流程进行,如果患者病情中等,将患者标为黄色,评定患者大致疾病后与相关科室医护人员取得联系,让患者及时接受专业的诊断与治疗,避免耽误病情,如果患者病情为危重度,将患者标记为红色,绿色生命通道立即开启,并及时与急诊科、相关科室连接,组织抢救,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指导患者家属开展挂号之后的流程。
1.2.2.4 清点、检查工作良好开展 清点、检查工作由值班人员负责,每天开展1次,确保医院的各设备能够良好的运行,如果一旦发现故障,要立即上报,确保维修工作能够及时的开展;详细记录每天使用的药品种类、药品用量,防止滥用药物现象的发生;总结每周1次,回顾性分析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和问题等,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最大化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文书记录规范开展,保证字迹清晰,准确记录相关内容,并保证内容客观、详实,以能在必要时充分发挥文书的法律作用。
1.2.2.5 改善就诊环境 各科室要积极改善就诊环境,尤其是门诊,适量增加工作人员,对于初诊患者,专人全程导诊服务要尽量实现;科室环境保持干净、整洁,提升患者就诊时的舒适程度,各科室可根据科室特色适当的布置绿植、鲜花、墙壁画等,提高诊室环境的温馨程度;消毒工作每天开展,每天2次以上,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1.2.2.6 和谐医患关系 医院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时,各项医疗、护理活动的实施主体为医护人员,管理者在管理医护人员队伍过程中,要注重管理措施的人文性,强调“以人为本”,将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为医护人员创造和谐、轻松的工作氛围,促进团队效能增强;对医护人员的言行举止做出规范,让其在工作过程中认真、耐心对待每一位患者,热情服务,真情奉献,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活动的满意程度。通过主动的沟通和服务,赢取患者信任,和谐医患关系,最大限度降低职业风险。
1.3 观察指标
统计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具体包含药物外渗、药品发错、交班遗漏、呼叫无应答;评估医疗服务质量,采用本院自制量表(信度0.83,效度0.79),项目共5个,分别为个性化服务、需求管理、关注患者、医疗设施管理、医疗环境管理,每项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医疗服务质量越好;调查患者满意度,利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信度0.85,效度0.81),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越满意;在风险管理开展前后分别抽取医护人员50名,调查其知信行情况,利用本院自制问卷(已开展预调查,信度0.85,效度0.82)调查,内容共3部分,分别为知识、态度、行为,每部分总分30分,正向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分别利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开展风险管理前后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开展前,共有26例发生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2%(26/500),其中,呼叫无应答13例,交班遗漏6例,药品发错2例,药物外渗5例;开展后,共有5例发生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0%(5/500),其中,呼叫无应答3例,交班遗漏1例,药物外渗1例。经比较,开展风险管理后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开展前(χ2=8.034,P=0.000)。
2.2 开展风险管理前后医疗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比较
开展后,医疗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开展前(P<0.05)。见表1。
表1 开展风险管理前后医疗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比较(分, x- ±s)
2.3 开展风险管理前后医护人员知信行评分比较
开展后,医护人员知识、态度、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开展前(P<0.05)。见表2。
表2 开展风险管理前后医护人员知信行评分比较(分, x- ±s)
3 讨论
医院风险是指可威胁患者安全,或可导致资源产生额外消耗的事件。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时,涉及的药物、技术程序有成百上千种,而每名患者都具有自身独一无二的病情和身体特征,再加上每名医生也会采取不同的判断、治疗疾病的方法,即使是同一种疾病,由此导致医疗风险具备多样性的特征。根据医院管理实践,风险事件不同时,对患者产生的影响也不相同,有些甚至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对于医疗服务来说,医疗水平的提升必然要求开展风险管理工作,而风险管理的实施又是正确处理医患关系的道德要求,所以医院管理与风险管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3]。近年来,医疗资源的紧张程度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临床医疗纠纷事件也日渐增多,使医院正常医疗程序的开展受到极大的影响,也不利于医院形象的维护,这就要求医院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医疗资源管理及风险管理工作[4]。
结合医疗工作的特殊特点,风险事件容易发生与以下几方面因素密切相关[5-9]。(1)患者因素:各科室每天就诊患者数量众多,医护人员工作量非常大,工作疲劳程度高,加之患者病情各不相同,复杂性强,而且病情容易发生变化,增加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对于危重症患者,多数患者自身及家属存在较为激动的情绪,导致病情表述中存在偏差,影响救治工作的开展,而一旦救治效果不佳,可能引发医患纠纷。(2)医护人员因素:医护人员自身仍需进一步地提高组织水平,工作技能熟练程度不足,年轻医护人员数量较多,缺乏丰富的工作经验,当有突发事件发生时,不能及时、有效处理,容易引发风险事件,同时,部分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不足,不能与患者和家属有效的沟通,也增加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此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医护人员自身未能掌握充足的法律知识,这也会使风险事件的发生风险提高。(3)管理因素:管理制度不健全、排班制度不合理等会导致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认真程度不足,再加上每天承担繁重的任务量,时有发生不规范的操作,管理措施过于单一也是风险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针对上述因素,本院于2020年1月起在医院管理中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结果显示开展后风险管理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开展前,而医疗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评分、医护人员知信行评分则显著高于开展前,显示风险管理具有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程度的作用。最早时,风险管理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目的是尽可能的预防环境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引起不良影响,从而有效保证管理效果,促进管理质量不断提高。近年来,随着风险管理研究的加深,医疗领域逐渐引入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多项研究表明,风险管理作用下,可显著降低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并能促进医院各项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医院良好开展各项医疗服务工作,保证医院有效、稳定地运转[10-11]。医院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方法后,通过专门管理小组的建立以及相应培训工作的开展,可增强医院管理及风险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并能逐步强化全院工作人员尤其是临床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使其在工作中积极地预防各种风险事件,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也可以不断地强化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进而以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的方式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间接地降低了风险事件发生率;以既往发生过的风险事件为参照,识别风险因素、分析风险发生原因,再针对性地改进,有助于医护人员良好的管理科室环境,积极地采取各种措施规避科室环境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将安全的就医环境提供给患者,降低医疗服务风险的同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让患者更加满意,进而避免发生医患纠纷。此外,风险管理让医护人员能够有效地沟通患者和家属,认真地履行告知服务,确保在患者充分知晓各项医疗护理操作意义的基础上实施医疗活动,预防因沟通、告知不到位发生医患纠纷,预防风险事件,再加上不断提升专业的医疗水平,让患者充分地享受优质、专业的医疗服务,利于疾病的尽快康复,可一定程度上缓和医患关系,提升就诊效率[12-15]。
综上,医院管理工作开展时,应用风险管理方法后,有助于降低医疗活动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就医安全,同时还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让患者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提高患者对医疗工作的满意度,利于医院良好发展,提升医院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