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诊断中常规尿检验和生化检验的效果及检出率评价
2022-03-19刘春杰
刘春杰
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病的发病率也不断攀升,现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1]。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为消瘦、饥饿、口渴等症状,若血糖得不到有效控制,会进一步诱发血管、心、脑、肾、周围神经、足部与眼睛等相关组织与器官的不可逆性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安全[2]。然而,糖尿病的临床症状表现并不具有特异性,所以采取有效的检验措施及时诊断糖尿病,对于尽早控制血糖水平、抑制相关并发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3-4]。部分研究发现,虽然传统常规尿检验方法能够有效检测糖尿病,但存在检验准确性差、检测速度慢等问题,生化检验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上述缺陷[5-6]。为进一步完善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方案,确保其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0月本院150例疑似糖尿病患者,对其应用常规尿检验与生化检验,分析两种方法的应用效果与检出率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50例研究对象,均为2019年11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疑似糖尿病患者,其中男82例,女68例;年龄37~72岁,平均(55.30±4.35)岁。纳入标准: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本研究方案已向患者进行充分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内容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者;心脑血管疾病者;恶性肿瘤者;合并其他基础疾病者;入院前1个月内使用过磺胺类药物、胰岛素者;肾功能不全者;意识障碍或有精神疾病史者。
1.2 方法
本组150例研究对象均接受常规尿检验与生化检验,具体方法如下。常规尿检验:指导患者检查前1日晚间禁食禁饮,次日晨起选取中段尿10 mL,通过尿液分析仪(深圳美侨公司,型号:Mejer700)与葡萄糖氧化酶法进行检测。生化检验:指导患者检查前1日晚间禁食禁饮,次日晨起采集空腹状态下静脉血5 mL,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OLYMPU公司,型号:AUS400)检验,其中葡萄糖液体试剂,无抗凝血,氧化酶法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试剂,EDTA抗凝血,糖化血红蛋白仪(江苏奥迪康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号AC6601)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在6.5%及以上,空腹血糖在7.0 mmol/L及以上为糖尿病[7]。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8]的标准,即血浆葡萄糖水平在任意时间检测均值在11.1 mmol/L及以上;空腹时间保持8 h以上,空腹血糖水平在7.0 mmol/L及以上;葡萄糖负荷2 h后,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在11.1 mmol/L及以上。(1)观察常规尿检验与生化检验对于本组糖尿病患者的诊断结果。(2)比较两种检验方法对于糖尿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假阴性)例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假阳性+真阴性)例数×100%,阴性预测值=真阴性例数/(假阴性+真阴性)例数×100%,阳性预测值=真阳性例数/(真阳性+假阳性)例数×100%,准确率=(真阳性+真阴性)例数/总例数×100%。(3)比较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标,即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中涉及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规尿检验与生化检验对本组糖尿病患者的诊断结果
本组150例疑似糖尿病患者经临床确诊108例(72.00%),其中常规尿检验阳性76例(50.67%),生化检验阳性100例(66.67%)。见表1。
表1 常规尿检验与生化检验对本组糖尿病患者的诊断结果(例)
2.2 常规尿检验与生化检验对本组糖尿病患者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比较
生化检验对本组糖尿病患者的诊断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准确率较常规尿检验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诊断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常规尿检验与生化检验对于本组糖尿病患者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比较[%(n / N)]
2.3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比较
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非糖尿病患者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比较(x- ±s)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的慢性内分泌疾病,其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普遍认为其与遗传因素(有家族发病倾向,有家族遗传史,常见于中年群体)、环境因素(体力活动少、肥胖、不良饮食、长期吸酒饮酒致使胰岛功能紊乱)有关[9]。该病病程较长,现阶段尚无特效治疗方案,主要依靠药物控制血糖水平,预防相关并发症。然而,若血糖管理不当则会诱发心血管、神经系统、眼部等器官的损伤,甚至导致肾功能衰竭、酮症酸中毒、肢端坏疽、失明等。据相关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中因心血管并发症的病死率高达70%,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10]。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糖尿病群体也随之扩增,若能及时诊断糖尿病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高血糖状态,预防并发症,降低致残率与病死率[11-12]。因此,探寻可靠的方法及时诊断糖尿病,为后续治疗提供准确的血糖监测指标十分必要。
目前,常规尿检验是诊断糖尿病的常用方法之一。糖尿病患者血液内的葡萄糖水平处于逐渐上升趋势,而肾脏对于葡萄糖具有再吸收作用,一旦葡萄糖超出肾脏吸收水平,便会由尿液向体外排放,所以尿液检验对于糖尿病具有一定的价值[13]。常规尿检验虽然技术成熟,但操作相对复杂,灵敏度低,极易发生漏诊与误诊,诊断精确性不够理想[14]。生化检验可有效弥补常规尿检验的不足,在短时间内便可检测出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具有检测速度快、准确度高、所需试剂量少等优势[15]。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空腹后(至少8~10 h未进任何食物,不包括饮水),餐前采集血浆所测得的血糖值,能够有效反映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每个个体的全天血糖水平会随着活动、进食等情况不断波动,而空腹血糖在血液中相对恒定,可以体现血糖的实际水平,利于疾病检出[16]。有研究指出,血糖浓度受激素与神经系统调节而保持相对稳定,一旦调节失去原有的平衡状态便会出现低血糖与高血糖,所以空腹血糖值可反映机体的血糖代谢情况[17]。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等血清中糖类通过非酶反应相结合的产物,形成糖化血红蛋白的非酶反应具有缓慢、持续且不可逆转等特点,所以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受非即时血糖即过去血糖浓度所决定,与检测前是否注射胰岛素、处于空腹状态、应用降糖药物等因素无关[18]。有研究发现,新生红细胞中形成的血红蛋白能够携带少量葡萄糖进入循环,而葡萄糖可以自由渗透至红细胞中,所以葡萄糖会不可逆转的附着在血红蛋白上,其附着速度与血糖浓度相关[19]。正常情况下,人体每日有1%的红细胞受到损伤,同时有对应数量的新生红细胞形成,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动态变化,并反映红细胞寿命期间的血糖值。虽然理论上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反映红细胞120 d寿命期间的血糖值,但其与前8~12周的血糖关系最为密切,且与血糖指标呈正相关,其浓度以占成人血红蛋白的百分比表示,利于临床评估受检者体内的血糖水平[20]。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组150例疑似糖尿病患者经临床确诊108例(72.00%),其中生化检验对于本组糖尿病患者的诊断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准确率较常规尿检验更高(P<0.01),这与部分研究结果一致[21-22]。同时,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非糖尿病患者更高(P<0.01)。提示生化检验较常规尿检验对于糖尿病的诊断效果更为确切,可以有效反映患者现阶段的病情状况,为进一步诊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指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糖化血红蛋白指标不受每天血糖波动以及食物与运动的干扰,但高脂血症标本可使检测结果偏高,且试剂离子强度、实验室温度、pH值等因素对于结果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临床开展生化检验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影响因素,确保血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相较于常规尿检验,生化检验对于糖尿病的检出效果更理想,可以为进一步诊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指标,适于临床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