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耕地提质和化肥减施的瓶颈制约及对策建议

2022-12-28刘晓霞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定额化肥耕地

刘晓霞

(浙江省耕地质量与肥料管理总站,浙江 杭州 310020)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耕地是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根基命脉,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1-2]。近年来,浙江省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围绕耕地质量提升、化肥减量增效两大主线,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推动耕肥工作不断走深走实[3];但对标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标准,对标“三地一窗口”(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定位,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工作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和不足[4-5],分析查找难点问题并制定有效措施是当前推进耕地提质和化肥减施工作的重中之重。本研究梳理总结浙江省耕地质量建设和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对策建议,现将有关结果总结如下。

1 瓶颈制约

1.1 耕地质量提升任务艰巨

一是地力提升面积亟须扩大。浙江省中低产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1/2,养分不均衡、障碍因素多、质地结构差、生产能力弱等问题仍旧突出[5]。二是“用地养地”理念有待提高。农业生产持续沿用高投入、高产出模式,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造成质量退化,基础地力下降[6-7]。三是地力提升技术有待完善。耕地质量提升基本以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等技术为主,但这些技术模式普遍存在见效慢、周期长等问题,难以满足诸如垦造耕地、新建果园等急需快速改良培肥耕地的要求[8-10]。

1.2 耕地监测工作缺少突破

一是监测点覆盖面不广、代表性不强。当前全省长期定位监测点种植作物以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在经济作物上开展的监测试验少之又少,监测点涵盖的土壤类型不够全面、种植制度单一,鲜有涉及垦造耕地的监测评价,难以全面反映全省耕地质量的真实状况[11-12]。二是监测工作规范性、前瞻性不够高。对标农业农村部发布的《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的要求,部分省级监测点实属“老破小”,提标改造空间巨大;针对厨余垃圾初级产品对耕地质量的影响、环保督查提出的磷肥流失率高等问题,监测工作无法提供可参考、可借鉴的数据。

1.3 测土配方施肥基础不实

浙江省2005年启动测土配方施肥工作,2009年基本实现涉农县全覆盖。项目高峰期后随着资金量和项目县数量的下降,测土配方施肥基础性工作呈现弱化趋势,特别是工作重心转移到化肥减量增效后,部分县市取土测土、田间试验的数量直线下降,配方发布、施肥建议卡进村入户、测土配方施肥信息上墙等基础工作有所松懈。此外,测土配方施肥开展16 a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数据,但大部分数据仅停留在数字表面,挖掘和整合力度不够,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施肥指标体系服务农业生产。

1.4 化肥定额制改革任务艰巨

一是定额标准的科学性和覆盖面有待提高。定额标准根据土壤养分状况、目标产量等因素科学设定,有较大的空间差异,但多数地区根据省定最高用量出台地方定额标准,科学性不够[13-14];此外,定额制配套技术基本覆盖主要农作物,但地方特色作物技术指导意见缺乏,仍需进一步加强指导[15]。二是精准施肥推广空间巨大。“一户一业一方”精准施肥技术模式是化肥定额制落地的重要抓手,“浙样施”智慧施肥平台已根据定额制改革需求完成提标改造,但宣传培训和推广应用力度不足,用户量不大。

2 对策建议

2.1 加强耕地质量建设

2.1.1 实施耕地地力提升技术和模式

坚持“沃土”强本固基,继续组织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沃土工程等项目,采取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措施,集成推广不同耕地类型地力培肥提升技术和模式,稳步提升耕地质量水平。开展酸化耕地治理,研究示范酸化耕地综合治理技术,改善酸化耕地质量。探索耕地质量高水平发展路径,开展健康土壤行动试点,建立健康土壤指标体系和培育技术,夯实农业绿色发展基石。

2.1.2 健全耕地质量监测

加快推进“三区四情”(自动监测功能区、耕地质量监测功能区、培肥改良试验监测功能区,墒情、地情、肥情、环情)耕地质量综合监测体系建设,丰富和发展监测内容,进一步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布局,提高耕地质量自动化监测水平。继续开展国家级和省级长期定位监测点的监测工作,以及国控点和省级农田土壤污染防治监测预警工作,编制年度耕地质量监测报告和耕地环境监测报告,科学评价耕地质量和耕地环境水平。

2.2 夯实科学施肥基础

2.2.1 加大配方肥应用

优化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主要农作物主推配方发布制度。研究制定《浙江省配方肥推广实施办法》,建立配方肥、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推广补贴政策,构建“实名购买、定额施用”的精准施肥模式。进一步优化施肥结构,大力推广侧深施肥、水肥一体、一次性施肥等高效施肥技术。强化农企合作,进一步完善“统测、统配、统供、统施”一体化服务,完善配方肥“订单式”“团购式”“直供”等模式,鼓励和引导肥料生产企业“按方供肥”。

2.2.2 切实提高覆盖率

组织实施施肥建议卡进村入户活动,加强化肥减量技术培训,实现所有行政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规模种植户、农资经营门店全部发放施肥建议卡或施肥手册,实现施肥建议卡上墙,鼓励和引导种植主体“按方施肥”。依托省肥药“两制”(实名制、定额制)改革数字化管理系统,开展主要农作物肥料施用情况调查,完善肥料施用台账。建立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调度制度,压实属地责任,确保对标取土测土、减量技术入户、配方肥入田等整改问题落实到位。

2.3 深化化肥“两制”改革

2.3.1 完善化肥定额制技术体系

制订完善主要农作物化肥定额制配套技术指导意见,各地因地制宜出台主导产业化肥定额制标准及配套技术规范,不断优化施肥结构、调整肥料品种、改进施肥方式,大力推广配方肥、缓控释肥等新型绿色肥料和侧深施肥、水肥一体、一次性施肥等高效施肥技术,以及集成推广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等配套技术措施。推进主要农作物化肥定额制示范区建设,集成示范高效绿色生态定额制施肥新技术、新模式,着力打造化肥定额制改革的主平台、新高地。

2.3.2 构建化肥定额制推进机制

坚持系统思维,将化肥定额制技术措施与国家化肥减量增效、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省级有机肥推广、沃土工程等项目实施相结合,协同推进项目实施和化肥定额制落地。研究出台有机肥使用最低用量制度,继续优化有机肥补贴政策,加大有机肥推广力度,夯实化肥减量基础。统筹利用相关政策,建立完善“测土配方、定额施肥、生态激励”的定额制推进新模式,加快化肥定额制实施。

2.3.3 打造“浙样施”智能平台

挖掘免费测土数据和提供历年测土配方施肥成果,深化规模主体测土配方服务和技术指导,完善不同土壤类型、不同种植制度下的化肥定额制施肥技术,建立“一户一业一方”精准施肥技术模式。按照化肥投入定额工作要求改进、完善“浙样施”智慧施肥平台。加强规模经营主体种植、化肥定额预警、购肥用肥,以及相关补贴政策等信息管理,建立奖惩机制,完善化肥定额制使用信息管理平台,培训指导规模经营主体应用“浙样施”,发挥平台提醒预警功能,倒逼规模经营主体提升化肥定额制实施水平。

2.4 强化耕肥体系建设

2.4.1 强化服务能力建设

根据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推进“三联三送三落实”(联村、联企、联基地,送政策、送技术、送帮扶,落实防疫任务、生产任务、发展任务)活动,深化拓展“三服务”(服务发展、服务决策、服务落实)的通知要求,推进耕肥体系“三服务”工作。全省组建100支耕肥服务队,开展“联百社、惠万户”为主题的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大行动,发挥服务队专业优势,为经营主体纾困解难,指导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培育化肥“两制”改革示范主体,扎实推进化肥减量工作,落实落细“369”(全力聚焦农村改革探路者、城乡融合先行者、乡村振兴排头兵“3大目标”,全力落实抓统筹、保安全、补短板、促改革、强队伍、创品牌“6项要求”,全力推进重要农产品增产提质等“9方面重点工作”)行动,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2.4.2 强化技术队伍建设

坚持以落实责任和提高业务水平为主要目标,着力落实属地责任、强化队伍能力建设,提升农业绿色发展、耕地质量管理、肥料登记、质量检测等业务支撑能力。加强全省耕肥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发挥省级土壤与肥料检测中心业务指导作用,开展全省土壤肥料标准化验室建设。组织实施科技项目,提高耕肥科技创新能力。弘扬“三牛”精神(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组织开展耕肥技术和业务能力培训,建设一支敢担当、善作为的专业化技术队伍。

2.4.3 强化示范创新引领

以“样板地”“模范生”标准打造化肥定额制、耕地质量提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试验示范区,集成示范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引领耕肥工作高质量发展,提高耕肥工作的辨识度。推动“数字耕肥”建设,提高耕肥工作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耕肥新技术推广机制研究,充分利用现代媒体、互联网等手段,加快耕肥技术推广应用,夯实耕肥工作,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猜你喜欢

定额化肥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田间试验化肥减量增效促农增收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基于LUBA模型的煤炭矿山企业定额编制研究
建筑工程预结算中的定额与清单计价应用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下定额的再认识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