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颈椎活动度及颈椎等长肌力的影响
2022-03-19吕茜赵倩
吕 茜 赵 倩
河南省郑州市骨科医院骨科 450000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及其附属结构出现的退行性改变,临床多表现为头晕、上肢疼痛、下肢麻木、记忆力衰退等[1]。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成年人工作压力、青少年儿童作业的不断增多,使得人们长时间保持工作状态,颈椎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其中以神经根经型颈椎病最为常见,约占颈椎病的40%[2]。长时间的疼痛、头晕、麻木等症状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同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四肢发展状况,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临床早期多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干预,通过对患者生活运动的指导,以及生活运动的训练,促进患者颈部神经的恢复。但是单一的常规护理干预效果不佳。颈部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是通过对患者颈部、头部的干预,刺激颈部肌群的肌肉活性,进而促进颈部的微循环状态,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3]。本文旨在探究颈部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颈椎活动度及颈椎等长肌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6年10月—2019年6月收治的11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4]。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无颈椎相关手术治疗史;(3)经患者同意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老年骨质疏松患者;(2)合并有其他脊髓损伤患者;(3)患有精神疾病无法进行沟通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男32例,女25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8.74±1.84)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47±0.74)年;观察组58例,男31例,女27例;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38.82±1.88)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48±0.76)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以及常规检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1)入院后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对其进行分析,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患者常规颈椎牵引训练,指导患者取坐位,牵引患者躯干向前倾斜30°,起始重量设置为3kg,后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至10kg,牵引30min/次,1次/d。(2)同时对患者进行推拿按摩治疗,指导患者取俯卧位,让患者保持最放松的姿态,放松肩背部的肌肉,首先从患者的颈部后方开始,顺势采用表面按摩方法按摩肩胛后方,后对双侧颈肩肌肉采用按揉、捏揉法进行放松治疗,同时对项部韧带采用拇指按拨,重点按揉疼痛点,采用双手搓按法对患者颈部、肩胛部进行按摩,斜方肌双侧进行提弹,对肩井、阿是穴、风池、天宗、肩外俞、肩中俞等进行点按,指导患者进行颈部活动,最后对后背等多个部位进行叩击、抚摸。20min/次,1次/d。观察组增加颈部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1)指导患者保持直立位,进行缩颈耸肩训练:患者头部保持正直位,双肩自然下垂,再进行双肩向上耸立,颈椎向下收缩,保持3s,随后放松3s。(2)拔颈夹脊:患者保持头部正直位,后收下颌,双手保持叉腰姿势,开始向后摆,双侧肩胛尽量向脊柱靠拢,上拨头颈,保持3s,放松3s。(3)项手争力:头部保持正立位,双手交叉放在颈椎后方,双手在颈椎处进行对抗争力,保持3s,放松3s。(4)颌手争力:指导患者采用双手根部,相对撑住颌部,颌部与双手开始对抗用力,保持3s,放松3s;以上训练30min/次,2次/d。两组连续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1)颈椎等长肌力:采用北京MCU脊椎测试系统检测患者前屈、后伸、左侧屈及右侧屈等长肌力变化。(2)颈椎活动度:采用多功能颈椎测试训练系统,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脊椎前屈、后伸、左旋及右旋的活动程度。(3)疼痛程度: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颈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最高分10分,分数越高,代表疼痛程度越明显。(4)颈椎功能:在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分为个人护理、提重物、睡觉、驾驶、阅读、注意力、疼痛程度、工作、娱乐等10个维度,各维度最高分5分,分数越高,颈椎功能越低。
2 结果
2.1 两组颈椎等长肌力比较 治疗后两组左旋及右旋、后伸、前屈颈椎等长肌力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项等长肌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颈椎等长肌力比较磅)
2.2 两组颈椎活动度比较 治疗后两组颈椎活动度均较治疗前上升,且对照组左旋、右旋、前屈、后伸活动度均低于观察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颈椎活动度比较
2.3 两组疼痛程度和颈椎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VAS、ND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VAS、N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VAS、NDI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颈椎病主要是由于运动受累而导致的退行性病变,多与椎间盘突出、变形,颈椎韧带钙化等有关,颈椎病引发的头痛、四肢麻木、眩晕等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功能,同时长期的颈椎退变会导致患者大小便异常,甚至导致患者四肢瘫痪[5]。早期临床多采用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虽然可以快速缓解患者的疼痛,但是手术费的昂贵会加重其家庭的额经济压力,且手术后的遗留问题可能会引发患者多种并发症的出现,进而影响其康复进程[6]。相关研究表明,运动干预疗法对颈椎病患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7]。常规护理干预是早期治疗颈椎病患者常用的方式,可以通过训练牵引负重的方式刺激患者颈椎部的肌群活性,进而恢复颈椎根部的神经功能,促进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常规护理干预并不能有效作用于肩胛部以及颈椎韧带,使得患者恢复效果不佳。颈部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通过患者进行颈椎部的不断伸展、舒缩等训练,可以有效促进颈椎部的淋巴液回流,改善微循环状态,促进炎症介质的代谢循环,促进患者颈椎功能的恢复[8]。
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以及颈椎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提示颈部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颈椎功能的恢复。通过颈部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对颈部肌肉的有效干预,同时增强颈部肌肉的对抗训练,促进颈部肌肉的不断伸展,有效推动颈椎部位的微循环流通,进而有效放松颈部受损的局部肌肉,加快神经炎症因子的有效排出,缓解颈椎部的局部肿胀,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9];通过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对患者进行耸肩练习、拔颈夹脊练习,有效刺激颈椎部位的肌群活性,解除颈椎神经根部的粘连状态,同时刺激颈椎深处本体感受器发挥作用,恢复大脑神经中枢对颈椎的调控作用,进而有效促进患者颈椎功能的恢复。
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颈椎活动度、颈椎等长肌力得到明显提升,提示颈部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可以明显增强患者的颈椎活动度,颈椎等长肌力。通过常规护理干预对颈椎的牵引训练,可以有效缓解患者颈椎部的肌肉痉挛状态,有效恢复颈椎肌肉发热组织长度,同时有效减少度颈椎处血管、神经的压迫,促进患者的临床表现、疼痛程度缓解,明显增强患者的颈椎活动范围[10];通过颈部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的肌肉对抗训练,有效改善颈椎神经的受压状态,促进颈椎内胶原蛋白纤维的重现排列,进而改善肌肉的代谢状态,减少患者颈椎肌肉萎缩发生,同时有效促进受损肌肉的恢复,明显改善患者肌肉发热等长肌力。本文结果与同类研究彭科军的实验结果一致[11]。
综上所述,颈部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可以有效改善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而促进患者颈椎功能的恢复,同时可以通过颈椎肌肉的对抗训练,有效促进患者颈椎活动度以及颈椎等长肌力的增强,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