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常见病的防治
2022-03-19
1.出血病
病因:该病由呼肠孤病毒引起。主要危害当年草鱼鱼种,从体长3.5厘米的夏花到体长15厘米的鱼种均可感染发病。
症状:发病初期,病鱼体色發黑,食欲减退。①红肌肉型。撕开病鱼皮肤,可见皮下肌肉充血,并有点状出血,重者全身肌肉呈鲜红色。②红鳍红鳃盖型。病鱼鳍基、鳃盖严重充血,常伴有口腔、眼眶充血。③肠炎型。病鱼肠道充血,呈鲜红色,常伴有松鳞和肌肉充血。
防治方法:①注射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②在鱼种放养时可用30~50毫克/升的聚维酮碘(含有效碘1%)浸浴15~20分钟。③采用清热散防治。预防时每公斤鱼体重用0.2克(按5%投饵量计,每公斤饲料用本品4克),连用1~2天;治疗时每公斤鱼体重用0.3~0.4克(按5%投饵量计,每公斤饲料用本品6~8克),连用7天。
2.细菌性烂鳃病
病因:该病由柱状屈挠杆菌引起,主要危害草鱼,鱼种和成鱼都可发病。每年7—9月是流行盛期,水温28~35℃是流行最适温度。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鳃上黏液增多,鳃丝腐烂带泥;病情严重时,鳃丝末端软骨外露,鳃盖内侧表皮充血,中央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透顶小区,俗称“开天窗”;鳃组织腐烂,常因呼吸困难而死亡。
防治方法: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或全池泼洒生石灰使池水中生石灰浓度为25毫克/升。②鱼种放养时用10~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30分钟,或用2%~3%的食盐水浸浴5~10分钟。③用烂鳃灵散拌饵投喂,每公斤鱼体重用1克(按5%投饵量计,每公斤饲料用本品20克),每日1次,连用3日。④外用与内服相结合效果更好。外用土霉素3~5克/米3药液药浴,内服土霉素1克拌1公斤饲料,投药饵为1次/天,4~6天即可。
3.细菌性肠炎病
病因:由点状产气单胞杆菌引起。危害鱼种至成鱼;全年都可危害,流行季节为4—9月。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体表轻微充血或出血,病鱼离群独游,游泳缓慢,食欲减退或不食。肛门红肿,有的腹部膨大,将病鱼头部拎起,有黄色黏液从肛门流出。
防治方法:①做好“ 四定”投饵工作,不投喂变质饲料。②定期加注新水,科学开启增氧机。全池泼洒生石灰,保持水体弱碱性,严格执行“四消”措施。③按1亩水面1米水深用200克三代鱼虾安治疗1次,病情严重时隔日再用1次。④每公斤鱼体重用大蒜头10~30克捣烂或每公斤鱼体重用大蒜素粉(含大蒜素10%)0.2克,拌饵投喂,每日1次,连用4~6日。⑤每公斤鱼体重用土霉素50毫克,拌饵投喂,每日1次,连用4~6日。
4.赤皮病
病因:由荧光假单胞菌引起。
症状: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出血,鳞片脱落,以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明显;部分鳍条或全部鳍条基部充血,鳍末梢腐烂;鳃盖和鱼的上、下颌常出现红色斑块;病鱼往往单独游动,行动缓慢。
防治方法:①放养及捕捞过程中应小心、仔细,避免鱼体受伤。②鱼种放养时用10~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30分钟,或用2%~3%的食盐水浸浴5~10分钟。③用强氯精溶解后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体用0.4~0.7克。④用漂白粉或五倍子溶液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克或五倍子2~4克。⑤用穿心莲粉末拌饵投喂,每公斤鱼体重用 10~20克(按5%投饵量计,每公斤饲料用本品200~400克),连喂3~5天。
(江西省峡江县渔业局 刘广根 邮编:331409)
290650170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