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2022-03-19李书杰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于青年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思想政治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呼之欲出。高校思政教育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内含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整体部署之中。高等职业教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专业文化素养是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使命。文章以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理论基礎,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进行思考和探索,希望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教学方法、过硬的师资队伍等方式方法对思政教育的“供给侧”进行改革创新,让课程思政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历久弥新。
关键词:高职院校 新时代 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2)02-194-05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提出了有关教育工作的诸多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加强教育事业,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升教育质量”“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等一系列论断体现了总书记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之高。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思政建设工作要贯穿高等教育教学的始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大创新,对大学生能否时刻把握整个时代的脉搏、能否紧紧跟随党中央的政策部署及高校能否真正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显得至关重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体制需要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及课堂和学生之间的亲和力。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对高职院校来说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可助推高校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积极响应党中央政策号召,在课程思政建设等方面已取得成效。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系列讲话和重要论述为理论基础,对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革课程思政建设思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形成的时代背景
(一)国际环境的影响
目前,世界处于经济快速发展和快速变革调整时期,呈现出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全方位发展态势。世界多样化文化深入本土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感逐渐加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世界影响力和国际地位快速提升。
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多元化使得积极向上的文化“百花齐放”和消极低俗的文化“泥沙俱下”。部分文化理念抛开马克思主义,不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成冲击,严重影响着我国青少年的身心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中,反复强调当代青年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融入思政课程的育人过程当中,努力树立起优秀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整个高校教育的始末中去。
(二)国内发展的需要
国家的希望在青年,而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新时代中国青年是实现中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因素。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人才强国战略,强调将人才发展摆在最突出位置,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作为中国兴旺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在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下,需加强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努力把适合社会发展的形式和内容,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教育渗透到青少年的思想当中。
新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国家对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水平,体现了整个国家新时代的发展潜力,其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作为培养青少年理想信念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遇到瓶颈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推出方式和推出手段出现了创新难等问题;同时,高校思政课程设计没跟得上时代背景导致授课方式单一、内容枯燥,学生表现出的兴趣较低,吸收思政元素的效率低下。面对诸多问题,高校思想教育课的开展方式的改革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一)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充分肯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支持作用。在和各大高校的青年代表进行座谈之后,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应严格把控思政教育的标准应当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性地位和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高校应深入学习并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创新模式。应从思路创优、师资创优、教材创优、教法创优、机制创优和环境创优几个方面着手开展落实。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中可塑性最强、思想最容易被影响的青少年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教学和实践等多种途径来引导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心世界。同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方位提高高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是对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进一步阐释。
(二)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论述已形成丰富的内涵和成熟的体系。“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坚持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贯穿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目标。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文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进行了全面梳理。
第一,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群体具有年龄优势和知识才能优势,要培养他们真正自觉、高标准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从青少年生理、心理角度出发,从知识到修养,真正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崇德修身、明辨是非、笃行实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生活中的各个角落。
第二,弘扬优秀的、传统的中国文化。新时代思政教育重要论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课程的重要目标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且指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中国人民从古到今,上下5000年的精神财富,蕴含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文化是传统文化的进一步的延伸,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的理论渊源。
第三,毫不动摇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祖国的繁荣昌盛离不开青年一代的努力。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重要角色的主要阵地,应当将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引导新形势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担当意识。
(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思想政治课进高校也在此时正式拉开帷幕。40多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已形成专业化、多层次和相对完善的课程顶层设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传统的科学化到学科化,直接转变成针对青少年系统性的“大工程教育”模式。高校思想教育体系建设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不移地将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体系进一步落实,加强对思想政治课堂方面的教育,打造一流专业,向世界顶尖高校的目标迈进。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谓的学科理念,从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转变,真正为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注入“源头活水”,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生需求,创新教学方法,构建特色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让高校“三全育人”“课程思政”的思想政治教育焕发出异彩纷呈、勃勃生机的新局面。
(四)发挥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力量
高校教师不仅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还承担着立德树人的育人任务。高校社会职能的发挥主要是通过教师来实现,所以高校应努力成为培养和造就优秀教师的沃土,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高校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和高度责任感,树立素质教育与业务培养并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教书与育人并重的新时代教育思想,将教書育人作为崇高的职责和基本的职业道德。高校教师首先需要会接受教育,努力提升自身综合水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引导学生在目前的市场发展背景中树立起远大理想。高校教师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育人为本、立德为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做到学思结合、知行合一。
(五)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发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应清晰把握时代发展命脉,挖掘各门课程的价值意蕴,积极探索课程设计中所渗透的思政元素,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政课成体系的顶层设计应当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科学技术发展性,能够将新时代相关的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努力打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努力开发出适合高校青年的课程教学方式,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效果和理念融入到课堂氛围中来,才能真正让教学改革不至于走过场。
三、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论述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一)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2020年6月1日,教育部正式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应在该论述下指导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的前提背景之下,继承和弘扬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的体现,而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表示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并将其列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建设的首要内容。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推进过程当中,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进行丰富、发展和继承,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规律,赋予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情和党情及具有时代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从高校教育的基本需求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性地位,努力将青年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国的大环境发展相融合。
(二)完善和丰富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的工作理论
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方案中开篇提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同时提出应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在高职院校学生教育过程中,以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导向,精准把握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性”的特点及高职教育应贴近并反映专业、产业、行业的教育需求,找准高职院校技能化、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向,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各大高校应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面的重要指示,树立起社会主义共同体理想,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的需要,完善职业教育体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应当不断适应外部变化环境,完善课程内容,采用品德和技能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进行整个教学理论的研究和完善,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自然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利用思政课资源优势,挖掘有关工匠素材,建立联动育人功能,培养真正的高素质职业人。
(三)促进高职院校思政学科建设的创新
学科建设是高等院校一项综合性、长远性的建设工作,而创新是课程思政学科式发展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面的根本性要求是建设有创新性的课程。各大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顶层设计正面临全新机遇和挑战。目前高职在校学生都是2000年后出生,面对思政课程体系的教学形式局限、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等弱点,学生兴趣不高、吸收思政元素的效率低下。各大高职院校迫切需要提高课程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强化学生对思政元素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实现育人目标。
新时代发展背景之下,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为服务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发展和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与人才支持,对高职院校的课程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合理的学科体系是提升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核心问题。面对课程思政建设,高职院校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起以德树人和以文化树人的创新能力,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真正凸显高职院校的“职业化”培养模式的招牌。
(四)加快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传导模式的“供给侧改革”
坚持创新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动力。当前科学技术水平迅猛发展,为整个教育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以讲授为主的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方面的传统教育模式,已不再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新时代发展背景之下,高职院校应尝试、应用多方面的创新教育方法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进行全方位传输。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采用短视频技术,也可以采用媒体音频和互联网等多方面的技术,来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度。将学生的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融为一体。互联网技术平台的兴起和短视频、相关多媒体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也需要摆脱传统讲授式的教学理论体系,提高驾驭网络平台和网络技术能力进行学习和授课,如腾讯会议、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线上授课软件,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案例,结合社会时事热点,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更多形式、更具特色的资源载体,提升学生的探知能力,优化课程结构,将专业课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增加课程魅力,提升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效果。将传统教育方法与教育技术革新的创新方法相结合,让学生充分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让职业型人才从学校走向社会之后,面对復杂多变的情形,有着更快、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五)打造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优质师资队伍力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传道授业解惑”的实施者、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要的传播者,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优质的教师团队作为保障,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要配备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加强师德建设,打造一支以品德育人、以爱心育人、以教学育人的师资队伍,提升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根本。完善学历教育与培养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职院校应尽量提升招聘门槛,尽量选择高素质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此外,还应为教师提供培训外出的深造、进修机会,鼓励教师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做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先进理念的引导者,用“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先进的教学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素养;同时,通过教育实践树立教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增强广大教师以德立教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拥护支持党和国家的建设,引导教师争做新时代“四有好教师”和“四个引路人”,高水平、高质量、高标准地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型职业人才,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四、总结
课程思政建设对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理论体系。高等院校是新时代培育青年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回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及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对其全方位育人提出了更高要求,课程思政教育工作面临更多、更新、更难的挑战。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解决企业员工文化程度偏低的问题,在新的历史阶段有利于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坚定不移实施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改革创新,努力提高职业院校大学生的思政理论水平,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层次技能型实用人才。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经济治理能力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9BJL008)]
参考文献:
[1] 强飙.基于本质还原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转型研究——兼谈思政课程慕课实践的困境与出路[J].江苏高教,2017(12):53-55.
[2] 夏梦颖,周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优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47):287-289.
[3] 程仕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基本特征与提升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12):57-62.
[4] 史向军,夏玉汉.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几个维度[J].思想理论教育,2017(12):21-25.
[5] 王光彦.充分发挥高校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中国大学教学,2017(10):4-7.
[6] 倪成伟,吴庆念.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回归: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以“经济管理基础”课程为例[J].职教通讯,2017(36):17-21.
[7] 焦连志,黄一玲.构建“同向同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路径[J].现代教育科学,2018(03):121-126.
[8] 冯刚.习近平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述的理论蕴涵[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4(03):170-180.
[9] 闫献伟,李怀珍,胡钟月,等.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学生管理工作结合路径的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0):90-93.
[10] 顾海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指导和发展理念——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01):4-10.
[11] 田鸿芬,付洪.课程思政:高校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未来与发展,2018,42(04):99-103.
[12] 冯刚.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回顾与思考[J].教学与研究,2018(03):82-89.
[13] 孟琦.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新区,2018(11):51.
[14] 唐登蕓,吴满意.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价值、逻辑与改进[J].思想教育研究,2018(08):95-100.
[15] 黄蓉生,丁玉峰.习近平红色文化论述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09):3-8.
[16] 冯刚.改革开放4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经验与展望[J].中国高等教育,2018(Z2):47-51.
[17] 张文强.新时代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12):75-80+89.
[18] 卢黎歌,吴凯丽.课程思政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挖掘的三重逻辑[J].思想教育研究,2020(05):74-78.
[19] 吳琼.课程思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模式[J].高教学刊,2020(22):30-33.
[20] 崔小云,冼梨娜.基于传统文化基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践探究[J].决策与信息,2020(09):86-91.
[21] 徐永利.大数据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8(12):46-53.
[22] 张崔英,谢守成.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变”与“不变”[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5(02):190-198.
[23] 杨平.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观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贡献[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01):101-112+127.
[24] 姜晨,陈立国,朱坚民,叶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路径: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以机械制造类课程为例[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9(01):48-52.
[25] 唐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及其内在逻辑研究[J].学术论坛,2018,41(06):170-175.
[26] 丁谊.新时代加强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携手立德树人[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06):249-250.
[27] 代玉良.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析[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3(02):37-41.
[28] 巩茹敏,林铁松.课程思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J].教学与研究,2019(06):45-51.
[29] 李楠,张凯.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9,5(04):131-140.
[30] 邓宇,王立仁.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审思[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2(05):132-139+144.
[31] 冯刚,金国峰.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动力、经验和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2019(10):31-37.
[32] 季海菊.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J].南京社会科学,2015(05):151-157.
[33] 张翼.现代性境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及其转型[J].江苏高教,2017(01):46-51.
[34] 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43-46.
[35] 石书臣.同向同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课程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2017(07):15-20.
[36] 焦连志,黄一玲.构建“同向同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意义[J].现代教育科学,2017(10):115-119.
[37] 张凯蒙,邵健.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4):115-116.
[38] 肖敏.“八一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4):184-186.
[39] 栾云镪.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4):186-187.
[40] 李晓艳.社会主义现代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使命完成路径探析[J].品位·经典,2021(23):87-89+156.
[41] 蔡瑶.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品位·经典,2021(23):117-120.
[42] 尤祺,张天郡.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01):76-77.
[43] 周琳,古力努尔·艾尔肯.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01):82-83.
[44] 朱琼宇.传统文化教育在技师学院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途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01):86-87.
[45] 陈恳.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改革与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01):267-268.
[46] 黄蓉生,杨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材与师资队伍政策30年发展论略[J].高等教育研究,2014,35(04):72-78.
[47] 黄娟,贺青春,黄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开发利用生态文明教育资源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31(12):77-81.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北京经理学院> 北京 100000)
[作者简介:李书杰,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经济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财税与金融体制改革,硕士期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统计学院研学交流一年。目前就职于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北京经理学院)。]
(责编:贾伟)
3405501908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