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传统文化的初中数学高效教学策略

2022-03-19曹佩艳

关键词:数学知识传统数学

曹佩艳

摘 要:我国具有漫长的发展历史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我国民族道德思想、文化素养、精神境界中具有很好的体现。我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准则,时至今日,仍具有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文化进行有机融合,不仅可以使我国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同时可以提升数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对知识更加渴望,提升学习主动性。因此,在初中数学课程中融合传统文化,存在重要作用。但是怎样将传统文化在数学课堂中进行融合?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并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 传统文化 高校教学 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1.012

数学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知识形式,并且和我国传统文化具有密切关联。在现实生活教育中,将历史久远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教学紧密联系,为现代教学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对师生的影响力,有助于拓展学生全方位的发展空间。

所以,初中阶段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传统文化进行结合,使其能够推动学生整体发展。笔者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策略,希望为今后的数学教学提供有力依据。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1.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延续

我国具有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形成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是民族发展的重要精神,更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所在。在教育工作中渗透我国传统文化,不但能够满足我国教育需求,并且对学生的爱国情怀具有激励作用。

我国新《课标》教材的改革,有针对性地对初中数学教材的实际教学现状进行研究与分析,总结出素质教育思想与人文教育理念对于初中数学有着很大的影响。基于此,传统文化教育逐步被数学教材的撰写者所认可,在数学教育中被重视。数学教材中逐步融入一些传统文化,辅助初中学生进一步了解、学习传统文化。要想传统文化与初中数学教育相结合,就需要对新《课标》改革的教材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强调传统文化对于现代数学教育的影响与作用,确保学生在传统文化的辅助下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剖析,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承及魅力,为学生积极健康的学习成长奠定基础。

例如,在对初中数学的必学知识“勾股定理”进行传统文化的渗入时,可以就与之相关联的历史知识进行搜集与利用,再通过故事的形式讲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加入传统文化相关的历史故事,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感受中国文化的历史悠久与博大精深,同时故事式的教学,可以改善枯燥的公式式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与之相关联的开方式、方程式入手,加强勾股定理的深入了解,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体会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学习的过程中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传统文化与初中数学教材相结合,相辅相成,互惠互利,是教育改革非常成功的里程碑。

2.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和“三观”的确立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作为中华儿女的骄傲,是不可抛弃的精神食粮,传统文化是我们走向繁荣富强的精神支柱和思想动力,将传统文化与初中数学教育相结合,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对传统文化进行普及与了解,而传统文化是塑造正确的“三观”不可替代的圣贤之教。“三观”是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学生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健全的人格以及正确的“三观”作为指导。传统文化对优良的思想品德进行大量书写,通过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培育,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健全人格,同时可以养成学生正确的“三观”。

二、设计教学课堂原则

教师应该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着重培养,尤其对于数学来讲,教学过程中,制定高效教学方法,不但能够加深师生之间沟通,缩短学生之间差距,并且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思维。可以利用周边事物对学生进行指导,推动学生通过不断实践,学习数学难点知识,利用此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效提高。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而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初中数学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传统文化的合理融入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给予学生极大的想象力与创新力的空间,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初中数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有效的、科学的数学学习方式。比如,在立体几何问题上,教师结合古代传统建筑中对于轴对称、平面直角坐标等的应用问题,进行数学知识的解答与拓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的掷骰子游戏依据的原理是数学概率问题,通过娱乐的形式在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正确引导赌博概率性对生活的危害,在学习数学的同時,了解传统文化在数学领域的应用,此举一举多得,是应该被初中数学教师认可和有效利用的。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高效教学方法,普及数学观念,帮助学生提升逻辑思维。初中阶段数学具有多种教学方法,因此需要通过多种角度对数学观念进行区分,教师需要训练学生分类思维,指导学生通过不同思维方式对数学难点进行解答,并针对自身不足之处实施概括、总结并纠正,帮助学生积累更多学习经验,推动学生整体进步。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在现代初中数学教育实际课堂上,结合数学知识与传统教育的关联,组织丰富多样化的数学教育活动,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数学课堂内容,还能对学生实行科学的教学指导,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成长的方向。

1.在数学家的人生里感悟传统文化之美

教师可以对课本中的历史故事进行利用,向学生讲解数学家的故事,还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海报、故事等形式对数学家的贡献加以了解。如此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知识储备,同时推动学生对数学家加深认识,使学生整体素养到得到升华。

我国古代时期就开始了对圆周率的研究,比如《墨经》,对于圆的解说为“一中同长”;《周髀算经》中用“径一周三”对圆进行解释,古代数学家刘徽通过“割圆术”,获得圆周率,这些数学成就对于数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直到南北朝时期,祖冲之、祖暅父子两人通过运算将圆周率精确至3.1415926,并且获得球体体积计算公式。通过数学家对圆周率进行研究,使数学文化得到有力发展,并且使得各位数学家的聪明智慧得以展现,成为数学发展史上的骄傲。学习勾股定理时,可以对学生讲解我国西周时期对勾股定理进行发明和实践的故事。早在西汉时期,《周髀算经》一书中对勾股定理的记载早于西方国家,东汉的赵爽通过弦图对其进行了直观展示,不但体现我国数学家高深的数学思想,更是我国数学界的骄傲,同时使我国数学家的造诣得到充分体现。

2.课堂教学时渗透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积极性

我国传统文化中,通过故事形式对大量数学知识进行体现,利用历史故事进行数学教学,不但能够提升数学趣味,并且帮助学生逻辑与思维进行结合,提升学生理解能力,推动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和学习,提升教学效果。

比方,学习“负数”时,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对其进行了解,笔者对《九章算术注》中对于负数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古人于《九章算术注》中记载:收入为正,支出为负;钱粮进账为正,出账为负。”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已经存在正负观念。根据记录不难发现,收获为正,支出为负。可以这样理解,用一条线作为分割,一边为正,一边为负,学生因此对正、负数有了基本认识。接下来,笔者通过多媒体对数学史中对于相反意义量记载方式的产生和延续的过程进行展示,从刘徽对“运进”“运出”进行记载开始,直至通过代号和文字形式,对相反意义量进行演示,引导学生对“负数”产生原因进行了解,加深学生课堂印象。此刻,指导学生对“负数”进行概括恰到好处。通过不断实践,学生对于概念、定义等知识进行学习时,教师适当利用史料进行辅导,可以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帮助。

3.在课后的数学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提升教学效率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指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实践,同时,可以使学生执行观念得到有效培养,但是如果不能对活动类型进行有效设计,学生则会失去兴趣,对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必然下降,进而使学习效果受到很大影响。不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将有趣的算数题及数学游戏进行融合,提高活动充实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方,为了使学生对数学难点进行熟练掌握,笔者通常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引导他们利用互联网、课外书籍以及通过家长帮助等方法,针对与知识点有关的数学故事或数学游戏进行搜集,并进行合理编辑,利用课余空闲进行翻阅。

比方,学习数学方程组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孙子算经》中记录的著名数学趣题“鸡兔同笼”,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体会我国古代数学的知识魅力 。再比如,通过学习古代数学题目“藤条绕枯树”,可以使学生熟练掌握最短路径知识,启发学生对数学思维进行改变,利用勾股定理进行实践,学习古人博学多才的数学思维。

4.丰富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模式

在数学教学的实际应用中,教师致力于多种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在教学中完成传统文化与初中数学完美结合的教育理念,为数学系统化教学的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比较古板、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传统文化的介入,有效地增强了数学教学的生动性与形象性,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引入历史事件、人物,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有效的帮助,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引进比较新颖的多媒体教学形式,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结合对传统文化的拓展来更深层次地学习数学知识,辅助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相结合更加优化地开展。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数学实际教学的需求,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数学教育,在第二课堂上,将数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与著名的古代数学家的故事为引导,比如祖冲之的圆周率研究,及古代对于圆周率的相关应用,让学生学习数学的同时,了解数学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历史,以及在古代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感叹古人对数学实际应用的智慧,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文化的重要性,和对所学知识加以利用的灵活性。

首先,应该做到生活化教学,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生活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层开发,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题材当作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建设与生活相关的数学情境,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其次,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当前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设备已经司空见惯,如此不但可以省去教师板书时间,扩大数学课堂容量,还可以通过其生动有趣的特点,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高效学习数学知识;最后,教师针对学生之间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在数学课堂中有目的地对问题进行设计,面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时,可以将问题难度适当增加,针对后进生,教师可以进行简单提问,使他们通过回答问题,对知识进行巩固,为之后的发展进步打下坚实基础。例如,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由于学生想象力与观察力的限制,从平面图中很难达到对立体图的转换,而利用多媒体的介入,可以更加清晰地观察立体模型的图示,融入古代建筑对于立体图形原理的应用,比如对称的故宫,还有国外的一些典型例子,如埃及未解之谜金字塔利用三角体的超级稳定性,在学习的同时深化数学知识的原理,培养学生学会思考与应用数学原理,而不是止步于教材之上。达到勤谨治学,学以致用的效果。

在初中数学的教育中,积极有效地利用传统文化知识,有效地为学生提供传统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掌握,另一方面拓展了数学教学的领域,从局限单一的教育中走出来,实施有效的传统文化与之相结合,更大程度地保障了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對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课堂中的重要地位得到体现,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积极性,促使他们能够主动学习,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改进。并且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素质及能力进行培养,为学生未来的学习过程奠定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 师君琴《初中数学高效教学的策略浅探》,《新课程》2020年第49期。

[2] 高萍莉《探究初中数学高效教学的策略》,《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年第11期。

[3] 罗年洁《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初探》,《中学教学参考》2020年第21期。

3029500589232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传统数学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少年力斗传统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清明节的传统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