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应“网生代”官兵特点搞好灌输授课的几点思考

2022-03-19武宇石

中国军转民 2022年2期
关键词:特点思考

摘要:如今,“网生代”官兵逐渐成为了基层部队的主力军,积极研究“网生代”官兵群体特有的思考和学习习惯,以贴合“网生代”官兵需求的内容和方法开展教育,对搞好灌输授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施教者应当主动放低姿态,接受文化反哺,补齐施教能力短板;善用网络正能量拨开官兵思想迷雾;灵活创新教育方法,鼓励官兵登台发声讨论交流;着力引导带领官兵克服“浅阅读”习惯,学会深度思考。

关键词:网生代;特点;灌输授课;思考

“网生代”是指1994年4月我国加入国际互联网行列之后,在此背景下出生的一代人,他们自出生就带着“互联网+”的标签,自小接触互联网,因此其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和思维习惯也带有鲜明的网络特征。当前,“网生代”官兵已经成为基层部队官兵的主体,如何适应这一群体的特点,提高灌输授课的质量,成为了基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指出:“信息社会,最大的鸿沟将横亘于两代人之间。当孩子们霸占了全球信息源时,需要努力学习、迎头赶上的是成年人,对教育者来说,更是如此。”不可否认,当前基层部队中年龄相对偏大的施教者群体,与“网生代”官兵受众群体之间的“鸿沟”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在现实工作生活中的现象就是,施教者与官兵交流时“接不住梗”“听不懂话”等等。但是面对这样的现象,很多基层政治干部选择了消极应对,直接把“网生代”和“标新立异”划了等号。但笔者想说,这里的“新”和“异”正式顺应数字时代发展要求的必备素质,恰恰又是很多施教者所缺失却又不愿意接受,甚至根本没能意识到的东西。对此,我们作为施教者应当以积极的眼光去看待“网生代”官兵的网络特征,勇于反思和正视自身的不足,主动放低姿态,学着理解运用“网生代”官兵的思考方式看待问题,同时努力提高自身运用网络多媒体开展授课的能力。

一方面主动接触了解“网生代”官兵的上网方式。摒弃对“网生代”官兵上网习惯和方式先入为主的判断。通过座谈、问卷调查的方式,主动了解和分析官兵的网络行为特点,尝试用官兵常用的上网渠道、常用的APP,以第一视角亲身感受官兵的上网体验,从而加深对官兵上网习惯的理解。

另一方面循序渐进提高网络信息搜集、处理和运用能力。一个是网络资源的搜索下载渠道方面。注意探索和收藏包含权威、丰富、稳定、涵盖面广、时效性强的信息,且便于下载的网络资源渠道。如影视资源、纪律片资源、图片资源等方面渠道。另一个是提高加工信息资源的能力。是指将网络下载资源进行去粗取精、有效整合,满足教育需要的能力和技术,如常用的视频、音频剪辑和图片处理技术。与之对应的常用软件,如PR、PS、AU等软件,需要施教者掌握一定的初级技能。

网络信息海量丰富,造就了这一群体既多元又可塑的价值观,形成了他们知识丰富但辨别力弱的特点。面对网上的虚假谣言、偏激观念和负面报道,容易不经思考就轻易相信,导致人生观、价值观的偏移,严重的甚至受到灰色言论蛊惑,出现政治立场上的问题。而相比于向施教者请教问题,官兵们又更倾向于通过上网的方式来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久而久之降低了“网生代”官兵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相对传统、有限内容的认同感。在失去信息权威性的前提下,施教者更要站稳立场,以顽强斗争的方式帮助官兵澄清思想迷雾,提高网络辨别力,打好“三观预防针”。

一个是大力宣扬红色典型和故事,以此帮助官兵树立正确价值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榜样的形象淳朴真实、有血有肉,“网生代”官兵就会崇尚和学习。施教者就是要将红色典型的优良品质进行剖析提纯,将典型身上的闪光点以最清晰的状态呈现在官兵面前,再与官兵的工作学习实际相结合,启发官兵在如何学习典型的思考中,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另一个是善用网络正能量抨击负面思想和言论。一是做好课前思想调查。详细了解官兵当前持各种不同观点的人数占比情况,对官兵思想有一个初步的总体把握;对官兵群体中存在的错误思想认识了解清楚,提高备课论据搜索的针对性。二是搜集资源要权威可靠。注意搜集和采用官方媒体权威可靠的论点和论据,辅以民间自媒体较为接地气且有说服力的观点,整合成为既有亲和力,又有高度的教育素材。

“网生代”官兵拒绝“被灌输”,并不是因为拒绝崇高,只是不喜欢板着脸的说教。他们不是不懂道理,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更多的精彩积极的人与事来印证道理,并以此来实现自身价值。作為施教者需要清楚,“帮着搭台”比“上台唱戏”重要,对“网生代”官兵的教育重点应放在提供条件让官兵去探索发现,以及鼓励他们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收获新的知识,其次才是明确“结果是什么”。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不要拘泥于机械的“禁止将手机带入课堂”的要求,在部分专题的思政教育课堂上允许官兵带手机进课堂,让官兵现场搜集网络资源,而后带着最新鲜的想法展开讨论,过程中施教者只需要扮演好主持人和引导者的角色,而后将灌输授课放在结尾用于总结点题、统一思想即可。

(一)教育前做好充分准备。讨论式教育,对施教者的控场能力、知识储备和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确保教育质量,施教者应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是对网络热点及周边信息进行全面深入地了解掌握,包括热点本身及周边信息的具体内容,网上民众对时间的舆论,是否有官方媒体发布权威声音,网上存在哪些可能对官兵思想产生错误引导的因素等等。二是提前预测课上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舆论倾向、讨论盲点,并做好与之应对的小预案。三是可以发动部分干部或思想骨干加入备课,在课上协助施教者营造较好的讨论交流氛围,防止冷场。

(二)教育中积极加入官兵讨论,带好节奏控好场。一方面,施教者要扮演好主持人的角色。明确课堂要求,营造良好的课堂秩序和交流氛围,防止“乱哄哄”“乌泱泱”。维护每一位官兵的话语权,保证每名官兵得到尊重和鼓励,防止有说的没听的。把控好时间节点,划分好教育各个环节的时间比重。另一方面,施教者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灵活应变带好“节奏”。在舆论方向与教育目的相符,但过于“一边倒”“一团和气”时,施教者可以适当“装反派”吸引“火力”,或是“卖迷糊”请官兵做阐述解答。在舆论方向与教育目的趋于背离时,则需要带领少数“同志”力挽狂澜,纠正官兵中存在的错误认识。在讨论发言和教育主线逐渐偏离时,要及时引导官兵回归主线,防止“越扯越远”。

(三)讨论结束适度灌输和总结,但不要强行统一思想。讨论结束后,施教者可以利用少数时间对讨论进行总结,以讨论者的姿态抛出个人观点进行适度灌输,以巩固强化教育效果。存在少数官兵仍然持有不同观点实属正常,教育不能苛求立竿见影,对此教育者应当奔着鼓励和尊重的态度予以接受。如存在的分歧无关紧要,可以在课下慢慢交流;若存在的分歧暴露了重要或敏感问题,则需要视情况采取合适的方式帮助转变思想和解决问题。

美国作家尼古拉斯?卡尔在其著作《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一书中说道:“媒体提供思考的素材,同时它们也在影响思考的过程。互联网所做的似乎就是把我们的专注和思考能力撕成碎片,抛到一边”。身处读图时代的官兵普遍对图片、视频有深深的依赖,获取知识追求简单化,而互联网对这一追求的不断迎合,就极易养成“网生代”官兵“不求甚解”的学习和思考习惯。因此摆在施教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带领“网生代”官兵挖掘浅层知识背后的东西,带给他们“尽管我知道,但是真没想到”的感受,以此养成他们深度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帮助提升官兵对灌输教育的消化能力。这一过程需要循序渐进、讲求方法,具体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教育主线要兼顾满足官兵需求和顺应教育目的。网络时代,电脑比电视更受欢迎,因为网络完全是市场导向,面向受众尤其是“网生代”可以做到“要什么给什么”,而施教者的角色更像是电视台,承担着相对复合、多远的任务,不仅要起导向作用,还要贴合官兵的需求。须强调“贴合”不是“迎合”,不能为了提高官兵的课堂参与度,也搞“要什么给什么”,否则就会偏离教育目的。但与此同时不能罔顾官兵需求,为了教育而教育,搞“生拉硬拽”,让本就习惯“选择性接受”的“网生代”官兵徒增抵触情绪。

(二)教育素材尽量联系官兵已有的“碎片化”网络知识。受网络的影响,“网生代”官兵的知识储备丰富而又“碎片化”。教育过程中如能正确将“碎片化”的网络知识进行整合运用,一来可以更多地和官兵产生共鸣,二来也对引导者带领官兵进行深度思考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三)教育过程把握官兵思路跟进情况,较少掉队。课上引导带领官兵步步深入思考的过程,是对官兵的专注力、思考能力和知识积累程度的考验;如果牢牢抓住手中官兵的注意力和思考,并将之逐步引向深入,更是对施教者的语言表达能力、教育节奏把控能力,以及对教学素材的灵活运用能力的考验。一是引子要用官兵熟知的人事物或感兴趣的话题。二是教育的关节处可以适当安排互动环节。在收拢官兵注意力的同时,也可以借机了解官兵思路的跟进情况,以便开展针对性的補充讲解。三十多年根据地放弃授课内容和官兵实际情况把控好灌输节奏。浅层知识可以视情况一笔带过不浪费时间,需要深入思考的内容则放慢节奏步步为营,为官兵留足思考余地,耐心引导,待官兵有了充足思考之后再予以点破。

[1]黄威威. “网生代”大学生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与创新—“互联网+”条件下[J].学理论,2017(07):221-223.

[2]刘新. 理解“网生代”引导“网生代”[N]. 解放军报,2019-05-31(007).

[3]庄庸.莫忽视“网生代”的核心需求[N].文艺报,2016-12-14(004).(作者简介:武宇石,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2319501186276

猜你喜欢

特点思考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