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淬炼共产党人优良作风的价值及实现
2022-03-19熊来平王江涛
熊来平 王江涛
[提 要]伟大建党精神是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人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建党实践中所构筑的党的精神之源。共产党人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党的形象“窗口”。伟大建党精神与共产党人优良作风深度契合,并对于淬炼共产党人优良作风具有重要价值。用伟大建党精神淬炼共产党人优良作风必须从学理、修德、明辨、笃行等方面持续用力。
[关键词]建党精神;共产党人;优良作风;价值;实现
[作者简介]熊来平,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王江涛,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江西南昌 330063)
[基金项目]南昌航空大学博士科研启动课题“红色资源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EA202113197);2021年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时代江西研究生思政课改革创新中的在地化教学研究”(JXYJG-2021-185)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开端,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是立党、兴党、强党的宝贵财富。探求伟大建党精神淬炼共产党人优良作风的重要价值及实现,对于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具有现实意义。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前进征程上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恩格斯强调,“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2]”。毫不讳言,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科学世界观,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真经”。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党人从不隐瞒自己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而实现共产主义是要经历长时期的历史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百年党史,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用鲜血牺牲诠释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英烈先进,他们为祖国、为人民、为信仰奋不顾身地奉献战斗。在他们身上见证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共产主义理想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3]”。
“踐行初心,担当使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4]”。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将自身的前途命运同人民幸福和民族伟大复兴紧紧相连,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5]”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时刻,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顺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事实胜于雄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共产党人精神风范和意志品质的集中表达,体现了党应对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坚毅特质。百年党史,生动镌刻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历史画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6]”。无论是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怕牺牲、英勇斗争都是党领导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精气神和意志力。凭借“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中国共产党才能在敌强我弱时逆转、从重重困境中突围,才能挽狂澜于既倒,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创造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壮举奇迹。不怕牺牲是英勇斗争的前提,只有不怕牺牲,才能不惧艰险、英勇斗争;英勇斗争则是不怕牺牲的题中应有之义,二者统一于党的伟大奋斗之中。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体现了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反映了共产党人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政治立场和人民情怀。对党忠诚意味着对人民的忠诚;不负人民表明党的一切理论、政策、行动都要做到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7]”。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无论是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浴血奋战,还是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实干奋斗;不论是为了带领人民在富起来的路上阔步前行而作出的改革开放决策,还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进行的脱贫攻坚战,共产党人都交出了一份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合格答卷。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清楚表明,党取得伟大成就的背后,靠的就是广大党员的忠诚以及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二、伟大建党精神与共产党人优良作风的深度契合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共产党人优良作风是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概括了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强调,“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8]”。分析伟大建党精神与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二者深度契合。
(一)共同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
伟大建党精神和共产党人优良作风,发端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義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9]。党章是政党公开树立的一面旗帜。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规定:“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10]”,这不仅是一个名称问题,而是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旗帜鲜明地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自己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举起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旗帜。包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艰苦奋斗在内的党的优良作风也是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密不可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要求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提醒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紧紧依靠大多数人力量并为其谋利益,坚定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要求共产党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检视错误修正错误,永葆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本色。“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1]”。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与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改变世界的观点互为呼应一致。
(二)共同实践基础:党的百年奋斗历程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理论的来源,是改造世界的动力,离开了实践,一切无从谈起。毫无疑问,中国共产党的所有精神财富,都离不开无数共产党人团结奋斗的伟大实践。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发展与共产党人优良作风都以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实践为依托,有着共同的实践基础。五四运动以来,共产党先驱为救亡图存,解救人民于压迫之中,进行了不可胜数的艰苦斗争。伟大建党精神就是在困难重重的建党实践中形成发展的,并对未来的斗争实践产生深刻影响。作为党的形象“窗口”,共产党人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中所必须一脉相承的作风遵循,其精髓不仅体现在建党实践中,也体现在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接续奋斗中。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为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的形成提供了精神指引。共产党人优良作风的锤炼和传承映证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伟力。
(三)共同价值追求: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宣告:“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2]”。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精神谱系之源,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与使命始终激励着共产党人为国家为人民而奋斗。作为党的奋斗历程中所形成的优秀品质,共产党人优良作风同样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理论联系实际,体现着共产党人着眼于中国实际,着眼于广大人民的生活实际,为真正改善人民生活而奋斗;密切联系群众体现着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想人民之所想,察人民之所需,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为人民服务;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刻体现了共产党人不断自我革命,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人民性。毫无疑问,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传承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的最终落脚点都在于落实到共产党人践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价值追求之中。
三、伟大建党精神淬炼共产党人优良作风的重要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13]”。新时代新征程,伟大建党精神对于淬炼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具有重要价值。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淬炼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来制定和形成指导实践发展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反复证明,只有掌握真实情况,把握客观规律,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措施,采取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法,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正如毛泽东所说:“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是一个党性坚强的党员的起码态度。[14]”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并非易事。共产党人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一方面,坚持真理,就是实事求是。这就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对实际情况认真调查研究,深入分析事物本质,掌握事物发展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共产党人是不是实事求是,要看是不是讲真话、讲实话,是不是干实事、求实效,是否敢于坚持真理,善于独立思考,坚持求真务实。另一方面,坚持实事求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就能提高党性修养,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共产党人就能经受住各种考验,走得稳、走得远,也才能够做到对党忠诚,服从组织安排,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冲锋陷阵,在大是大非面前守住原则,在任何事情面前也就能实事求是,坚持真理。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淬炼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为人民服务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思想及行动。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对每一位共产党人的基本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就是共产党人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践行初心,就是共产党人要始终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从哪儿来、往哪儿去”,走好群众路线,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事业长河中去。“担当使命”就是共产党人要事不避难,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处在什么岗位,都要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清正廉洁、敢于担当,常怀感恩之心,常存敬畏之念,常葆进取之志,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共同把国家建设好,把党和人民的事业维护发展好。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淬炼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回顾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奠基立业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艰苦奋斗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品质,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基,也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的根基[15]”。保持艰苦奋斗,不仅意味着在物质层面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力戒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生活作风,更意味着面对艰难困苦保持昂扬斗志、战胜困难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同根同源,一体两面。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充满了艰难困苦,其中的牺牲和斗争都蕴含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没有不怕牺牲和英勇斗争的作风,在艰苦奋斗中就可能知难而退。可以说,共产党人只有能不畏艰险、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真正为人民而斗争,才能淬炼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新时代,要将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相结合,两者相得益彰,共同发挥精神指引效应。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淬炼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作风之一,是保持党的人民性和得到人民群众拥护的重要法宝。密切联系群众,主要包括共产党人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16]”。“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与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高度统一。一方面,由于对党忠诚,常怀兴党之心、常尽兴党之责,对党的事业慎终如始,才会在思想和行动上发展壮大党的群众根基,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密切联系群众。另一方面,以群众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为标准去工作,甘当人民群众的服务员,才能真正地不负人民、对党负责。如果将对党忠诚和不负人民割裂开来,自以为可以对党忠诚,而不对人民群众负责,脱离群众,这既是对党的不忠诚,也是对人民的不负责。这种观点对于党和国家的事业极为有害,是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滥觞。对人民群众不负责任就是对党不忠诚;对人民群众负责,一刻也不能脱离人民群众就是对党忠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考量就是要“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密切联系群众。
四、伟大建党精神淬炼共产党人优良作风的实现途径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淬炼共产党人优良作风,必须讲求实效,探求实现途径。要从学理、修德、明辨、笃行等方面持续用力。
(一)学理:在认知上重视作风建设
理论是实践的指导,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必须从理论学习教育着手,深入学习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领悟其基本精髓所在,明晰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昭示、理论内核以及伟大建党精神同共产党优良作风的内在联系。要将思想理论教育同党史学习教育有机结合,感悟中国共产党艰辛卓绝的建党斗争历史及百年奋斗史,真正理解伟大建党精神对于淬炼共产党人优良作风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同时,寓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教育于党史学习教育之中,使其在把握优良作风内涵的基础上,在思想认知层面重视传承优良作风。创新学习教育形式相当重要,可以充分利用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发挥网络新媒体力量,激发教育合力。重视教育载体的具象化、生动化、体验化,除了课堂学习之外,注重运用红色资源、革命旧址等,引导学员在参观考察体验中感受伟大建党精神和共产党人优良作风的景观遗存。当然,在认知上重视作风建设并非一蹴而就,其中的踌躇迟疑也在所难免,这就要求共产党人将理论学习、党性修养作为终身课题,以学修身。
(二)修德:在道德上涵养作风建设
运用伟大建党精神淬炼共产党人优良作风与共产党人立德修为并行不悖,必须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法安天下,德润人心”,道德是教人于向上向善的柔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都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到克己奉公、以俭修身,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17]”。首先,要明大德。明大德,就是要筑牢对党的忠诚,自觉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始終和党的最高纲领保持一致,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其次,要守公德。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守公德就是坚定人民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践行人民宗旨,从理念上、行动上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最后,要严私德,即严格要求个人品德。对于共产党人来说,私德不容小觑,它对于党和国家、社会、人民具有很大影响,私德问题能够严重影响社会风气和他人行为。共产党人必须要严以律己,不断修身,注重家教家风,慎独慎微,“勿以恶小而为之”,洁身自好,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周围及身边的人。
(三)明辨:在抵制诱惑中澄明作风建设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现实的人不是生活在真空的存在。共产党人在生活工作中会面对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的抉择,也可能会面临金钱、美色、权力、财富的诱惑。用伟大建党精神淬炼共产党人优良作风必须明辨是非、抵制诱惑,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告诫全党同志谨防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18]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必须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保持对‘腐蚀‘围猎的警觉。党员、干部要筑牢思想防线,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始慎终,做政治信念坚定、遵规守纪的明白人”[19]。这些都启示大家,抵制诱惑、倡导清正廉洁作风不能有丝毫松懈。既要强化制度建设和廉政监督,使权力不能腐、不敢腐,又要加强理想信念党性教育,使权力不想腐。在诱惑中明辨是非,守住共产党人的底线,澄明作风建设。
(四)笃行:在行动上锚定作风建设
马克思指出,“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19]”。共产党人优良作风建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永远在路上。明代大儒王阳明曾说:“知就是行,行就是知,知而未行等于不知,知行合一。”用伟大建党精神淬炼共产党人优良作风必须担当使命、英勇斗争,久久为功、知行合一。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作风建设最忌讳坐而论道、知行脱节、学用“两张皮”,必须在行动上锚定作风建设,始终与广大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担当作为,大是大非面前要讲原则,敢于斗争,以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实际贡献。
[参考文献]
[1][7][9][1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4]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6]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8][18]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等.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11][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2.
[14]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5]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16]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1).
[1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勛章”颁授仪式上发表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3(1).
[19]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律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1-23(1).
[2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李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