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团干部七种能力现状调查及提高对策

2022-03-19卯金涛

中国共青团 2022年4期
关键词:处突普及率团干部

卯金涛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青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生力军,共青团组织在青年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总书记指出的七种能力,同样为团的干部提高能力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共青团肩负着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光荣使命。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团的干部要主动适应青年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持续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基层团干部是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最直接的落实者,承担着联系青年、凝聚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最具体的责任,发挥着落实党的青年工作要求至关重要的作用。广大基层团干部,包括乡镇(街道)团委书记、城市社区和农村村居(社区)团支部书记、高校高职专职团干部、中学中职专职团干部、国有企业团委书记、非公企业团委(团支部)书记和社会组织团委(团支部)书记,主要在基层单位开展共青团工作,有的虽然不是以共青团工作为主,但在本单位负责共青团工作。基层团干部能力的高低,影响基层团组织工作水平和青年工作效果。提高基层团干部能力,是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青年工作的有力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年轻干部七种能力的重要讲话发布以来,一些专家学者包括领导干部,围绕如何提高干部七种能力,开展了有益的探索。但是,对于基层干部,尤其是针对基层团干部七种能力建设的研究,尚为少见。

对基层团干部七种能力开展调查,研究提高基层团干部七种能力的有效对策,有利于提高基层青年工作实效,促进团干部队伍建设,丰富年轻干部培养理论。

(一)调查对象

本文的调查对象,主要是面向与基层团干部工作联系比较密切的3个群体,分别是青年群体、团干部群体和领导干部群体。

青年群体,即基层团干部的工作对象,有国有企业青年、非公企业青年、农村就业青年、机关事业单位青年、高校高职在校学生、中学中职在校学生、社会组织青年、自由职业者等8类青年。

团干部群体,即包括基层团干部在内的各级团干部,有团省委团市委干部、团县(市、区)委干部、乡镇(街道)团干部、社区和村居团支部书记、高校高职专职团干部、中学中职专职团干部、国有企业团干部、非公企业团委书记、社会组织团委书记等9类团干部。

领导干部群体,即各级各单位分管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干部,有省市党政机关干部、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高校高职领导干部、中学中职领导干部、国企领导干部、非公企业有关负责人和社会组织有关负责人等8类分管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干部。

(二)调查问题

设计调查问卷前,先期进行了访谈调查,共有65人参加,每个群体不少于20人,主要目的是做好调查的准备,确定调查方向和调查问题。访谈后制作了电子调查问卷,利用微信转发和填写,每个微信号限填写1次。本次调查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七种能力为主,共涉及3个方面问题。

第1个问题是调查对象的身份,请调查对象在青年、团干部和领导干部三类之间选择自己的身份。

第2个问题是对基层团干部七种能力现状的调查,请调查对象对基层团干部的七种能力进行评价。要求每名调查对象在七种能力中,选填3项自己认为基层团干部最突出的能力。之所以规定只能选填3项,原因有二,其一是七种能力都非常重要,如果不限制,很可能出现全选的情况;其二是便于了解团干部在七种能力当中突出的能力。

第3个问题是对基层团干部七种能力提高需求强度的调查。一般来讲,第2个问题中最弱的能力应该也是最需要提高的能力。之所以再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原因同样有二,其一是因为上题要求调查对象必须选填3项,有可能出现调查对象并不认可但却不得不选填的情况;其二是考虑到青年群众工作的特殊性和基层团干部特点,最需提高的能力和表现最弱的能力可能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三)样本选择

样本选择集中在S省,在省内地域分布上,选择了5个不同区域、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设区市,每市不少于1200人,注意覆盖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农村青年和高中、中职。在高校分布上,选择了6所部属、省属重点高校和地方普通高校,每校不少于200人,注意覆盖不同的学院和年级。在高职分布上,选择了9所不同区域不同职业类别的院校,每校不少于200人,注意覆盖不同的学院和专业。在国企分布上,选择了6家有代表性的大型企业,每家企业不少于200人,注意覆盖不同工种、不同身份的青年职工。

调查工作自2021年4月16日开始,至5月9日结束,共有11126人有效填写调查问卷,其中青年9426人,团干部1342人,领导干部358人,各群体所占比例如图1所示。

由图1 可以看出,青年占调查对象的大多数,占84.72%,团干部占12.06%,领导干部占3.22%,所占比例逐渐减小,符合工作实际和调查预期。

(四)方法概念

对调查结果的分析,采用归纳分析、对比分析、雷达图分析和柱状图分析等方法。

选填某选项的人数占全体人数的百分比,称之为该选项的普及率。

根据本次统计情况,规定普及率差异超过10%的,称为差异明显;普及率差异在6%至10%之间的,称为差异较大;普及率差异在2%至6%之间的,称为有一定差异;普及率差异低于2%的,称为差异不明显。

在11126份有效问卷中,关于能力调查,每人需填写3个选项,共有33378次选择,平均每种能力要达到4768次选择才能达到平均数,为方便对比,简化为42.86%的平均普及率。

(一)七种能力调查情况分析

基层团干部七种能力的调查情况统计如图2所示。

可以看出,雷达图最远点和最近点相差了40.25个百分点,说明基层团干部的七种能力的发展很不均衡。根据普及率,基层团干部七种能力发展情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有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都超过42.86%的平均普及率,尤其是政治能力比较突出,普及率达到64.36%。

第二层次是群众工作能力,虽然达到了39.74%,但与42.86%的平均普及率相比还是低了不少,说明作为青年群团组织,基层团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普及率并不高。

第三层次是比较弱的能力,应急处突、抓落实和改革攻坚三种能力的普及率都在25%左右,与42.86%比较起来,应该说比较低了,这应该和基层团干部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以及团干部自身的工作经历、年龄阅历有关。

下面,我们按照基层团干部七种能力的强弱,结合青年、团干部、领导干部3个群体的普及率,逐个进行分析。图3反映了3个群体分别对七种能力的普及率。

第1是政治能力,普及率达到64.36%,明显超过42.86%的平均普及率,說明大多数调查对象对基层团干部的政治能力比较认可。分群体来看,从青年到团干部再到领导干部,三个群体的普及率分别为63.52%、67.51%、74.86%,比例逐步升高,青年群体普及率最低,与团干部差别比较大,与领导干部群体更是差异明显。这说明,对于基层团干部的政治能力,领导干部比较认可,青年的认可程度相对较低。

第2是调查研究能力,普及率达到50.21%,超过半数,三个群体的普及率分别为51.41%、44.04%、41.62%,青年群体最高,比团干部群体高出7.37个百分点,差别较大;领导干部群体的普及率比团干部群体低2.42个百分点,有一定差别。这说明基层团干部的调查研究能力,青年比较认可,但与领导干部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第3是科学决策能力,普及率为45.98%,不到半数,但超过平均普及率,说明基层团干部的该项能力相对正常。三个群体的普及率分别为47.56%、38.67%、31.84%,青年群体最高,领导干部群体最低,两者相差15.72个百分点,差距非常明显;团干部群体普及率比青年群体低8.89个百分点,比领导干部群体高6.83个百分点,差距都比较大。这说明对于基层团干部的科学决策能力,青年认为尚可,团干部认为不强,领导干部认为较弱。

第4是群众工作能力,普及率为39.74%,低于平均普及率。三个群体的普及率分别为38.79%、45.60%、43.02%,青年群体最低,团干部群体最高,两者相差6.81个百分点,差别较大;领导干部群体比团干部群体低2.58个百分点,有一定差别。这说明,基层团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还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尤其是没有得到青年的认可。

第5是应急处突能力,普及率为26.91%,略高于四分之一,远低于平均普及率。三个群体的普及率分别为27.06%、27.35%和21.23%,青年和团干部两个群体比较接近,最低的是领导干部群体,与前两个群体的差距达到了6个百分点左右。这说明,基层团干部的应急处突能力,不被认可,尤其不被领导干部认可。

第6是抓落实能力,普及率为25.56%,刚过四分之一。三个群体的普及率分别为23.45%、36.51%、40.22%,青年群体分别低于团干部和领导干部13.06和16.77个百分点,差距非常明显,但领导干部群体比团干部群体还要高出3.71个百分点,有一定差距。这说明,基层团干部的工作落实能力比较弱,虽然得到了领导干部一定的认可,但青年的体验不够好。

第7是改革攻坚能力,普及率为24.11%,不足四分之一。三个群体的普及率分别为24.31%、22.88%、23.74%,比较接近。这说明,普遍认为基层团干部改革攻坚能力比较弱的情况下,相比较团干部群体更不认可这种能力。

综合以上情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基层团干部的七种能力发展很不平衡,强项突出,弱项也非常明显。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表现比较好,其中政治能力最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七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基层团干部的政治能力得到认可,这种情况比较令人欣慰。应急处突能力、抓落实能力和改革攻坚能力,这三种能力明显较弱。

2.在基层团干部群众工作能力和抓落实能力明显偏弱的情况下,青年群体的普及率仍然低于其他两个群体,说明青年对基层团干部的这两种能力体验不好。青年是基层团干部的直接工作对象,这种现象值得特别关注。

3.团干部群体对基层团干部的改革攻坚能力普及率最低,这说明团干部对基层团干部的岗位特点以及历练不足,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但团干部群体对基层团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普及率明显高于青年群体,这个现象值得分析。

4.领导干部群体对基层团干部的调查研究、科学决策、应急处突三种能力的普及率低于其他两个群体,说明分管领导对基层团干部的这三种能力不够认可。

(二)七种能力提高需求强度调查分析

既然基层团干部的七种能力有强有弱,那么,在提高七种能力的需求上,是不是也有强弱之分,是不是最弱的能力就是最需要优先提高的呢?为便于分析,这里把提高需求强度和七种能力现状放进一张图里,如图4所示。

从雷达图来看,需求强度也很不均衡,最远的是科学决策能力,为51.62%,最近的是抓落实能力,为21.68%,两者相差29.94个百分点。对比来看,两个雷达图既没有大体的一致性,也没有较强的互补性。但是需求强度的差距小于七种能力现状,说明对能力提高的认识更加趋于一致。

根据普及率,在七种能力提高需求中,第一层次为科学决策、调查研究和政治能力三种能力,都超过或接近平均普及率;第二层次为改革攻坚能力和应急处突能力,普及率低于40%,高于30%;第三层次为群众工作能力和抓落实能力,普及率低于25%。

提高需求最强的3种能力,与表现较强的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重合;与表现较弱的抓落实能力和改革攻坚能力,没有1项重合。这说明,许多调查对象认为,对于基层团干部来讲,表现较强的能力,提高的需求强度高;表现较弱的能力,提高的需求强度也低。

对于七种能力提高需求强度,从3个群体分别的普及率角度进行分析。3个群体对七种能力提高需求强度对比如图5所示。

青年群体认为,基层团干部提高能力需求强度前3位分别是科学决策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政治能力,特别是科学决策能力,普及率均超过50%。其次是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抓落实能力。基层团干部抓落实能力最弱,却最不需要加强。

团干部群体认为,基层团干部提高能力需求强度前3位分别是科学决策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改革攻坚能力,科学决策能力的普及率也超过了50%。其次是应急处突能力、政治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抓落实能力。基层团干部排第5位的抓落实能力,却在提高需求强度中排在最后1位,有所下降。

领导干部群体认为,基层团干部提高能力需求强度前3位分别是应急处突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3个选项的普及率处于45%至48%之间,差别不太明显。其次是改革攻坚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政治能力和抓落实能力。基层团干部排第6位的改革攻坚能力,在提高需求强度中排第4位,有所上升。

3个群体在科学决策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提高需求强度方面达成一致,并各自强调了另外一种能力。青年群体强调的是政治能力,团干部群体强调的是改革攻坚能力,领导干部群体强调的是应急处突能力。

綜合以上情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基层团干部相对较强的政治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仍然在能力提高需求强度中排在前列。说明三个群体对基层团干部这3种能力仍很期待。

2.基层团干部相对较弱的应急处突、抓落实和改革攻坚3种能力,没有在能力提高需求强度中排在前列。说明三个群体认为这3种能力不是基层团干部在目前岗位上最急需提高的能力。

3.三个群体都在基层团干部抓落实能力提高需求强度方面普及率最低,说明基层团干部的岗位对提高抓落实能力的要求不是十分急切,或者是说三个群体的期望都不是太高。

4.在青年群体中,普及率较高的政治能力,提高的需求强度却最高,说明青年对基层团干部提高政治能力期望更高。

5.团干部群体认为基层团干部改革攻坚能力提高需求强度更大,说明认为基层团干部承担的改革攻坚任务不多、锻炼不够。

6.领导干部群体认为基层团干部应急处突能力提高需求强度更大,说明对基层团干部在这方面有更高的要求。

基于针对基层团干部七种能力现状和能力提高需求强度的分析,结合工作实际,建议从以下方面提高基层团干部的七种能力。

(一)全面提高七种能力

七种能力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的推理性。政治能力是把握方向的,政治能力强才能敢于担当、积极作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总书记说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调查研究能力使干部能够摸清实情,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的决策。工作就会遇到难题,必须不惧艰难,大力开展改革攻坚。攻克难关,有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急事、突发事,应急处突能力是干部推进工作的必备能力。做好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扎实的群众工作,群众工作能力不强,工作就不会一帆风顺。邓小平同志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无论其他能力有多强,都必须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地抓好落实。

调查表明,基层团干部的七种能力,发展很不均衡,甚至差距比较明显。尽管如此,表现比较突出的能力,也没有很好地满足工作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提高。目前比较弱的能力,虽然在现在的岗位上,提高需求的强度不是那么高,但是,这些能力毕竟是基层团干部的短板。青年群体、团干部群体、领导干部群体对提高基层团干部七种能力,认识上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说明对基层团干部的能力有不同的期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如果基层团干部的能力不能得到全面的提高,既不利于其今后的成长,也不利于事业的发展。

提高基层团干部的七种能力,一是组织人事部门要把基层团干部纳入干部队伍建设规划,为基层团干部全面提高七种能力创造良好环境。二是各有关单位要把提高七种能力作为干部管理的重要内容,采取多种形式锻炼提高基层团干部七种能力。三是各有关单位要关注基层团干部的能力特点,既要发挥其能力优势,也要弥补其能力短板。

(二)突出提高政治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能力就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就是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为什么说这是一种能力呢?因为能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能够持之以恒更加不易。政治性是群团组织的灵魂,是第一位的,基层团干部必须牢记自己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政治责任,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能力。

调查表明,基层团干部的政治能力比较突出,比较符合共青团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是值得肯定和坚持的优点。但是,在提高需求强度上,政治能力仍然排在前列,这充分说明广大干部和青年对共青团组织的政治属性认识非常清晰,对基层团干部提高政治能力也有很高的期待。

基层团干部提高政治能力,一要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学習党的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懂弄通做实上狠下功夫。二要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时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三要认真参加党内生活,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四要发扬斗争精神,主动投身各种斗争,不断提高斗争本领,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五要善于思想引领,在工作中坚持把政治性放在第一位,用青年容易接受的方式宣传党的思想,把广大青年凝聚到党的周围。

(三)大力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共青团是党的群团组织,基层团干部应当是做青年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当今的群众工作和传统的群众工作相比,正由以往的政治引导向目前的利益协调扩展,由以吸引、动员群众为主转向以化解利益矛盾为主。当代青年,思想活跃、需求多样,竞争压力大、利益诉求多,大量分布在新兴青年群体中,基层团干部要积极适应这种变化,努力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调查表明,基层团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并不突出,提高需求强度也不高,这说明,在七种能力中,群众工作能力相对于其他能力,提高的需求不是特别突出。但是,对于基层团干部来讲,群众工作能力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不过是在优先程度上稍微偏后了一些。青年群体对基层团干部群众工作能力的评价低于团干部群体,也是对基层团干部的一个提醒。当前,资源分配、婚姻家庭、就学就业、纠纷调解、精神卫生、公共安全、矫治帮教、群体事件、社会参与等与青年息息相关的问题,都需要基层团干部认真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扎实做好青年群众工作。

基层团干部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一要深深扎根青年,密切联系青年,了解青年所思所想所盼,与广大青年手拉手、心贴心,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二要切实帮助青年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难题,在成长成才、就业创业、婚恋交友、教育培训、权益维护等方面,发挥好基层团组织联系服务协调的作用。三要发挥基层团组织岗位锻炼的作用,当作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的重要平台,力戒临时观念、应付思想,认真学习、认真思考、认真做事,在具体工作中增强本领。四要将青年工作与其他工作有机融合,适宜基层团组织承担的工作,大胆承担,涉及到青年群体的,积极参与,在组织发动青年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四)多岗位历练提高薄弱能力

多岗位锻炼,是全面提高干部能力的重要途径。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强化实践磨炼,把火热的实践作为最好的课堂,让干部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吃劲岗位、重要岗位磨炼,要有完整周期。”团的工作岗位,尽管也是锻炼干部的岗位,但是毕竟承担急难险重的任务少、面临攻坚克难的工作少,除了个别兼职的团干部之外,大部分基层团干部缺乏全面锻炼特别是艰苦环境磨炼的机会。

调查表明,基层团干部较弱的应急处突能力、抓落实能力和改革攻坚能力,提高需求强度却不在前三位。这说明,在许多人看来,基层团干部的这些能力虽然不强,但是在目前的岗位,这些能力提高的需求不是那么迫切。然而,越是岗位需求不强的能力,越容易形成干部能力的短板。因此,为了促进基层团干部全面提高工作能力,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多岗位锻炼,尤其是要到困难复杂的岗位上接受锻炼。

基层团干部多岗位历练,更多地要依靠所在的单位或部门,一要把基层团干部纳入干部培养体系,适时开展轮岗或交流。二要把基层团组织工作岗位作为培养平台,让年轻干部轮流接受群众工作锻炼。三要把青年工作纳入整体工作规划,让基层团组织承担适宜的工作,让基层团干部在全局中找准位置,有效发挥作用。

(五)加强教育培训系统提高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发展都告诉我们,没有全党大学习,没有干部大培训,就没有事业大发展。”提高干部能力,离不开教育培训。进入新时代,青年的知识结构、精神面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很多基层团干部在联系青年、组织活动、开展服务时采取的工作方式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创新,对青年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不能及时进行调整,这使得基层团干部在开展工作时经常陷入被动。对基层团干部来说,七种能力既需要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也需要针对性、系统性的教育培训,这是对七种能力最全面、最直接、最迅速的提高。

加强基层团干部七种能力教育培训,一要认真组织日常学习锻炼,让基层团干部在平时掌握理论、提高能力。二要积极开展内部培训,利用单位自身的资源,提高基层团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要发挥党校骨干作用,加强提高七种能力教学研究,研发相关课程,做好既有系统性又有针对性的培训。四要利用团校特色阵地,强化基础团务、青年工作理论和实践等知识,同时探索符合基层团干部特点、补强七种能力的培训。五是合理运用其他资源,因地制宜发挥各类党性教育基地和培训机构的作用,让基层团干部感悟历史、锤炼本领、开阔眼界,多角度锻炼提高能力。

3833501908288

猜你喜欢

处突普及率团干部
排行榜
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83亿
我为什么当团干部?
我为什么当团干部?
我为什么当团干部?
我国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超90%
回顾:农业现代化发展主要成效
浅谈“处突”应急机制研究
危机管理能力在武警部队执勤处突任务中的作用研究
完善武警后勤应急保障体制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