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观雅达:构筑教师发展新样态

2022-03-19周娅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22年2期
关键词:教师团队学校文化专业发展

·团队简介·

坐落彭城“五省通衢”处,风光旖旎故黄河畔的徐州市民主路小学创建于1955年,有着优良的办学传统,丰厚的文化积淀。学校先后涌现出2名全国优秀教师和8名特级教师,76名教师被评为市、区名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在办学的历程中,学校硕果累累,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校园”“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示范试验区课改实验学校”“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智慧校园”“江苏省教科研先进学校”“江苏省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等国家、省市级荣誉七十余项,被中央教科所命名为“素质教育实验基地校”。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提出“民主教育”的办学理念,着眼于“培养具有民主精神的公民”这一办学目标,依托省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指向学科素养的课程群建设》,不断完善探索学科课程群建设的学校样本,构筑了学科教学的基本范式,形成学科建设的校本表达。前瞻的教学模式、多元的课程体系为师生的生命成长提供丰厚的土壤,课堂焕发勃勃的生机与活力。学校的课改经验多次在省、市报刊、杂志上报道。学校承办多次全国校长峰会、教育部课改优秀课例等大型教学研讨活动,为其他学校的课改工作提供了鲜活的经验。

【摘要】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的成长是一所学校的生命力所在。江苏省徐州市民主路小学始终秉承“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命力”的理念,长久致力于教师队伍发展,以“博观雅达,修志立德”为培养目标,从教师文化、学校管理、团队建设、科研项目等方面为教师成长提供了精神给养和物质保障,从内提升教师自我修养,向外搭建教师实践平台,从根本上推动教师实现专业成长。

【关键词】学校文化;博雅课程;教师团队;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14-0000-04

【作者简介】周娅,徐州市民主路小学校(江苏徐州,221005) 校长,正高级教师,徐州市名校长。

“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这是叶澜先生关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性的概述。的确,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的成长是一所学校的生命力所在。江苏省徐州市民主路小学(以下简称“民主路小学”)得以持续发展,就得益于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江苏省第一批实验小学,民主路小学先后走出过徐州市第一位特级教师孙秀英,涌现出一批如徐善俊、孙世龙等享誉教坛的优秀教师,也培养出一批优秀教学骨干力量,为“四有”好教师队伍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积于跬步,成于细流。数年来,民主路小学始终秉承“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命力”,长久致力于教师队伍发展。2020年,在江苏省教育厅“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引领下,学校以“博观雅达,修志立德”为培养目标,组建“博雅”好教师团队。历经11年的“博雅”团队在“四有”好教师的引领下有了全新的文化内涵,展现出全新的教师发展样态。

一、内涵引领——找寻“博雅”教师成长的文化磁场

教师不仅仅是一个有着丰富学科知识的教书匠,更应该是一个有着丰厚人文内涵、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值得学生怀念的教育者。因此,民主路小学关注教师的生命需要,着力丰富教师的眼界与修为、情趣和精神,不断向教师们渗透和传递一种价值导向,最终形成了这样的教师文化:

1.“雅鑄师魂”:成为有丰富内涵的教师。

德性是“滋养”出来的,不是“灌输”出来的。民主路小学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团队建设第一要务,加强党建引领,架构“雅铸师魂”系列活动课程,使教师成为“雅”师,即财务有着雅正、雅量、雅趣品质的教师。“雅正”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和教师法律法规为师德培养基础课程,旨在规范教师职业行为,明确师德底线;“雅量”课程为师德研修提升课程,民主路小学以全国师德模范曹凤举老师为典型,在教师群体中树立师德师风先进典型、开展先进事迹分享,以唤醒教师职业认同感、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雅趣”课程为德性滋养浸润课程,强调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内心世界,鼓励不同风格教师有特色课程、有教学主张,在全校树立起一面面别具一格的风范旗帜。

2.“博赋师能”——成为有专业尊严的教师。

如果说“雅”课程是对教师内隐成长动机的深深根植,那么“博”课程则从外部为教师成长提供精神给养和物质保障。民主路小学紧扣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模式”,根据入职专业化程度的高低,架构“博赋师能”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让教师成为“博”师,即成为博采、博学、博究的教师。在“博采”方面,学校利用“省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优势,与高等师范院校专家团队、项目研究所等充分联动,撷专家之长;以江苏省省特级教师王晓虹、全国师德模范曹凤举为辐射点,让名师成为“行走的智囊”,纳名师之长;教师之间通过课堂示范、沙龙讲座等形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采同伴之长。在“博学”方面,我们力图带领教师广阅读,通古今,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把握时事政治,广识成智提升文化自信。在“博究”方面,我们鼓励教师深思考、真研究,躬身实践,做一个“学习者”“思考者”和“实践者”,在学、思、行中构建自己的专业文化,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素养,促进专业成长,形成教师的专业尊严,体现专业价值。

二、评价驱动——唤起“博雅”教师成长的内在动力

美国学者斯塔费尔比姆指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在民主路小学看来,评价的目的应该从鉴定走向激励和发展。为呼应“博雅”课程建设,我们改革原有的教师评价制度,将学生、校级学术委员会、专家群体、家长委员会、行政主管部门等共同纳入评价体系中,建立以“以学评教”为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制度。

1.通过学生情感感受,让教师高尚德行可见。

教师教书育人的对象是学生,用“以学评教”的方式作为衡量具有优秀师德教师的标准,建立教师师德师风监督体系,更有助于“立德树人”根本教育目标的真正落实。民主路小学依托“博雅”好教师团队“雅”课程,从规范言行、明确底线,尊重、包容、爱护儿童,高雅趣味,乐教乐学几个维度对教师的师德进行赋分评价;通过设置“关键事件”宣讲周以及“月度人物”“最喜爱的教师”“最有魅力教师”等评选活动,引导教师注重倾听学生讲述的各种教育故事,加大典型师德师风事件的宣传力度,让教师逐渐从“他律”走向“自律”,从“他评”走向“自评”,从“他行”走向“我行”。

2.通过学生学力提升,让教师教学水平可见。

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应该是充满活力、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强调“以学评教”,就是要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和新课程标准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合发展的课堂学习空间。首先,我们建立课堂评价标准。“以学评教”的教学评价方案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到了什么、怎么学习的、学习得如何、所学到的是不是自我成长所需要的等。其次,我们智化教学评价系统。学校利用教学行为智能评价系统从“课堂信息”“课堂观察记录”和“结构式课堂观察记录”“专家评课”四个功能模块的教学行为分析系统,以数据为支撑,问诊把脉课堂教学,通过微格教研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这样的设置,有利于发挥教育评价的诊断、激励、改进、导向和质量监控功能,促使教师不断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三、团队聚能——探究“博雅”教师成长的培养方式

教师之间的差异性要求我们在制定教师培养策略时,要充分尊重教师的发展意愿,指导他们找到契合自身发展的目标和路径,从而能依需规划、分层培养。为此,民主路小学注重教师自主定位的科学性,构建了“博雅·学习社群”“博雅·成长团队”“博雅·青年共同体”三个学习共同体,三级梯队横向相连,纵为一体,抱团行走的力量使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成为可能。

1.“博雅·学习社群”。

该社群集结了一批对个人发展有迫切需要和理性规划的教师,他们既是学校的骨干力量,也对整个教师队伍发展起到了辐射引领的作用。社群以学习为主旨,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博雅论坛、课例研磨等形式,在反思、对话、分享和实践中促进团队的整体发展。我们注重对教师学科理论的沉淀,如两周一次的“博雅之约”上,社群教师们共研《学与教的心理学》《教学设计原理》《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等书籍,并有幸得到了张庆、成尚荣、张俊平、华应龙等专家的指导。同时,我们还引导教师把读书、教学和写作结合起来,在校园网上开辟了“博雅之约”读写专栏,鼓励团队成员结合读书的感悟和收获定期对课堂实践进行梳理反思,笔耕不辍,思考、交流。长此以往,教师的自驱力发展形成惯性,一批批名师、优师不断涌现,社群中先后走出一位省特级教师,一位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数十位教师通过高级职称评审,并获评市、区级“三师”称号。

2.“博雅·成长团队”。

每个学校都有一批工作5年以上,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下的教师,他们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地工作,很多都是各学科的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也曾在过去取得过辉煌的成绩,是学校师资力量的基石和砥柱。建立“博雅·成长团队”就是为了让这些教资深厚、颇有潜力的教师们在团队中内重启内驱,再次出发,迎来专业发展上的春天。

该团队成立后,学校对他们进行“升格培训”,请特级教师王晓虹等名师进行跟踪听课、指导,开展青年教师“教育沙龙”,开设“分享论坛”,通过观摩、研讨、竞赛、考核、评比等形式,给予更多教师以成功的机会。我们对事业心强、有潜力的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让他们走出学校参加各级各类教学展示观摩课、研讨培训,使他们尽快成熟起来。学校先后举办了九届“民主杯教师假期读书交流活动”,八届“民主杯教育叙事、案例交流活动”,五届“民主杯教师学讲论坛活动”。成长团队的教师成为学校各项活动、论坛的核心力量。

3.“博雅·青年共同体”。

新教师是师资的新鲜血液,更是教师队伍持续发展的希望。对于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学校为他们配备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进行“入格培训”。我们从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方面进行对新教师进行跟踪指导,要求新教师每周听一节“随堂课”,每月上一次“练兵课”,每学期上一次“汇报课”,以缩短“磨合期”,尽快成为一名合格教师。近年来,学校为30余位共同体教师倾力打造了“周末有约”私人定制课程,从基本功、课堂教学、班級管理、科研指导等各方面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我们充分发挥“学习社群”和“成长团队”名特优教师对“青年共同体”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每学期每个学科确定一到两个专题,请他们作经验交流,进行理论学习、解读教材、磨课上课、开发课程,鼓励教师自我展示、相互启发,打造高层次的学科专业团队,加大对“名特优”教师后备力量的跟踪培养。

总之,“博雅”三级梯队校本课程的研发提升了团队成员对生活、职业经历的深刻体悟与洞察水平,激发、整合了团队成员的智力,将一个个优秀个体悦纳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

四、科研助力——找到“博雅”教师成长的有效路径

学校鼓励教师通过研究,丰富自身的专业素养,形成专业尊严,体现专业价值。学校以2017年申报的省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指向学科素养的课程群建设”为抓手,带领教师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丰富对“学科育人”的理解,在“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同伴辩课,专家点评,组内总结”过程中不断完善课程群建设。

1.建设学习型组织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构建以姚蕊、付军玲、张慧敏等团队教师为辐射点的五大学科教研组、17个备课组。语文学科聚焦“大单元”教学,形成主问题导学式教学模式;数学学科在主题单元教学的尝试中逐渐形成思维导学式教学模式;英语学科形成任务驱动式分层教学模式;科学学科STEM教育项目研究,艺体、劳动等学科形成融合教学模式。教师们自主确定教研活动时间,通过集体会诊,开展主题性、系列化的课例研讨。项目引领下的教学研讨为教师们进行学科研究提供了更多样本,2020年学校共生成19个大单元学习案例,在省、市级教学活动中展示,得到朱慕菊司长、王云峰主任、徐伯钧主任、陆志平会长等多位专家的认可。

2.精心设计主题活动课程提升教师育人能力。

学校在已有项目化学习研究和STEM课程的引领下,继续引导各学科教师设计主题活动课程,该课程整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观念、方法与思维方式以解决真实问题,实现学科之间的融通。主题活动课程作为一种跨学科、体验式的课程形态,以主题统整的形式整合课程资源,通过学生体验性的参与活动,把知识学习和问题解决有机的结合起来,有效促进学生跨学科素养的养成。学生在丰富的课程学习中,明晰了生活世界和意义世界之间的关系,拓展了认知边界,创造出更多可能。更重要的是,教师们在此过程中增强了课程统整意识、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专业能力。

教科研项目的推动为团队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也结出了累累硕果。近年来,教师团队在《上海教育科研》《江苏教育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百余篇,成功申报省级规划课题立项6项;课题研究的核心成果——《寻找课程的向心力》一书出版并在全市推广;四大类、近三百节课例资源区域内共享,12位教师被江苏师范大学聘为实践导师。

教师是学校发展之基、竞争之本、提高之源,更是决定学校兴衰、教育成败之关键。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学校成长的核心要素,也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基本功力。只有最大限度地实现每个教师潜力的“被看见”,在抱团建设中找到自己的“被需要”,在和谐创新的队伍文化中“被温暖”,教师才能自主、自由地感受到职业追求和个人价值合二为一的幸福,自信、坚定地走在教育理想的阳关大道上。民主路小学将继续在此道路上坚定行走。

3859501908264

猜你喜欢

教师团队学校文化专业发展
MS—EEPO(有效教育)教师团队的构建与实践探索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情境对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教学研究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精品课程建设促进教师团队专业发展研究
“多元教育”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探索
提高大学生学校认同感的策略研究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