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局势变化视域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机遇、挑战和应然路径

2022-03-18周勇刘冰

教育与职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院校职业高职

周勇 刘冰

职业教育的责任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职业教育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这种重要性越发凸显。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导致国际局势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逆全球化的趋势初显,西方发达国家加强了对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封锁,这对我国工业革命的推进是非常不利的。为了打破技术封锁,减少产业链转移带来的影响,我国需要快速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家发展的需要,实现职业教育快速高质量发展是摆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

一、目前国际局势的变化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概念起始于2013年德国提出的“工业4.0”概念。“工业4.0”概念的核心是用物联网连接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自动化设备,使研发、生产越发机动高效,企业生产由集中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转变,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能够随时调整生产方案,迅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变大规模制造为大规模定制。这场革命的焦点是网络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的高度融合,是“互联网+智能造业”。世界主要工业国家已经开始了第四次工业革命,涌现出了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自动驾驶等新兴产业群。我国也在超级计算、量子通信、新材料、电子通信、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这得益于经济全球化和4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国家政策。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产业链的全球化,是各种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配置。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并不平衡,很多国家和经济体没有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框架中,而参与其中的一些国家因为内部经济结构被国际分工打破,引发了社会矛盾。在全球经济向好时,这种不平衡和国内矛盾被收入的增长所掩盖,而一旦全球经济萎靡不振,矛盾就会显现。从2010年起全球经济发生了三次衰退,每次衰退都导致了逆全球化的加剧。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又进一步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衰退,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短期看,疫情切断了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国外购买力下降,我国的出口也面临较为严峻的局面。中期看,全球经济一体化催生了各国生产分割、环球采购、外包等新型产业模式,这种模式存在着产业链过长、过于复杂、单一国家产业链不完整的缺陷,导致产业链被突发事件中断的风险增加,许多国家从供应链安全角度考虑,计划将产业链转移回本国,我国可能会失去一些制造业领域的技术和产能。长期看,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些国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加强了对我国高科技领域的禁运和技术封锁,试图延缓我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发展的脚步。

二、国际局势变化给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带来的机遇

当前,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已经把高等职业教育摆在和普通高等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将加快加大资金和各种资源的投入、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提上日程。国家已经明确实施青少年在初中毕业后50%分流到职业教育的重大举措,也显示了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坚定决心。

(一)国家层面支持职业教育发展

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强调“加强顶层设计,聚焦关键改革,实施职业教育治理能力提升行动”。2021年3月,《关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提出“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完善高职院校‘分类招考’制度”。2021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21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颁布实施,规定“实施职业教育的公办学校可以吸引企业的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举办或者参与举办职业教育营利性民办学校”。202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需求,利用资本、技术等要素,单独举办或者联合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再次明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职业教育,并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从这一系列政策文件可以看出,国家已经把职业教育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非常重要的位置。

(二)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投入加大

根据教育部《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快报》,2020年普通高职高专教育经费总投入为2758亿元,比上年增长14.73%,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为2872亿元,比上年增长9.97%。2021年4月,《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下达2021年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预算的通知》提出“新增教育经费要向职业教育倾斜……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中央财政分类分档予以奖补支持”,从资金方面保证了高职院校的发展。

(三)职业教育领域民间投资加速

2021年以来,职业教育民间投资增长迅速。据IT桔子2021年发布的《2020—2021年中国职业教育投融资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职业教育的融资额达62.1亿元,相比2020年上半年,融资额增速达450%。2021年11月,德勤在年度教育行业报告《新政重塑教育格局——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21》中对中国职业教育市场规模进行测算发现,自2021年起未来3年中国职业教育市场增速将达到12%左右,2021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7000亿元。

(四)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前景向好

受国际经济局势变化影响,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加快,企业对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特别是在5G、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材料、机器人、航空航天、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装备等领域,新兴行业和工作岗位不断涌现,面向新兴产业、高新技术的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将持续供不应求。

三、国际局势变化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挑战

国际局势变化在给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更带来了挑战。目前的国际局势需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培养一大批适合新兴产业的熟练技术工人和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然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才初步成熟,在从业人员规模、教育质量上和先进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必须加快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的步伐,迅速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具体来看,当前国际局势变化给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带来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学历结构不合理,国家资历框架缺失

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第四次工业革命,我国需要大量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专科学历职业人才已经无法满足国家需要。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刚刚起步,缺乏资金、师资和各种教学资源,体制机制也在探索建设中,存在很大困难。而且国家资历框架体系缺失,也导致了职业教育评价标准混乱、缺乏权威性,各种学历、资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能互通互认和有效衔接,致使各类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质量难以保证,用人单位甄别人才的效率低下,影响整个社会经济运行效率。

(二)专业体系陈旧,人才培养模式落后

高等职业教育本身存在着教材和专业设置老化、教学内容和社会需求脱节、师资队伍和课程体系不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新技术、新工艺不能快速走进课堂,课堂教学方法陈旧,没有将信息化、数字化内容融入教学环节中去,高职院校内部不同专业之间交叉融合少,学术研究气氛淡薄,缺乏鼓励师生钻研实际技术问题的激励机制,导致所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校企合作不深入,缺乏合作长效机制

企业处在生产和技术发展第一线,接触最前沿科技,高职院校只有和企业深度合作,才能紧跟科技前沿,及时革新教学内容和专业体系。目前,多数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合作长效机制没有建立,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低。究其原因,在于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存在一定的风险,在合作长效机制建立起来之前,经济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四)品德教育不足,大国工匠精神缺失

助推并适应产业转型升级,解决产品品质低下、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不仅需要产业工人具有过硬的技术技能,更要有勇于拼搏、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大国工匠精神。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对德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疏于管理,不注重和学生的心灵沟通,不了解学生的困惑和心理变化,没有将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传递给学生,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工匠精神亟待提升。

(五)开放交流不够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但是部分高职院校的眼光仍局限在某一区域、某一专业,满足已有的成绩,不愿改变现状,封闭保守,对于先进的职教理念和职教模式消极抵触,缺乏国际化眼光和格局,拉大了教育质量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迎难而上的应然路径

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化的当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要迎难而上,不仅需要饱满的热情和一往无前的勇气,更需要高瞻远瞩的思考和缜密的统一部署。

(一)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

第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要加快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适时发展硕士层次职业教育。在完善职业教育学历层次结构的过程中,优秀工科院校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将和职业教育有关的教学资源无偿划转给高职院校,或者和高职院校联合举办本科及以上层次职业教育。国家和地方政府还要加大对高职院校的财政支持力度,确保学历层次改革落到实处。

第二,加快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整套国家资历框架的步伐,统一各地方、各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自行制定的各种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形成各层次培训和教育的知识、技艺和能力的统一评判准则。在国家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和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共同主持下,整合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的力量,在既有职业能力鉴定标准的基础上,开发出衔接各层次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各具体技术工种的职业技能资格认定标准。

第三,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强化教学管理和学生的日常管理,常抓不放,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出符合社会预期和本科生素质标准的新一代职业人才。“双师型”教师的来源包括职业院校专任教师和在企业中任职的兼职教师。由于企业兼职教师教育能力普遍不足,国家需要强化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引导一批高水平工科院校兴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强化对企业兼职教师的教育培训。为及时更新知识技能体系、提高职业院校专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政府要鼓励合格企业设置职教教师流动工作站,给予企业财政补贴,减免教育附加费;高职院校要提高师生比,保持教学人员的适度冗余,让专任教师有时间定期到企业实习。此外,高职院校还要探索组建由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同台授课,互相学习,在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专业课本、技艺鉴定题库等教学资源的建设上密切合作。为确保“双师型”教师的教学效果,政府应设计“双师型”教师评判标准,建立职教教师持证上岗制度。

第四,推进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内部不同程度存在的行政权力泛化和学术权力弱化的问题,应该加快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系统性改革,约束行政权力,校级权力机构适度向下级权力机构放权,组建由校内外利益相关主体构成的决策咨询委员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吸纳各方面的合理建议,最终构建成一个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分权制衡权力体系。

(二)改革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推进1+X证书制度

第一,高职院校应该不定期派遣教师进驻高科技企业,学习观摩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掌握最先进的制造工艺和行业标准,深入研究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新产业、新业态,淘汰经济社会不再需要的老旧专业,新建面向未来发展的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光电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等新兴专业群,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新建适用于新专业群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培养机制和评价机制。国家和地方要给予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允许职教教师学习观摩本企业最新生产工艺的企业一定奖励,制定激励政策。

第二,高职院校要加速培养模式改革,将数字化技术大量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熟悉、掌握数字技术,打造面向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生产线的课程体系;要营造宽松的技术钻研氛围,在探索创新过程中允许试错,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要聚焦企业生产过程遇到的真实技术问题,对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师生给予合理报酬;要改革学业考核评价机制,提升考核标准和考核难度,激发学生潜能。

第三,加快推进1+X证书制度。高职院校要整合不同专业知识体系,推动专业之间交叉融合,开发适合“X”证书的模块化课程体系。1+X证书制度高质量实施的关键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完整、统一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政府要充分贯彻“放管服”政策,将权力下放给行业企业和各种社会评价组织,鼓励其开发新工种、新技术的认证评价体系,并给予知识产权保护,同时吸纳各方专业人士组建全国职业证书认证开发委员会,统一各职业、各工种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使相同等级证书具有同等效力,保证处于国家名录中的每个职业证书认证体系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三)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打造“双元”办学机制

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培养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双元”办学机制可最大限度发挥企业在技术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一,总结经验,加大践行现代学徒制的力度。2015年起教育部分三批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企业作为现代学徒制的首要主体,因为运行周期长,面临着经济成本上升、风险增加的问题,成为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关键障碍。因此,应建立保障参与现代学徒制企业利益的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参与现代学徒制企业在财税、土地、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第二,充分发挥政府的制度供给、财政支持和监督主体的作用。政府应负责制定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战略,制定促进校企深度融合的政策法规,创设公开透明的职业教育准入机制、监督机制和退出机制,监督各主体合理合规运行,建立企业和学校之间沟通协商机制,推动职业院校向企业购买技术课程和实训教学服务,促进校企人才双向流动,鼓励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鼓励行业协会联合各大企业和职业院校组建产教融合联盟,搭建行业教育服务平台,做到各种资源要素共建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个社会的办学效率。

第三,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评价监督制度。健全并高效地运行双元办学机制,离不开运行高效的评价监督机制。职业教育是高度专业化的系统工程,行政化的评价监督行为不能适应职业教育自身规律。政府作为职业教育的评价监督主体,必须联合行业协会、职业院校和第三方评价机构共同参与评价监督过程,才能够高质量完成评价监督职责。政府应该设立全国职业教育评价监督委员会,组织协调各评价监督主体,统一制定职业教育评价监督办法,建立职业教育评价资格准入制度,建立再评价机制、评价机构信誉等级制度。

第四,发挥行业协会重要作用。行业协会掌握该行业核心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准确了解该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可为职业教育标准、教育内容的制定和评价监督提供准确依据,同时通过行业协会的中介作用协调政府、企业和院校之间的利益关系,可使职业教育发挥最大社会效益。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首先要提升行业协会的地位,给予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中的话语权,由行业协会主导,紧密联系多方主体,沟通协商办学理念、办学内容、办学机制和评价标准等。

(四)以人为本,加强德育

职业教育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更要提升其职业道德素养,树立其大国工匠精神。

第一,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思政教育要贯穿于每一个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每一门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都应该深入挖掘每一个知识点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将成败得失的人生哲理和先辈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及探索未知世界时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清晰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知识点背后的故事是最好的思政案例,应该在课堂上随着知识点的展开即时讲授,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听课兴趣的同时,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这部分内容的讲授时间宜控制在2~8分钟,不宜过长,否则容易喧宾夺主,让学生忽略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每学期课堂思政教学也不宜过于频繁,多了会有故意为之之嫌,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每学期课堂思政教学建议4~6次为宜。

第二,培育“大国工匠”精神。“大国工匠”应该有大国气度和大国自信,应该胸怀天下,站在国家历史发展的高度,树立为国家、民族振兴奋发图强的高远志向,实践“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培育“大国工匠”精神,要让校园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交相呼应、融会贯通,对学生进行润物无声式的全方位教育,要做到“工匠精神进校园,工匠精神进课堂,工匠精神进教材,工匠精神进社团”的四进工程,不定期邀请劳动模范、专家学者、感动中国人物等到学校演讲座谈,和学生面对面交流。

(五)扩大开放交流,坚持国际化发展路线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高等职业教育只有清醒地认识到差距,努力学习国外先进办学经验,才有可能尽快追赶上国际先进水平。我国高职教育要坚持开放和交流,坚定走国际化发展路线,学习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院校治理和校风校貌,主动引进国外资金、课程、优秀师资等各种优质资源,促成国际化合作办学,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高职院校还要树立品牌意识,狠抓品牌建设,对标国际水平,落实教学与管理和国际接轨,以建设国际一流职业教育为奋斗目标。职业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提供保障资金,激励高职院校更快、更好地发展。

猜你喜欢

院校职业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