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创新研究
——打造音乐之路黄金文化旅游带

2022-03-18丛东来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哈尔滨黑龙江黑龙江省

陈 曦,丛东来,李 盼

(哈尔滨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面对求知、求乐、求新、求奇的旅游者需求变化,高品质文旅融合产品亟待被开发。为此,地方音乐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相结合的音乐旅游产业应运而生,即在旅游活动中融入特色音乐文化元素,提升旅游的精神文化内涵,以满足旅游者的多元化需求。

一、黑龙江省具备打造音乐之路黄金文化旅游带的优势条件

1.黑龙江省境内音乐遗存分布较为集中

黑龙江省的音乐遗存主要分布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等四地。哈尔滨曾是金代东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在金上京金墓中曾发掘出包括乐俑、铜镜、铜铃、铜钹、马头胡琴玉雕、八面乐舞浮雕石幢、配饰在内的众多珍贵音乐遗存。而作为我国东北及内蒙古地区历史上规模最大、时代最早的古都城遗址所在地,牡丹江地区的音乐遗存横跨铁器时代、唐代以及辽金时期,主要包括骨笛、骨哨、骨管、铜铃、陶埙、铁风铃、铜钹等。齐齐哈尔早在一万年前就有渔猎为生的先民沿嫩江两岸居住,泰来平洋墓葬出土的北方式铃,素面居多,体现出北方铃服务渔猎生活的本质。四地不同历史时期发掘的音乐遗存,共同勾绘出黑龙江地区音乐文化和政治经济发展史。

2.黑龙江具备良好的音乐基础和品牌优势

我国北方诸多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都起源于黑龙江,其中不乏众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萨满神调、罕伯岱达斡尔族民歌、鄂伦春族赞达仁、鄂伦春族口弦琴、赫哲族嫁令阔、杜尔伯特蒙古族民歌以及满族传统民歌等。19世纪末,黑龙江成为西方音乐传入东方的入口,交响乐、歌剧、爵士乐、芭蕾等艺术形式纷纷出现。众多音乐名家云集于音乐摇篮黑龙江,诞生了30余个文艺团体。1951年在哈尔滨上演了新中国第一部歌剧《星星之火》。1961年创办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与广州羊城音乐节、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并称中国三大音乐节,哈尔滨更是唯一荣获联合国授予的“音乐之都”称号的亚洲城市。

3.黑龙江音乐文化产业发展已初见规模

音乐场馆和设施建设为黑龙江省音乐旅游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基础。以哈尔滨为例,哈尔滨大剧院、老会堂音乐厅、哈尔滨音乐厅和在哈企业、院校的演出场馆得到了充分利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哈尔滨交响乐团和哈尔滨音乐厅年均演出超300场。音乐产业与旅游业融合过程中,哈尔滨伏尔加庄园的“百年俄侨音乐文化展”已成为景区的亮点项目;齐齐哈尔满族风情游览区在模仿和恢复满族人民劳动生活场景之外,还增加了满族风情音乐表演活动。2016年成立的黑龙江省演艺联盟更是为全省音乐产业资源共享、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搭建起了一个综合性的服务平台。2019年哈尔滨芭蕾舞团的组建及其带有城市符号的歌舞剧创作,都提升了音乐名城的影响力。

4.黑龙江旅游资源丰富且区位优势明显

作为我国粮食产量第一大省、世界知名三大黑土带之一,黑龙江以三江平原为代表的绿色农业旅游资源优势显著;以五大连池、兴凯湖、镜泊湖、莲花湖四大湖泊和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三大水系为代表的湖泊、河流旅游资源丰富;拥有的大、小兴安岭是我国最大的连片林区;拥有全国最大的湿地群和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等。同时,黑龙江历史悠久、文化多样,是唐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和金上京会宁府所在地,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达斡尔族等世居少数民族文化遗存独具魅力;北大荒文化、抗联文化等具有重要文化影响力。此外,黑龙江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对俄边境旅游区和“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具备了发展音乐文化旅游的综合性优势。

二、打造黑龙江省音乐之路黄金文化旅游带现存的主要问题

1.高水平音乐人才及音旅复合型人才匮乏

音乐旅游产业对人才素质要求较高,一是需要适应逐渐提升的高素质音乐鉴赏群体的高水平专业人才;二是能灵活服务于普及型音乐文化受众群体的一专多能型复合型人才。然而,目前黑龙江音乐教育教学体制仍存在固化问题,缺乏专业知识掌握熟练、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及创新能力的综合应用型人才。同时,优秀的音乐人才流失也比较严重,以管乐人才为例,近年来,黑龙江管乐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大部分去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工作。据深圳管乐学会统计,深圳市173所大、中小学校学生管乐团管理教学人员中龙江籍约占4成。究其原因是黑龙江缺乏有效的吸引高水平专业艺术人才的政策、平台和待遇。

2.音乐文化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亟待解决

黑龙江省音乐文化资源中有一部分属于非遗保护对象,但其生存现状并不乐观。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人口稀少,多数不具备独立的文字,非遗音乐需要通过本民族语言歌唱才能表达出独特魅力和有效传承,这就对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提出了较高要求,这种脆弱的、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传承下来的“活”的文化,保护起来非常不易。如今黑龙江省很多非遗传承人年龄偏大或已过世,热爱传统音乐的群体不断减少,年轻人不愿接受传统音乐形式,等等,都阻碍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随着社会经济不断进步,农村人大量进城,耕地上盖起了楼房,传统音乐的生存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音乐特色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正被不断冲淡。

3.音乐旅游产品无法满足增长的市场需求

目前,黑龙江省音乐旅游资源开发与地方特色结合不足,缺乏能够充分展现黑龙江风土人情的代表性歌舞表演、音乐博物馆、音乐旅游商品等。产品创意和技术创新不足,旅游业与文化演出、音乐创作、音像出版等相关音乐产业关联度不高,音乐主题旅游发展刚刚起步。不应只注重个体文化特色的表现,还应考虑到对其他旅游资源的带动,如音乐与生态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农业旅游资源及都市旅游资源的融合发展等。黑龙江省特色音乐旅游纪念品、工艺美术品的开发销售仍存在缺口,如本土特色音乐制作成的音乐卡片,达斡尔族的口弦、抓鼓和赫哲族的铜铃等民族乐器都是很好的音乐旅游商品开发素材。

4.音乐文化旅游产业投资主体及渠道单一

音乐旅游产业作为音乐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供的是精神消费品,同时具备了音乐文化产业投入大、回报慢等特点,这就对资金支持提出了较高要求。加之音乐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很多投资方对其难有深入的了解,所以在资金投入上相对有限,很多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项目都因为资金问题而搁浅。目前,黑龙江省音乐旅游产业的投融资仍采用以政府为主导的筹集资金方式为主,尚未吸纳更多渠道资金成立专门的音乐旅游产业基金对发展前景好、增长率高的项目予以专项支持。虽然近年来政府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使得民间资本投入到音乐旅游产业相关领域,但资金投入总量仍有较大差距。

三、构建黑龙江音乐之路黄金文化旅游带的建议

1.打造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之旅

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源远流长,通过讲唱历史传说和文学故事传承着黑龙江流域诸游牧渔猎民族的精神与文化,其中达斡尔族乌春、赫哲族伊玛堪、鄂伦春族摩苏昆等已蜚声海内外。因此,建议成立黑龙江省民族音乐博物馆,积极应用现代科技,通过文字、音像、视频等方式,全面记录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音乐遗产项目相关内容。从民间收集各种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少数民族乐器,如口弦琴“木库莲”、萨满鼓、抓鼓、“明努卡”、狍哨、鹿笛、腰铃、三弦、四胡等,开展民族音乐研学、体验项目。在博物馆展览与少数民族音乐生活相关的服饰和图片资料,让旅游者全面接触、了解黑龙江省少数民族音乐。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建立民俗文化村或民族文化生态园,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音乐展演,使之成为旅游线路的亮点。叫响同江街津口赫哲族乡“乌苏里船歌”品牌,展现赫哲乡的山青水秀和赫哲人的勤劳勇敢;在新生鄂伦春民族乡喝一杯“下马酒”,听一曲“赞达仁”,看“摩苏昆”故事;加入“中国达斡尔族第一村”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哈拉新村的“库木勒节”,跳起哈肯麦舞蹈,聆听扎恩达勒歌曲,观赏“乌钦”演绎的《三国演义》,等等。

2.打造黑龙江中西方音乐文化交融之旅

凭借黑龙江省独有的俄侨音乐文化,在哈尔滨打造集旅游观光、建筑审美、民俗体验及音乐演出于一体的俄侨音乐小镇、俄侨音乐文化展馆等。依托哈尔滨音乐学院、哈尔滨芭蕾舞团的人才优势,在哈尔滨大剧院、老会堂音乐厅、哈尔滨音乐厅等场所组织系列化、常态化的高雅演出,组织策划一批音乐、歌舞剧等高水平文化活动,打造哈尔滨演艺旅游系列品牌。鼓励旅游演艺项目创新演出形式,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提升节目创意,着力突显中西合璧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点。结合我国“一带一路”文化发展战略,打破内容碎片化、区域单一化的传统文旅发展模式,在塑造本土精品文化旅游产品的同时,设立每年一届的“黑龙江国际音乐文化旅游节”,与“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以及两年一届的“中俄文化艺术交流周”形成联动体系,进行统一规划,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音乐旅游盛会,深度刻画龙江音乐文化品牌形象。以音乐为媒介,与意大利博洛尼亚、奥地利维也纳、英国格拉斯哥、比利时根特、西班牙塞维利亚等世界音乐旅游名城形成国际音乐艺术旅游联盟,加强音乐旅游交流合作,共同开辟世界音乐文化之旅国际旅游线路。

3.打造黑龙江红色音乐文化主旋律之旅

红色音乐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合在传承红色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1920年,革命家瞿秋白在哈尔滨第一次听到《国际歌》,将其发表在《新青年》上,使之传唱大江南北。日伪政府统治时期,共产党员金剑啸、姜椿芳等在哈尔滨成立了进步音乐团体“口琴社”,向青年讲授音乐知识、传播爱国思想。1946年4月28日作为新中国解放的第一座大城市,哈尔滨举行了气氛热烈的拥抱新生活歌咏活动,《黄河大合唱》响彻龙江大地。这一系列蕴含着丰富革命精神和厚重历史文化的红色音乐旅游资源,如果能通过开展旅游体验活动,如参观革命遗址遗迹、观赏红色音乐演出、学习红色歌曲演唱、聆听红色音乐背后的感人故事、参与红色歌曲大合唱等方式,将游客带回到那个战火硝烟的时代,必将激发起游客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达到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目的。还应立足黑龙江省红色音乐文化发展脉络与特点,强化顶层设计,将红色音乐文化遗址开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与红色旅游结合起来,建设一批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强化红色音乐文化与研学旅游、观光旅游、生态旅游的融合,让游客在红色音乐文化的体验游中获得更大的内心震撼。

4.打造龙江“森林+音乐”养身养心之旅

据2018年《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报告》显示,黑龙江省国家级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数量与面积均位居全国首位,如果能将音乐元素和森林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结合,势必能增强黑龙江省生态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品牌吸引力。各地森林公园可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的开发特色森林音乐旅游产品,打造音乐旅游环境。例如,建设森林音乐博物馆、民族音乐展台、音乐解说系统、音乐休闲广场、音乐饮食餐吧、森林音乐浴场、森林汽车影院及音乐拓展训练营地等。伊春市的森林覆盖率高达86.9%,空气负离子浓度极高,兼具休闲游览、防病保健的功能,通过完备的音乐娱乐环境、音乐休闲环境和音乐度假环境的营造,结合音乐美容SPA、音乐心理疗养、音乐阳光浴、音乐温泉浴、森林音乐研学、四季森林音乐节等活动的开展,有条件发展成为独树一帜的北方音乐森林生态旅游度假区和养身养心的森林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森林音乐博物馆,馆藏森林主题音乐、民歌及世居少数民族音乐历史资料及乐器等,通过VR、AR技术,使旅游者从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方式体验到音乐环境中“玩”甚至“看”声音,并可将博物馆作为森林音乐研学基地,带动家庭式消费,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5.打造“动感龙江”都市时尚音乐之旅

围绕中国音乐名城建设,构建哈尔滨大剧院、音乐文化广场、音乐文化主题街、音乐博物馆、音乐名人馆、音乐节庆等系列观光度假旅游产品,强化都市音乐文化氛围。打造城市音乐灯光秀,在哈尔滨新区做好数据采集、GIS、视频探头远程监控和物联网技术的运用,精细化建设管理智慧照明监管平台,在松花江沿岸新区高层建筑外立面安装LED灯,运用大型音乐效果配合声、光、电等现代化视觉技术,将黑龙江的历史文化、传说故事、自然艺术、传统时尚等元素通过音乐、文字、灯光、影像等显示在松花江沿岸高楼串成的“巨幕”上,呈现黑龙江人民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从光辉现代走向科技未来的画卷,推出一张“动感龙江”都市时尚旅游新名片。伴随着黑龙江省主要旅游城市夜景灯光体系的建立,开展城市广场3D裸眼音乐灯光秀、音乐喷泉等旅游项目,将有助于展现都市繁华的美丽夜景和繁荣都市夜经济,给广大市民和八方来客呈现出听觉视觉盛宴。可依托黑龙江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的研发优势,以音乐动漫表现黑龙江省山水文化、现代农业文明、黑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和俄罗斯风情等内涵,开展音乐动漫展或通过视频网络平台传播,吸引游客慕名前来。

四、保障黑龙江省音乐之路黄金文化旅游带建设的措施

1.强化音乐旅游开发顶层设计和监管工作

政府应充分认识到音乐旅游开发对塑造黑龙江省旅游形象、带动经济效益、促进音乐文化遗产保护和音乐文化交流传播等方面的积极意义。各地在进行“十四五”文旅产业发展规划时应根据音乐旅游资源现状,酌情加入音乐元素,如设计建设音乐广场、音乐厅、歌剧院等音乐旅游基础设施时,兼顾音乐表演效果及造型创意对游客的吸引力;开发旅游产品时,加入旅游景区音乐表演、节假日音乐会及音乐赛事等音乐旅游项目等。加强音乐旅游开发的监督与管理工作,保证音乐旅游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要做到对音乐旅游项目开发立项严格把关,对珍贵的音乐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防止音乐旅游产品重复建设和粗制滥造。

2.创新音乐旅游人才培养和管理激励机制

依托哈尔滨音乐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学院等省内大中专院校音乐专业教育进行改革,把音乐同旅游管理、商业经济、地方文化及人文关怀等结合起来,培养既懂地方音乐文化又懂旅游人文知识和市场营销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加强音乐教育国际合作,通过加入“一带一路”国际音乐教育联盟平台,与沿线国家音乐学院和机构进行深度教育教学合作交流。积极改进人才引进及管理使用制度, 鼓励专家学者加强对音乐旅游的研究,重视对旅游管理人员的音乐文化培训,对于有突出贡献的文旅工作者和集体,应给予一定的荣誉激励及物质奖励,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劳动的文化旅游发展环境。

3.促进多元化资金投入音乐旅游产业项目

政府应在每年财政计划中,拿出专项资金支持音乐旅游产业发展,对于重点音乐旅游项目和企业给予减税、补贴贷款利息、提供借款担保等方式的资金政策扶持。由政府主导成立音乐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吸纳多方面资金支持,共同为有潜力的音乐旅游项目助力,让这些项目起到行业风向标的带头引导作用,确保资金效益更为显著。同时,支持非公有制资本投入音乐旅游项目,政府应对有投资价值的项目进行严格审核并加大对优质项目的宣传力度,获得投资支持后,强化宏观调控环节,实现政府与非公有制资本的互利互惠。鼓励龙江银行、哈尔滨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设立文创支行,为文旅企业定制金融服务产品等。

4.利用多种媒介加强音乐旅游宣传与推介

针对黑龙江特色民族音乐旅游资源,应充分运用录音录像技术,创建音乐文化数据库,发挥网络资源保存时间长、共享检索速度快的优势,制作精良的民族音乐视频内容,运用抖音、快手等音乐社交短视频平台进行全方位展示和传播,让全世界游人对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之旅充满向往。搭建一个多元化、多渠道、兼容并蓄的黑龙江音乐展示平台,少数民族音乐、俄侨音乐、传统民间音乐及流行音乐创作作品都可以在平台展示,发掘一批如《下雪的哈尔滨》《故乡黑龙江》等大众喜爱、流行度较高的音乐作品作为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的宣传突破口,全面扩大黑龙江音乐旅游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猜你喜欢

哈尔滨黑龙江黑龙江省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哈尔滨“8·25”大火 烧出了什么
奇妙的哈尔滨之旅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弃风博弈
《老哈尔滨的回忆》国画
感受哈尔滨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