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职初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有效策略

2022-03-18王颖莉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家园幼儿园家长

王颖莉,王 萍,王 菠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事业重视程度的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在不断壮大。据教育部统计,2020年幼儿园教职工人数比上一年增加28.24万人。[1]在此背景下,幼儿园职初教师在幼儿教师队伍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职初教师一般是刚步入幼儿园教师行业的新手教师,相对于成熟教师而言,职初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不足,掌握的知识主要是书本理论知识,在专业发展上有较长的路要走。其中,沟通与合作能力是职初教师需要提升的一项重要能力。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就明确指出:合格的幼儿园教师需要具备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并要求“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发展”[2]。

对职初教师而言,他们的角色刚从学生转为教师,沟通能力不足,在家园交流中不能像熟手或专家型教师那样有目的、有方法地与家长沟通,工作中家园沟通失败的情况屡有发生,对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不少阻碍,也对幼儿园的家园共育工作产生了不利影响。基于此,本文在探讨幼儿园职初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价值与意义的基础上,阐述阻碍职初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的因素,进而提出幼儿园职初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的策略。

一、价值与意义:幼儿园职初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的科学认识

沟通是人与人交换、分享、传递及交流信息的过程,是人们通过多种符号的应用,互相影响内部心理态度和思想的过程。[3]有效沟通,是通过听、说、读、写等载体,通过演讲、会见、对话、讨论、信件等方式将思维准确、恰当地表达出来,以促使对方更好地接受。[4]在工作中,幼儿园职初教师与家长构建有效沟通有利于及时了解幼儿多方面情况,有助于班级工作顺利地开展,有利于家园共育工作质量的优质优化提升。

首先,职初教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利于家园配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职初教师作为新手教师,接受过专业的教育理论学习,拥有科学合理的育儿方法,通过与家长有效沟通可深入了解每位幼儿,在教育教学中能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家长在沟通中通过职初教师的介绍可了解孩子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针对幼儿的发展问题向教师进行请教,双方在有效沟通中解决幼儿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异常问题,实现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其次,职初教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有助于弱化摩擦冲突,保障教学工作顺畅开展。职初教师作为新手教师,会因沟通的经验不足、缺少沟通的技巧等原因,在与家长交流时不注意方式方法,使家长认为教师能力水平有限,进而导致家长对幼儿园的工作产生不满,严重时会使家园冲突不断,影响班级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职初教师若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面对棘手问题时巧妙与家长沟通,及时解决幼儿的问题,帮助幼儿得到良好的发展,便能得到家长的信任,提高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兴趣,保障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最后,职初教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利于相互学习,促进家长与职初教师共同进步。新入职教师在与不同职业不同文化背景的家长交流沟通时可丰富个人的知识经验,学习家长的教育理念,了解教育孩子的多种妙招,习得多种教育方法。在沟通中职初教师也能帮助家长全方位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家长改变教育中的错误行为、方式和方法,学习科学育儿方法,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

二、基础与架构:幼儿园职初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条件

沟通是否有效是根据沟通目的有无实现而言,沟通的对方若无法理解另一方传递的信息或符号则是无效沟通。有效沟通的要素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建平等的话语情境

哈贝马斯认为沟通的顺利进行是在相互理解、相互作用的平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5],即沟通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沟通的氛围是自由和谐的,主体间无外在强制因素的约束,双方能自主自由地表达想法才能实现有效沟通。若职初教师与家长任一方沟通态度恶劣,处理幼儿问题不分青红皂白,那么沟通的和谐话语情境就会被破坏,沟通双方的地位不再平等,沟通的效果会大打折扣,无效沟通便会发生。另外,哈贝马斯强调有效沟通的必要条件是表达者需遵守规范话语伦理提出的“普遍化原则”,主体间表述形成的结论是能被大家共同认可的。[6]这要求沟通的参与者讲究语言艺术,遵循沟通表达的基本原则,在表达见解时注意照顾另一方的想法,不引起对方的反感和不适,使沟通的结果为对方所接受。所以,职初教师与家长沟通时应在平等尊重的话语情境中尊重对方的话语权,注重与对方分享看法与意见,努力使双方愉快接纳通过沟通达成的一致意见,有效达成沟通目的。

(二)形成沟通主体的视角互易

视角互易是由学者许茨提出的,具体指沟通的主体之间通过完美的互换位置形成一致化的“视界”。[6]在许茨看来,通过互易的视角,沟通双方中的“此在”相互转化,即我的“此在”转为他的“此在”,他的“此在”转化为我的“此在”,最终形成一致的生活经验,达成共同的“视界”。若沟通主体间形成视角互易,认同对方的观点、思想,沟通会顺畅进行。[7]在形成沟通双方的视角互易过程中,沟通的意图应清晰明确,便于对方理解与接受,才能使沟通有的放矢,取得最佳效果。职初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应先将意图明确告知,让家长理解沟通是为了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帮助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争取家长支持,保障沟通的顺利进行。同时,职初教师要及时将家长资源纳入教育教学过程,让家长参与改善幼儿行为问题的整个过程,家长看到幼儿的变化后会真正明白沟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幼儿最佳发展,在后续的家园合作中家长便能主动站在教师的角度考虑问题,接受教师的观点,形成一致的意见。

(三)构建适宜的沟通环境

良好的沟通环境是实现有效沟通的保障。有效沟通的开始在于环境的选择是否恰当。环境选择不当,沟通效果会随之发生变化。沟通环境可根据沟通的问题严重与否进行选择,如果是沟通幼儿饮食习惯方面的问题或活动中的突出表现,职初教师可选择在入园或离园时与家长在教室或走道沟通,不需要回避他人;若是了解幼儿如厕或损坏幼儿园玩教具等问题,职初教师可选择在园所活动室角落或某个隐私的地方沟通,顾及幼儿和家长面子,不伤害幼儿与家长自尊心,尊重个人隐私;若是交流幼儿矛盾冲突或改善幼儿行为问题等比较重要或复杂的事情时,职初教师应提前与家长预约时间,安排在幼儿园专门的沟通室或办公室,从而引起家长对此次沟通的重视。如若选择在公开、嘈杂的环境中说问题,家长会感觉脸上无光,从心底抵触教师的交流,沟通效果会深受影响。[8]因此,为保证沟通的有效性,职初教师与家长沟通应先考虑事情的本质再确定沟通的环境。

三、现实与困境:幼儿园职初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的障碍

如上文所述,可以通过营建平等的话语情境、形成沟通主体的视角互易、构建适宜的沟通环境等条件实现职初教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影响幼儿园职初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的因素。

(一)家长对职初教师形成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人们对某个群体或对象较稳定的认知结构或认知图式,它对人们的行为有重要影响作用。[3]当今社会的幼儿父母对学前阶段的教育尤为重视,孩子入园时他们对班级的教师期待较高。在多数家长眼中,职初教师年轻有活力,深受孩子的喜爱,可由于他们刚踏入工作岗位,实践教学经验较少,对幼儿不够了解,专业知识和能力不够扎实,家长们便刻板地评价职初教师在教育教学能力、合理组织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有事倾向与熟手教师沟通交流。有的家长表明,他们与职初教师交流的主要事项是孩子的生活问题,如孩子在园有无吃饱穿暖等,涉及孩子的教育问题时多数会与熟手教师沟通,认为他们更专业,能为家长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家长对职初教师的刻板印象导致他们在沟通过程中对职初教师的信任不足,致使沟通的话语情境不再对等,两者之间的沟通效果大打折扣。

(二)职初教师的专业自觉水平低

职初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专业自觉是指幼儿园职初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活动中,对家长在幼儿发展及家园共育中的作用有清晰的认识,能自觉从家长的角度出发,在与家长沟通中遵照幼儿成长及家庭指导的规律,并不断主动提升自身沟通能力的一种专业品质。[9]职初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专业自觉由专业自觉认识、专业自觉动机、专业自觉行为和专业自觉情感四大要素组成。

职初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专业自觉认识较好,认为在与家长的沟通中能帮助自身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增强沟通能力。但在工作中,众多职初教师与家长交流的专业自觉动机不足,专业自觉情感较低,与家长沟通态度较为消极。一是由于他们自我身份认同感较低,对个人能力信心不足,对沟通中能否取得家长支持缺少自信;二是由于职初教师刚入职,缺乏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方法,不清楚怎样与家长交流,工作中总是逃避与家长的沟通,导致家长抵触班级的工作。如,一位奶奶在接孩子离园时想了解孩子在园情况,还没开口就听老师匆忙说再见,奶奶不得不离开。日后班级有活动需要家长支持时,奶奶的参与热情大幅度降低。

职初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专业自觉行为水平相对较低。具体表现为职初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教育理论与家庭指导实践相脱节,对幼儿的行为缺少理性分析,在家长指导方面缺乏可操作性。家长反映:当孩子犯了错误调皮捣蛋给老师带来麻烦时,新教师的态度一言难尽,只是说明情况,请家长赔偿损失或向其他幼儿道歉,并要求家长回家好好管教幼儿。但是幼儿问题产生的原因、家长应怎样教育幼儿、该如何配合教师改善幼儿行为,职初教师则忽略不谈,与家长的沟通停留在表面,质量较低。一般与家长进行深入交谈的依然是班级熟手教师,沟通有明确的意图,能有目的、有策略地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幼儿的行为,在沟通中引发家长的共鸣,形成主体间的视角互易,给出的针对性建议家长接受度非常高,沟通效果得到有效保证。

(三)幼儿园的家园沟通制度及考核评价机制有待于建立健全

幼儿园职初教师与家长不能实现有效沟通的另一障碍是幼儿园的家园沟通制度及沟通考核评价机制尚未建立健全。一方面,幼儿园的家园沟通制度涉及面较窄。幼儿园中家园沟通制度主要有家委会制度、家长开放日制度、家访制度,但涉及教师个人与家长沟通的制度欠缺,导致教师无法在沟通的内容、时间、环境及遵循的原则方法等方面进行参考。成熟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中有了丰富的家园沟通经验,与家长沟通有较强的计划性,沟通技巧熟练,沟通的有效性能得到充分保证。而新入职教师的家长沟通工作是边做边学,在教学中慢慢摸索,沟通行为多是随意而为,如沟通环境的择取考虑不周,沟通方式单一等都会导致沟通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幼儿园家园沟通考核评价的缺乏也是影响职初教师与家长沟通效果的重要方面。幼儿园教师考核评价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使教师充分重视被评价的工作,也使管理者对教师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是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10]幼儿园对职初教师考核评价内容较多,如教师教学能力考核、班级主题活动区考核、环境创设能力考核,但对职初教师与家长沟通工作的考核评价较少涉及。对职初教师而言,幼儿园不设置家园沟通考核评价会使他们在思想上不重视家园沟通工作,沟通的主动意愿不强,也使他们无法通过评价认识自身在家长沟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个人不能进行针对性的自我反思,沟通能力提升有限,家园沟通的效果也得不到提升。

四、探索与变革:幼儿园职初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的策略

针对上文提出的影响幼儿园职初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的多种障碍因素,本文提出以下几种提升职初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的策略。

(一)完善职初教师的知识储备,构建平等的话语情境

职初教师与家长之间是平等的合作关系,要打破家长对职初教师的刻板印象,使教师与家长之间构建平等的沟通话语情境,职初教师应快速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争取家长的信服。首先,职初教师应积累教育理论知识。职初教师需大量阅读专业书籍,增强理论素养,教育实践中有意识利用教育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育质量。其次,职初教师应丰富教学实践知识。职初教师通过幼儿园搭建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平台,虚心向有经验的熟手及专家教师请教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棘手的问题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汲取教学实践知识。再次,职初教师应充盈教育幼儿的经验知识。职初教师要关注每位幼儿,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认真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并进行观察记录和自我反思,丰富教育经验知识。最后,职初教师应拓展家园沟通的知识。职初教师可线上观摩名师、专家讲座等学习有效沟通的理论与技巧,线下通过模拟实训或创造时机与家长充分互动,将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巩固增加家园沟通的知识。[11]通过多种方式的学习,职初教师的知识储备越来越丰富,工作中能以专业的姿态与家长对话,家长会逐渐改变原有对职初教师的刻板印象,信服职初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沟通中不再带有偏见的眼光看待职初教师。在此情况下,两者沟通的话语情境趋于平等和谐,为有效沟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提升职初教师的专业自觉水平,形成沟通主体间的视角互易

1.激发沟通的专业自觉动机,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

主动沟通是发展良好家园关系的法宝。职初教师具有沟通的专业自觉意识,但是沟通动机不足,这需要职初教师充分发挥工作热情,增强沟通的专业自觉情感,多向家长汇报幼儿的发展状况、生活习惯与行为问题等,使家长在教师的言谈举止中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爱及尊重,增强对教师的信任。即使家长主动与职初教师沟通时,教师没有时间,也要有礼貌地向家长说明情况,不要敷衍,可以找其他时间利用互联网、留言板等形式与家长交流,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与热情,为后续有效沟通打下基础。

一位新入职教师曾遇到一种情况:班上有位活泼开朗的幼儿有段时间变得闷闷不乐,活动参与没有热情,长时间在座位上发呆。经过观察,教师发现了幼儿情绪转变的原因是接送的家长由妈妈变成了叔叔。发现原因后,教师通过电话联系妈妈,告知幼儿在园的行为,提醒妈妈注意孩子心理发展,加强亲子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妈妈听后非常感谢这位职初教师的细心观察,同时按照职初教师的教育建议与幼儿交流,该幼儿又恢复了以往的快乐。所以,不管遇到何种问题,职初教师应抛却顾虑,以专业的角度积极主动与家长沟通交流,使家长在交流过程中感受到职初教师的认真负责,逐渐对职初教师的工作态度感到满意和放心。

2.提高沟通的专业自觉行为水平,保持良好的沟通态度

为保证职初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有效性,职初教师应注重提高沟通的专业自觉行为水平,如在沟通中掌握家庭教育指导的要点,根据幼儿的问题对症下药,为家长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通过专业指导赢得家长的信服,达成两者间的视角互易。[12]幼儿园可为职初教师创造条件,如成立“职初教师沟通指导工作组”,为职初教师安排专家型教师或熟手教师担任导师,围绕家园沟通问题进行培训和研讨,帮助职初教师解决困惑,学习沟通工作中的有利经验,帮助职初教师获得快速成长。职初教师学习后应结合自身家园沟通工作及时揣摩消化,将他人经验转化为个人经验。除了提高个人的沟通专业自觉行为水平外,职初教师还要学会尊重家长,虚心听取家长的合理建议,不能高高在上、出言不逊,应保持谦逊良好的沟通态度。专业的沟通行为与良好的沟通态度能使家长对职初教师沟通的话题产生共鸣,有利于达成共同的“视界”,形成沟通双方的视角互易,利于家园沟通工作的顺利开展。

3.讲究沟通的语言艺术,引发家长共情

沟通是门艺术,是利用语言交流思想、传递信息,互相利用各自的观点、情感影响对方的复杂交流过程。[13]职初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主要工具是话语,通过语言使对方认同自己的观点、看法,沟通双方形成视角互易,沟通便会顺畅进行。如果交流中语言冗长拖沓、言不及义、颠三倒四、语无伦次、问话不明、答非所问,则会使沟通交流陷入尴尬境地,导致不良结果出现。[14]谈话中,职初教师要语气委婉、语调亲和、语态诚恳,让人一听就能明白。比如,与家长沟通孩子需要进步的地方时,先向家长表明幼儿在班级的优异表现,再指出幼儿需要改进的地方,并且指出的改进之处不宜过多,需通过多次沟通让家长接受。家长明白教师没有主观恶意,对孩子的评价中肯,便会乐意与教师交流合作。如果幼儿在幼儿园受到伤害,家长来园质问时,教师应接受家长的怒斥,表达歉意,态度温和地向家长说明事情经过,坦承工作过失所在,介绍事情处理方法,询问家长意见,整改个人工作,以期得到家长谅解。这种做法能引导家长站在教师的角度考虑问题,家长的怨气会越来越小,最终体谅老师的不容易。总体而言,幼儿园的家园沟通事项较多,职初教师需全方面调查家长需求,正确引导家长宣泄情绪,善用语言与家长交谈,讲究沟通的艺术,让家长接受教师的观点,使双方沟通效果达到最佳。

(三)健全幼儿园家园沟通制度及考核评价机制,提升沟通的有效性

幼儿园管理者应高度重视职初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工作,可以为职初教师专门设置家园沟通制度,将其作为园所制度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制度上鼓励和支持职初教师积极与家长沟通,对职初教师开展家园沟通工作进行提示和指导,为职初教师开展沟通工作提供可遵循的依据。[15-16]幼儿园在制定相关制度中需将职初教师与家长沟通的管理方法详细、具体地列出条文,明确其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沟通的原则、方法及任务等,为职初教师指明沟通的时间、环境的选择、遵循的方式方法等。职初教师从制度上既能明确家园沟通的重要性,又能知道如何做好沟通工作,在一定层面上大大提高了职初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有效性。为监督职初教师执行家园沟通制度的情况,以及与家长沟通的效果,幼儿园还应建立职初教师家园沟通的评价机制,如采取教师自评、管理者评价、家长评价及教师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将沟通成效进行量化,评价结果融进教师年度考核体系中,一方面使职初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常态化,及时反思沟通工作效果,也使管理者了解职初教师的沟通能力和水平,有针对性地指导职初教师的沟通工作。[17-18]

综上所述,职初教师与家长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实现沟通的有效性,自身需要完善知识储备,努力提升沟通的专业自觉水平,改变家长对自身的刻板印象,形成沟通主体间的视角互易。幼儿园方面需健全家园沟通制度及考核评价制度,使职初教师开展沟通工作有章可循,并通过评价提升沟通能力和水平,促使家园沟通工作更有成效。

猜你喜欢

家园幼儿园家长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寻找失落的家园
我爱幼儿园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欢乐的幼儿园
我心中的好家长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爱“上”幼儿园
绿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