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模式创新研究

2022-03-18张清璨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华高中英语学科

谢 柯,张清璨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德树人的基本体现”。①参见http://www.centv.cn/p/330195.html(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北京构建“一体化”德育新体系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②参见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0609/c40 531-29328920.html(习近平: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毫无疑问,卓有成效地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和路径。从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下称《纲要》)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下称《意见》),再到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教材〔2021〕1号)(下称《指南》)等文件的发布,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在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当前课程思政建设与研究在教育界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特别是高校课程思政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提升,产生了不少重要成果,丰富了高校课程思政的内涵,提升了其厚度,对高校课程思政的全面与深入推进起到了较显著的促进作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基础教育领域课程思政研究还比较薄弱,无论是研究的量还是质,与高等教育界的课程思政研究相比还差距明显。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基础,在中小学阶段育人工作做不扎实将严重影响后续教育阶段的育人效果,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也会受到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仅是语文、政治、历史等学科教师的任务,其他学科也应有所作为,而且可大有作为。高中英语虽是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提升的重要阶段,但英语学科绝非只有工具性特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下称《高中英语新课标》)明确指出,新时代我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文化课程,旨在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彰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统一[1]。《高中英语新课标》确定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大要素,即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属于发展学生文化意识范畴,高中英语教师也应肩负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神圣使命。本文将在相关文件和《高中英语新课标》的观照下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议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究,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创新路径,充分发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有的育人功能。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高中英语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性与核心融入元素

《指南》明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科安排的“3+2+N”模式,即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三科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课程,艺术、体育与健康两科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课程,其他学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应结合学科特点予以选择与引导。《指南》未将英语定为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课程,而是定位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由于英语与中文同属人文学科,其人文性要明显强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学、技术等学科。高中阶段依托英语学科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参考语文学科,只需降低程度。《高中英语新课标》提出的英语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是文化意识,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1],依托高中英语课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是大力发展学生的文化意识。由于《高中英语新课标》中文化意识包括的文化不仅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包括外国文化和其他类型的中华文化,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须注意比例的合理性,不应给学生造成额外的负担。《高中英语新课标》指出文化意识的培育目的包含有增强国家认同与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学会做人做事,提升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等要素[1],这些要素体现了《纲要》《意见》《指南》等文件的精神,蕴含于《纲要》的“一核心、三重点、一目标”及《意见》与《指南》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之中。也就是说,应在上述文件提及的内容中遴选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并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与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确定融入的重点和深度。特别说明的一点是:由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立德树人的主要内涵之一[2],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3],立德树人的必由之路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4],教师在育人时应重点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结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高层次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凝练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个人行为层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凝练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于《纲要》《意见》《指南》等文件与《高中英语新课标》精神之中。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国家认同与家国情怀、社会和谐、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等内容高度相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从心所欲”“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崇正义等思想高度相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自强不息、敬业乐群、守诚信、求同存异、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思想高度相关。简言之,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须参照《纲要》《意见》《指南》等文件,优先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对接的文化要素,选择的内容须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文化意识。由于现行高中英语各版本教材中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比例不一,科学性和合理性也存在改进空间,高中英语教师须以上述内容遴选原则为依据,充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元素,可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具体单元主题,适当延伸,课堂内外协同,最大程度发挥高中英语课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价值。最后需说明的一点是:本文提出的可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并未在《指南》中专门体现。作者在研究《纲要》《意见》《指南》和《高中英语新课标》基础上提出了上述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范畴。《指南》虽把英语定位为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第三层次课程(共三个层次,即核心课程、重要课程和载体),但由于《高中英语新课标》明确指出英语学科具备工具性和人文性两大特点,中国语言文学与外国语言文学又同属文学类,依托高中英语课程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在一定程度上借鉴语文学科,其可融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范畴明显广于《指南》列出的“其他学科”。基于高中英语教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明显高于“载体”层次的其他学科,在加强高中英语教材建设与不断提升高中英语教师文化教育能力的基础上完全可使英语达至“重要课程”层次。

(二)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遴选原则和来源

由于中小学各阶段都未设置专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须依托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教学发挥作用。但由于依托学科教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新课题,为数不少的中小学教师对此还不熟悉,大多数教师更未进行相关研究。基于学科教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效果不理想,首当其冲的一个问题是“应该融入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随意性和碎片化特征会严重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效果,不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依照以下思路:首先是研究国家发布的相关文件,确立高中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然后根据高中英语课程的特点与英语学科文化意识核心素养的内涵确定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可将《纲要》提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要内容归纳为“一核心、三重点、一目标”,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核心,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教育是重点,目标是培养道德品质好、人格健全、政治素养高的人才。《意见》和《指南》提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要内容是一致的,即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后两方面顺序不同)。核心思想理念是指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天人合一、与时俱进、仁爱、诚信、正义、和合等;中华传统美德是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振兴中华、见贤思齐、孝悌忠信、自强不息、扶危济困等;中华人文精神是指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如求同存异的处世方法、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凡是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中华传统思想即属于中华人文精神。虽然《纲要》的表述与《意见》及《指南》不完全一致,但其提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核心精神与后两个文件类似。《纲要》的“一核心”实则属于中华传统美德范畴,“三重点”和“一目标”蕴含于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及中华人文精神之中。《指南》聚焦中小学,在《纲要》与《意见》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了学科安排、中小学课程教材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形式和各科具体要求。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科教学全过程可不同程度、有所侧重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各学科教学协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材的情况及其创新教学方式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材的现状

目前高中英语各版本教材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比重还普遍较低,如梳理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教材发现:课文主题比较广泛,整体而言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时代性,与文化相关的内容比例也基本符合要求,但其中绝大多数是与英美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文化相关,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极少。梳理老版人教社五册必修高中英语教材发现:与文化相关的主题单元大约有8个,占25个总单元数的32%,虽文化主题的比例基本合理,但进一步考察后发现主流英语国家文化所占比重最大,其他国家文化次之,中华文化比重最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少之又少,主要相关的是高一必修三第一单元“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中有两篇课文介绍了中国传统节日,其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均是碎片化分布于听力、习题和个别课文中,其数量也很少。新版人教社高中英语教材的编写者在前言中指出修订后的教材具有突出文化意识的特点,经梳理六册必修和选择性必修教材后发现:与文化具有一定相关性的主题单元大约有15个,占30个总单元数的50%,文化融入的比重有较明显的提升。与老版人教社高中英语教材甚至其他版本高中英语教材相比,新版人教社高中英语教材涉及或可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元 素 的 有“Travelling Around”“Languages Around the World”“Cultural Heritage”“History and Traditions”“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Diverse Cultures”“Food and Cultures”“Poems”等大约半数主题单元,融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一定比例的增加,此版教材的大多数单元主题都体现了育人导向,充分展现了课程思政的精神[5]。梳理新版北师大版高中英语七册必修和选择性必修教材后发现:与文化具有一定相关性的主题单元大约有5个,占21个总单元数的23.8%,其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课文比例极低,主要是高一必修第一册第三单元“Celebrations”中的第一、二篇课文“Spring Festival”“Special Occasions”,高一必修第三册第七单元“Art”中的第一、二篇课文“Masterpieces”“Beijing Opera”。一些单元只有通过深度挖掘才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联系,如高三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八单元“Literature”。新版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在时代性、知识性与育人导向上整体表现较好,但文化融入的比重相对较低,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更是极为缺乏。通过梳理,总的来说当前大多数主流高中英语教材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比重还较低,不过随着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日趋重视,高中英语教材建设正不断优化,个别高中英语新教材(如新版人教社高中英语教材)已作出了一定的改进。不过新版人教社高中英语教材中单元核心课文主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极少,绝大多数属于可挖掘或可建立联系的间接性性质,高中英语教材建设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创新教学方式

考察现行主流高中英语教材后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呈现样式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样式是指课文的主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定方面;间接样式是指课文主题是文化议题,但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定方面建立联系,间接样式的比例远高于直接样式。当前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的一个显著问题是文化教学方式过于简单浅显[6],片面强调语言知识教学,缺乏对文化背景与文化价值观的导入,学生对文化的理解浮于表面[7],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两张皮”现象严重,不利于学生文化意识的提升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当前虽然对在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逐渐增强,但实践中的文化教学却对“如何教”缺乏关注[8]。《高中英语新课标》提出的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革新性教学理念可提炼为:在主题意义引领下,以语篇为依托,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参与学习活动,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大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高度融合于各层次的学习活动之中,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不同层次的活动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避免割裂式教学,实施四位一体的深度教学。无论是间接性样式还是直接性样式,依托高中英语教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从高中英语新课标中获得有价值的启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的教学方式可提炼为:教师在研读课文和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元素的基础上,基于主题、依托语篇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不同层次的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参与学习活动,共同发展英语学科四大核心素养,进行深度学习。与文化有关的课文中绝大多数单元核心课文都是间接性样式,即课文主题并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是可从课文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元素。由于间接性样式占主导,下文提供一则可参考的间接性样式课文教学方式。以人教社2019版高中英语必修教材第三册第一单元的“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s?”为例,可采用的教学思路如下所述:

第一步,教师认真研读语篇,充分把握其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厘清四位一体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思路;

第二步,问学生是否喜欢过节,最喜欢的节日及其原因,并让学生思考如果让其写一篇主题是“My Favorite Chinese Festival”的作文,应包含哪些要素;

第三步,学生通读一遍课文,把握课文的结构和主要信息;

第四步,学生再次通读课文,要求学生两两或小组讨论教师提出的有关课文细节的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细节;

第五步,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归纳出课文中涉及的节日名、特点及其庆祝原因等信息;

第六步,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其他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和庆祝原因,引导学生挖掘中国传统节日背后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或)传统美德,并引导学生对中外传统节日进行对比,请小组代表陈述,陈述完毕后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

第七步,布置作业,可让学生写一篇作文或录制一个视频,主题是向外国笔友或网友介绍一个自己最喜爱的中国传统节日(前后形成呼应)。

此教学方式的优点是: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有机融合,学生在习得文化的过程中感受和学习语言;随着教学的推进,学生在不同层次学习活动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逐步提高思考深度,学习策略意识得以不断加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大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同步前进。单元核心课文主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皆可遵循上述教学方式。由于高考压力、教学理念陈旧和急功近利等原因,一些高中英语教师只重视语言教学,文化教学多为蜻蜓点水式,文化育人缺位,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也不够重视,词汇和语法教学及其练习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少数教师认为聚焦英语语言能力对高考成绩贡献最大,其他方面是浪费时间或贡献极小,殊不知这种观点是极其短视和缺乏科学性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剥离文化的语言是没有生命力的,思维品质显著影响一个人讲话和写作的思想深度,仅仅注重语言教学不符合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特点及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新要求,学生实际综合能力的形成会受到影响。片面强调语言知识教学看似“高效”,其实只是让学生的英语学习变得单一化和机械化,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下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得不到全面深度发展,学生英语学习的后劲不足。简言之,依托高中英语教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避免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两张皮”,尽量不采用说教的方式,应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英语学习能力的发展之中,四位一体,共同发展。

三、依托高中英语教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评价方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评价还鲜有人研究,由于依托高中英语教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评价整体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在实践中很多教师认为缺乏有效的评价模式,评价难度大,导致文化教学评价流于形式,不能对教学产生应有的反拨作用。依托高中英语教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科学评价方式应在研究《高中英语新课标》和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下称《方案》)基础上制定。《高中英语新课标》给出的评价建议可提炼为以下六个方面:核心素养为主导、学生评价为主体、基于活动的评价、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形成性评价、日常评价与阶段性评价协同、重视评价的反拨作用。《方案》中关于高中教育教学评价的内容可提炼为:应突出实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科学设计教育德育目标要求,将德育情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进行高考改革,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加快完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建设和使用办法,逐步改变唯考试成绩的招生模式。

根据《高中英语新课标》和《方案》相关精神,应设置文化教学目标。以往在高中英语教学目标中专设文化教学目标的情况极为少见,多为在情感态度目标中提及,表述宏观,流于形式。可借鉴专业认证理念,教师在研读教材和在相关文件及高中英语新课标观照的基础上专设可教、可学、可测的文化教学目标,文化教学内容及其评价围绕文化教学目标展开,突出“产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应尽量包括以下形式的组合:问答、课堂陈述、课堂讨论、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写作、阅读、演讲、辩论、表演等。考查的形式既包括课堂内的学习活动、期中与期末考试,又涉及了课外的相关文化实践活动,构建在学习活动中考查为主、客观性测试为辅的考查体系。不仅教师要评价,更应引导学生自评与互评,既要重视即时性评价,又注重阶段性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文化教学的改进,最大程度促成文化意识目标的达成,并不断提高其达成度。教师应针对具体的样式构建具体的评价形式,一般来说评价包含三个层次,即认知、能力(理解)和素养(践行)。大多数学习活动和考试应至少包含认知和能力(理解)层次,考查学生对特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和理解深度;素养(践行)层次更为隐性,可在实践性较强的课堂内外学习活动中予以考查。鉴于文化教学与评价的特点、《高中英语新课标》的要求和《方案》的精神,应特别重视指向核心素养和深度学习的表现性评价,教师可根据学习活动的特点设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得表现性评价标准,对依托高中英语教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效果予以更精准的把握。需特别指出的一点是:广大师生心目中最重要的评价形式是高考。近年来高考英语试卷中的中华文化元素相比往年有一定增加,导向性已初步显现,虽比例和考查形式还有待优化,但随着《方案》不断推进,未来可预见的是高考英语会更多地体现中华文化元素,考查的形式与层次也会更加优化。新时代的高中英语教学应充分认识到这一趋势,逐步对高中英语的文化教学实施针对性改革。目前关于文化意识的测评方式与手段还不成熟[9],需引起重视并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四、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质量会影响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直接关系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形成的重要时期,应特别重视此阶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依托高中英语教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被过于低估,高中英语完全可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课程”。从目前来看,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比重极低,为数不少的教师甚至认为没有必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0]。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会削弱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相反还会取得语言、思维与育人的多重成效。教师应研读课文,挖掘其中的中华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或传统美德,构建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文化意识与语言能力、思维品质等其他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同步提升。没有明确且科学的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得情况的评价就很可能使文化教学流于形式。依托高中英语教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效果评价首先应专门设置文化教学目标,评价的核心是关注文化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及其达成度如何。教师应特别重视表现性评价及评价对文化教学的正向反拨作用。新时代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和高中英语课程思政展开深度研究将进一步赋能高中英语教学,有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中华高中英语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