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教学”助力初中小说教学
——以《孔乙己》为例

2022-03-18戴佳园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孔乙己小说文本

◎戴佳园

小说是众多文学题材中受众度最广的一个,对于广大读者具有广泛的吸引力。阅读小说可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在阅读小说故事时可以增加读者自身的人生体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小说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小说的独特体裁和创作风格也使得小说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篇章。初中小说教学不应只关注小说阅读的功能和以应试为前提的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初中学生阅读小说的方法和鉴赏小说的能力。《孔乙己》这篇小说是初中难度较高的一篇,我将以鲁迅先生的这篇《孔乙己》为例,来探讨如何使用“多元教学”解决初中小说教学中的诸多问题,以此提升初中小说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小说《孔乙己》简析

小说《孔乙己》以在鲁镇咸亨酒店当伙计的“我”为视角,以孔乙己在咸亨酒店这个重要场景里喝酒及其故事为线索,讲述了旧社会知识分子孔乙己在封建科举制度和腐朽的封建思想的双重腐蚀下混沌的生活并最终被这个“吃人”的社会所吞噬的故事。小说中的主人公孔乙己在生活上不事劳作、奸馋懒惰,在精神上麻木不仁、迂腐堕落。孔乙己穿衣服要穿区别于短褂苦力的读书人穿的长衫,喝酒配上短褂苦力不舍得点的下酒小菜,明明是偷窃地主家的书却说“读书人叫窃不能叫偷”。他处处标榜自己是读书人却不事劳作,在别人的嘲讽嬉笑中混日子。《孔乙己》这篇小说以不长的篇幅深刻揭露了封建思想和科举制度对人的迫害,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孔乙己》的作者鲁迅先生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白话文写作小说的大文学家。《孔乙己》就是选自鲁迅先生创作的中国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狂人日记》。鲁迅先生倡导的白话文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文学作品对封建制度的深刻揭示和抨击又被称为反封建的“文学斗士”。正是因为其作品中的革命性、进步性,对封建制度和“国民性”的深刻揭露和批判对于当今社会仍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和启示意义。

二、初中小说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小说按照不同分类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一种是按照小说的篇幅进行分类: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等。一种是按照小说的写作内容题材进行分类,比如:科幻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悬疑小说、历史小说等。一种是按照小说的风格、主义流派进行分类,比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讽刺主义、自然主义、表现主义等。正是小说的分类庞杂、内容包罗万象,造成了小说具有篇幅较长、人物较多、故事情节更复杂等特点。小说的这些特点对于初中小说教学提出了不小的挑战,也就造成了初中小说教学存在诸多问题。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以应试为前提

首先,在初中小说教学中,语文教师对于小说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够明确和清晰。甚至许多语文教师因为不知道“小说要教什么”而将教学目标的设置重点放在了“考试要考什么就教什么”上。这种懒惰的缺乏创新的教学目标的设置也就造成了“语文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教学现状。其次,初中语文教学迫于升学的压力和考试的压力,许多语文老师在小说教学目标设置上选择以应试为前提。这种教学目标的设置看似“高效”,实则贻害无穷。这种教学目标的设置根本无法培养初中学生自主阅读小说、鉴赏小说的能力。

(二)初中小说教学思维固化

第一,许多语文教师缺乏教学的创新思维,而是陷于教学经验主义的樊笼,将初中小说教学重点放在解读小说的中心思想上。所有的教学模式都围绕小说的“中心思想”去展开分析,再由“中心思想”去进行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情节分析、环境背景分析等。第二,许多语文教师不论面对什么样类型的小说教材,都使用一套固化的小说教学模式。既先确定小说中心思想,再分析提炼出中心思想。有些小说的类型可能适合这种教学模式,但并不是所有的小说都符合。第三,在固化的课堂教学思维影响下,学生也形成了一种“先确定小说中心思想”的功利性的程式化思考模式。

(三)小说教学方法单一

在初中小说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采用单一化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尤其面对难度较大的《孔乙己》,这篇小说发表1919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面对历史和时代的隔阂学生在理解起小说内容上具有很大的难度。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单一,过度强调《孔乙己》的批判意义更使得学生产生“畏难”的抵抗情绪。

三、小说“多元教学”的具体措施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推行,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开始反思以往的模式化、固化的小说教学方式。小说文本多角度、多层次解读,对比阅读,启发式教学,探索式教学等“多元教学”开始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所使用和开发。

(一)多角度、多层次解读小说文本

小说教学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教学一样,都是要把文本分析和解读放在首位。但对于小说的文本解读不能再困于固化的模式当中,而是要对小说文本进行多角度、多层次解读。比如在《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分析中,除了要对主人公“孔乙己”进行分析之外,也要加强小说中其他人物“我”“掌柜”“酒客们”的分析。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对比分析,加深学生对小说主题的理解。比如在对“孔乙己”进行人物分析时使用“细节分析法”,注重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可以从孔乙己面对“酒客们”不同嘲讽时的脸色变化入手,也可以从孔乙己有钱没钱时付酒钱的手部动作等入手。

(二)对比阅读法解读小说文本

在课程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开始采用对比阅读法进行小说教学。对比阅读法又可以分为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两类。横向对比阅读就是在一篇文章中展开比较阅读:比如在《孔乙己》中我们可以对孔乙己的穿着、语言、样貌等与其他酒客展开对比分析;可以对孔乙己有钱没钱时付酒钱的手部动作、用手走路的“手”展开对比分析;可以对孔乙己被地主打断腿的前后变化展开对比分析。

还有许多教师开始关注到《孔乙己》和《范进中举》的纵向对比阅读分析。这两篇小说主人公的读书人身份、所处的封建背景、受到科举制度的残害、白描的写作手法等都有相似之处,都揭示了科举制度和封建思想对人的精神毒害。通过对比阅读,学生能更加理解小说的深层含义。

(三)启发式、探索式教学法解读小说文本

在初中小说教学模式上,被动的灌输式的教学已经开始逐步向启发式、探索式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初中小说教学不能再简单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阅读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的方式进行。而应该从背景、环境到人物形象到故事情节到主题层层深入进行分析。

这种启发式、探索式的教学不再以得出“《孔乙己》的主题是封建思想和科举制度对人的迫害”这样的简单答案为目的,而是通过“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主观性和积极性,探析出《孔乙己》多层次的主题意蕴。

(四)情境创设角色扮演法解读小说文本

小说文学样式具有自身独特性,与其它文学样式比较而言更适合情境创设和角色扮演,这样更能让学生积极去解读小说,理解小说的思想与艺术特点。

《孔乙己》主要以人物和事件描述为主,可以根据小说中的环境塑造,创设当时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排练,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样,可有效提升小说课堂教学的活跃度,同时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热情,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和小说情节的印象,对小说就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多元的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小说教学的僵化和枯燥,带来新的视觉和心理体验。教师还要根据具体学情和学生的思维习惯,不断积极探索新的小说教学方法,调动小说教学课堂的氛围,扩展小说课堂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孔乙己小说文本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孔乙己(下)
孔乙己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