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观视角下西部高校思政课质量提升研究

2022-03-18陈吉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思政课理论课思政

■陈吉佳

(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西藏 拉萨 85000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西部高校在近些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如何让西部高校思政课进一步提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从资源观视角分析,通过提升教育主体综合素质、挖掘教育内容、提高教育客体学习积极性,提升西部高校思政课质量。

一、资源观视角下西部高校思政课的发展成效

(一)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视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陆续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文件。2019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020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2021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等等。这些规范性文件的制定进一步明确了思政教师的责任和作用,细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加快了西部高校优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速度,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科研积极性,开拓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路,不断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进步和发展。同时,西部高校在思政课教学中也细化教学内容,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真正做到了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问题,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教书育人。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责任感的增强

国之大计,教育为本。教育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国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全面深化改革,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肯定了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作用,用“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12个字形容了思政课教师队伍,包含了无限的信任,同时提出了要求,学校必须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另外,国家加大了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教育部思政司每年组织思政教师集中培训,在网络上开设思政培训课程,提升思政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设立思政课教学专项资金,便于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开展更为丰富有效的教学形式,为思政课教师队伍营造了优良的教书育人条件。通过国家、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努力,思政教师的优越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思政课教师在这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下,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丰富更多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探索挖掘更为行之有效的教学资源、全方位让学生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去,充分发挥了思政课教师的引导、教育等重要作用。

(三)高校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提升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课程,在主流媒体的引领下,高校学生逐步认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从思想品德的培养、法律意识的增强、爱国主义精神的锤炼、民族认同感的提升等很多方面,思政课均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教学内容。青年学生对思政课认同感提升也表现在课堂上更加专注理论知识的学习,摆脱了以往“思政课无关紧要”的错误观点,更加意愿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更加注重培养自身的思想修养,更加遵守法律法规。青年学生能够通过下载学习“学习强国”APP、浏览学校官网、参与爱国主义宣传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思政课课前,学生能够主动阅读相关资料,课堂上积极参与到课堂演说环节,与教师共同探讨当前的热点问题、时事政治,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课后学生能够做到及时复习,及时补充自己欠缺的知识内容[1]。目前,大部分学生学习思政不再是仅仅为了获得相应的学分,而是真正做到了提高个人学识。参与思政课社会实践的热情非常高涨,自觉地前往实践教育基地,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同时,高校与时俱进地开展思政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中,参与的学生数量逐渐增多。

二、资源观视角下西部高校思政课资源使用存在的问题

(一)高层次思政人才数量不足

提升学生思政水平最主要的平台是思政课堂,思政教师是思政课堂的指挥者、主导者,是高校思政课的教育主体。从资源观视角来看,教育主体的优劣是思政课质量提升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虽然部分高层次思政人才仍然在西部高校任职,真正做到了奉献西部教育事业。但高层次思政人才流失仍然是西部高校面临的普遍现象,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西部高校人才流失现象逐渐凸显,特别是高水平、高层次、高学历人才的流失比重较高[2]。东部高校普遍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经济较发达,凭借着高校教师工资水平高、科研平台好、发展空间大等众多优势吸引着西部高校优质人才。当然西部各省高校为了有效提高学校思政课教学科研水平,均出台了相关政策,引进高水平人才,特别是985、211高校,对引进思政专业高层次人才具有更高的吸引力,在引进师资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从全国高校名师分布来看,西部部分高校思政专任教师不足现象仍然存在,尤其是高层次人才较为稀缺。2020年,国家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将思政教师晋级职称与教师系列区分开,部分非专业出生的教师转至思政辅导员岗位,他们虽然在思政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思政课教学中显得能力不足。同时,很多思政课教师肩负着学校管理工作,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出现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乏力的问题。部分高校思政团队建设只浮于表面,没有全面深入细致地去开展思政团队建设。每位教师各司其职,在科研、教学方面出现“单打独斗”的现象,甚至部分高校出现思政教师队伍成员断层现象,也有出现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数量非常少的现象。西部高校普遍出现思政教师年轻化现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出现年轻老师不用心备课,基本靠学校已有的教案讲授,不能系统地提升思政课教学水平。

(二)思政课资源利用率有待提高

从资源观视角来看,本文探讨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和课外实践教学内容。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西部各省均能够按照教育部要求,严格使用国家统一教材。同时,能够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思政课教材、读本,例如西藏自治区教育厅结合西藏特殊情况为西藏高校制定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宗教观》教材;新疆高校为让大学生更好地学习思政课,特地开发《简明新疆地方史教程》等,西部高校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充实的思政课学习材料,丰富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但是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授课停留在书本知识,没有更好地挖掘深层次的地方色彩,没有充分发挥地方特色教材的优势。

新时代,西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西部高校所处的地理位置,西部各省具有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例如西藏的“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陕西的“延安精神”、新疆的“新疆精神”等。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西部高校都能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主题教学,例如陕西高校组织师生前往延安革命根据地,参观学习老一辈人的革命精神;西藏高校组织师生参观西藏自然博物馆等。重点是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新时代民族精神结合起来开展教育,让大学生亲临老一辈人奋斗过的地方,感受老一辈人的英勇事迹,通过感官的认识和心灵的洗涤,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真正做到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强民族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但是,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实践过程,少部分学生仍然将课外实践教学当作走过场,没有全身心投入到其中,对于要求的总结反思环节缺乏系统的规范要求,没有更完善地做好实践教学。

(三)少部分学生学习思政课的主动性不强

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学对象主要是在校大学生,他们有着新时代大学生共有的特点,在国家和社会的引导下,大学生对待具体的事件能够做到爱国主义热情高涨、惩恶扬善。在全国高校推广实施的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学生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面更为广泛,更为全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水平、法律意识、政治意识,从而促进了学生参与国家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但是由于受到网络多元化的冲击,少部分大学生存在理想信念逐渐淡薄、专业学习碎片化,人生态度消极化、功利主义色彩逐渐增强等现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背道而驰。少部分学生忽视了思政课的重要性,特别是忽视了思政课具有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和协调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

新时代的大学生在思政课学习方面在国家和学校的要求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大部分学生认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积极努力地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真正做到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奉献。但是少部分大学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一是学生没有把握好学习思政课的方向标,部分学生学习的目标仅仅是为了不挂科不耽误毕业,或者能够取得高分获得奖学金;二是完全脱离了教育主体在课堂开展教学的目的,没有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理论学习浮在表面,停留在思想品德浅层次学习;三是不能全面地定位好思政课,认为专业课相比于思政课来讲,专业课更能有助于自己将来的就业,忽视了思政课是培养人的课程;四是学习思政课方法较为单一,不重视课堂学习,缺乏阅读思政书籍的习惯,出现倾向于观看视频不反思的现象,将思政课纯娱乐化。

三、资源观视角下西部高校思政课质量提升策略

(一)强化思政课师资力量

1.转变人才管理理念

思政教育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途径,思政课发挥着主要作用。思政教师作为思政课堂的引路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更为重要。对于西部高校高层次人才缺失现象,西部高校应树立正确的师资管理理念,从提高思政教师的工资待遇、福利入手,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供优质的成长环境等。只有思政教师真正感觉到受重视,才能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发挥更好的作用。另外,高校领导需要改变传统的“官本位”的思想,对待老师不应该是刻薄严肃,让人难以接受[3]。改变理工科创造价值高的错误思想,改变重视理工科专业轻文科的错误理念。同时,也需要对少部分存在功利主义思想的教师耐心教诲,真诚劝导,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格魅力去教育引导他们,让他们感到得到了尊重,受到了重视,从而吸引更多思政人才为西部高校服务,让已经任职的人才能够产生出积极的工作热情,全心全意投身到思政课教育教学中。

2.思政教育主体多元

高校思政课教育主体主要包括思政教师、辅导员。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思政教师无可替代是毋庸置疑的。面对西部高校思政教师数量不足现象,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高校管理者队伍也是思政教学的力量,包括学校书记校长、各总支书记、相关部门负责人。他们在一些重要场合的发言讲话从国家政策、学校要求等方面,同样承担着学校思政课教育任务,也能在学生中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对学生的思政学习起着重要的政治熏陶。另外,根据学校党建工作要求,推动领导干部进班级、进课堂、上讲台,发挥领导干部讲思政的榜样作用,提升师生的认同感。同样,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非思政专业教师也是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在任教的专业课中挖掘思政资源,同样承担着育人功能。与此同时,学校的学生是最庞大的主体,学生干部组织的系列活动、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能够发挥锻炼人的作用。思政教育主体多元化能够让思政教育真正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多方位地提高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

3.提升教师职业技能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技能对思政课质量提升发挥着核心的作用。首先,提高思政课教师的亲和力,加强思政教师理论基础。只有具备了全面的基础理论才能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通过阅读原著提高理论思维,将其与时事热点问题结合,做到深入浅出、解惑答疑。提升个人魅力,关心爱护学生,拉进与学生的关系,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动力。其次,拓宽思政课教师的培养培训途径和平台。为思政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共享学术成果,学习最前沿的知识,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给学生带来最新的知识。同时,加强思政教师的备课交流,改变以往“单打独斗”现象。最后,思政课教学比赛全覆盖。每年各高校都会参与思政课技能比赛,但是覆盖的人数较少。需增加参赛人数,让思政教师在比赛中挖掘新的教学方法,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创造力,营造出有吸引力的思政课堂。

(二)优化思政课教学资源

1.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堂内容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资源的不断丰富,使思政优质课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其中质量较高的思政课网络资源也非常丰富。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新华思政网,包含了热点专题、课程思政、思政直播等栏目,涵盖了各大高校优质思政课视频资源。西部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挑选出有代表性的资源进行传播学习,认真探讨,提高学生的阅读观看的资源库质量。同时,西部各高校需要将本校的优质教学资源上传至互联网,分享给其他高校[3]。思政教师可以在思政课堂上借助网络资源,将思政方面的图片、视频融入到课件中,增强思政课的可视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政教师自己制作慕课、微课发布至网络平台或者班级工作群供学生参考学习。充分利用好网络工具,开拓新的课堂。在线教学已成为思政教师普遍教学的手段,思政教师必须掌握网络平台的操作,高校可以建立统一的思政课教学互动平台,通过回答问题获得奖品等形式激励学生踊跃参与,加强学习。把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结合起来,打破传统的课堂讲授,促进思政课的全方位发展。

2.挖掘本地资源开展实践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强思政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从校外思政课实践教育场所来看,西部各省均有着丰富的红色教学资源,西部各省红色遗址遗迹累计超过3000处[4],从数量上来看西部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资源具有重大的优势,是高校开展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宝贵财富。挖掘本地资源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政府支持。各省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烈士褒扬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尽快出台本省的《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管理办法》。同时,加强对红色遗址遗迹的管理,依照政府规划划拨经费进行修缮保护,明确分管文化的省市领导对红色遗址遗迹保护的职责。二是高校主动与地方红色资源管理处沟通合作。高校要主动挖掘资源,与红色遗址遗迹管理单位沟通协调,签订合作协议,便于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规范好学生前往实践基地参观学习的具体办法。三是馆所配合政府、学校工作。红色遗址遗迹馆所负责人应该结合高校学生实际配合好思政实践教学的开展,根据学校的要求安排讲解人员、讲解内容等,协调做好学生参观学习的各项工作,逐渐完善红色遗址遗迹的设备设施、档案资料。

3.开发特色教材实现资源补充

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目前,西部部分省份已经开发了地方教材,西藏高校开发的《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西藏民族传统文化》《西藏历史》等地方教材,新疆高校开发的《简明新疆地方史教程》通过了解地方文化进一步激发了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地方特色教材的开发有助于思政课的提升。因此,西部各省应当根据本省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特点制定地方特色思政教材。一是教育厅牵头修订好申报书,向国家申请制定地方特色教材,国家立项后,选拔高层次高水平思政专家进行撰写。二是全体思政教师集中培训。特色教材完善制定后,组织本省思政教师开展集中学习,学习教材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防止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出现偏离教育主题的现象。三是学生参与探讨。学习的过程中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难免对一些传统文化知识产生些许碰撞,通过交流探讨进一步加深对传统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学习兴趣。地方特色教材反映地方特有文化,丰富了思政课教学内容,传承了地方特色文化。

(三)完善教育客体培养机制

1.优化课堂管理

思政课在高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西部高校开设思政课也都是按照《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严格落实,学分分配实行学分制,合理安排思政课各学科的学分。加强思政课课堂的有效管理,一是做好小班教学,由于部分高校思政专任教师人数不足,课堂教学采用合班的形式,人数众多,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结合师资力量需补充教师人数。二是明确课堂纪律。首先是做好学生的考勤工作,杜绝学生逃课现象。其次思政课课堂内容政治色彩较为浓厚,对教师业务水平要求更高,高校教务处需明确哪些知识内容必须、可以、禁止讲授,避免造成舆论危机。三是做好学生评价工作。每学期结束后,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任课教师,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是否有亲和力等方面对思政教师进行全面评价。

2.细化考核方式

根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思政课的考核方式应与时俱进,严格执行国家要求,西部各省高校大部分都采用闭卷形式开展思政课考核,但是少部分学校对个别思政学科采用了开卷形式,分专业命题现象,在很大程度不能统一标准实现对思政课考核目标。结合文件精神,思政课的期末考试必须采用闭卷形式,试卷的命题必须统一,且不断更新试卷题库,提高试卷质量。为做到思政课考核公平公正,一定要避免分专业分学生命题现象出现,对于成绩不合格的学生采用补考、重修等形式完成对思政课程的学习。根据考核结果将学生合理区分档次,引导学生重视思政课的学习。将考核成绩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推荐至学校参加党课学习。同时,课外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需要统一制定标准,对参与活动积极、心得体会撰写优秀的学生在得分高同时也给予适当的奖励,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到社会实践中去,提高学生参与校外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校外实践基地得到充分利用。

3.构建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针对的是高校确保学生校外实践课程的有序开展方面。一是强化组织保障。高校党委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领导与决策中心,所以应由校党委书记统领,以校党委副书记为主要负责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主要人员成立一个“实践教学领导小组”,主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工作,定期研究解决思想政治实践课中存在的问题,协调和督促党委各部门和各级党组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领导和支持,保证教学及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运作。二是构建加强安全教育机制。思政课实践教学场所一般都地处市区中心地带或远离于市区的偏远乡村。学生外出参加思政课实践教学可能会产生安全问题。在实践教学外出之前,思政教师通过主题班会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包括国家安全、政治安全、人身安全。在涉密场所参观学习过程中禁止拍摄传播等,出行市中心注意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三是完善处突能力培养机制。教育学生认真学习掌握处理突发事件的基本技能,例如车辆发生事故侧翻,学生如何应对的能力;遇到大雨天气,学生如何保护自身安全的能力等等。

综上所述,西部高校思政课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多种思政课资源的优化、师资队伍的完善、教学资源的挖掘、教育客体思政课学习主动性的提高,充分协调好各方面的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西部高校思政课质量提升做努力。

猜你喜欢

思政课理论课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