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文化帝国主义研究综述与展望

2022-03-18向玉珍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帝国主义霸权运行机制

向玉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6)

文化帝国主义(cultural imperialism)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不发达和欠发达国家或地区实行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的战略,是他们重塑地缘空间权力结构的重要手段,具有极强的隐蔽性、迷惑性和欺骗性。文化帝国主义的肆虐不仅给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严峻挑战,也给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国内学者以西方左翼学者对文化帝国主义的批判反思为镜鉴,以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为根本目的,围绕文化帝国主义的命题源流、运行机制、现实危害及防范理路进行了丰富而全面的研究,深刻揭露了文化帝国主义的资本逻辑与意识形态颠覆本质,有力回击了某些文化帝国主义的辩护者和鼓吹者的荒唐论调,维护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据此,笔者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价,总结国内学术界对文化帝国主义的理论认知和批判思路,以期帮助人们彻底认清当代资本主义文明景观的虚幻本质,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一、文化帝国主义的命题源流

追溯文化帝国主义的命题源流,是我们研究文化帝国主义的起点。国内学者主要从列宁帝国主义论、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后殖民主义批判理论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梳理。

首先,文化帝国主义概念起源于列宁帝国主义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列宁认为:“生产集中产生垄断,则是现阶段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的和基本的规律。”[1]对此,我国知名学者刘怀玉从唯物辩证法视角出发指出,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一书中所提出的垄断资本主义理论,既是分析当时社会经济问题的方法,同时也是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文化垄断的科学依据[2]。这是因为:虽然列宁帝国主义论是聚焦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新态势、探索社会主义开启方式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但其运用的原理方法是合理的,所揭露的资本主义垄断特征未曾改变,资本帝国主义内含的寄生性、腐朽性、霸权性亦未曾去除;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发展有了更多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霸权垄断不仅集中在经济政治层面,亦体现在无形的文化渗透上。因而,列宁帝国主义论不仅在特定阶段具有重要意义,在百年后的今天也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可谓是我们解剖文化帝国主义的一把利刃。邱卫东对此持类似观点,他强调,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只是将过去那种野蛮、残酷的侵略与剥削方式娴熟地转变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无论当代资本主义如何转变其对外扩张形式,也仍然掩盖不了其丑恶、可憎的面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没有脱离列宁帝国主义论的核心议题,“帝国主义论有助于我们把握当代资本主义文明景观的幻象本质”[3]。

其次,文化帝国主义概念起源于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是建立在他独特的国家学说基础上的。葛兰西指出:“国家的一般概念中有应该属于市民社会概念的某些成分(也就是说:国家=政治社会+市民社会)。”[4]国家在政治社会依靠强权和暴力来维护阶级统治,在市民社会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获取文化上的领导地位。随着国家意识形态在市民社会中赢得人民主动而广泛的认同,国家强制的一面将逐渐消失。由是,葛兰西得出基本结论:无产阶级要夺取胜利,首先要在市民社会中夺取文化领导权。国内学者对西方文化帝国主义进行追本溯源式、抽丝剥茧般的分析,发现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与文化帝国主义有着密切联系。齐峰等细致地阐述了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和当代西方文化霸权的表现形式,进而揭露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运用:在全球广泛推行西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妄图赢得人民群众,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拥护,从而达到对其完全控制和支配的目的[5]。洪晓楠等明确指出:“文化帝国主义的有关论断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基本思想来源于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葛兰西在其《狱中札记》中提出的‘文化霸权’理论。”[6]即是说,葛兰西文化霸权理念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是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际情况和欧洲社会历史结构分析的结果。资本主义一天不灭亡,西方国家文化霸权和文化渗透就不会停止。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对文化帝国主义展开深入剖析,以此防范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

最后,文化帝国主义概念起源于后殖民主义理论。后殖民主义理论作为一种极具政治性和文化批判色彩的社会思潮,强调公平和正义,反抗一切殖民扩张和文化霸权,为文化帝国主义的命题出场奠定了坚实基础。黎跃进强调,后殖民主义理论著名代表人物法侬在其论著《黑皮肤,白面具》和《地球上不幸的人们》中对殖民地人民文化心理之变的详细描述,无疑传达出殖民地人民遭受着不同层面压迫的信号[7]。换而言之,殖民统治下的民族,不仅要追求政治上的独立,更要摆脱心灵上的殖民状态。刘亚斌持同样的观点,他从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的方法论起源、政治内涵及其社会目的入手,揭示了后殖民主义理论对资本主义文化霸权的批判。他认为,后殖民主义理论将批判对象由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转变为欧洲中心主义和西方文化霸权,是一种意识形态批判。但后殖民主义理论仅是一种民族主义情绪的畅快表达,满足于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和文化霸权的激愤严词[8]。这就说明,后殖民主义理论感知到了西方文化霸权,但却看不见这一压迫本质缘于何由,因此不是指导东方世界反帝反压迫的武器。蒋萍以文化冲突为背景探讨后殖民主义理论与文化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她强调:在后殖民主义理论看来,现代性进程中冲突双方存在着殖民压迫与被殖民反压迫的冲突主题。当西方中心主义文化对东方进行“解释”话语霸权时,东西方文化的不平等关系就出现了,“文化领域从此不再只是一个文雅平静的地方,已经成为一个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力量互相较量的战场”[9]。不难发现,后殖民主义理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缺陷和不足,但它以文学的形式记录了殖民主义统治下第三世界人民的生活,向世人展示了西方文化霸权对第三世界民族文化的遮蔽和改写,这无疑为文化帝国主义的命题出场奠定坚实基础。

当然,除上述观点以外,学术界对文化帝国主义的命题源流还存在其他看法。有论者通过溯源西方历史文化传统发现,西方文明基因中本就蕴含着“文化征服”的遗传因子。白人文化传统中的“上帝选民”身份不仅赋予白人“种族优越”的自信,而且使其坚信自己是被上帝挑选并肩负着统治地球上所有国家的使命的特殊民族。因此,他们在对外交往过程中表现出的孤立主义、扩张主义、霸权行径就被赋予了合法性[10]。王晓德也对此表示认同:“文化征服”本就同帝国主义概念及帝国主义历史联系在一起。从古至今,那些在历史上炫耀一时的帝国主义,即便最初是靠着武力攻城略地,但要实现对被征服地区长久的统治,哪一次不是依赖宗主国的文化对被征服地区臣民的“心灵洗礼”而实现的呢?帝国主义不会只满足于政治和经济上的霸权统治,他们会试图把别人脑子里所贮存的东西清洗一空,从而转变被统治国家的历史发展方向[11]。可见,文化帝国主义虽然是在20世纪才提出来的概念,但“文化征服”一直伴随着西方文明的发展而发展,文化帝国主义的命题源流最早可追溯到帝国主义的早期历史中。

二、文化帝国主义的运行机制

国内学术界对文化帝国主义的运行机制有不同解读和阐释,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三维运行机制”“四维运行机制”“多维运行机制”等。

第一,文化帝国主义的“三维运行机制”说。三维运行机制是从三重维度来阐释文化帝国主义的运行机制。王淑娉从新帝国主义与传统帝国主义的区别出发,指出文化战略作为新帝国主义的重要标尺,目的在于占领和颠覆他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她认为:帝国主义将资本逻辑引入文化领域,实现文化渗透意义上的资本增值;将霸权逻辑强加于文化交流合作中,从思想文化上巩固西方大国霸权统治地位;将文化视为一种无形而致命的“力”(power),在国际政治博弈中加紧软实力竞争[12]。姜志强等强调,文化帝国主义实施路径和渗透手段多种多样,具体有三大利器:西方国家利用信息传播媒体大肆进行煽动性和颠覆性宣传,信息传播媒体是帝国主义进行文化传播和意识形态输出的重要载体;具有“铁盒里的大使”美誉之称的好莱坞电影是西方大国推行文化霸权战略的中坚力量,堪称文化扩张的隐性武器和有效手段;西方国家的消费主义思潮长年累月地在全球各国各地区广泛传播,已成为淡化其他国家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原有精神归宿感的杀伤性武器[13]29。

第二,文化帝国主义的“四维运行机制”说。四维运行机制主要是从四重维度来阐释文化帝国主义的运行机制。其中较具代表性的研究有孙炳炎的《清醒认识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四化”新态势》,他从主客体视角出发对文化帝国主义的运行机制作出详细描述。从渗透主体来看,文化帝国主义运行机制呈多元化发展趋势。此前,西方政府充当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角色。现如今,西方文化渗透形式更加隐蔽,除官方政府以外,大型商业传媒集团、非政府组织以及文艺名人和专家学者等都是传播西方文化的主体。就渗透对象而言,文化帝国主义运行机制呈差异化发展趋势。为取得有效渗透成果,西方国家针对不同群体,制定差异化输出方案:对青年重点群体,着重从物质和精神双重层面来消解其原本的价值认同;对边疆地带的少数民族聚居群体,充分利用宗教、民族、历史等话题挑拨人们的分裂、独立情绪;对城市下岗职工或失业弱势群体,以抹黑政党机构或政治制度的方式,挑起人们对党和政府的不满情绪;对公职人员、知识分子及事业单位管理者,则借助他们访学交流和国外考察的时机宣扬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优势,弱化他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和认同[14]。黄长义等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主要从干扰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西方宗教信仰、输出大众文化、俘获知识精英群体四个层面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15]。刘勇认为,西方国家在对外文化扩张和意识形态渗透上具有一套完备的运行机制:一是利用文化产品作为渗透渠道;二是利用广播、电视、电影、网络、游戏软件等现代传媒手段加快文化渗透;三是利用非政府组织对中国精英群体进行洗脑,培养知识分子代理人;四是通过跨国公司施加隐性文化渗透[16]。

第三,文化帝国主义的“多维运行机制”说。多维运行机制主要是从多重维度来阐释文化帝国主义的运行机制。有持此类观点的论者强调,文化帝国主义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弱势国家渗透、同化、控制的重要手段。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通过媒介霸权、话语控制、意识形态、殖民文化、文化价值观等来建立其话语霸权或文化霸权的”[17]。也有论者从个体案例出发,认为20世纪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与美国文化渗透存在必然联系。他们宣称,美国正是通过弱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消解传统俄语语言规范、推动全球化理论问题研究热潮、抢占文化生活空间、实施非暴力政权更迭等战略手段,才将世界上第一个红色政权推向了深渊[18]。匡长福全面回顾了近代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的演变历程,重点阐释了西方国家对华文化渗透路径的新变化,强调当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利用报刊、电影电视、基金会资助、名人演讲、艺术表演、学术研讨会等途径对中国大肆输入西方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19]。由此可知,目前西方意识形态输出更为隐蔽且不易被识破。

综上所述,无论是“三维运行机制”,还是“四维运行机制”,抑或是“多维运行机制”,毫无例外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实现霸权政治图谋,试图运用各种途径、方式、手段对第三世界国家尤其是中国推行文化帝国主义,全面输出西方政治经济模式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各国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的背景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文化渗透的运行机制将愈发多样和隐蔽,文化渗透的侵略性将显著增强,因此必须保持高度重视高度警惕。

三、文化帝国主义的现实危害

如前所述,自西方学者提出文化帝国主义这一概念以来,国内学者就展开了相关研究和探讨。学术界为何如此重视对文化帝国主义的研究?主要基于文化帝国主义以下三方面的现实危害。

其一,文化帝国主义对我国文化安全造成严重挑战。毫无疑问,文化帝国主义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殖民主义在文化领域的高度呈现,因而最直接的影响首先体现在文化层面。李晓光等围绕萨义德的“东方主义”“文化帝国主义”观点,从三个层面揭露西方文化帝国主义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危害。他们指出,在全面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一代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价值观和文化独立性面临巨大挑战[20]。齐峰等从微观视角出发指出,西方国家在输出蕴含其价值观念(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绝对自由主义等)的文化商品时,对中国农村地区文化安全造成威胁。具体来说,帝国主义依托政治、经济优势,将蕴含其政治理念、文化思想、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的文化产品引入我国农村地区,使我国文化产品在品牌认同中丧失优势。西方个人主义观念对我国农村“家文化”传统带来强烈冲击,在此基础上肆虐而起的“拜金主义”“利益为先”不仅引发个人理想信念危机,而且导致人际关系金钱化、社会关系功利化,甚至是诱发道德危机和犯罪[21]。夏云强调,西方文化渗透使我国面临三重领域的文化安全挑战。在政治领域,西方敌对势力通过收买一些信仰不坚定的领导干部,削弱这些领导干部对我国政治文化的认同;在学术领域,西方国家利用赞助研究机构和学者的机会,企图获取我国知识分子的广泛认同,并企图依靠知识分子的辐射作用,影响大众价值观念;在日常生活领域,帝国主义通过电影电视、音乐制品等文化娱乐产品,大力宣传西方价值观念,从根本上消解社会主义主导文化的影响力[22]。

其二,文化帝国主义给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正因如此,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我国青少年群体为重点对象,运用不同方法加紧对我国青少年群体的文化渗透和价值观输出。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借助自身优势,向我国人民大肆灌输其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在加剧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冲突、削弱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日常互动、降低主流文化影响力的同时,也加剧了我国青少年文化身份认同的危机[23]。崔烨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多方面分析了西方文化渗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他看来,高校是我国意识形态宣传的前沿阵地,肩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塑造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关键所在。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这不仅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而且给我国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消费观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是影响我国青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原因。为此,必须从多个方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应对西方不良文化对我国青年的影响[24]。

其三,文化帝国主义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众所周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文化帝国主义主要有两大目的:一是经济性的,二是政治性的。自冷战结束以来,西方国家以意识形态来划线,将中国视为新的仇视和打压对象。在全球化进程深入推进下,文化帝国主义不仅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霸权干涉行径提供话语辩词的机会,而且成为新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重要武器,“是当代资本主义转变发展中国家人民思想观念、颠覆其主流意识形态的工具”[25]。臧传军等在阐述西方文化渗透手段时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现状给出了详细分析。他们指出,在西方文化渗透下,西方国家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价值观念、意识形态进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使得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复杂、挑战严峻。同时我国社会主体仍是农民,他们中间相当一部分人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缺乏正确认知和有效重视,由此使得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26]。此外,有一部分学者指出我国面临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挑战。骆郁廷等表示,西方国家在网络空间利用文化浸染、舆论抹黑、社交渗透、利益输送、勾连策动等手段模糊和混淆人们的思想认识,在大肆宣扬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基础上,竭力冲击和消解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念[27]。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西方价值渗透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网络空间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阵地,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冲击和挑战,必须加强安全治理和价值引导。

概言之,文化帝国主义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的战略工具。自西方文化渗透战略实施以来,就带有明确的政治意图,蕴含着一套完备的逻辑运行机制。它以价值观念尚未定型的青少年群体为重点渗透对象,将有形的文化产品和无形价值观念有机结合,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优势将西方意识形态源源不断地灌输到非西方国家人民群众的大脑中,以此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赢得更多的“人心”。正因为如此,本研究综述重点从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文化安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三个方面总结文化帝国主义的现实危害。至于文化帝国主义对我国经济发展、政治制度、民族团结等方面的危害,因篇幅所限,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四、对文化帝国主义的防范理路

面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文化渗透给我国带来的多重挑战,国内学者们一方面及时关注文化帝国主义的最新动态,另一方面纷纷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为防范和抵制文化帝国主义献言献策。学者们主要提出了以下几点可行的建议。

一要坚定文化自信,消解文化帝国主义的侵蚀。毛泽东早就强调,思想这个阵地,你不占领,就被别人占领。规避文化帝国主义的侵蚀,就必须明确立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贾文山分析了互联网时代文化帝国主义的现实危害,提出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的建议。他强调,防范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侵蚀,关键还是在于我们自身,还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浸润人们的心灵[28]132。代金平等从文化自信与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紧密联系出发,为防范西方文化强势进攻提供了独到的见解。他们认为,高校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的重要阵地,有力衔接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广大青年群体,是巩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关键。如果缺乏高度文化自信,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就容易被西方文化所占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就难以得到推进,广大青年群体的思想观念就容易被西方意识形态所支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就会动摇。高校有必要从文化自信视角出发,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涵养功能和育人功能,从而消解文化帝国主义侵蚀,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29]。

二要增强对外来文化的鉴别能力,警惕文化帝国主义渗透。有学者认为,我们之所以会被西方价值理念和意识形态诱导、支配,除去我们缺乏自信和盲目跟风的心理之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对于西方文化的起源、特质、局限及其生存和发展的历史境遇缺乏正确的认知和判断。在众多人潜意识里,特别是对广大青少年群体而言,西方的“事物”始终都是好的,要比东方优越得多,值得我们去崇拜,去追求,去效仿。但对于西方文化渗透的真实面目和主要意图,大多数人根本就没有弄清楚、搞明白。面对西方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输入,我们必须站稳立场、仔细辨别、批判吸收[28]135。贾中海等对此表示赞同,他们指出,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西方国家对我国文化渗透已经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渗透形式更加多样,渗透表现更加隐蔽。我们唯有对文化帝国主义提高警惕、仔细甄别,及时关注其新变化,揭穿其新形式,揭露其新目的,才能维护和巩固我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安全[30]。

三要强化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如前所述,文化帝国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传播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搞乱我们党和人民的思想,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将我国变成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从而达到服从资产阶级利益的目的。对此,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应当强化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姜志强等论者强调,面对文化帝国主义咄咄逼人的攻势,我国应主动应对,切实加强民众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认同教育,提升广大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可,从而在正确处理一元和多元关系中强化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控制力[13]33。何茜立足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态势指出,在西方文化渗透下,我国一些网民深受西方国家高度美化的普世价值观、“自由”“民主”思想、资本主义民主议会制等西方错误思想的蛊惑,对我们党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抱有错误观念。我们应结合我国网络舆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以网络语言和网民惯用的交流方式,将马克思主义在网络地带普及化,以此抵御西方文化渗透,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31]。

此外,有论者从其他维度提出防范和抵御文化帝国主义的可行方法。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张小平的观点,他从国际关系的基本主体出发指出主权国家是现今社会文明和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抵抗文化帝国主义的主力与后盾。文化帝国主义是现存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不平等的客观反映,主权国家唯有倡导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全球发展理念,打破旧有的、不平等的国际秩序,构建一种公平正义的新型国际秩序,才能消解西方国家文化霸权[32]。可见,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为防范和抵御西方文化帝国主义作出了巨大努力,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即便如此,要真正消解文化帝国主义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是一个长远且艰巨的过程,需要我们不畏艰难,久久为功。

五、文化帝国主义研究展望

文化帝国主义之所以成为当今世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对外战略,主要因为与传统帝国主义的武力扩张相比,它是一种“隐蔽而文明”的手段,更易达到目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实施其和平演变策略和霸权政治图谋,将其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意识形态与资本、信息技术、文化商品等“有机结合”,促使资本逻辑和霸权触角悄无声息地进入他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中,从而实现资本的最大增值和意识形态的颠覆解构。因此,文化帝国主义的主要危害不仅体现在国家经济层面上,而且体现在意识形态领域和政治层面。纵览我国学术界相关研究,学者们围绕文化帝国主义的思想根源、运行机制、现实危害及防范路径展开批判研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文化帝国主义并没有伴随着人们对其批判而消亡,反而在全球文化交流交融交锋过程中呈现愈发强劲的势头。这不仅为西方价值观念、思维模式、意识形态的广泛传播营造了有利契机,而且为西方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披上了“合理”“优越”“富有生命力”的华丽外衣,成为西方意识形态“普遍真理”“终极真理”的有力伪证。故而,国内学术界需要回归问题本原,依照“意识形态内在结构”(1)该原理由我国著名学者何怀远提出。他在其著作《意识形态的内在结构浅论》(刊载于《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第13—17页)中强调,意识形态内在结构主要由三大基本要素构成:一是认知解释层面,二是价值信仰层面,三是目标策略层面。原理,对文化帝国主义展开进一步的意识形态逻辑批判。

其一,对文化帝国主义进行意识形态的认知解释系统批判。认知解释系统作为意识形态内在结构的基本要素之一,对意识形态相关理念具有解释说明作用。因为无论是哪一种意识形态,包括普遍的、特殊的,好的、坏的,虚假的、真实的,科学的、非科学的,主流的、非主流的,等等,要想被人们广泛接受并付诸具体行动,就一定要有一套完备的认知解释系统,向世人论证它的“正确性”[33]。文化帝国主义既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兜售其意识形态的有力载体,亦是佐证西方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民主制度等优越于东方的诡辩之论。从“历史终结论”到“文明冲突论”再到“后殖民主义”论,最后到“无国界”论,毫无例外都为西方政治经济模式和价值观念“具有普遍性权威”进行了辩护,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传播西方意识形态披上了一层道德的、合法的外衣。当前,我国学者虽有探究文化帝国主义真实本质和意识形态危害等问题,但鲜少有学者从文化帝国主义的意识形态逻辑入手,深入批判和揭露文化帝国主义所蕴含的西方意识形态“认知解释”价值,因而导致人们对文化帝国主义的认知只停留于表面,对其真实意图和现实危害认识不清、体会不深。为此,我们必须从意识形态认知解释系统出发,深度剖析文化帝国主义,揭露其西方主流意识形态论证逻辑,进而为防范和抵御西方文化渗透、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保驾护航。

其二,对文化帝国主义进行意识形态的价值信仰系统批判。价值信仰作为人类独有的精神现象,是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意识形态也因不同社会成员的共同价值信仰而呈现差异性的区别。因此,为了维护自身的阶级统治和意识形态安全,统治阶级总是倾向于向世人阐明什么样的价值信仰是高尚的,什么样的价值信仰是卑下的,人们应该为什么样的价值信仰不懈追求和奉献己身。长期以来,为广泛传播西方主流价值观念,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制定出一系列的对外文化发展战略,出台了相应的对外文化渗透政策,向世界各国人们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民众传播个人主义价值观念信仰,以此影响他们的价值判断、价值认同、价值选择,使其走上与社会主义相背离的道路。故而,我们需要对文化帝国主义进行意识形态的价值信仰系统批判,详细剖释文化帝国主义背后的西方主流意识形态价值信仰,帮助人们了解文化帝国主义的出场意图,认清它是西方价值信仰和主流意识形态全球代言的助推器,其真实目的是要通过操控大众价值信仰来构建西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从而实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称霸全球、统治世界的目的。

其三,对文化帝国主义进行意识形态的目标策略系统批判。意识形态目标策略系统为实现意识形态基本理念的目标、途径和方法。文化帝国主义作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全球兜售其意识形态的隐形武器,有一个系统的理论机制。从其产生开始,就带有明确的战略意图,企图将全球纳入资本主义现代化理论体系之中。为实现这一目标,它不仅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认知解释系统,而且生成了一套“完美复杂”的价值信仰系统,更构筑了一套与之相符的目标策略系统。也就是说,我们在批判文化帝国主义时,不能只从意识形态的认知解释系统和价值信仰系统对文化帝国主义进行批判,应当在立足对文化帝国主义的意识形态认知解释系统和价值信仰系统批判的基础上,对文化帝国主义的意识形态目标策略系统展开详细剖析,以此扯开资本主义文明虚幻本质的面纱,揭露文化帝国主义的真实面目,为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帝国主义霸权运行机制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超越霸权中心主义——主权平等的第三世界历史经验
“量子霸权”之谜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托马斯·曼《死于威尼斯》中的帝国主义寓言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
正义概念的所指霸权和能指反抗
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