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师声乐教学的路径探究

2022-03-18张静秋

关键词:声乐思政课程

张静秋

(四川文理学院 音乐与演艺学院,四川 达州635000)

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教育强则国家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1)敖祖辉、王瑶:《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核及其实践路径选择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年第3期。2020 年5 月28 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2020年5月28日),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可见,在新时代,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很好地融入学科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研究的问题。高师声乐课程教学是音乐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以声乐课程为载体,通过与课程思政功能互补、方式互补、内容互补,体现出其独特而明显的美育功能,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遵守真善美的行为准则,升华学生的艺术修养等,不断提升高师声乐的教学质量和思想内涵,彰显高师声乐教学的思想教育价值与艺术魅力,将高校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价值塑造放在了第一位。

一、课程思政理念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引领师生的思想观念

思想观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它指导、决定个人、地区和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进程。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师声乐教学,既是高师院校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又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能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对学生的政治方向、职业操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家国情怀等思想观念起到正确的引领,是提高和发展学生政治素养的重要手段。(3)刘秀伦、李珍:《理工科院校“课程思政”推行的若干问题及解决思路》,《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如老师在讲解歌曲《绣红旗》时,除了讲解时代背景、词曲作者、发声方法、演唱技巧外,还应重点对歌词进行深入讲解和情景还原:“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呀,绣红旗……”在狱中的江姐平日身受万般凌辱和折磨一声不吭、滴泪未洒,为何面对手中的红旗却满含热泪、激动万分?因为那一片红,正是英雄信仰坚定、对党忠诚、向往新中国成立后美好生活的最好写照,江姐的崇高形象也在音乐中得以充分体现。又如在教授《唱支山歌给党听》《我爱你中国》《多情的土地》《我为祖国献石油》《英雄赞歌》等歌曲过程中,通过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元素和内容,也能很好地引领学生坚定其爱党、爱国、无私奉献等信念。

(二)引领师生的行为标准

人的行为受到众多具体行为准则的约束,而众多具体行为准则又服从同一个最高级别的行为准则。(4)仇德辉:《人类的最高行为准则》(2012年11月2日),https://net.blogchina.com/blog/article/1387217.人的最高级别的行为准则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向前发展的多元素、多因素汇成的“追求真善美,拒绝假恶丑”的认知标准。战国末期儒家思想集大成者荀况认为“听其《雅》《颂》之声,而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屈伸,而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要其节奏,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5)冯效刚、王铮主编:《中外音乐教育史简编》,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20年4月,第18页。。声乐恰好是通过语言和声响对人们进行最直观、最有效的行为准则认知、梳理、发展、形成、革新的最好学科之一。这在高师声乐教学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如规范军人行为的《当兵的人》、歌颂建设祖国行为的《在灿烂阳光下》、歌颂为人民服务行为的《学习雷锋好榜样》、赞扬教师蜡烛精神的《飞来的花瓣》等歌曲,都能很好地感染、熏陶和引领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师声乐教学,可以更具象地引领学生行为准则,加强学生“追求真善美,拒绝假恶丑”行为准则的进一步形成。

《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提出:“高校教师要有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潜心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坚持言行雅正、遵守学术规范、秉持公平诚信、坚守廉洁自律、积极奉献社会。”(6)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通知》(2018年11月14日),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02/201811/t20181115_354921.html.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师声乐教学对教师自身的行为标准也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其过程的推动、实施、发展主要靠教师,“经师易求,人师难得”(7)石匀立、叶圣蕾:《经师易求,人师难得——论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师的自我修养》,《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年第11期。,教师的行为准则不仅体现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教学经验的娴熟,而且还表征着教师的教研水平。(8)刘桂辉:《走向自主: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第1期。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成熟、成才路上学习的典范和方向标,首先要明道、信道,才能传道,才能让学生信服,发挥课程思政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引领作用。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辩证统一、相辅相成,在加强课程思政融入高师声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行为准则受到引领的同时,也对教师自身综合素质、道德行为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9)栗树林:《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山西教育·管理》2018年第11期。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三)提升师生的艺术表现力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师声乐教学中还要体现艺术的升华。艺术是技巧、素养、修为以及品质和心灵的完美结合。没有任何人可以用虚情假意打动听众,弄虚作假的演唱只能是适得其反,让人生厌。只有结合自己心灵深处的体验和真实的感受才能有发自内心歌唱,才能打动听众,赢得共鸣。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将歌颂伟大母亲的《妈妈》《儿行千里》、歌唱家乡的《落叶归根》《故乡的云》和歌颂战友的《驼铃》《怀念战友》等歌曲教学融入思政元素,能加强技能和情感的结合,让歌唱艺术得以进一步升华。那样既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演唱的技能技巧,又直接感染和熏陶了学生的思想情感表达,加深了其对艺术的理解力和表现力,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道德情操。

二、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师声乐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理念较陈旧

“教师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职业;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工程师。”(10)张烁:《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8年9月11日),http://cpc.people.com.cn/n1/2018/0911/c64094-30284771.html.新时代高师声乐教学不只是培养具备高超演唱技巧的歌唱者,而是应该根据“育人”目标,结合当今世界先进的一些教育理念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丰富的文化素养、过硬的政治品质和高尚师德的合格优秀的中小学教师。

目前,全国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普遍推行并不断深入,但由于部分高师院校声乐教师对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终身化、信息化、民主化等趋势缺乏深入了解,对主体性教育特点等世界先进教育理念没有深入钻研,不能深入推进思政一体化建设;同时,部分高校声乐教师不及时关注新时代中国教育教学的改革动态,没有深入学习和全面领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刻内涵、重要意义,没有从思想上真正领会课程思政的意蕴,导致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师声乐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知识教育靠灌输,人文教育靠熏陶”,部分高校声乐教师教学理念陈旧、固步自封,还在延续着只注重学生声乐演唱技巧训练的方向和理念,在教学中几乎全部精力都围绕演唱的呼吸、发声、咬字吐字、腔体共鸣等相关理论知识、技巧进行讲解和训练,而对涉及思想政治元素的内容只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这样的教学不能触及学生灵魂深处,难以达到“立德树人”目的。

(二)教材内容较单薄

一是教材分类不够细化。目前常用的高师声乐教材有《声乐曲选集》(徐朗、颜蕙先主编)、《声乐曲选集》(戴莉蓉、冉光彪主编)、《中外声乐曲选集》(胡郁青主编)和《声乐作品选集》(杨清主编)等,以上教材主要是以作品的难易程度、不同声部、不同国家进行分类,虽然歌曲种类较为丰富,但是缺乏系统课程思政内容的支撑。

二是教材内容不够有针对性。传统声乐教材主要有三类:一类是仅仅罗列出歌曲的谱子,没有对歌曲进行分析和说明;第二类是在教材的前言或序里对歌曲难度、调性、出处作简要的概述和解释;第三类是在每首歌曲后面对歌曲的音域、演唱技巧、注意要求、演唱情绪和歌曲意境作简要的说明和注释。上述三种教材分别为师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方向和思考空间,但教材正文及课后作业对作品涉及思想政治方面的元素、内涵等都缺乏系统、具体的阐述和引导,导致教材内容针对性不够,增加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难度。

三是缺乏本土教材。近年来,高校培养的人才越来越多地投身为本区域政治、经济、文化服务,各方也一直呼吁对本土教材的创作、使用。但由于教材出版价格日益增高、本土音乐传承创新乏力、已编写的教材中仍未真正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等原因,优秀的本土教材成果一直较少,且未能得到大力推广。

(三)教学方法、手段较单一

传统的高师声乐课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很好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课堂模式一般包括练声→回课→教唱→小结→作业等五个大的环节,“师傅带徒弟”成为常规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对于声乐这类技能性强的学科有较强的实用性,多年来也培养了很多优秀的歌唱人才。但也导致如今仍然有许多老师沿用“满堂灌”“填鸭式”等技能教授的方法,没有充分利用翻转课堂、慕课等更科学的教学手段,无法在教学中很好地融入课程思政内容,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四)教学环境缺乏实景效应

高师声乐教学场地一般有琴房教学和舞台考试(观摩)两种,学生对作品的学习和感受往往靠老师的口头描绘和空间想象,不能身临其境感受歌曲描绘的环境、欣赏作品表达的意境。缺乏实景效应和身临其境的心理感应,会导致对作品的表达缺乏情感,也不利于课程思政的融入与育人。

(五)测评方式简单

高师声乐教学的测评成绩一般包括平时成绩和专业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同时还特别重视学生参与各种声乐比赛的结果,比赛结果甚至直接影响学生的测评成绩排名、荣誉、就业和前途,导致部分学生过于追名逐利。 测评体系没有将学生在思想方面的收获作为测评依据之一,缺乏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监测,导致学生一味追求专业考试和专业比赛成绩。

测评结果是衡量学生学业的重要标准,也是就业单位和社会考察学生的重要依据。而测评方式又直接影响测评结果,所以测评方式就必须全面科学促进和引导学生学习、发展的方向,所以,课程思政元素在目前高师声乐课程测评体系中没有得到有效体现,也是目前声乐课程测评方式的短板。

三、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师声乐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坚定思政引领,更新教学理念,统一观念行动

在新时代,“立德树人”成为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方向,它不仅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目标、内容、任务,并且在实践层面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化、协同化建设的现实要求。(11)李力:《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协同策略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第9期。高校声乐教师应摒弃固化、陈旧的教学模式,坚持贯彻新时代党和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适应时代对教师和学生提出的新要求,紧紧围绕“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回归课程原本的育人功能。《乐记》“凡音所起,由人心生也”;《晋书. 乐志》“是以问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人类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具有感化人、塑造人、拯救人的作用,“音乐是比一切知识、哲学更高的启示”;(12)涂安琪:《试论幼儿钢琴的科学学习方法——以3至6岁年龄段幼童为例》,《教育学文稿》2020年第21期。中国美育教育的创始人蔡元培先生提出,美育是“专尚陶养感情之术”(13)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2018年6月22日),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622/c419384-30077738.html.;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探索的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通过音乐情感教育的三个层次养性、教化、审美,让学生求真、向善、爱美;都是回归音乐本源教育理念的极好体现。高师声乐教学是一门师生之间特别能产生“共情”的学科,这是由音乐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因此,高师声乐教学不仅要教育学生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将思政元素与声乐课程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在歌唱中潜移默化地启迪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崇高家国情怀,展现出高师声乐课程价值的多维性和时代性,实现新理念与新行为的高度统一,从而提高学生个人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推动社会的进步,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基石,储备源源不断的后继力量。

(二)夯实思政阵地,丰富教学内容,优化声乐教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材就是声乐教学的“器”。

首先,教材内容中分类依据方面,可以增加依据课程思政元素的分类,更直观、有意识地将课程思政元素体现在教材中,为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重要保证。一是根据歌曲内容、风格、思想情感进行分类(歌颂祖国的作品、歌颂家乡的作品、歌颂时代和英雄的作品、歌颂亲人和朋友的作品、歌颂美好爱情的作品等),并对每一类作品蕴含的思政元素做统筹分析;二是依据时期进行分类(如以学堂乐歌为中心的作品、“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的作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立音专的专业音乐作品、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的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音乐大发展作品等),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

其次,提升教材内容中有关思政元素的针对性。在教材内容上的编写上,应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对每一首歌曲的具体介绍中。如在学习艺术歌曲《海恋》时,不能局限于简单概述歌曲的结构、内容以及演唱技巧,而应引导学生用歌声描绘梦、浪花和大海之美,激发学生对大海的依恋之情,从而升华为对大自然、祖国、亲人的爱和依恋;又如学习歌曲《儿行千里》时,也不只是粗略地写出歌曲的调式、调性和演唱重点,而应该详细分析歌曲通过“擦鞋、缝扣、泪流”等动作,深深表现了母亲对出行儿子的担忧和不舍,体现母爱的朴实、深厚。这种借景抒情、以物咏志的博大情怀,这种对挚爱的细节描述和表达,才是学习的重点。

再次,丰富本土教材、凸显课程思政理念。我国音乐文化流派多、地域广,不同地域有不同的艺术特色,本土教材能借助熟悉当地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等优势,更好地教授地方特色音乐的相关内容。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该校要求密切结合地方文化,根据学生专业分层分类教学、因材施教;积极推进四川红色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川实践、川陕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进课堂。音乐学院为落实上述方案,以“厚植巴山沃土,放眼神州舞台”为培养理念,成立川东民间音乐艺术研究所等,展开了对巴渠民间音乐艺术和文化的系列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对地方特色课程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增进了全院师生对川东民族民间声乐作品的了解,加深了对这类音乐的情感,形成了“人人参与、主动适应、全面开花”的局面。在传承和创新中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进入本土声乐教材,起到了良好的思政效果。

(三)创新课程思政课堂,灵活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4)吴晶、胡浩:《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2016年12月8日),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高师声乐教学课程思政的本质是以声乐课程为载体,通过与思政课程功能互补、方式互补、内容互补,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传统高师声乐课程的教学主要还是采用“师傅带徒弟”式的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口头语言使用较频繁,这种过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全球化”“多元化”成为当今教育的发展趋向,知识更新快、辐射广、交叉多、深度厚,高师声乐课程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开展翻转课堂、慕课、线上线下混合式等教学法,并充分利用课前的思政导入、课中的思政渗透、课后的思政追踪等方法,多渠道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注重学习情境的合作性、价值趋向的个体性、互动方式的多变性、选择使用的综合性和目标达成的全面性,不断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和课程思政成效。

(四)渗透课程思政理念,再现歌曲情境,打造多元化教学场景

高师声乐教学的艺术性、情感性、叙事性等特点都非常适合创造和再现歌曲情境、渗透课程思政理念。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解、引导,师生协同合作、学习探究、演与唱,营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更易于接受、理解声乐作品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教学中,教学环境也不能局限于琴房,还可以在实训室、音乐厅、实习基地、音乐广场、纪念馆、博物馆、名人堂等场地,从琴房到舞台,再从舞台融入社会,实施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歌曲《怀念战友》《英雄赞歌》《再见吧妈妈》等歌颂战士、英雄的歌曲时,到英雄纪念馆就会让学生心理产生强烈的共鸣,对英雄的热爱崇敬之情就会油然而生;在学习《我爱这土地》《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我和我的祖国》等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歌曲时,就可以到户外草地上,让学生在大自然美景下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对当下幸福生活的珍惜。走出琴房、走进自然、融入社会是高师声乐教育改革的趋势,也符合当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也更加有利于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入和开展,能够很好地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五)促进课程思政开展,拓宽测评方式

教育部在2020 年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要建立健全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在各类考核评估评价工作和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落细落实。(15)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2020年5月28日),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在对学生的学业进行测评时,不能只停留在专业成绩上,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重视过程性考核,持续引导学生学习方向,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可以采用线下上课、线上监测的方式,让学生将每天的练习情况录下来上传供老师审批和指导,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改正问题、提高学习效率。二是加大思政方面的考核,促进学生思想进步。无论是平时成绩还是期末考试成绩都应该融入有关思政内容的考核,可通过对歌曲的解读和思考提交分析报告,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受加以总结,也可以对本学期所学歌曲的整体感受和情感体验写出分析报告,还可以通过自己审美对其他歌曲作出评论,不断促进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觉悟。三是全面提升学生思想素养。细节决定成功,点滴汇成大海,思想抓手应该从日常做起,应该从考场上拓宽到平时的具体表现。从学生进校开始,就应该不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除了课堂内容,还应对平时的行为表现进行考核,哪怕是一封家书、一次帮扶、一次捐赠等都可以进行表扬并作为加分依据,如是,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素质就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还避免了知而不做,晓而不为的不良思想习惯,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

结语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绘画绘神,唱歌唱情。“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16)(战国)孟子:《孟子》第十三篇,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7年11月,第297页。。新时代下,随着课程思政的全面开展,高师声乐教学也应该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改革测评模式,教育学生唱出情感、唱出神韵、唱出情怀,不断地提升声乐专业教学质量,推进社会主义艺术人才培养水平迈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声乐思政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