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新冠疫情新形势中的发展研究

2022-03-18■刘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新冠疫情建筑

■刘 曦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7)

一、研究意义

(一)新冠肺炎疫情的新形势

2020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带来了惊心动魄的新年开局。在我国中央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全国各地齐心协力下,我国防疫成就显著,但国外疫情的蔓延仍在继续,影响也在不断扩大。

根据疫情实时大数据报告,2022年3月4日我国现有确诊125497例,国外现有确诊61135334例。由此可见,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范围之广,疫情防控形势之复杂多变。2020年10月在印度发现了新冠病毒的变异毒株德尔塔(delta)。2021年11月26日,奥密克戎(omicron)正式出现在了世卫组织发表的声明上,变异毒株的出现和传播更彰显了病毒的变异速度之快,疫情防控形势更加严峻。

(二)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1.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但是随着新冠肺炎在全球的蔓延,世界经济受到重创,遭到了供需的双重冲击,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由此带来的经济全球化后退甚至是大衰退必然加剧世界经济格局的加速转型。疫情的大规模蔓延严重扰乱了全球供应链,各国经济的稳定性必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全球供应链维系着经济全球化的整体运行,但同时也使全球经济的脆弱性加大。在疫情的影响下,各国政府难以刺激本国经济、保持良好的财政状况,转而频频使用贸易限制令,这进一步导致了部门支出和投资的锐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造成经济增长乏力[1]。同时,各国长期存在的一些经济社会问题在疫情的放大镜下更加突显,这使得各国政府不得不去独立解决,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逆全球化的浪潮。

第一,短期冲击极为严重。疫情蔓延导致了世界经济不稳定,将抑制投资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加剧全球经济衰退。第二,全球供应链与产业链断链风险上升。销售滞缓、进出口受阻等因素导致制造业发展受阻,由此带来了全球经济格局的大变化。第三,进一步诱发全球资本市场大幅动荡。疫情冲击实体经济,影响投资者信心。

2.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全球疫情的蔓延加大了中国经济企稳的难度和不确定性。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的正常循环出现逆向态势,不利于中国经济的企稳。投资、消费、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也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它们都受到了人口年龄结构的直接影响。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继续加快。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人数上比2020年减少138万人,出生率也低于2020年的8.5%。毫无疑问,新冠肺炎疫情是2021年出生人口数量和生育率受到影响的直接因素。当前中国经济已过渡到内需消费驱动的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国内消费,而人口出生率的降低意味着消费能力的全面下降。随着国家对房地产资本市场融资的收紧,加之限购政策对房地产市场需求的影响也开始显现,房地产市场处在下行通道,社会就业压力也限制消费回暖。

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而疫情暴发导致国际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中国产品在原材料、中间品和最终消费品环节也受到了一系列冲击[2]。同时,疫情的蔓延极有可能使欧美主要经济体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断裂,生产体系停摆,随之而来就是严重的经济衰退。这些因素会对中国经济产生负反馈冲击。总体来讲,国外的疫情形势和经济形势的双重演化,对于中国经济的企稳和发展至关重要。

二、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国建筑企业困难与挑战并存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仍然肆虐,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虽然第三产业受影响最为严重,但是建筑业亦不能独善其身。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影响

从中长期来看,建筑业基本面比较乐观。近几年,我国经济已由政策刺激下的较快增长转为结构调整中的稳定增长阶段,为了疫情后的行业复苏趋势,政府可能会加大对房地产市场尤其是基础设施的投资,同时采取更加扩张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刺激经济的发展,建筑业有一定的发展机会[3]。

从行业角度来看,虽然外贸、制造业、旅游、交通运输等行业首当其冲地受到疫情的影响,这种影响也更为直接和猛烈,但是建筑行业必然也会受到冲击。受到房地产投资放缓、销售停滞、延迟复工、劳动力不足、原材料进出口受阻、供应链断裂等因素的影响,建造业发展将会遇到重重阻碍,尤其是中小企业更容易发生资金链断裂。

(二)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

第一,建筑业具有劳动力密集、露天作业多等特点,与传统制造业相比标准化难度更大,疫情防控条件更为复杂。在我国,建筑业仍然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农民工是从事一线工作的主要力量。根据国家统计局报告,2018年我国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人数为5363万,占农民工总量的比重为18.6%。同时,我国农民工中,外出就业人员占比较高。2018年总人数为17266万,外出占比为59.88%,其中到外省就业的农民工达7594万人。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各地方实施严格的人员流动管控措施,多数地方要求外地返工人员隔离7~14天,农民工返程等政策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项目的建设,隔离时间也使得部分项目工期被迫延后。一方面使得提前返程的农民工数量大幅减少,另一方面很多省份倡导非必要不出省,工人跨省输出量大幅减少,施工人员短缺将导致工期的延后[4]。

第二,市场需求受到抑制。2019年初至今,全球建筑行业市场需求不振,回升迹象微弱。我国“十四五”规划中也提及不炒房的政策定位来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特别是实行了限购、限贷、限价和行政问责等调控措施,住房投资投机需求得到有效抑制。从行业需求来看,短期内疫情将会导致房地产销售的减缓甚至停滞,相关工程建设投资亦可能有所延后。

第三,受到疫情影响,资金和供应链断裂的风险加大。建筑企业具有生产周期长、回收资金缓慢等特点,雄厚的资金是竞争实力的基础和保证,“现金为王”的财务思维在建筑企业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具备适当的流动资金成为建筑企业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由于疫情的影响,市场疲软,建筑企业的海外业务受到冲击,外币资产风险加大,加上国家宏观政策调整,银根收紧,建筑企业投资增速降低,房企去库存化压力骤增。施工企业在建项目资金的支付、理赔将遭遇瓶颈,面临工程款回收风险,资金链愈发脆弱,甚至导致生产资金链条出现周转困难,所以短期资金面较为紧张的中小建筑企业面临的信用风险有所放大,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加大。

第四,投资收益减缓甚至亏损。疫情除对工期有较大影响外,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推升建筑企业的成本。一方面,人员返工隔离、防疫物资采购、增强日常监测监控等措施将导致费用的增加;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上游的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供给将会出现紧缺的局面,市场需求和材料价格波动都较大,产品的成本可控性严重下降,叠加“用工荒”问题,都会提高工程成本。许多项目的综合开发成本已经高于市场售价,房地产业务的盈利能力缺少增长动力,稍有不慎将造成相当程度的亏损,由此带来的经营风险应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

三、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应对危机

在当前新冠肺炎病毒肆虐的新形势下,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所处的环境危机重重,如何提高自身竞争力在保证平稳的基础上谋求更大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应从两方面入手来应对疫情的影响:一方面积极寻求外部发展的契机,依靠政策扶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积极采用BIM、价值工程及装配式建筑等新型组织管理方式及技术,从技术、风险、财务、市场、文化等多角度、多层次出发,不断加强和改进企业自身管理,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一)寻求外部发展契机

1.有效利用国家扶持政策

为了使建筑业更快地复原,各地方积极出台相关措施,国内多地已出台政策,明确工程项目可将“新冠肺炎”疫情设定为不可抗力,由不可抗力引起的工期延误,免除承包方的违约责任。例如,有的城市将防疫成本列入工程造价予以全额追加。上述政策的出台将部分缓解当地建筑项目的成本和费用压力。

长期来看,银行业加大信贷投放规模的方向不会发生改变。此外,为了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我国中央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金融利好政策和措施。中小企业可以有效利用,以缓解资金短缺,寻求更大的发展。

2.积极顺应产业结构调整,寻求多元化发展

从战略的角度出发,为了确保建筑业的重要地位,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已迫在眉睫。建筑产业要搭建一个更高层次的竞争平台,走多元化发展路子,经营结构也要由高风险的单纯工程施工转变为低风险的关联互补型多元工程,摆脱单纯在一般房建项目进行低层次竞争的局面。应围绕行业发展方向,积极开拓新的项目板块,培育新型市场,将产业链条延伸到与其关联度比较紧密的行业,通过科技创新,进入科技含量高、利润空间大的高端市场。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得到了国家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发展势头强劲,建筑装配化、工业化已成为建筑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企业可以向具备装配式构件生产、安装能力的建筑企业和钢结构工程等方向发展。比如,除了传统房屋建筑,建筑施工企业可以积极寻找机遇,向地铁、航空(机场及实验厂房)、大型钢结构、高等公路等领域延伸和拓展。

(二)加强内部管理,提升自身竞争力

加强内部管理是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的核心所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建筑企业如不提升自我,则难免被淘汰出局。企业应运用BIM、装配式管理、价值工程等新型组织管理方式及技术来加强内部管理。

1.风险管理

建筑企业必须提高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和完善风险管理体制,提高规避风险的能力。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参与实施的分包单位多,需要协调的关系复杂,处理不当,将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带来工程管理风险。面对复杂的环境和企业内部的风险特点,承包商项目要获得成功,必须提高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和完善风险管理体制,提高规避风险的能力。风险管理体系的关键环节是建立工程管理预警机制。其中经营风险预警和应变体系可以从合同风险、信息化发展、风险审计三个方面来建立和完善。

第一,建立经营风险预警和应变机制。对建筑企业来说,内外部风险并存,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自身的经营风险预警和应变体系。无论企业是否有偿还能力,都要对负债经营进行风险预警。

针对合同风险,施工合同中应避免出现明确的垫资施工条款。从源头上预防拖欠工程款,争取分阶段结算的合同约定,对于业主不能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进度款的,要视情况及时采取停工、延缓施工进度等措施,减少损失。

风险审计是风险预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风险审计,一方面可以从对财务报表的分析中找到企业的潜在风险,另一方面通过询问、谈话、查证等手段,可以对企业的法律环境、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制度及企业经营策略进行测评,评估经营风险,及时拉响经营风险的警钟。

面对风险,预警机制拉响警钟后,企业要能够及时应变。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发达的时代,企业通过及时更新信息,随时把握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有选择地、多渠道、全方位展开经营活动,实现风险的转移和控制。同时,在平时的管理中就要强化风险意识。采购中,采用集中阳光采购,控制消耗,合理存储;工期上,尽量处于主动地位,杜绝窝工、拖工期的浪费成本现象。

第二,完善信用机制。人无信而不立,对于企业来说,信用更为重要。从外部来说,市场经济中需要建立更完善的信用规范,为信用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保障体系[5]。从内部来说,企业应通过考察等手段,利用信用保证和利益约束,建立一种守信用、讲信誉、重信义的内在动力机制。

当前最大的风险就是疫情,所以企业要重视疫情控制工作。建筑企业应如实制作施工日志,对工地及人员身体状况做好自检、防控措施,并制作动态监测报告,及时向业主方发送上述报告。

2.用BIM与价值工程、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的协同应用来实现智能建造

在建筑企业应用BIM的同时,利用物联网、GIS等新技术,可以有效减少人员间的直接接触。因此,在疫情的推动下,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技术在建筑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也助推了建筑产业数字化发展,使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建筑行业数字化程度逐渐加深。建筑企业将运用物联网、GIS等新技术,为全球可持续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1)BIM的深化应用

科技发展在建造业的应用进程落后于其在制造业的应用,但是这个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因此智能建造可以从智能制造的发展中借鉴经验、吸取教训。美国波音787由全球6000多个工程师共同研发、生产,跨及三大时区。2015年9月,西门子编写了《工业4.0实战:装备制造业数字化之道》,以基于模型的数字化产品(MBD)和数字化企业(MBE)为主线,提出了智能服务型制造的概念。

鉴于此,建造行业提出了智能建造的概念。它是商业合作伙伴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如BIM)以及工业化的制造技术进行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提高可持续性,最大化用户利益。

BIM不单单是技术,它更是一种组织管理模式。从麦格-劳希尔最初提出BIM概念,到美国NBIMS对BIM定义的内涵中所包含的3M,BIM已经不单单是建模和模型,更是一种建筑信息管理。BIM=三维建模+信息共享+协同工作。

BIM的应用可以减少与建筑建造直接相关的成本。BIM具有模拟施工过程的功能,如果BIM模型的设计深度足够,建筑建造过程的施工组织也能被表现出来。基于这些模型模拟可以优化施工组织、施工技术,防止施工现场不能预见的矛盾的产生[6]。除此以外,利用BIM的优化设计功能,可以节约很多不必要的施工费用,建筑建造的工料成本将会有所降低。

BIM的应用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减低建筑全生命期内的相关管理费用。BIM技术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创建了一个多方协同合作的信息平台。基于BIM模型,建筑的信息互通关联,在建造过程中,建设单位、多方协作产生的额外管理成本、时间成本都会减少。由于建筑全生命期详细信息的存在,运营费用也会显著降低[7]。在新冠疫肺炎情新形势下,在线会议可能会成为新的管理沟通方式,而BIM则为线上会议的沟通提供了可视化的平台,提高了协同管理的效率,降低了相关费用。

(2)BIM与价值工程的协同应用

价值工程于20世纪40年代创立,以提高研究对象价值为目的,是将技术与经济有效结合的一种现代管理方法[8]。价值工程和BIM的目标都是提高项目的价值,过程都是在功能和成本上改善。它们两者的协同应用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价值工程需要大量迅速、准确、全面的情报资料[9],而建设工程项目由于规模较大,需要收集的信息更为众多繁杂,因此在工程中开展价值工程的资料收集和分析都比较困难。从一定程度上说,BIM是建设工程的信息存储器,如果在建设工程中运用BIM系统,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价值工程信息收集难、收集不全面的问题。第二,在价值工程的功能分析环节应用BIM的可视化功能,可以使分析更加形象、更加贴近实际。第三,较长的建设工期增加了开展价值工程的难度,而BIM是生命全周期模型,是动态的,两者的结合使价值工程能够用发展的角度来提供更科学、更有说服力的优化策略。

(3)BIM与现代测量技术的协同应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摄像功能不断增强,测量手段也在逐渐增多,我们获得的数据越来越精准,越能帮助我们在施工中更好地使用BIM技术。而BIM模型的数据可以指导施工放样,降低工程作业量,避免资源浪费与成本的损耗,为施工模拟提供更强大的三维可视化效果。

智能全站仪推进了BIM与现代测量技术的有效结合。智能全站仪,也称作测量机器人,它能够实现自动照准、自动测量、自动误差判定,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测量速度快、精度有保障的优点,更为关键的是整个设站过程仪器自动完成,无需测量人员干预,测量人员的减少降低了病毒的传播风险,有利于疫情的防控。智能全站仪在使用时可以与BIM模型进行数据交换、优化模型、指导施工,实现从模型到施工、从建筑到模型的数据交换,建筑企业的科技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4)BIM与VR的协同应用

在施工阶段,VR技术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相较于实体模拟更低成本沉浸式多维度体验中。例如,施工安全问题在整个施工周期中始终是重中之重,BIM与VR技术所搭建的施工安全知识教育、事故模拟体验平台,具有低成本、可复用和趣味性等特点,是施工企业降低成本的一条可行途径。

(5)BIM与AR的协同应用

在施工阶段,由于工作内容与环境的差异,增强现实技术所能介入的应用场景将比VR技术要多一些。管理人员和现场施工人员可以使用平板电脑或者手机等移动设备,通过摄像头扫描图纸。在施工中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相结合,可以作为工程进度与竣工验收良好的辅助工具,相较于人工方式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与单一的激光扫描相比,也大大降低了物力成本与时间成本。

(6)BIM与云平台的协同应用

BIM云平台的基本原理是借助地端计算机将操作指令通过网络传送到云端服务器,经过云端服务器的处理,将用户操作后的图像优化压缩再传回地端显示的过程,地端计算机不参与到计算中。

BIM云平台可以整合与建筑项目相关的图纸、文件、模型和信息等资源,并对其实施集中式管理,进而实现资源共享目标。同时,它也具有良好的通用性,更易获取信息,支持多终端接入,以便项目参建单位可以直接利用各种终端设备来查询相关的工程数据,并能够在线添加评论和批注,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7)BIM与物联网的协同应用

BIM技术是将建筑物空间位置完全数据化,可以快速标明整个建筑内各类数据发生的位置。而物联网技术将各种建筑运营数据通过传感器收集起来,并通过互联网实时反映到本地运营中心和远程用户手上[10]。BIM与物联网二者的结合,将智能建筑提升到智慧建筑的新高度。

3.利用装配式建筑,减少人员直接接触频率,有效利用集成化降低成本

在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建筑企业在有效防控的同时,还要积极寻求降低施工成本的途径。在装配式建筑的全生命周期,BIM技术可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深化设计、构件生产、物流运输、现场安装、运营维护6个阶段。通过BIM与装配式建筑的融合,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装配式建筑核心是“集成”,而BIM技术则是“集成”的主线。集成化可有效降低成本,还可以直观地了解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工艺、进度计划安排和分阶段资金、资源投入情况,在模拟的过程中发现原有施工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优化,避免由于考虑不周引起的施工成本增加和进度拖延,使建筑施工企业摆脱投资收益减缓甚至亏损的困境[11]。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新形势下,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要从外部环境寻求发展的契机,依靠政策扶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也要开拓思维,积极应用新技术,将BIM等新型组织管理方式及技术与物联网、GIS、价值工程、现代测量技术、大数据等进行协同应用,以此提升企业竞争力,应对危机并谋求更大的发展。

猜你喜欢

新冠疫情建筑
战疫情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新冠疫苗怎么打?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聚焦新冠肺炎
建筑的“芯”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