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空间法治化背景下高职学生的舆论管理的问题与路径

2022-03-18谢叶环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网络空间舆情舆论

■谢叶环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河源 517000)

早在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健康有序、繁荣发展的网络生态圈”,由此吹响了法治中国的号角,开启了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之路。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将“依法治理”明确为网络强国建设的原则要求之一。随着网络空间法治化的进程加快,舆论管理成为网络空间法治化的重要内容。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加强理论研究和舆论引导”。在此背景下,高职学生作为网络空间里最主要的活跃群体之一,对其加强舆论管理成为打造健康发展、有序运行的网络生态圈的重要工作。实际上,受到网络空间舆情主体特殊性、管理客体复杂性和传播载体多元化的影响,当前高职学生的舆论管理在目标定位、预警机制、方法手段与技术运用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对此,有必要基于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深入探讨高职学生舆论管理的有效路径,从而凝聚社会共识,适应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的建设目标。

一、网络空间法治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舆论管理的特点

(一)网络舆情主体特殊化

网络空间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其使用主体主要是具备一定网络技术和用网条件的年轻群体,在这一群体中,高职学生受年龄、身份、学识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又是最具特殊性的群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22年2月25日在京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联网普及率达73%,其中网民群体中学生占比达到21.7%[1]。高职学生作为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群体,除了数量规模庞大以外,相对于其它主体,其特殊性还表现在其他方面:一是在年龄上,高职学生处于血气方刚的青春时期,情感敏感、激动易怒,在学习生活中面临压力与困难时,更倾向于在虚拟网络空间中寻求宣泄之法,由此增加了网络舆情管理的工作量;二是在身份上,高职学生除了基本的课程学习之外,相对自由,置身于网络空间的时间充裕,在网络上留下的痕迹众多,这就导致网络舆情管理所需要监管的领域更宽泛;三是在学识上,高职学生还处于文化的学习期与理性思维的养成期,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差,容易沉沦于网络,加之受到网络良莠不齐的信息诱导,很容易丧失心志,从而加重在网络空间中的迷失程度而无法自拔。

(二)舆论管理客体复杂化

舆论管理的客体通常是某一正在快速传播或发酵的舆论,高职院校作为一个学术自由、文化开放、思想兼容之地,网络空间的开放、泛在、便捷和多元的特点很好地满足了高职学生追求自主、反对权威、标新立异和个性解放的需要,进而发展成为舆论孕育孵化的最佳场所。在此过程中汇聚的各种人际关系、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意识形态总能找到与高职学生心理与精神相契合的重合点,并进一步演化成为舆论焦点,使高职学生沉迷其中。而且网络空间内充斥了太多的教育热点、娱乐信息、校园逸事、社会动态与国情民事,无论哪一类类型,只要引起了高职学生的关注,便会在冠以学生的意识属性后被迅速传播,从而引发一股舆论狂潮。一般而言,这种舆论通常突如其来,且来势汹汹,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领域,还是娱乐、生活与学习范畴,在二次加工、歪曲事实、虚假报道之下失实成为舆论热点,从而增加了对高职学生舆论管理引导的难度。此外,高职学生长期处于一个相对自由的现实环境下,很容易将这种自由氛围带入到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多元化价值取向的网络言语随处可见,内容的随意性很大程度上掩盖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的原则,稍微不慎,便激起舆情矛盾的恶化,进一步增加了舆论管理的客体复杂化。

(三)舆论传播载体多元化

信息时代的发展,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开辟了一个新的网络活动空间,这一空间沿袭了网络的开放、泛在和便捷的特点,容纳汇聚了各个国家与民族的意识文化,成为人类日常生活娱乐的重要虚拟场所[2]。而多元化的自媒体则是通往网络空间的主要通径,同时也是高职学生自由发表评论、阐释观点和表达喜恶的重要载体。当前多元化的自媒体使网络空间被无限放大,无论是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短视频平台,都在主功能下衍生了社交点评、内容孵化、信息传播、动态分享等诸多附带功能,从而使舆论传播的载体更加复杂[3]。以抖音APP为例,其主功能为短视频创作,附带功能包括社交通讯、信息分享、内容点评、查阅关注等,这些功能模块增强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同时也扩大了舆论管控的横截面。当然在爆发式增长的媒体平台中,抖音只是其中一种,其他传播媒体如微信、微博、快手、淘宝、网易等平台,均有内容孵化与信息传播的功能。同时,这些媒体的进入门槛低,强大的功能与便捷的服务受到广大高职学生的追捧喜爱,多元化的信息载体在丰富舆论传播路径的同时,也加大了网络舆论管理的难度。

二、网络空间法治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舆论管理的问题

(一)舆论管理的思想定位不明晰

高职院校承担的是传播专业技能知识、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职能,管理工作也是围绕营造有序的教学环境开展。高职院校对于网络舆情的监控和管理,通常采取以“堵”治乱的策略,忽略了对舆情的“疏通”,使得舆论管理的思想定位不明晰[4]。具体而言,一是高职院校舆论管理属于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环,基本没有制定系统化目标,或者只是简单地依附于学生管理的目标中,即秉持非乱即安的思想,只要没有造成舆情动乱,便不加管理。在此情况下,舆论管理的手段、预警、技术等不成熟,只有等到出现舆情危机,才会迫于外界压力着手处理。二是对于舆论管理的定位还不明确。整体上看,舆论是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现,无论是网络舆论,还是传统舆论,都有利有弊,只有弊大于利,才会进行管理,而实际上网络舆论的发展本身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其间很难研判是利还是弊。高职院校把舆论管理定位在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境地,平时舆情管理观念不强,重视程度不够。三是舆论管理缺少主动性,联动协作与信息分享的意识不到位。当前高职院校舆论管理工作由党委总体负责,宣传部、网信中心、保卫处、学生处共同参与,这些机构都非专职的管理部门,在垂直式管理模式下,舆论管理作为次要工作,开展的主动性不足,联动协作与信息分享不够,以致舆情管理出现真空地带。

(二)网络舆情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虽然网络空间没有时空界限,但舆情的发酵是存在空间区域与时间节点的,其围绕源头事件发生的地点与时间不断扩散,在见网曝光后被广大网民群体关注,形成一股舆论风暴。由此可见,舆论管理最重要的环节在于对源头事件的管控。但实际上,当前高职院校并未形成健全的管理机制,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没有形成统一的网络舆情监管部门,高职院校虽然设立了信息技术中心,但其重心主要放在对教学工作相关的采集、监测、研判与分析上,对于私密性的网络空间关注度不够。加之社会网络舆情监管主要由驻地网信部门负责,舆情形成之初,网信部门与高职院校的联动便已存在滞后性,对舆情的了解与处理往往是后知后觉。二是没有建立有效的网络舆论预警机制。由于舆情产生的即时性、快速性特点,当前高职院校还没有形成较为精确的预警机制,加之学校网络舆情的主要管理群体由辅导员、学生干部组成,前者在舆情监测技术上有所欠缺,后者由于社会阅历不够,对舆情的发展趋势与严重程序判断不准。三是没有形成职责明晰、统筹运作的管理机制。当前高职院校的舆论管理大多是临阵磨枪,在舆情危机来临时,时常出现各自推诿、相互扯皮的情况,部门与部门、人员与人员之间的沟通衔接不顺畅,没有建立高效的舆情信息发布、预防、危机处理体系以及舆情月报机制。

(三)舆论管理的手段不灵活

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危机的出现与舆情管理主体的特殊性关联较大,大多数情况下,高职学生处于血气方刚的青春时期,社会阅历不足、自主判断能力不强,在面临压力与困难时,更倾向在虚拟网络空间中进行情绪宣泄。对此,高职院校应从学生角度进行舆论管理,深入了解学生诉求,站在学生立场实施管理。但实际上,当前多数高职院校应对网络舆情的方式比较传统,缺乏灵活性,自上而下的命令式管理模式占据主导地位,用权威压制学生的诉求[5]。针对部分舆情危机,采取断网、处分与其他惩罚方式来消减热度,治标不治本,并且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新时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割裂了舆论管理主体的特殊性特点。同时,高职院校舆论管理定位不明确,无法正确对待形成的舆情危机,对一些负面舆情以“堵”治乱,一味采取封帖、撤帖、删评、禁言来封锁消息,掩盖和隐瞒事情真相,忽略信息化的“零时传播”特点。这虽然一时奏效,但往往会“按下葫芦浮起瓢”,引起新一轮舆论的反弹,埋下新的舆情隐患。

(四)舆论管理的监管技术不成熟

在当前大数据、信息化、云空间的加持下,互联网的整体容量更大传播速度更加快捷,尤其是新媒体的日新月异,出现了巨头平台,扩大了舆论制造的用户基础,例如微信的月活跃用户已经超过11亿。规模庞大的用户群体所产生的信息量及爆发的舆情数也极为巨大,而高职学生在使用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中,所发布的信息言论数不胜数。高职院校为了对学生的言论进行全面有效监管,需要借助相关的技术手段展开。然而,整体来看,高职院校舆论管理面临的技术瓶颈极为明显:一方面在互联网技术创新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受到监管技术薄弱、经费不足、监管设备老旧、相关人才短缺等因素制约,导致对海量的舆情监管有心无力;另一方面,网络空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无限扩大,各种形式的内容,如音频、视频、照片、文字都有可能被上传到网络各种平台,增加了高职院校的舆论信息监管难度。例如同一事件的视频、照片或文字材料,有可能同时出现在不同网络媒体中,扩大了事件的受众覆盖面,在既有的技术环境下,高职院校的监管技术无法走在舆论产生技术的前列。

三、网络空间法治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舆论管理的创新路径

(一)设置管理目标,准确定位行动方向

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在当前法治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舆论管理工作,提高重视程度,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制定舆论管理目标,将舆论管理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对校园热点事件与社会头条新闻的关注,适时了解校园的舆论动向,并据此制定舆论引导方案。同时,根据引导方案来完善舆论管理的手段方法、预警机制与管理技术,建立事件发生前、中、后的舆论应对策略[6]。二是提高对舆论管理的重视度,树立忧患意识,做好舆论风险的应对准备,不要等到舆情危机时才仓促应战。同时也不要盲目指责舆论中心的学生,要抱以理性的观点对待舆论危机的出现,加强舆论教育引导,教育学生依法行使言论自由,合理表达思想感情。三是在思想意识上增强舆论管理的主动性,准确定位管理行动的目的与方向,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上开展舆论管理的联动协作与信息分享,将相关部门与主体联系起来,建立统一指挥平台,提高舆论管理的机动性与统一性。尤其是利用好“三全育人”和“思政教育”的舆论阵地,形成集党委成员、思政教师、辅导员、学生于一体的舆论管理团队,避免舆情管理出现真空地带。

(二)实现制度引导,完善舆情预警机制

网络空间法治化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加快完善舆论管理机制。对此,高职院校一是要聚拢不同管理主体的力量,建立一体化的网络舆情监管部门,专门负责校园舆情的管理与引导工作,承担对校园事件与言论信息采集、监测、研判与分析的职责。同时,学校还要实行校内舆论管理的双向联动机制。在纵向上以院校、学院、专业、班级、寝室为单位,形成点对点的网络舆情监管网;在横向上强化院校与公安、网信部门及新闻媒体等社会力量的协作,建立信息互通的合作模式,在优势资源共建共享共用的机制下,形成多元主体的网络舆论管理联动机制[7]。二是建立有效的网络舆论预警机制。无论是辅导员还是学生干部,都是网络舆论管理的重要力量,针对老师与学生在舆论管理中的固有缺陷,可以增强相关教育培训项目或内容,补齐辅导员的技术短板与学生的社会阅历缺陷,以此提升舆情预警机制的灵活性,加强对舆情发展趋势与严重程序的精准判断。三是建立职责明晰、统筹运作的管理机制。完善校园内部网络用户的实名登记制度,以寝室或个体为单位配以IP地址,提高对网络舆论信息的定位追踪能力,使网络舆论信息无处遁形[8];在此基础上,完善高职院校的舆论管理主体,将职责落实到具体每个人身上,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能够有效避免各自推诿、相互扯皮现象的发生。此外,还可以建立高效的舆情处理体系、舆情月报机制和新闻发言人制度等,为高职院校舆情管理提供保障。

(三)整合内外资源,创新舆论管理方法

网络空间的虚拟性抹平了时空界限,使得高职院校学生舆论管理突破了现实的空间区域与时间节点。因此,高职院校加强学生舆论管理,需要不断整合内容资源,创新舆论管理方法。一方面,在高职院校内部,可以从教育资源、网络资源、行事命令三个方向进行创新[9]。在教育资源上,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校园活动、主题班会、法律讲堂等资源,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与自控能力,在情感上加以引导,用教育的方式来提升社会阅历与自主判断能力,避免陷入网络舆论之中;在网络资源上,加强校园宽带网络的布控,对学生用网时间节点、IP地址进行整合规划,对常见媒体平台中的校园热门事件与社会新闻持续关注,利用大数据与人工分析,通过抓关键词对学生的网络言行进行筛选;在行政领导上,避免自上而下的权威压制式管理方法,改变传统舆论管理手段,坚持以德服人、以人为本的原则来处理舆情中心的涉事学生。另一方面,在高职院校外部,开展与公安、网信部门、媒体平台的多方合作,汇聚各方力量对校园区域内的舆情走势进行分析,选择最优方案来化解舆情危机,以官方说明、公告来还原事件真相,引导舆情的发展,避免撤帖、删评、禁言等暴力式舆论管理方法。

(四)推进技术更迭,提高团队工作效率

当前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增加了校园网络舆情监管的难度,针对当前高职院校舆论管理的技术困境,可以从以下方面予以突破:一是不断更新网络舆情的监管技术,合理运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分析,在各大媒体平台上抓取与舆论相关的关键词,进行深度跟踪监管,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当然也可以运用大数据分析,建立舆情分析平台,来挖掘校园内部产生的海量数据,对出现的音频、视频、照片、文字进行甄别,一旦出现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的言论行为,及时制止并追究相关学生的责任,利用发布澄清公告的方式及时扭转网络舆情的走向。二是提升网络舆情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升教师信息采取、传输与分析的技术实力以及在网络舆情领域内的法律知识,选择对网络舆情较为敏感的人员担任舆情管理工作,从而增强高职院校对舆情管理的技术分析,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将舆情管理技术融合到智慧校园建设中,通过智慧校园的资金投入,加大新技术的应用,提高校园网络舆情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率。

猜你喜欢

网络空间舆情舆论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消费舆情
舆情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舆情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舆情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