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推进滨州市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研究

2022-03-18■李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滨州市城乡绿色

■李 萍

(中共滨州市委党校,山东 滨州 256600)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绿色发展成为时代潮流,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已成为人民群众的普遍需求。2021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城乡建设是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1]。这为今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随着滨州在城乡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缺乏系统性规划、群众对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认识程度不够、城乡建设绿色科技创新和应用不足等一系列的问题,影响了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义

城乡建设是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当前,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希望有更优美的生活环境和更舒适的生活条件。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

(一)有利于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

《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中指出:“推进城乡基础设施补短板和更新改造专项行动以及体系化建设,提高基础设施绿色、智能、协同、安全水平。”[1]高质量的生活环境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绿色发展的目标下,妥善处理好城乡建设和环境的关系,真正为群众提供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逐步提高人居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提高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能力,不仅有助于弥补城乡基础设施的不足,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而且有助于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增强人民幸福感,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二)有利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高城乡居民的幸福感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文明、历史、传统精神的灵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历史建筑的文化传承作用越来越受重视,历史建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文化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不仅有利于保护、利用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历史建筑,提高城乡建设过程中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也有利于打造城市特色、打造城市品牌,对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如,结合滨州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特点,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强化对文化保护工作的严格监督与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政策。积极做好调查与建档工作,明确滨州的历史文化资源储量及类型、特色等,在绿色发展中避免出现千篇一律的状况[1]。针对高新区、惠民县、博兴县、无棣县和信阳镇等历史名城和名镇实施全面保护,对老粮所等古建筑实施全面保护,在城乡建设中避免出现违法拆除的情况,真正体现生态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同关系,避免历史建筑和名胜古迹遭到破坏。针对建筑实施绿色化改造,在此过程中应该做好严格的审批工作,确保改造方案的可行性及合理性,落实绿色化发展的基本要求。在现代化进程中,推进滨州市城乡建设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文化的摒弃,而是要在继承中不断发展,保留城乡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整个城市的文化内涵,构建良好的人文风气。

(三)有利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亿万农民美好生活的物质载体和精神归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2]。在现代化进程中,转变城乡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绿色发展,以建设绿色宜居美丽乡村为契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有利于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而且有利于增强农村自身的生态竞争力和经济实力,也对统筹城乡生态建设一体化、降低重复建设成本起到积极作用。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提出“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绿色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推动力。转变城乡建设发展方式,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能够有效控制城乡建设的资源能源消耗量,严格控制碳排放量,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二、滨州市城乡建设绿色发展面临的困境

随着滨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上取得重大进展,城乡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发生重大变化。但与发达城市相比,滨州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起步较晚,仍存在城乡建设绿色规划统筹难以协调、群众对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认识程度不够、城乡建设绿色科技创新不足等问题有待解决。

(一)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缺乏系统性规划

为改善居民宜居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根据城乡建设现状,滨州市编制了多项涉及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专项规划,破解城乡发展困局,提高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但目前滨州市还没有制定出一个具有“多规合一”性的统筹城乡建设绿色融合发展的规划[3],导致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地方实践中,工作系统性不强,各项工作紧密性、衔接性、协调性不够,城市建设绿色发展改造与农村绿色改造不衔接、不协调,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二)群众对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认识程度不够

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工程涉及面广,很多工作需要居民的支持和配合。城乡居民应是主要参与者,但目前由于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城乡居民对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内涵和要求认识不足,相关知识不足,参与度不高,难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氛围。比如在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节能、节水工作,很多居民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养成节能、节水习惯,浪费能源、浪费用水现象仍较为普遍。

(三)城乡建设绿色科技创新和应用不足

城乡建设绿色科技创新和应用是推动城乡绿色发展的核心和关键。目前,城乡建设传统产业正处于绿色转型过程中,城乡建设绿色科技创新和应用工作仍然面临着“瓶颈”[3]。一是绿色技术投入大、风险高,部分企业不愿意承担巨大的投资风险;二是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和应用的人才匮乏,未能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体制,影响了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4]。

(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仍然任重道远

城乡建设绿色发展需要合理的产业规划布局和工业企业的绿色低碳生产。滨州市产业结构偏重偏煤,产业高耗能、高排放。虽然近几年滨州市工业企业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积极开展燃煤替代和污染物排放工艺改造升级,煤炭压减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滨州市以煤、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由于规划的历史原因,部分高污染、高耗能工业企业离居民区较近,影响了居民居住环境的改善。滨州大部分农村生产方式仍采用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农药使用量和化肥使用量均居全省前列,导致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量较大,也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

三、推进滨州市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统筹规划

推动政府和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多规合一”的统筹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规划,进一步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高位推动,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大力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行动及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契机,以创建绿色生态城区为抓手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落实目标责任,建立完善政府主导、市场推动相结合的推广模式,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绿色行动,形成强大的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合力。

(二)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宣传教育

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生产生活行为和状态,需要全社会予以支持,积极参与,落实在社会生活中。在良好的生态环境面前,每个人都是“乘凉者”,但更要做“种树者”。要采取多种方式,利用多种媒介,尤其是要通过微博、微信、网站等新媒体,大力宣传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理念和相关知识,提高群众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中的参与意识,增强群众的绿色环保意识,提高绿色生产生活技能,培养绿色生产生活习惯,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良好的风气。

(三)做好产业节能降耗改造和转型升级

绿色发展是做好产业节能降耗改造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来源。一是在新发展阶段应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滨州市城乡建设全过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优势产业发展,着力转变方式,调整优化结构,做好产业节能降耗改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二是要大力发展新兴绿色产业,避免走传统产业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推动发展的老路,走出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推动发展的新路[5]。提升新兴绿色产业在我市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促进形成我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三是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坚持政策引导,加强规划、价格、财政、金融、土地、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引导,将大量的节能环保需求转化为实际的节能环保市场[6]。鼓励产学研单位加大投入,积极开展科技研究和创新,提高绿色节能技术水平。创新融资机制,吸引资金投入,推动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四是调整优化工业规划布局。对具备条件的,引导、鼓励、支持工业企业搬迁,将工业企业搬离生活区、商务办公区,搬离主城区,减小工业企业排放污染对居民办公生活的影响。

(四)健全完善科技创新和应用体制机制

科技创新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重要抓手。健全完善科技创新和应用体制机制,有助于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科研能力建设。增进与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之间的交流沟通,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引进,提高科技创新水平,通过技术攻关解决当前面临的技术难题,提高绿色发展整体效能。二是加大科技创新和应用奖励激励。设立科技创新和应用激励基金,加大科技创新和应用奖励,定期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同时为科技创新人才提供培养开发和子女上学等方面的政策倾斜,以便科技创新人才更全身心地投入科技创新和技术推进应用中去。三是做好信息化支撑。建立信息平台,建立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分析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信息化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中的应用水平,提高绿色发展管理水平。四是做好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和保险企业开发城乡建设绿色发展金融产品,以绿色低碳金融助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

(五)健全城乡基础设施

对滨州市城乡基础设施情况进行调查与评估,遵循实事求是和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专项改造和新建工作,既要保障城乡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实用性,也要确保良好的绿色性及环保性。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加快公交场站、专用车道和电动汽车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绿色步道和慢行系统建设,促进绿色交通、绿色出行。加快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建设,使城乡污水能够得到高效处理,提高城乡水环境质量。支持中水回用和节水改造,避免水资源浪费。积极做好天然气管网的建设与改造工作,降低煤炭消耗量,促进空气质量改善。

(六)支持农村绿色高效农业、产业发展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农膜科学使用回收,支持秸秆综合利用[7]。培育农村绿色高效农业是绿色、低碳农业发展的需要,是满足消费者对绿色、低碳农产品需求的需要。一是积极加强现代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建设。加强有机肥推广、绿色防控、轮作休耕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工作,积极推动有机农产品认证和品牌农业建设。二是积极开展绿色农业科技研究应用。以科技为导向,积极研发相关技术,支持相关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科技创新战略联盟,构建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科技研发、产业孵化于一体的“产学研”园区,全面提升农业领域自主研发能力和应用能力。三是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智慧化、精准化水平。四是积极发展特色绿色农村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绿色农村产业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提高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发展壮大新型业态,切实把绿色发展理念全方位融到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各个方面,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以科技创新和现代服务业引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8]。大力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重视发展乡村旅游业,统筹规划,全域推进,创建一批特色旅游村和精品路线。

在滨州市城乡建设中融入绿色发展理念,不仅能够促进城乡居住环境的全面改善,而且可以促进发展模式的创新与改革,为城乡治理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由于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缺乏系统性规划、群众对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认识程度不够、城乡建设绿色科技创新和应用不足等等问题,也会导致城乡建设的实效性不高,难以达到绿色发展的基本要求。为此,应该通过加强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统筹规划,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宣传教育,做好产业节能降耗改造和转型升级,健全完善科技创新和应用体制机制、健全城乡基础设施,支持农村绿色高效农业、产业发展等方式,逐步构建全新的绿色发展体系,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在城乡统筹发展中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猜你喜欢

滨州市城乡绿色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的滨州市水污染防治问题研究
绿色低碳
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校园记者站成立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城乡涌动创业潮
滨州市蒲园木本观赏植物资源及配置分析
滨州市一道中考题的探研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