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研究
2022-03-18马俭忠
马俭忠
(青海民族大学,青海 西宁 810000)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其合作精神,提升其自觉能动性和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部于2017年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其中强调了实践育人的重要性,提出要加强实践育人实效,拓展实践平台,完善支持机制,教育引导师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各高校以此为切入口,积极探索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不高。一是来自学生方面,一些大学生思想观念陈旧,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好工作,而社会实践活动课只是辅修课,所以不愿意参加社会实践;还有一些大学生因家庭经济状况不好,想利用假期打工补贴家用而没有时间参与社会实践。二是来自高校方面。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多集中在假期,活动形式单一,不能满足全体学生的实践需求,影响了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高校缺乏完善的社会实践制度和机制。目前,一些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存在漏缺,集中于开展志愿服务、文化下乡公益演出、志愿支教等项目,而对于专业设置上的社会实践项目少之又少,存在重理论学科轻社会实践现象,这就使得大学生专业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留有空白。同时,高校还缺乏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监查和管理机制,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考核一般都是上交实践心得体会即可。而对于学生上交的心得体会却很少被认真评阅和批改,更没有通过评阅实践心得而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给予批评和指正,这就使得部分大学生产生了一种消极的情绪和被动的心态,从而不重视实践心得的书写,甚至有些学生直接从网上摘抄稍加修改就草草了事,这样既没有达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又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3.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一些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存在“走过场”的形式,对社会实践的形式、规模宣传过盛,对社会实践的过程、效果疏于管理。因此,为了完成学校的社会实践任务,个别学生根本就没有深入到实践基地去实习,调查报告也只是盲目模仿甚至是抄袭。在这样情境下,学生无法深入了解社会,体验生活,解决实际的问题。
4.高校投入的社会实践经费不充足。据了解,某些高校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投入的经费严重不足,这也成为困扰有效开展大学生实践活动的重大障碍。比如:在志愿支教中,真正需要支教的地区往往是最贫困最落后的地区,在这些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就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然而,由于高校教育经费中仅有很少一部分可用于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得到学校的资金支持和帮助,难以满足全体学生的社会实践需要。这势必导致学生的参与度大大降低。
5.理工类学生参与度低于文史类学生。由于专业要求不一样,文史类学生需要做更多的田野调查,所以每逢假期,他们就会自发地参与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为自己的毕业论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而理科生则不然,他们更愿意呆在实验室等待实验数据。而从总体上看,我国在校大学生中理工类学生人数略高于文史类学生,这样导致高校的社会实践人数的降低。
二、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路径
1.提高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建设的认识。转变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观念,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当前形式下迫在眉睫的任务之一。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为大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创立便利的条件,将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合理设置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学分,使社会实践活动成为每一位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让学生长期置身于社会实践活动中,使其认识到社会实践活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另一方面,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积极采取和制定相应的引导激励措施和制度,使大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完成社会实践的各项工作,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例如,学校要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环节,规定每年的寒暑假为固定的实践活动时间,并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考核标准等管理办法,同时,还要将学生社会实践成绩作为学分计入成绩中,且作为评选优秀班干部、优秀学生、优秀团员、党员等荣誉的重要支撑条件。这样就可以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大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
2.加大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资金投入。首先,地方政府要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这是经费的主要来源,而且往往是比较稳定的。其次,学校要扩大学生实践活动经费的拨款比例,将大学生与教师的社会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营造全校全员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良好氛围。再次,还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资助,实现校企合作,为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有利的条件,达到双赢的目的。例如,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弘扬地方特色文化结合起来,有效地开展促进当地企业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地方企业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收益,同时,地方企业可以在学校设立助学金、奖学金等,激励大学生更能积极地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中。最后,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对于好的社会实践项目,积极开展“网络众筹”,发挥大众优势。例如开展的“袋动中国,文明出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发挥网络众筹优势,让社会大众人士一起参与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提供财力和物力支持,为大学生更好的走向社会做铺垫。
3.完善社会实践制度。首先,对大学生实践活动过程中每一环节都要进行监督和管理,安排年轻教师一起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有利于对每个学生进行评定。其次,对大学生的整个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缜密的考核,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考核纳入学分制,作为一门实践综合课来严格要求学生,并把实践活动课成绩记入大学生的学籍档案中,让每位大学生认识到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通过建立完善的考核评定制度,对每位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效果以及最终的成绩进行实质性的监督与考核,使得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得以完善。再次,对于社会实践效果评估不能一方独大,要结合社会实践合作单位或是参与社会实践的受益对象,进行双方面的评定。合作单位和受益对象是最具有发言权的人,他们直接参与或是直接管理学生的社会实践,对于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态度、能力、积极性,具有一手资料的掌握。因此,结合合作单位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进行评定,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社会实践效果。最后,还应该设立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对表现突出和获得优秀成果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调动更大的积极性,挖掘更深的主动性。
4.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当前,部分高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式过于单一,内容简单,缺乏创新,在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并没有把大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得以考虑,缺乏依据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各个学习阶段所进行的社会实践内容系统化的设计与规划,在活动过程的设计与规划方面同样也缺少对活动的整体规划,最终导致重点不明了,层次不清楚。因此,要想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效的开展,就要改变以往只注重专业课的课堂学习,忽视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更重要的是,要丰富当前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建立一套分内容、分层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活动体系。首先,将专业课的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社会实践活动中,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两条腿走路,让学生自由的畅游在理论和实践的海洋中,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积累经验,补充知识。其次,将勤工俭学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这种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校所设置的各种勤工俭学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的自立自强的意识,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再次,要将创新择业与社会实践活动密切联系起来,鼓励学生发挥专业技能,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启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实践和择业就业的能力,以应对社会就业的激烈竞争。
5.扩大社会实践的领域。这里的领域包括两个方面,即社会实践的地域和行业。从地域上来讲,由于大学生来源不一样,会存在学生想到沿海等较为发达城市开展社会实践,为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基础,也有的学生想留在本地,为本地发展贡献绵薄之力。这就需要培养单位不断开拓实践基地,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根据职业生涯规划作出的社会实践选择。此外,学校还应加强对社会实践行业的拓展,既要注重对国家政策宣传等方面的实践,也要加强用理工类科技促进产业发展方面的实践,不能集中力量发展一类,而疏忽了另一类。将社会实践的作用既体现在服务对象思想水平的提升上,也体现在服务对象生活水平的提高上。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有效的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首先,可以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复杂的环境,了解国家当下的形势发展;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对即将步入的社会有一个初步了解,对即将从事的工作有全面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扭转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其次,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劳动意识。
在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和方法,解决当今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从地方政府、学校、大学生三方面同时入手逐一攻克。地方政府要实施教育经费向各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倾斜政策,确保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经费充足。同时,高校要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施过程的每一环节制定好考核和评定制度,确保大学生能够真正深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性的开展实践工作。大学生自身要转变观念,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有重新的认识,更好地挖掘自身的创新能力,提高自身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只有将这三方力量紧紧地凝结在一起,共同协作,才能解决好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