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本科毕业设计改革研究

2022-03-18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本科毕业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王 迎

(大连财经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2018年10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强调要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形成招生、培养与就业联动机制,优化实践育人机制,强化质量评价保障机制,形成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机制。《意见》中还指出,要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深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训练等关键领域改革。[1]可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仍然是本科教育中的重点工作。而实际上,从2015年起,教育部就已经开始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力争建立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近年来,各高校广泛开展了探索实践教学途径和模式活动,尝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传统的、单一的专业教育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果。

然而,作为学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的重要方法之一的本科毕业设计却始终存在学生创新意识弱、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低等问题。在当前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背景下,尚未实现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引入本科毕业设计环节,这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一、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本科毕业设计形式单一,与实习、就业脱钩

由于学校和论文指导教师的意识不足,并未向创新创业方向引导学生尝试新颖的、实践性更强的毕业论文形式。目前,大部分文科专业毕业设计都是以论文为主,而其他形式的毕业设计很少。这种传统的毕业论文模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由于形式过于僵化,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已经不能适应当今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背景下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高校需要思考的是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如何因材施教和适应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采取灵活多样的毕业设计形式就成为当前教育背景下的客观需要。另外,毕业设计不仅在时间安排上与实习、就业相冲突,而且与实习、就业关联度不高甚至脱钩,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没有精力也不太重视毕业设计,从而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和实践性。

2.毕业论文质量良莠不齐,论文内容空洞、抄袭现象严重

与高考扩招带来的低质量生源数量扩大相比,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凸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毕业论文质量的下降。2008年以后,这一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其中,论文质量的降低一方面表现为论文内容空洞。不可否定,选题的好坏是毕业论文研究的第一步,也是决定毕业论文内容、质量和价值的基础。但学生往往忽视这一点,选题不认真、不谨慎,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所选题目缺乏最基本的理论概念上的认识,研究思路和方法更无从谈及,也就不可能把论文做好做精。选题还需根据学生具备的理论知识和研究能力来确定,有的选题因本科生无法驾驭或缺乏针对性只能泛泛而谈。加之学生缺少对文献资料的理解、整理和综述能力,虽然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大量的与选题有关的文献材料,却缺乏对论文写作的全方位把握,仅将一些理论或前人的观点简单堆砌,导致论文内容空洞,缺乏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由此,又会引发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另一严重问题,即对别人的论文资料进行简单的照搬照抄,文章复制比过高,抄袭现象严重。

3.毕业设计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

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问题在毕业设计中普遍存在。当前的本科毕业设计从形式、内容到指导方式等方面都与学生的创新创业及就业活动脱钩,实践性不足,且对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帮助甚微,这些现实问题的存在限制了学校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作用的发挥。因此,要想建立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更应该注重毕业设计相关工作的开展。

在毕业设计环节提倡创新精神的培养,旨在提倡学生把创新精神渗透到毕业设计的写作中去。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毕业设计中自我创新成分不足或者严重缺乏,主要表现:一方面,论文在理论方面阐述过多,实证论述过少,缺乏实践性观点;另一方面,论文内容缺乏新意,有的毕业论文因选题过难而无法实现突破和创新,有的因为盲目追捧“热点”而人云亦云。

二、毕业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毕业设计形式单一化的管理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

人才的培养需要学校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作出明确的定位。目前,社会对本科人才的需求不仅体现在毕业生理论基础、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方面,还体现在其实践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在此背景下,高校充分意识到了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广泛开展了实践教学途径和模式的探索,试图在传统单一的专业教育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实践教学。然而,毕业设计过程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的重要方法,仍尚未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毕业设计的有机融合,单纯以论文形式进行毕业设计管理的模式,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严重脱节。这是当前毕业设计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2.学生态度不端正,科研能力训练缺乏

学生是毕业设计工作的主体,其学习态度和科研能力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直接因素。本科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时间安排往往与学生考研、实习及就业相冲突,导致用于本科毕业设计写作的时间尤为紧张。在此情形下,如果学生态度不端正,就会压缩毕业设计写作上的时间。据不完全调查显示,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利用4周或更短的时间来完成毕业论文,同时,由于学生缺乏系统的科研能力训练,其写作、资料整理和归纳、提炼升华等方面能力不足,也导致其只能以应付的态度来完成任务,其论文质量可想而知。

3.指导教师工作负担重,精力不足

在毕业设计写作过程中,不管是论文的选题、立意、框架结构及研究方法的敲定,还是论文行文乃至句、词、字、标点符号等诸多问题,都离不开指导教师的细心指导,因此,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与指导教师的付出是分不开的。换句话说,指导教师的付出是毕业设计质量的保证。指导教师在论文选题上科学指导,在资料收集上的帮助及研究方法上的指导等都与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有着密切联系。然而,由于学校师生比偏低,巨大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量,使得原本就存在教学和科研双重压力的教师们根本无法在论文指导过程中全身心投入时间和精力,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4.毕业设计质量保障机制不完善

高校对学生毕业设计写作过程的有效监控和管理是保障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促进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很多高校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但由于管理不利,使得规章制度往往流于形式,难以真正发挥其效用。同时,由于监控机制不完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认真负责、毕业设计质量好的指导教师和学生无法得到必要的激励,而对于那些在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敷衍了事、毕业设计质量差的指导教师和学生缺乏有力的惩戒,从而导致指导教师和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都比较消极和被动。

三、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

1.对毕业设计进行多元化模式改革

如前所述,当前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背景下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毕业设计质量下滑、不能适应社会对创新和实践型人才的需求等问题,是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毕业设计模式不合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高校应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毕业设计进行多元化模式改革相结合,提高毕业设计形式的灵活性、选题的针对性和对将来就业的适应性。

第一,做到“因材施教”。可根据学生参与的各类科技文化竞赛活动、研究性学习项目、参与的教师课题研究、毕业实习过程中参与的企业工程项目等,让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自主确定毕业设计的形式和方向。如:基于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计划下多种多样的形式和不拘一格的成果,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也不应该拘泥于格式,应多元化。包括创业案例分析报告和创业实践报告等。[2]

第二,利用实践基地资源实现指导教师团队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除了需要课堂创新创业的理论教学外,还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立企业导师制,让有创业、管理经验的导师指导学生,这种指导不仅要渗透到学生亲身参与到企业产品的生产、销售、研发、管理和拓展市场等实践环节中,而且要辐射到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环节。比如在企业中选择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业务人员做为毕业设计写作的校外指导教师,侧重实践应用方面的指导,让学生在参加实习、实践单位业务实际相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毕业设计,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其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进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2.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科研素质的培养

创新创业能力是当代大学生的必备基本素质之一。早在2012年,教育部就曾发出《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旨在锻炼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素质与实践能力。2018年9月1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其中明确要求高校要加速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创新性不足是当前本科毕业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创新能力缺乏与学生科研能力不足相辅相成。

加强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不仅能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还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高校应把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作为培养目标之一,并体现在学校的培养方案中。比如,考察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不应仅以考试形式进行,还可以增加社会调研、论文撰写、项目设计方案等形式。另外,还应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科研素养,比如引导学生关注研究动态,了解最新研究成果,参与科学研究活动等。学校还可以在毕业设计工作开始阶段,针对毕业设计的选题、国内外文献查找、数据收集和毕业设计写作规范等问题举办毕业设计写作专题讲座,提前给学生阐述毕业设计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加强对毕业设计写作过程的管理

对本科毕业设计写作过程的管理可以借鉴企业生产管理中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的部分理论,即全过程质量管理。在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质量监控,对毕业设计写作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从而建立起完整的质量控制和考核评价体系。

首先,提升学生、指导教师和学校管理部门对毕业设计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学生要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端正写作态度。指导教师要对毕业设计指导尽职尽责,始终把握和跟进学生写作全过程。学校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毕业设计写作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做好对毕业设计工作进展情况的阶段性检查,包括监督指导教师的指导次数和学生写作进度情况等。

其次,制定和完善毕业设计质量管理体系。毕业设计以质量管理体系的监控为保证。这需要明确界定从学校、学院到系部的三个管理层级组织之间的工作职责,制定更为具体和详尽的管理规范和管理细则,从而强化对毕业设计的全程质量监控。

第三,指导教师要加强责任意识,提高指导能力,以及改进其指导方法,以其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对学术前沿动态敏锐的洞察力,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以及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指导水平参与到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中。

4.认真做好毕业设计答辩工作

毕业答辩是整个毕业设计的最后环节,是全面检查和评估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严格答辩程序和答辩制度,有助于促进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答辩前,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要认真评阅学生的毕业设计,并给出合理的评定成绩。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中任何一位教师的评定成绩为不及格的学生不能参加答辩。答辩过程中,每名学生的答辩时间都要严格限制,并用于学生对其整个毕业设计的陈述和答辩教师针对论文对每名学生进行提问以及学生口头作答上。答辩教师根据学生毕业设计完成情况和答辩情况给出答辩成绩,尽量做到公平、公正。

5.建立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机制

作为评价毕业设计质量好坏的尺度和标准,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机制的地位举足轻重。针对不同毕业设计目标、不同类型选题,全校要采用统一的多元化评判标准。[3]参与评价主体的多样化是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机制建设关注的重点,其中既应注重毕业设计写作的成果评价(包括学术成果、学术价值评价以及社会价值评价),也应对毕业设计的写作过程进行评价。同时还应建立与之配套的、必要的激励约束机制对毕业设计的评价结果进行处理,包括建立毕业设计评优制度和抽查处罚制度。

每学年度开展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评选工作,参选优秀毕业设计评选的学生必须通过所在学院初评,各学院按一定比例进行二次筛选后向学校推荐获得参选资格的毕业设计,再由学校组织专家进行最终评选。学校要对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设计的学生及其指导教师给予表彰,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设计的设计成果要面向全校师生展示,以起到示范和激励作用。

在毕业设计工作结束后,对毕业设计质量进行抽查并将评定结果向全院通报。特别是要加强对存在抄袭现象的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处罚,使其在短期内产生震慑作用,并逐渐形成长效机制,逐步培养起求真务实的作风,让学术诚信内化为学生稳固的信念。

猜你喜欢

本科毕业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高校毕业设计展吸引业内眼球
“本科毕业论文要不要取消”为何长期无解
向彬师生书法展作品选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高等院校音乐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和写作的问题透视与思考
我的月子毕业论文
浅析本科毕业实习的现状及改进途径
我的月子毕业论文
The Characteristics ofEmailLanguage on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