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精神状态重要论述的理论阐释
2022-03-18彭蓉
彭 蓉
(重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44)
青年的精神状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目前学界对青年精神的研究主要围绕具体的精神形态展开,例如爱国主义精神、担当精神、创新精神、奋斗精神等,展现了青年精神的多重面向,但对青年的精神状态进行整体性审视和研究的成果,尚不多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1]9在此,习近平总书记将青年的“精神状态”与理想信念并列,并把它提升到国家发展的高度。这并非偶然,而是体现了党关于青年工作的规律性认识。鉴于此,在考察精神状态的一般性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精神状态的重要论述,并对青年精神状态的内涵、意义和提升进路等进行整体性研究是必要的。
一、提振青年精神状态是一项重要的时代课题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2]这可以视为习近平总书记从民族复兴高度对青年精神品格重要论述的最新表述,即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这一重要论述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志气、骨气、底气实际上归属于一个更为根本的理论问题,即青年的精神状态问题。
(一)精神状态:一个值得加以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崇尚精神的优良传统。精神,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条件,是一个国家不断前进的重要动力,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与此同时,一种思想、理论抑或是价值观,其精髓和实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精神。精神是一种存在,精神状态则是精神存在的状态。通常,人们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精神状态”一词,表示个体向外界展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精气神。
精神状态,犹如精神本身一样复杂且难以把握。有研究者如此界定:“精神状态是一定经济基础的产物和表现,是一定主体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理想信念、价值观等精神素养,通过情感、态度、言谈举止等表现出来的相对完整、特征鲜明的形态。”[3]这一观点是从唯物史观角度对精神状态下定义的,具有合理性。由是观之,精神状态具有如下特征:其一,精神状态具有时代性。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的精神状态不同。其二,精神状态具有复合性。它是一定主体在社会生活中展现出来的思想观念、理想信念、道德观念、价值理念等的综合体现,是内在精神气质和外在精神风貌的统一体。其三,精神状态具有稳定性。表示主体长期趋于稳定的一种精神气象,而不是一时一地展现出来的情感或情绪。
实际上,“精神状态”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生活话语,而且也作为一种政治话语在正式场合被加以强调和运用。例如,在党的十八大以前,习近平同志就强调过精神状态的重要性。他说,“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4]60,在工作顺利的时候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并不难,难的是在面对矛盾、问题、困难和挫折时,也能够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4]60。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过“精神状态”。例如,“脱贫攻坚考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2015),要“引导广大干部保持良好精神状态”(2016),要“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身强国强军伟大实践”(2016),要“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动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2018),“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2019),等等。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5]。这就把“精神状态”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可以说,“精神状态”在我们的政治生活中,已经成为一个高频词。“精神状态”也被赋予了鲜明的政治色彩。这就意味着“精神状态”获得了政治性内涵,从一个日常用语上升为政治术语。
(二)青年的角色和地位决定了青年精神状态的重要性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1]4我们党历来都非常重视青年的精神状态。这是由青年特有的地位和角色决定的。
青年的精神状态影响广泛而深远。概言之,主要有如下四方面。一是事关青年的成长成才。健康成长,内在地包含了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两个维度。同样地,青年的成长也包含生理成人和精神成人。其中,“精神成人”就意味着青年要在精神上趋于成熟和稳定。并且,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于青年干事创业也大有裨益。二是事关中华民族的文明素养。“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1]21三是事关国家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如前所述,青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作为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和生力军,青年的精神状态必然与整个国家发展的活力相关。从国际上看,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双重竞争,且后者在某种程度上对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影响更为深远,而青年的精神面貌、群体形象就是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四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6]在新的长征路上,必然还会有诸多风险挑战,必然还会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就需要我们在前进路上要以一往无前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作为坚强支撑。民族复兴的“接力棒”传到了青年一代的手中,也必然要求青年永葆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二、新时代中国青年应有的精神状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面对不同的青年群体都强调过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重要性,并对青年的时代角色进行过定位。据不完全统计,他要求和勉励青年要做“爱国者”“奋斗者”“奋进者”开拓者”“担当者”“奉献者”。这些角色定位实际上就蕴含着新时代青年应当具备的精神状态。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相关论述,至少可以概括出如下几点。
(一)新时代青年要有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
青年是最具活力与朝气的。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莫斯科大学对留苏中国学生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7]“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成为党对青年形象的经典性比喻。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再次对青年形象作了生动比喻:“青年犹如大地上茁壮成长的小树,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撑起一片天。青年又如初升的朝阳,不断积聚着能量,总有一刻会把光和热洒满大地。党和国家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8]“小树”和“朝阳”都是活力与希望的鲜活表达。这也意味着新时代青年要有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
朝气蓬勃,指向的是青春活力。保持青春活力,不单是纯生理概念。有的人,虽然年龄尚小,但却老态龙钟;有的人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精神年轻。可见,精神风貌是表征青春活力的重要指标。对于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讲,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就要从三个方面着力。首先,要有自信昂扬的姿态。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9]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更当自信、自立、自强。其次,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不懂就学,不会就练,没有条件就努力创造条件。”[10]要敢于创新创造,“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敢于质疑现有理论,勇于开拓新的方向,攻坚克难,追求卓越”[1]54,敢于追求真理、修正错误。最后,要有乐观向上的态度。青年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新时代青年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决心和意志,坚信自己能够攻坚克难、勇立潮头、劈波斩浪。面对成败得失,青年都要宠辱不惊,“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1]48-49。归结起来,保持朝气蓬勃就是“要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8]。
(二)新时代青年要有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青联十二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六大的贺信中指出:“紧跟时代砥砺前行,担当责任奋发有为,是我国青年的光荣传统,也是党和人民对青年的殷切期望。”[11]56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亿万人民群众在新的长征路上朝着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顺应时代潮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奋发有为,指向的是担当作为。其一,新时代青年要勇挑重担。勇挑重担,就是指新时代青年要自觉将自身的成长成才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结合,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担在肩上。“一切视探索尝试为畏途、一切把负重前行当吃亏,一切‘躲进小楼成一统’逃避责任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要不得的,都是成不了事情的,也是难以真正获得人生快乐的。”[12]15新时代青年要敢于跳出自己的小天地和“舒适圈”,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敢于挑大梁,不畏难、不畏重、不畏险;还要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奋斗担当,为建设一个更加和平、安全、繁荣、包容、美丽的世界贡献智慧和力量。其二,新时代青年要勇克难关。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彰显,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开辟了光明的前景。同时,在前进道路上,我们必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例如,在科学技术领域尤其是高科技领域,我们国家还存在诸多被西方国家“卡脖子”的难题。这些是我们国家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只有攻克这些难关,我们才能将“国之利器”握在手上,我们国家才能在国际社会站稳脚跟。因此,新时代中国青年必须要有忧患意识和进取意识,敢于向困难和挑战进军!其三,新时代青年要勇担风险。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同时,从国内和国际形势来看,风险依然存在。在未来征程上,我们还会继续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些斗争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领域。这些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我们要进行的伟大斗争,都是奔着问题去的。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善于发现问题、直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三)新时代青年要有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
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曾说过:“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13]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奋斗精神一点都不能少,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14]这就要求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有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
永不懈怠,指向的是驰而不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奋斗目标,就越需要矢志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绝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还有许多“娄山关”和“腊子口”需要去攻克,还需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还需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是新时代中国青年需要驰而不息奋斗的根本原因。“追求进步,是青年最宝贵的特质,也是党和人民最殷切的希望。”[8]只有不断进步,才能赶上时代从而引领时代。质言之,对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来讲,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就需要接续奋斗,继承革命先辈的遗志,把前人开创的事业继续干下去;坚持顽强奋斗,在面临困难、挫折和挑战时,具有顽强的意志和毅力,百折不挠;坚持团结奋斗,听党话、跟党走,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坚持艰苦奋斗,不惧怕困难、不贪图安逸、不怨天尤人,把自己置身于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坚持永久奋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三、提振新时代青年精神状态的现实进路
新时代提振青年的精神状态,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在精神引领、解疑释惑、精神供给等方面发力。同时,还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探寻青年精神成长规律,激发青年内在的精神主动。
(一)增强对青年的精神引领
青年良好的精神状态不会自发形成,而是需要加以引导和教育。其一,青年发展的阶段性和不成熟性决定了精神引领的必要性。青年富有朝气和活力、思维活跃、创造性强,应当充分肯定。同时,“青年人阅历不广,容易从自身角度、从理想状态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世界,难免给他们带来局限性。这是青年成长的规律,我们要尊重这个规律。”[12]13引领的前提是尊重。既要尊重规律本身,也要尊重青年的个性和特点。青年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我们需要增强对青年的引领。其二,当前在青年当中依然存在一些不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需要纠正。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总体向上向善向好,一大批青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奋斗奉献、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在基层一线经受磨砺、在创新创业中走在前列、在社会文明建设中引风气之先,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应有的担当。但不可否认,精致的利己主义、享乐主义、“佛系”“躺平”等依然在青年群体中存在。这些现象的存在,不利于青年的成长成才,也不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故而,对青年进行思想观念上的引导就尤为必要。其三,对青年进行精神引领是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现实需要。意识形态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去占领。青年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对象。从某种程度上讲,赢得了青年,就赢得了未来。因此,争取青年,就必然要用科学的思想理论、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去占领青年的精神世界,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青年进行精神引领,就要有意识地对青年进行精神供给。从根本上讲,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教育引导青年,尤其是要以五四精神、伟大建党精神与时代精神滋养青年的精神世界。归结起来,就是要引导青年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引导青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引导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15]。
(二)直面青年的精神困惑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加自信自强、富于思辨精神,同时也面临各种社会思潮的现实影响,不可避免会在理想和现实、主义和问题、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民族和世界等方面遇到思想困惑,更加需要深入细致的教育和引导。”[8]2019年,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当青年思想认识陷入困惑彷徨、人生抉择处于十字路口时要鼓励他们振奋精神、勇往直前。”[12]15这说明,青年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思想和精神困惑。面对青年的困惑,及时地释疑解惑尤为关键。
青年的精神困惑与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紧密相关。这些困惑或是关于社会,或是关于自身,或是学习上的,或是生活上和工作上的。归结起来,这些往往都是青年作为个体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以及自身成长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和困惑。例如,有学者认为,当代青年的精神困惑主要表现在“空心病”“佛系”与愤青等方面[16]。这些困惑若得不到有效解答,就很可能造成青年思想上的“扭结”“疙瘩”,甚至造成方向上的迷失,不利于青年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因此,对青年进行精神引领,首先就必须直面青年的“真实困惑”,并在此基础上,解疑释惑。值得注意的是,青年的思想困惑,有的是思想认识问题,有的则与青年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困境相关。针对第一种情况,要及时廓清思想迷雾;针对第二种情形,则需要解决青年的实际困难。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以及全社会都要充分信任青年、热情关心青年、严格要求青年,关注青年愿望、帮助青年发展、支持青年创业,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做青年工作的热心人、做青年群众的引路人。”[12]12-13单纯的说教和口号,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适得其反。只有解决青年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苦恼,才能真正赢得青年的信任。质言之,就是要在协助解决青年急、难、愁、盼问题的基础上,实现对青年的精神引领。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科学辩证法。
(三)激发青年的精神主动
增强对青年的精神引领、直面青年的精神困惑以及满足青年的精神需要,最终都要落在青年自身的主体性上。只有激发青年内在的精神主动,外在的教育引导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每每与青年交谈、或是给青年回信,都期盼广大青年能够具有历史主动精神。
激发青年的精神主动,应从知、情、意、行多维发力。概言之,可从如下角度着手。其一,理论武装。要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尤其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青年,让青年在理论上清醒,从而感受时代、理解时代、把握时代、赶上时代以致引领时代。其二,理想感召。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感召青年。要让青年一代明白实现理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从而激发青年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心。其三,价值引领。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大德,因而能够让青年一代明辨是非、自觉追求真善美、远离假恶丑,从而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其四,目标牵引。要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激励青年。要让青年一代明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几代人的夙愿,也是党和人民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的奋斗目标,青年应当“在场”,不能缺位,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其五,榜样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激发青年的内在主动,需要榜样的精神感召。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征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值得青年一代学习的英雄和榜样。他们将自己的青春、汗水、热血甚至是生命献给了中华民族复兴历史伟业。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点赞青年榜样。例如,习近平总书记给包括“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北大援鄂医疗队、中国冰雪健儿等青年群体的回信中,就肯定了青年群体的精神和行动,认为他们“体现了当代中国青年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11]170。榜样,是最好的行动标杆。因此,要科学选树榜样,用心阐述榜样精神,引导青年学习榜样。新时代青年自身也应当见贤思齐,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15],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在青春赛道上跑出自己最好的成绩!
总之,青年的精神状态是一个值得加以研究和关注的理论问题。青年的精神状态于青年、于国家、于民族、于未来,都至关重要。青春中国朝气与活力的保持,离不开青年青春能量的持续滋养。与此同时,对青年精神状态的研究还应当在多学科视域下进行。谨以此文,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