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赏析性阅读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2022-03-18郑青松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赏析口语思维能力

◎郑青松

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其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精神打下基础。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国际上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汉语热”。在国内,很多学校和老师、家长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语文学习,“大语文观”正深入人心。中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这不仅仅是因为阅读在考试中占据较大的比重,更是因为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思维能力。

重视阅读是全社会的共识,但在阅读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从调查可以看出,学生的阅读大多是浅层次的感知式阅读,阅读思维往往没有被激活,没有静下心来对内容加以咀嚼,对细节加以分析,对主题加以挖掘,导致思维活动不积极。从客观上来说,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迫使学生为追求高分而功利性阅读,使阅读过程缺乏一定的思维活动量。同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个人的重视程度和阅读能力也影响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初中学生在对作品内容的把握、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辨析、对写作风格的探究等方面需要教师的指导点拨。有一个好的指导,能弥补学生生活阅历的不足,解决学生理解能力缺乏的问题,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思维能力提升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巨大工程,有较长的周期性和延续性,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常常被一些急功近利的教师所忽视。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选择恰当的方法,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让其看到思维背后的“别有洞天”,从而把学生的阅读和思考有机巧妙地结合起来,做到勤于阅读、善于思考。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一、加强口语表达,培养形象思维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阅读理解的困难可能源于潜在的口头语言弱点。这种弱点存在于儿童早期,甚至在阅读被教之前。事实证明,阅读理解能力差的学生通常口语能力也差。为了有效地解决阅读理解能力缺陷问题,需要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在赏析性阅读教学中提升思维能力,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解码能力作为基础。学生如果对作品中的文字、标点符号等理解了,就能转化为口语。在教学《沁园春·雪》时,我就让学生反复地诵读,从阅读中训练学生口语。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在诵读时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本词所描绘的北国之景,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把脑海中的画面描绘出来。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二、鼓励创新探究,培养创造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对于学生的“天马行空”,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方法加以否定,而应鼓励学生激情燃烧自己头脑中闪现的思维火花。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有这么一段: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滞,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讨论时,有学生说“父亲”是因为害怕“母亲”得知真相后发飙而紧张得语无伦次;也有学生说“父亲”是因自己的如意算盘落空,遭受巨大打击后虚脱式地吞吞吐吐;还有学生说“父亲”是因为自己的亲弟弟遭遇如此窘迫的境况而内心舍不得,所以说话断断续续。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和复合性思维去探究“父亲”此时复杂的心理活动,来体会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感受当今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因势利导进一步探究人性的问题。

在教学本课之后,我还要求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完成“于勒叔叔又回来了”“姐夫知道了真相以后”等续写,让学生对头脑中的知识、信息进行思维再加工、再整合,产生新的思想,从而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三、巧用深追细研,培养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指的是带着发展、变化、联系和一分为二的观点看事物。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要想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富有成效的阅读,就必须关注学生的课堂动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维点拨和方法指导。巧妙利用提问、追问等质疑方式,可以把学生引向深度思维,使其对问题有更深的认识感悟。

阅读《艾青诗选》时,教师不仅要通过赏析阅读《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从诗人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体会诗人对下层人民困苦的悲悯,对祖国命运的忧伤,让学生探讨得出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个时期,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1978年以后,艾青诗歌创作达到了另一个高峰。通过带领学生赏析《光的赞歌》,领悟世人对“光”这一神奇的物质,给世界带来社会文明的赞美,以及对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的歌颂,体会诗人的睿智哲思。

经过集体探究得出:这一时期,诗人的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诗句变得更整齐,诗情变得更深沉,诗意变得更警策。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去探究诗人的诗歌风格为什么会产生变化,诗人又缘何经历了20年的沉静。从而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不同时代的社会背景,了解诗人内心情感变化的原因。循着探究的足迹,学生的思维能力自然而然地就会迁移提升了。

四、创设具体情境,培养独立思维

在赏析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培养其思维的深刻性和独立性。教师不能仅关注阅读教学的鉴赏、表达、交流等环节训练,而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以免最终落得个买椟还珠、缘木求鱼的尴尬局面;教师要有意识地紧扣文本精微之语,精心创设一定的情境,激活学生独立思考的热情,以帮助其形成独立思维能力。

教师可通过抓住文本精巧美妙之处,创设言语情境,还原学生的阅读体验,激起学生主动探知的欲望。

学习《泊秦淮》一诗,教师可以创设如下情境:“那一弯秋月,那一江秋水,那一片沙滩,那一首《后庭花》,那个低眉落寞的女子成为了秦淮河上永恒的定格。”在这种言语情境下,教师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构建画面,唤起学生的阅读体验。有的学生扣住诗歌第一段“烟”“寒水”“月”“沙”等意象,构造了一幅秦淮河上纸醉金迷、歌舞升平的画面。有的学生扣住第三句,以探究的方式揣测商女的身世,表达出对商女命运的同情,对醉生梦死、腐朽无能的统治者的谴责。在学生建构的画面中,教师两两进行对比,让学生思考赏析原诗中用词的妙处。比如,第一句中的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清幽淡雅的景象,使读诗的我们感觉到一种冷清愁寂的气氛,这也是此时诗人心情的写照。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语境,思考这些词语的深层内涵,学生展开积极独立的思考,最后归纳出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因此,设计一定的言语情境,可以有效唤醒学生的阅读体验,其思维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激发,思维能力随之得到训练巩固。

赏析性阅读能将语文学习的预期有效融入既定目标任务,融合听说读写活动,帮助学生从机械性阅读转向动力性阅读,从虚假性阅读转向真实性阅读,从浅表性阅读转向深度性阅读,从而实现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的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赏析口语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酒中的口语诗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语对对碰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练习口语的一些小提示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