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冰心“爱的哲学”文学创作解析

2022-03-18◎胡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小橘文学创作冰心

◎胡 琪

作为优秀的女性作家,冰心的文学创作具有强烈的母性意识,充满“爱的哲学”。冰心利用女性思想缜密和心思细腻的优点,从现实生活层面出发,结合自己对文学与生活的理解,灌注于散文创作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理念,在现当代文学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冰心的散文中,充满了积极的正能量,展现出童真、童趣、宣扬母爱的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因此大量作品入选初高中教材,给当前的教育和教学注入新的营养,发挥“爱”的力量。

一、冰心“爱的哲学”基本内涵

“爱的哲学”是对冰心文学创作中关于“爱”的主题散文的高度概括与总结。该散文类型创作充满了温柔和忧愁,一经发表就引起发了巨大轰动和关注,作品中“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的主张和理念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同与好感,产生强烈的共情效应,奠定了冰心在整个文坛的地位。该类型的作品有很多,比如《寄小读者》《小橘灯》等,“在青年的读者之中,有过极大的魔力”[1],也形成了“冰心体”散文的基本范式。

“冰心体”是对冰心文学创作尤其是散文创作的精炼概括,是对冰心行云流水的文字内容,真情实感的情感展现,以及充满温暖而又略带忧愁风格的赞扬。“冰心体”最大的特点就是表现出“心中想要说的话以及用心用爱去感受和生活”,即学者概括出的“爱的哲学”。“爱的哲学”是对我国传统儒家“仁爱”思想的当代传承与发扬,借鉴马克思哲学“民主”精华以及吸收泰戈尔“梵我同一”的古宗教教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人品格。在传统优秀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冰心将自己对爱和生活的理解入其中,形成“爱的哲学”思想体系。该思想以普世的关怀与同情为价值追求,渗透出伟大的人道主义济世精神,赞美自然之爱、母爱、儿童爱等,对人世间的爱进行了极致的刻画与宣扬。[2]

纵观冰心的散文创作,“爱的哲学”主要体现在她歌颂母爱、赞美童真之爱以及热爱大自然之爱等主题上。冰心凭借自己女性的身份,发出母爱是一切爱的原点,是人类爱的源泉,是创造和维护世间一切的动力,是最高无私的爱的呼吁;童真之爱是最纯粹和洁白的爱,是人生面对苦难和黑暗时的指明灯和前进的动力,是世界的未来和人类生生不息发展的希望,她赞美这种童真与温暖;自然之爱是高级的爱,是实现物我合一的唯一途径,大自然美丽而又神奇,热爱自然,崇尚自然是每个人心中都有的一种情愫。在“爱”的主题统一于“爱的哲学”之中,成为冰心散文创作中的核心与精华,展现出她独特的文学魅力与人文情怀。

二、冰心“爱的哲学”的创作理念

冰心以“爱的哲学”为理念创作出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主题鲜明,语言优美,为当下的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助力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新的语文教学改革提出“联系生活,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的指导思想,将冰心的《小橘灯》等选为指定教材,进一步提出“开放、多元、不确定”的作品解读模式,改变了传统作品中的斗争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爱的哲学”深度思考。

传统教学模式中对于《小橘灯》作品的解读往往从“革命”的背景出发,带有较强的阶级意识,影响了该作品开放和多元解读。其实从文本内容来看,“小橘灯”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和符号化特征,是冰心“爱的哲学”的生动体现。文章中处处透露着“爱”和“温暖”,“我”对小姑娘的帮助是处于母性“爱”的本能;小姑娘对母亲的照顾是出于童真之爱,是出于“孝”和“懂事”,是爱的另外一种体现;他们对父亲回归的期盼以及对“我”帮助的感激与回应都是以“爱”为前提的,是人性温暖的最好见证。这样一个充满苦难濒临毁灭的家庭在“爱”的温暖下找到了希望和勇气,用“橘灯”照亮前路,此时“橘灯”就是爱的象征,也是作者想要传达的主要思想内容之一。

另外,在《寄小读者》系列中,冰心“爱的哲学”理念得到更多的应用和体现。冰心认为母爱是伟大的,对于母爱的依恋是儿童的一种天性,这种依恋缠绵而又感人,应该得到有力的展现。比如她在《通讯·十》当中满怀欣喜的回味母亲讲述她小时候的故事,期间将自己与母亲融为一体,最后发出“宇宙没了,只有母亲和我,只有母亲,我是她的一部分”的感慨,此时的“我”与母亲相隔万里,但却心灵相通,展现出我与母亲血浓于水之情。这篇文章由两部分构成,叙述与抒情合二为一。作品前部分以母亲讲述“我”幼时的事的方式来歌颂母爱:“她从最初已知道我,认识我,喜爱我,在我不知道不承认世界上有个我的时候,她已爱了我了。”以此为着力点,引导读者去感受爱和爱自己的母亲。后半部分对母爱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渲染与赞美,“她爱我的肉体,她爱我的灵魂,她爱我前后左右,过去,将来,现在的一切!”“她对于我的爱,不因着万物毁灭而更变!”“她的爱不但包围着我,而且普遍的包围着一切爱我的人;而且因着爱我,她也爱了天下的儿女,她更爱了天下的母亲。”[3]这里,冰心对“爱”进行了全方位的抒情与赞美,由自己对母亲的情感延伸到对全天下的母亲,抒情色彩更加浓厚,情感得到了升华。冰心将“爱的哲学”渗透在字里行间,情真而意切,具有非常强的感染力,能够引发读者的移情和共鸣,带来心灵的润养与境界的提升。

三、冰心“爱的哲学”创作的艺术特色

冰心“爱的哲学”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及独特的艺术特色,作为女性作家,文学语言清新细腻,直白易懂,文学情感丰富,作品主题鲜明,富有音乐的节奏感和绘画的画面感,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冰心“爱的哲学”文学创作具有独特的语言之美。作为女性作家,天生情感细腻,文学语言充满口语化和生活化,温柔细腻,含蓄委婉,更加容易播散“爱”的力量。纵观其作品,没有枯燥的说教和生硬的灌输,也不是简单的传授和讲解,而是融入自己的主观感受,借助生动的语言艺术,通过行云流水般的描述,实现“爱”的思想传递,具有浓厚的人文性和艺术性。另外,冰心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古典文学修养,在创作中积极吸收和融合古典语言句式及优点,精心锤炼,形成自己浅白而又易于理解的语言特点。[4]比如在《通讯·七》中借鉴李清照的词《武陵春》写道:“痴绝的无数送行者……载着最终的离愁,飘然西去。”语言清晰易懂,情感丰满感人。

冰心“爱的哲学”文学创作还具有中国古典的意象之美。意象是我国古典文学当中重要的范畴,《周易》里说“圣人立象以尽意”,其指的是融入主观情绪的客观物象,或者通过客观物象表达自我的主观情绪。冰心的作品中充满了意象,让文章更具有哲理性和美感。比如“小橘灯”的意象,故事的背景读者都已经熟悉,“我”去看望自己的朋友,陌生的小姑娘来请朋友给自己的母亲看病,“我”一起去看望她的母亲,临走时小姑娘送我“小橘灯”,为“我”照亮黑暗的道路。这里“小橘灯”具有了符号化意味,是“希望”和“光明”的象征,同时也是“爱”的彰显,根据文章内容进一步分析可知,这种“爱”具有相互和双向特性,是小姑娘对我的“爱”的回应。整个故事温暖而又感人,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传递了“爱的哲学”理念,“小橘灯”等成为“爱”的化身,只要我们以爱相待,就能驱散黑暗,带来光明,世界就是温暖的和明亮的。[5]

我们心中有爱,才能够感受到爱的幸福。冰心一生都被爱所包围,同时又将自己对爱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文学创作之中,形成独特的“爱的哲学”创作理念。“爱”是冰心作品,尤其是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总基调和主旋律,她对母亲之爱、儿童之爱和自然之爱的描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移情和共鸣,有助于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深入与发展。学习冰心此类作品,能培养学生爱的能力和宽阔的胸襟,“有了爱就有了一切”也是当前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内容,因此学习和研究冰心“爱的哲学”作品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猜你喜欢

小橘文学创作冰心
梅卓文学创作论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小橘灯
吹泡泡
迎“春”冰心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寄小读者》
小橘灯
灯系三代情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