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解剖学在教育康复学专业中的教学研究
——以绥化学院为例
2022-03-18栾凯迪徐景俊贾海玲贾天龙
秦 萍 栾凯迪 徐景俊 贾海玲 贾天龙
(绥化学院教育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党的十七大提出“关心特殊教育”,党的十八大提出“支持特殊教育”,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办好特殊教育”。[1]国家政策文件明确提出:“扩展特殊师范专业范围,研究增设教育康复类专业。”[2]各高等院校相继开设教育康复学专业,旨在培养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教育康复专业人才,教育康复学专业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成为其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
功能解剖学是在认识解剖学结构基础上进行功能分析的新兴交叉学科,划分为将人体器官按若干功能系统研究的基础解剖学和按局部来研究人体各部的结构形态与相互关系的应用解剖学。其主要介绍人体器官结构和功能、人体结构配布规律及在康复中的应用,是教育康复学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为学习教育康复学专业技能和临床应用课程及康复实践服务。优化功能解剖学的课程体系、完善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方式、提高课程质量及融入课程思政对教育康复学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学内容分配欠合理。教学内容与专业结合不够,功能解剖学主要是一门以形态为主的科学,在准确地认识人体结构基础上理解其功能,其内容涵盖广。绥化学院教育康复学专业是基于特殊教育与康复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秉承“康教结合”培养理念,培养教育康复学人才,其对解剖知识的掌握有侧重点。如果将各大系统全部详细讲解,存在教学学时不足的情况。如果教学学时过多,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产生抵触或对抗情绪等情况。
其次,教学方式不灵活。课程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以讲授法为主要教学手段。随教学方式的增加,多媒体、网络教学引入课堂,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剖学专业词汇较多,随着课程推进,学生学习难度也会逐渐增加,如果没有正确引导,会对日后从事专业领域工作产生消极的影响。
再者,实训课重视程度不够。功能解剖学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科目,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学习解剖学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人体,从而为医学理论和实践服务。目前教育康复学专业新生受大班授课、分组实训、学生对实训课态度不积极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实训课时相对缩水,难以实现实训课的教育目的,难以做到学以致用。
最后,课程思政融入不足。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解剖学是医学人文的教育基地、是一门专业与人文相互渗透和感恩教育的课程,笔者在融入课程思政部分存在开展无语体师医学人文教育较少、切入点牵强附会、解剖思政元素理论与实际脱节及课程思政教学特色与创新不足等情况。
二、教学改进对策
(一)优化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参考材是教学的前提,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必须完全遵照教材来教,功能解剖学最早的教材于本世纪初才开始,坚持以专业需求为导向。但是多数是以医学为主,和特殊儿童康复技术进行结合的教材比较少。结合我校教育康复学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其培养方案,选取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由汪华桥主编的《功能解剖学(第3版)》作为参考教材。该教材分为基础解剖学(按功能系统划分)和应用解剖学(按局部划分)两个篇章。同时针对本专业学生毕业后的服务对象主要为特殊儿童,整合教学内容、突出特殊儿童教育康复特点,重点讲解运动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呼吸系统及应用解剖学等章节内容,简要介绍消化系统、脉管系统等章节内容,其余内容以自学为主,答疑为辅方式进行。
功能解剖学涵盖医学、力学等知识点,其医学名词、概念及内容等过于复杂,既往开展教学,教师主要将书本内容传授给学生,笔者在既往授课中会出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会有抵触情绪及缺乏活体标本进行实际观察等情况。为改善上述情况,做到扩展教材而不偏离教材,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对专业知识理解,把控教育康复专业学生特点和就业需要,可提前做好学期课程教学设计与进度安排、精简教学内容、个案举隅、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板书整理,帮助学生了解特殊儿童功能障碍的原因,使得课程凸显层次感,强调专业基础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更好为特殊儿童服务。
(二)改善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教学。教育康复学专业学生初学和医学相关的课程,专业词汇及概念很难理解,笔者从学生接触的个案入手,由浅入深,加强学生理论性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及专业之间的联系。比如:听觉障碍儿童的原因与干预治疗,从“十聋九哑”开始→引出听障儿童的语言与言语表达能力→然后对言语的产生机制→引出神经系统、周围发音器官等内容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教师“教”和学生“学”是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需要不断改善教学方式,把握学生主导地位,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功能解剖学课程不仅仅是理论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本专业的教学需要,应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课前精心策划课堂讲授内容,将现代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首先使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绘图及挂图等方式;其次利用网络资源教学(如MOOC、网络课程及素材库等);再次利用3D body软件教学,其不同与普通图片的拼接,是一种3D交互解剖教育软件平台;最后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及个案讨论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增加记忆深度,提高学习兴趣,改善教学质量。
改变考核方式。及时有效的考核机制是教学法高校运行的重要手段,既往考核多采用日常考核和期末理论考核,为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理念,在今后的考核方式中可采取增加实践技能考试。可适当增加课程口试的考查形式,即在解剖学模型实训室进行“抽签考试”实践技能的考核,正常人体解剖学每个系统学习结束后,对每个阶段学生的成绩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制定并修改教学计划,充分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功能解剖学是绥化学院教育康复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核心课程,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特殊儿童病理学、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及特殊儿童康复等方面知识,解剖学的教学内容要结合专业特点,不能仅对专业知识的传递,提高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学习观念的转变。
(三)完善师资队伍。教育康复学教研室挑选经验丰富、有医学背景的教师作为主讲教师,同时本课程教师去听特殊儿童教育康复相关专业的课程;针对本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通过与特殊教育教研室的教师共同备课,把握重点与难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本专业教研室的知识结构、整合解剖学教学内容,达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本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属于“双重”教学,即康教结合模式,本专业功能解剖学教师均毕业于医学院校,积极选派专任教师“走出去”参加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研究分会、学术年会及相应康复医学专业学术会议,把握专业学科的研究热点和方向,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积极引进体院院校运动康复学专业教师,增强特殊儿童动作技能康复实训;并指派专业教师进修学习,教育资源“引进来”,组织教育康复相关专家进行指导培训与技能交流,实现教师专业化;教师队伍以理论教学需要、实用为原则,成立教育康复技术研究创新团队,重视教育康复实践能力的培养,促成康复、教学与培训为一体的基地,对实现绥化学院特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结合课程思政。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3]。立德树人是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教育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突出课堂育德、典型树德、规则立德。医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4-5]。教育康复学专业秉承康教结合培养理念,要把教育和医学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功能解剖学课程的育人作用。本专业功能解剖学课程思政教育要做到如下:
感恩无言良师。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当今医学的发展,学生的第一次解剖学实践课程内心充满好奇与敬畏,虽然是模型,他们感受到对生命的敬畏,对今后专业的向往,激起学生的求知精神。
讲授解剖学发展简史。第一次理论课清晰详实给同学们介绍解剖学的发展简史,解剖学的发展和其他自然科学一样,是前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实践和积累知识而发展起来的。
结合专业特点,融入课程思政。思政元素应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核心点,选择合适的角度与时机,水到渠成。简要如下:讲述运动系统内容专业知识,引入人体运动,体现人文精神、团结协作;讲述呼吸系统内容,引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行动,体现抗疫精神、科学精神、职业素养;讲述消化系统内容,引入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最先提出的中国人肝脏解剖学知识,体现大医精诚、大爱无疆精神;讲述感觉器官内容,以我校听障大学生为例,引入特殊儿童的教育与康复,体现党和国家支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支持教育康复学专业建设;讲述神经系统内容,引入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后患者的病痛及生活质量的降低,了解康复技能的重要性,体现其专业特色与优势。
三、小结
功能解剖学教学应以培养人才作为主要的目标,应优化功能解剖学课程内容、改善教学方式方法、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打破固有思维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培养符合岗位要求的具有教育与康复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型教育康复学人才,增强教学效果,推动教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