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特殊教育学校劳动教育的几点思考

2022-03-18张轩瑜杜学元

绥化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劳动技能儿童

张轩瑜 杜学元

(1.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9;2.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 四川乐山 614000)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相继颁布,将劳动教育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当前,培智、盲、聋三类特殊教育学校现行的课程标准中,仅《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规定要开设劳动技能必修课,盲校、聋校的劳动教育则是穿插在其他学科中进行,没有单独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因此,本研究主要从劳动教育的概念、劳动教育于特殊儿童之作用、劳动教育的相关政策三个方面,探讨特殊教育学校的劳动教育问题,以期为特殊教育学校提供参考。

一、对劳动教育及其相关概念的解析

正确地理解劳动教育的内涵,是实施好劳动教育的关键。目前,特殊教育学校开设劳动课的随意性较大,劳动教育散见于其他学科课程,且多以职业教育的前身或准备期出现[1]。关于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概念及其关系,仍然存在一定认识误区,部分学校将二者混用或等同,过于偏重学生生产技能的培养,弱化了劳动教育的地位。所以,要实施好劳动教育,首先要明晰概念问题。

(一)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即确立正确的劳动观点、积极的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等)和养成劳动素养(有一定劳动知识与技能、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等)为目的的教育活动[2]。由此可见,劳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与良好的劳动品质,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手脑并用,学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能够创造性地劳动。

(二)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现代生产知识和技能,培养正确的劳动观点和良好劳动习惯的教育[3]。劳动技术教育包括“劳动”与“技术”两个要素,通常情况下“劳动教育”与“劳动技术教育”也是可以相互使用的。从其概念定义出发,劳动教育的概念与内涵则要更广一些,劳动教育侧重的是劳动思想、劳动习惯与劳动价值观的培养,同时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劳动技术教育更加侧重“技术”的教育,以培养劳动技能为主,在学习相关技术与技能的过程中培养劳动精神与劳动习惯。

(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指受教育者获得某一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的职业知识、技能以及职业道德的过程[4]。具体而言,职业教育以就业和职业成长为导向,包含了职业规划、职业知识与技能、职业情感与价值观等职业素养的培养,旨在使个体能够适当选择并能够胜任所职、乐于所业,涵盖了职前、职后以及职业生涯的全过程。实际上,职业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并以其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的种类,是社会分工的产物[5],也是劳动专业化、精细化的结果。因此,劳动与职业的内在联系就决定了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非截然区分的,而是有机联系的。

综上所述,职业活动本身即是一种劳动,职业是个性化、专业化的劳动[6]。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但二者又存在较大的差别,劳动伴随人发展的整个过程,劳动教育可以先于职业教育,培养基本的劳动能力与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因为任何专门化的职业教育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劳动基础之上。而职业教育则是为了满足专业化劳动的需要,以职业成长为导向,更加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劳动教育于特殊儿童之作用

(一)劳动教育有助于特殊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社会适应是指个体在独立处理日常生活和承担社会责任达到其年龄和所处社会文化条件所期望的程度[7]。简言之,个体通过学习社会规则、掌握社交技巧、明晰社会角色、学会自我控制,在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实现社会适应。特殊儿童面临的共性问题就是社会适应障碍,劳动作为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活动方式,与个体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使特殊儿童获得必备的劳动能力,实现独立自主与生活自理,还能够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帮助特殊儿童形成规则与纪律意识,学会与他人交往相处,习得社交技巧,有效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

(二)劳动教育有助于特殊儿童的康复和功能代偿。由于特殊儿童在身体机能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通常需要开展特定的康复训练,以恢复其受损机能。劳动教育不仅可以使特殊儿童掌握必备的劳动知识和技能,也蕴含着丰富的康复价值,在劳动过程中可以起到间接的康复作用,有效提升学生的平衡、协调和言语等能力。同时,特殊儿童在现实的劳作中也更为自然,更加贴近生活实际,达到劳动教育与教育康复的双重目的。此外,特殊儿童可以通过劳动技能训练,利用和发挥健全的能力,习得与形成替代技能,起到功能代偿的作用。

(三)劳动教育有助于特殊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普通儿童相比,残疾儿童自身的障碍和缺陷是导致其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8]。由于自身的障碍问题,特殊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容易遭受挫折,难以获得成就感与存在感,导致儿童的自我价值感缺失。同时,过度依赖他人的支持与帮助,容易致使儿童不愿意自主完成任务与主动劳动,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开展特殊儿童劳动教育,可以使其获得必要的劳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他人的依赖;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还可以体会到劳动的价值与乐趣,获得自我成就感与价值感。有利于解决特殊儿童在心理与思想方面面临的问题,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品格。

(四)劳动教育有助于特殊儿童形成初步的职业认识。对特殊儿童而言,就业是从自我劳动走向社会劳动的关键一步,特殊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要帮助特殊儿童回归主流社会,而走向社会的关键就是能够自食其力。由于特殊儿童自身能力的不足,加之目前高学段的特殊教育相对不完善,大多数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后直接面临就业。劳动教育既可以使特殊儿童具备基本的劳动能力和掌握简单的生产劳动技能,又可以使特殊儿童形成对职业的初步认识,起到职业启蒙的作用,不仅有助于其毕业后直接就业,还可以为后续的职业教育与职业成长奠定基础。

三、从教育政策审视特殊儿童的劳动教育

教育政策对教育活动起导向、控制、调节和规范作用,相关教育政策的制定直接关系到劳动教育的实施,在此我们主要分析《指导纲要》和《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劳动技能课程标准2016年版》(以下简称《培智劳动技能课程标准》)[9]。《指导纲要》虽未单独提及特殊教育学校,但作为劳动教育的指导性文件,蕴含着劳动教育的最新动向,可以为特殊教育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新的指引。《培智劳动技能课程标准》作为培智学校课程设置的重要依据,为培智学校劳动技能课程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指导[10],可以为其他类特殊教育学校的劳动教育提供借鉴。

(一)《指导纲要》的内容分析。

1.基本理念。劳动教育的基本理念:“强化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强调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继承优良传统,彰显时代特征;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创新创造”[11]。基本理念重视“精神”与“实践”的作用,强调劳动思想与价值观的培养,发挥劳动精神的引领作用,注重劳动实践,把握好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同时结合当下劳动形态的变化,以及时代对劳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指出劳动教育的“时代特征”与“主体作用”,在传承好劳动精神的同时,结合当下的实际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并使之能够创造性地劳动,顺应时代发展。

2.目标与内容。劳动教育的总目标:“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养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11](p2-3)。总目标作为劳动教育的方向指引,重点指向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与劳动习惯的培养。为了达成劳动教育的总目标,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从劳动教育的实际出发,划分了劳动的层次类别,即劳动教育所涵盖的劳动类型,并指出不同类型劳动的作用。此外,详细分述了各学段劳动教育的目标与实施方法,从较为宏观的角度为各级各类学校提供了具体的实施指导。

3.实施与评价。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包括开设必修课、通过学科渗透、开展劳动实践与加强劳动文化建设[11](p6-7)。劳动教育必修课与劳动实践均属于“直接”方式,而学科渗透与文化创设则是“间接”方式,“直接”与“间接”实施途径相结合,可以实现全面深刻的教育影响。劳动教育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关键环节包括“讲解说明、淬炼操作、项目实践、反思交流、榜样激励”[11](p7-8)。从方法论的角度介绍了劳动教育的教学过程与注意事项,有利于教师在实践中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要点。关于劳动教育的评价方式,主要是根据劳动与劳动教育开放性与综合性的特点,采用形成性、综合性的评价方式,既符合学科特点,又有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4.规划与实施。劳动教育的规划与实施重点指向学校如何落实劳动教育,学校作为落实劳动教育的主体,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各学期、各学段的计划,形成整体、系统、学段衔接的实施方案。同时,详细说明了在规划时应当处理好的几对关系,即“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的关系;劳动教育与其他教育活动的关系;劳动的传统形态与新形态的关系”[11](p9)。对相关注意问题的解释,有助于各校能够准确理解与把握劳动教育的要求、做好劳动教育的内容安排、处理好劳动教育与其他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解决关于劳动教育的突出问题。关于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首先要组建专业的师资队伍,保证劳动教育的质量,重点强调劳动教育的“安全”与“合作”。由于劳动教育的实践性较强,且劳动涵盖的范围较广,所以要做好风险防范与安全保障,重视多方协同开展劳动教育。

5.条件保障与专业支持。这一部分主要是对教育行政方面的规定,将劳动教育的领导与组织责任落实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以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规划,从场地、经费和师资三个方面来做好劳动教育的条件创设,为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条件。通过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统筹协调并开发教学资源,建立师资聘任、评价和培训的制度,健全经费使用制度,做好劳动教育的条件保障。此外,地方教育部门还要加强研究和指导,建立起劳动教育的督导与评价机制,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施质量,推动劳动教育的持续发展。

(二)《培智劳动技能课程标准》的内容分析。

1.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首先明确了该课程的性质,即实践性、生活性、综合性和开放性;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生活需求、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突出学生实践体验、提高学生劳动素养和促进学生综合康复[9](p1-3)。劳动技能课程的性质与理念基本契合,以劳动的性质与特点为出发点,突出劳动教育的实践性,充分关注学生的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参与。同时,重视劳动教育的综合价值,加强劳动教育与其他教育活动之间的联系。最后指出了课程的设计思路,分低(1—3年级)、中(4—6年级)、高(7—9年级)三个学段进行教学,逐级递进并根据学段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2.课程目标与内容。此部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详细说明了课程目标,为各学段的课程实施提供了目标参照。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生产劳动,以个人生活为基础,向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和社会生活不断拓展延伸[12]。遵循从自理、自立走向社会的发展规律,使学生能够逐步回归主流社会。根据不同学段的教育需要,从上述四类劳动中选择课程内容,并随学级的提升不断拓展。

3.课程实施建议。此部分主要从教学、评价、教材编写、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及保障措施这五个方面,为课程实施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意见。教学建议主要包括“注重基础、体现综合、尊重差异、关注安全”[9](p17-18),充分考虑了培智学生的身心特点与教育需要,注重基础性和综合性,重点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同时,详细介绍了劳动技能教学评价的要求,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结合平时表现进行综合评价。针对现阶段教材还未完全统一的问题,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教材编写建议。关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强调以生活为核心,充分发掘和利用周围的教育资源,因地制宜联合多方力量进行综合教育。最后,指出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课程规划与管理,将劳动技能教育作为培智学校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强化学校的责任意识。组建专业化的师资队伍,重视教研与教师培训,不断提高劳动技能学科的教学水平。

通过对上述两个政策文件的分析,《培智劳动技能课程标准》的规定与《指导纲要》的要求基本契合,同时由于时代背景、对象、目的的不同又有所差异。二者之间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将劳动教育的最新要求和特殊教育的实际结合起来,为特殊教育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新的思路。

四、完善特殊教育学校劳动教育的建议

(一)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发挥课程的主阵地作用。特殊教育学校应当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保证劳动教育最基本的实施,系统、全面地发挥劳动教育的作用。培智学校在现有课程的基础之上,应当更加重视思想与价值观念的培养。盲校、聋校也应当根据盲、聋学生的特点,以《培智劳动技能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为参照开设相应的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此外,还可以参照赵树铎主编的《特教学校劳动技术与职业教育概论》[13],该书详细论述了各类特殊教育学校劳动教育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二)注重劳动教育生活化,联合各方力量进行教育。劳动教育的重要准则就是要结合生活实际,同时生活化也是特殊教育学校教学的重要原则。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而言,劳动教育的直接价值就是帮助他们实现生活自理,减轻家庭与社会的负担。特殊儿童的劳动教育应当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逐步拓展劳动的形式,帮助特殊儿童实现生活适应。因此,劳动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教学,应当注重劳动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积极拓展教学环境,注重家校协作与社会实践,联合各方力量共同参与。

(三)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劳动教育资源。在相关政策文件作出规定的同时,也给予了各地各校更多的自主权,强调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劳动教育。各校可以根据现有的资源,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注重学科渗透与文化熏陶,发挥地方教育资源的独特优势。由于特殊儿童之间异质性较为明显,各校各类特殊儿童的占比也有所不同,教育部门与特殊教育学校应当充分考虑地方实际情况,将地方教育资源与学生的需要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也要满足学生求学所需。

(四)厘清相关概念,明晰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由于相关概念认识的误差,导致部分特殊教育学校混淆了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不利于劳动教育的实施。有研究表明,过早进行专门化的职业教育,不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14]。所以,特殊教育学校必须遵循“先实施劳动教育,再实施职业教育”的顺序,重视劳动教育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塑造劳动精神和培养劳动习惯,为后续的职业教育提供支撑。同时,劳动教育可以涵盖各个学段,职业教育应与劳动教育紧密结合,重视劳动观念的培养,将职业劳动精神寓于其中,增添职业教育的精神内涵与价值意义。

(五)发挥劳动教育的多维价值,注重学科联系与学科渗透。劳动教育作为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可以实现树德、增智、强体和育美的目的,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对于特殊儿童来说,劳动教育不仅可以使其习得必备的生活技能,同时还可以促使其受损机能的康复,促进特殊儿童的整体性发展。所以,要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综合性,加强劳动教育与其他教育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发挥学科渗透的作用,综合开展劳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做好劳动教育组织,切实保障劳动教育的实施。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统筹规划与组织劳动教育,制定并完善相关制度,加强经费管理与投入,建立评价与督导机制,强化学校的主体责任,保证劳动教育的具体落实。特殊教育学校要做好劳动教育的组织工作,健全与完善劳动教育的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各学期、各学段的教学计划,重视劳动安全教育,守好安全底线。同时,组织并开展劳动教育教研活动,通过研究与反思不断提升劳动教育的质量,为劳动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猜你喜欢

劳动技能儿童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劳动技能up up!
热爱劳动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