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在残疾大学生就业中的应用研究

2022-03-18谭依琳

绥化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残疾用人单位群体

谭依琳

(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安徽淮北 235000)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的高速发展,社会各界愈发认识到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支持。随着融合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融合教育的进一步普及,残障人士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的情况已并不少见,越来越多的残障青年有机会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来提升自己的学识和能力。我国残疾大学生的毕业人数逐年增加,这对于残疾人群体整体素质的提升无疑是具有积极作用的。不过,随之而来的残疾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同样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根据报道,2021年我国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人数已达25,023人[1],创下历史新高,这就要求社会全面构建更完善的残疾人就业系统,进一步规范残疾人就业服务,切实使残疾大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利用自己所学在社会安身立命,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一目标达成前依然有很多困难和挑战横亘在前。

一、残疾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

(一)选择余地较小,就业面拓宽难。大部分残疾大学生的生理缺陷使得他们在专业的选择、技能的掌握上存在着相当的局限性[2],基于此,高校在为残疾大学生进行专业设置时势必受到很多限制,导致残疾大学生的专业选择狭窄,以针对残疾大学生群体开设相关专业的长春大学为例,该大学的特殊教育学院为视力障碍大学生设立了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音乐表演等专业,为听觉障碍大学生开设了视觉传达设计、动画等专业。总体来说,这些专业的设立基本符合残疾大学生的能力发展,但是实际上当残疾人毕业生从上述专业毕业以后,即使进入与所学专业一致的相关单位,多数情况下也仅是从事较为简单的工作,除了少数职业外,在大部分工作中残疾人毕业生难以与普通人群就业竞争中取得优势,这直接导致残疾大学生的就业面相当狭窄,难以进一步拓宽。[3]总而言之,对于残疾大学生来说,该群体相比普通大学生能够选择的专业更少,求职选择余地也很有限,又因为残疾大学生的生理缺陷,该群体的就业面拓展也存在一定困难。

(二)缺乏竞争优势,就业形势严峻。相比于基数庞大的普通大学生群体,残疾大学生的人数在大学生这一整体中占比很小,在大学生群体就业形势不佳时,残疾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更加容易遭到社会的忽视,然而实际上残疾大学生的就业相较于普通大学生更加困难。根据2014年的调查,全国残疾大学生未就业率高达三成以上,同时不同地区的残疾大学生就业率也具有显著差异,部分省市的残疾大学生就业率比较乐观,高达90%以上,但也有部分省市的残疾大学生就业率甚至低于40%。[4]尽管,残疾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得到更多的重视,例如《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家推动各单位吸收残疾人就业,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做好组织、指导工作。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按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选择适当的工种和岗位,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比例。”在法律明文规定之下,残疾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有所改善,但是在吴斐对上海市聋人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调查发现,对于用人单位而言,残疾大学生的竞争力并不高,用人单位出于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及对残疾大学生能力的不信任,无疑会使用人单位优先选择普通大学生。[5]整体上,残疾大学生在职场上缺乏竞争优势,因此导致该群体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三)就业稳定性差,可持续就业难。在求职过程中,工作的稳定性通常也是大学生考量的标准之一,吕淑惠通过研究发现,就业稳定性对于残疾大学生这个群体来说还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调查显示,残疾大学生采取灵活就业的人数居多,例如选择自由职业或单位开具证明的占比可达六成以上,尽管这种就业模式对于残疾大学生不失为一种选择,但是这类就业存在最显著的问题就是流动性极强、稳定性差,就业质量也存在质疑,风险很大。[6]不仅如此,在残疾大学生即使能够在工作单位取得一席之地,在这个提倡终身学习的社会,要求工作者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而残疾大学生面对以普通人群为主导的工作环境,他们需要尽可能地去适应周围的节奏,以往经验的差距使得他们急需接受新的教育来促使他们能够尽快适应环境。与此同时,残疾大学生所面对的沟通交流、信息接收、经济压力等问题要比普通大学生更加严峻,这些复杂的问题都在限制着残疾大学生在职继续教育,严重妨碍该群体的职后成长。[3]综上可知,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是推进残疾大学生就业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人工智能与大学生就业

(一)人工智能发展造成就业新挑战。人工智能的发展对就业的重要影响之一就是通过智能化机器代替人类完成工作任务,这可能意味着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不仅要和其他大学生竞争岗位,同时难以避免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有研究者提出,人工智能对大学生就业的威胁主要在于人工智能价格、劳动力价格和人工智能成熟度的影响。[7]显而易见,如果使用人工智能的成本低于人类劳动时,人工智能将成为企业的优选并代替价格昂贵的劳动力。在人工智能技术日益蓬勃的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快速成熟已是不争的事实,人工智能取代一部分人类劳动将成为一种不可扭转的趋势,这将直接推动就业市场减少对大学生劳动力的需求,使得部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大幅增加。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当大学生求职成功,也并不意味着进入了一个安稳的工作环境,信息时代使知识的更迭速度加快,对大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否则就会随时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二)人工智能发展带来就业新机遇。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一柄双刃剑,挑战伴随而来的是新的机遇。首先,在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技术的冲击下,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就业环境不断开放、传统就业观念受到冲击,这些变化使大学生逐渐摆脱陈旧的就业观念和传统就业模式的约束,主动寻找能够最大程度发挥自身专业能力的工作,树立更加清晰的个人发展目标。人工智能带来了新的就业选择,例如大数据分析、语音设计等,以及各类能够以线上远程的方式开展工作,这些变化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职业选择,也放大了大学生参与工作的范围,打破了传统工作中的空间限制。其次,现代化技术降低了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出现的大学生、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问题。对于大学生而言,提前了解企业的实际用人需要有利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目标明确地提升工作中要求具备的重要能力;对于高校来说,明确用人单位的人才需要,能够有针对性地安排专业课程,而不至于落后于时代,导致大学生所学的内容与社会脱节;用人单位能够第一时间详细对求职者形成一个整体认识,在考核过程中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环节。第三,在疫情反复的现实情况下,先进的技术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便利、安全的渠道,用人单位开展线上招聘,高校也采取线上模式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如北京大学为推动大学生就业自行研发线上就业双选招聘系统[8],有效为大学生提供线上签约途径。

三、人工智能在残疾大学生就业中的应用

(一)促进多方信息交换,建设就业平台。残疾大学生的就业需要个人、高校和用人单位等多方支持,人工智能技术为残疾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信息交换提供了便利的渠道[9],建设专有平台对残疾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作用。当残疾大学生进入高校的时候即为该群体建立个人档案,记录其在高校期间的成绩表现、个人就业取向、所需支持等详细内容,以便有针对性地对残疾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同时详细地向用人单位展示残疾大学生的能力;在残疾大学生就业平台上,关于用人单位的主要信息也需要留存在案,尤其是对求职者各项能力的要求,与高校通力合作,让高校能够完整全面地了解到对残疾大学生的培养方向;而在用人单位和残疾大学生之间,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就业平台在保护残疾大学生隐私的情况下了解求职者的相关信息,同时可以通过线上远程的方式对求职者进行考核,避免残疾大学生的出行问题。对于残疾大学生,能够让用人单位了解其自身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出现先入为主的情况,同时在了解残疾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所需支持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也能够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就职环境给予支持,减轻障碍影响。我国政府部门规定,残障人群拥有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残疾大学生自身伴随的障碍很有可能会对其参与工作造成一定阻碍,用人单位如果已经录用了残疾大学生那么应该在其正式入职之前进行相应的培训。目前仿真机器人、语音系统等相关设施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下已经更加完善,对于残疾大学生参与工作任务能够给予支持和帮助,尽可能降低该群体的障碍带来的影响和干扰。以人工智能技术的代表之一——仿真机器人为例,将机器人安置于残疾大学生的工作环境之中,机器人可以发挥陪护作用来协助照顾残疾大学生的生活,确保残疾大学生在工作环境中自如行动以及保证该群体的人身安全。[10]如果一名听障大学生进入普通的工作环境,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下,可以确保其在普通工作环境中顺利获取工作信息,实现与健听同事的配合,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任务。这样既可以为残疾大学生的工作带来便利,减轻自身障碍的影响,也能减轻用人单位的负担。

(三)建设家庭就业环境,提供在职培训。技术的支持扩大了残疾大学生的工作范围,在远程技术的协助下残疾大学生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参与一部分工作任务,建设便捷完备的家庭就业环境对于残疾大学生群体就业具有推动作用。例如,对于肢体残障大学生来说,除了身体上的不便,他们还是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如果有条件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那么他们就完全可以在居家环境中与同事进行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与上级领导排除空间限制,进行有效的成果汇报等。可以说,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残疾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另外,在残疾大学生成功入职后,现代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有效为听障大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信息,也可以为视障大学生提供大量的听觉线索,总而言之,人工智能有能力为残疾大学生在职培训提供足够的资源和专业平台,促进残疾大学生的能力在工作中得以进一步提升。

四、讨论与思考

(一)人工智能的作用与优势。综上所述,人工智能技术对残疾大学生就业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智能化系统能够为残疾大学生建立专业的就业平台,为该群体的择业、就业提供有效途径,使高校树立明确的培养模式,使用人单位全面掌握残疾大学生的真实能力。同时,先进的技术能够为残疾大学生在工作过程中提供支持,减轻其自身障碍造成的在工作环境中出现的困难。人工智能为社会带来了新的职业类型,实现了居家工作的可能,这对于残疾大学生就业也带来极大便利,技术的发展为残疾大学生在职进修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二)人工智能带来潜在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和成熟使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代,但是随之而来的伦理问题也不容忽视,人工智能伦理所关注的是人工智能的设计、开发、实施和应用所引起的规范性问题。[11]人工智能技术深入进生活的各个方面,一旦人工智能技术出现设计缺陷、滥用等情况,很有可能导致个人信息等重要数据的泄露、虚假信息推送等多种问题。[12]因此,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规范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五、结语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为我国大学生就业环境带来了新的改变和新的发展趋势,这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机遇,要求大学生需要尽快适应新的就业环境,这对于残疾大学生更是一个亟需克服的现实问题。不过,在提出新的挑战的同时,人工智能的运用也为残疾大学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通过利用人工智能可以为残疾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就业平台,在该群体的工作环境中针对障碍提供保障,促进该群体在家庭环境中自主就业等,较为全面地为残疾大学生就业提供帮助。

猜你喜欢

残疾用人单位群体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