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无障碍环境下识字APP在聋教育中的应用
2022-03-18吴亮
吴 亮
(桂林市聋哑学校 广西桂林 541002)
2016年颁布的《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设定九年“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1],识字量偏少制约了聋生的阅读和学习水平。聋生由于听力受损,主要依靠视觉获取信息,书面语、中国手语、自然手语、口语的差异性导致师生间的语言沟通不畅。以笔为媒介的传统讲授式课堂识字教学,既枯燥又很难持久,教学效果不佳。现代聋校语文教学正逐步摆脱传统的强调反复训练和背诵的教学模式,朝着信息无障碍环境下的自主、合作、探究性的混合式学习方向发展。信息无障碍是指通过信息化手段弥补身体机能和所处环境的差异,使任何人都能平等、方便、安全地获取、交互和使用信息,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2]。语音识别、手势识别、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无障碍技术能有效减小聋人与听人之间的沟通障碍。其中识字APP中的视频动画、游戏等信息技术元素,因其趣味性、易操作性、交互性、激励性对聋生识字教学有正向作用。混合式学习就是把传统的面对面学习和在线学习有机结合,既要充分利用在线学习资源丰富、交互便捷的强大功能,又要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以学习效果和效率最优化为目的,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3]。混合式学习方式对需要发音说话(看话)、书面语、手语不断重复精进的聋教语文教学是一种趣味化、生活化的洗礼。下面简要论述如何在信息无障碍环境下应用识字APP优化聋教识字教学。
一、人文技术减障碍,语言环境共创设
聋教专家曾宝林曾经说:“世界的聋教育,事实上就是一部语言沟通与语文教育的发展史。”[1]伴随着信息无障碍技术和听障残疾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的高速发展,聋人与听人之间的语言沟通障碍正逐步缩小。
聋人信息无障碍技术应用方面。华为、荣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可使用华为AI字幕,其它品牌电子产品可使用音书、畅听无碍、伴你无碍等聋人无障碍APP的实时同步字幕或实时语音转写功能实现语音到文字的实时转换。教师和家长把手机、平板电脑的AI字幕投屏到希沃智能平板、智能电视、计算机等大屏终端即可实现大屏终端共享。如遇到不了解语音的生字,可打开无障碍功能的屏幕朗读功能或音书、讯飞有声的文字转语音功能。拼音呈现可使用讯飞输入法APP的拼音皮肤,部分品牌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支持拼音主题皮肤功能,可在屏幕的汉字上方呈现拼音。手语方面则可通过国家通用手语词典APP查询已规范的手语字词,长文本手语和语音的手语实时翻译可通过千博手语APP实现带手指语的AI手语翻译。通过这些应用的使用可实现语音、汉字、拼音、手语的实时同步呈现,在智能终端实现汉字音、形、义和手语的同步认知。搭建信息无障碍环境时要同时准备教材、字词典、工具书、纸笔、教玩具等常规媒体。
无障碍人文环境建设方面。一是目前相关应用虽可以采用分屏技术实现接近手语电视新闻的播音主持人、手语翻译、字幕同步呈现的效果,但是软件的后续开发和信息无障碍优化还需要政府、企业、听障者共同努力,给予各方面的支持。二是信息无障碍应用和语言康复训练的信息化家校合作尚未成熟,大部分家长和教师对上述APP和音书APP开发的语训、听力功能应用较少,尤其是家长对聋孩子的语训沟通和阅读指导存在很大缺失。需要教师和家长注重中国手语、自然手语的学习和使用,努力给聋生创造一个各种信息传播媒介随手可得,手语学习便捷的信息无障碍环境,将语言沟通障碍降到最小。需要聋生、教师、家长加强线上和线下的沟通,共同创造一个良性的聋人、家庭、学校、社会沟通人文环境。
二、动画游戏创情境,汉字故事巧习得
古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4]。识字本身是枯燥的,如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就是一个好的开始。利用识字APP中视频动画的强大视听交互技术优势,能够吸引聋生注意力,进入学习情境,进行主动探索学习。常用的手机游戏有“洪恩识字”“人教点读”“宝宝爱识字”“小学语文识字”“麦田认字”“悟空识字”“儿童学汉字”“连词成句”“句子迷”等。虽然聋校语文教材与普校语文教材有一定差异,但是大多篇目内容相同,考虑到聋生的最近发展区和教学起点,教学时建议先选用人教点读和小学语文识字这两款与人教版和北师大版教材配套的APP,再扩展其它识字APP。
聋生对于汉字的学习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通过视频动画对部分汉字的演变解读可加深聋生对汉字文化内涵的理解。以“洪恩识字”为代表的APP将1300个汉字追本溯源,按照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的汉字演变顺序,制作成动画供学生学习使用,并且配有简短的汉字故事,是一款简明的字理识字APP。为配合儿童字理知识的习得性迁移,设计了一整套的教学流程,包括:玩、认、练、写、复习、阅读,富有趣味性的成语、绘本、单人游戏、亲子汉字互动游戏等板块,把汉字运用到具体的生活和故事语境当中。其中最受儿童喜爱的“玩”的环节,始终贯穿到每一个活动,就是用小游戏的方式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及时反馈和奖励,通过轻松的跳摘激励机制达到识字目标,并对聋生的每一步成长进行记录。在聋生洪恩识字APP线上学习汉字的同时,建议家长打开无障碍功能与聋孩子共同学习,提供及时必要的指导。汉字书写环节建议在智能设备上手写的同时用纸笔书写。线下教学和亲子阅读上建议家长和教师与聋生共同阅读瑞典汉学家林西莉插图版的《汉字王国》[5],习得更多汉字的演变知识和相关汉字故事,同时通过无障碍APP增加与听人语言沟通的机会,把习得的汉字应用到生活当中。
三、游戏学闯激兴趣,字词扩展广应用
周念丽认为,好奇心是创造力发展的起点,创造性想象是儿童创造力发展的特点,探究活动是发展创造力的主要手段[6]。识字APP游戏能够激发儿童的情绪体验,并在富有挑战性的游戏场景中像寻宝一样不断探究,并在成功后的巨大喜悦中升起进一步的探究欲望[7]。在很多聋校都配备智能平板电脑,高年级聋生几乎人手一台智能手机的今天,引导师生在信息无障碍环境下应用识字APP,通过个人自主游戏、多人互动游戏、小组合作游戏等多种游戏方式学习,丰富游戏方式和提升学习难度已成为现实。
(一)个人游戏,学一学。通过动画填涂笔顺游戏,可以分析结构,运笔示范,把起笔、行笔、收笔过程直接地展现在聋生眼前,最大程度上吸引聋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在平板上按照不同字体照笔顺描红书写。佩戴人工耳蜗和助听器后有较好听力的聋生可听录音和自己录音辨音;可以观察微课看口型;还可以使用音书APP语训功能中声韵母发音动程的动画纠正发音,达到手、眼、脑、耳、口五结合的识字和语言康复目的。如,人教版聋教语文第一册中“鸟”字的笔顺和第四笔不易掌握,可先看“鸟”字的笔顺动画,让聋生认识笔顺,其中笔画“ㄣ”聋生很难写好,学生可反复观察动画,加深记忆,掌握方法。又如,“蟑、螂、薯”等难写字,可让学生跟着动画,在平板电脑上完成一个个部首书写,再书写三次完整汉字,游戏评估通过后再进入下一个汉字的学习。有残余听力的聋生可戴耳麦听“niǎo鸟”的音频示范,看拼音图片、口型演示及发音动程,朗读生字并录音,游戏的语音识别可对录音打分并纠正发音错误。一次次地游戏闯关成功体验可让聋生在不知不觉中习得汉字,还可让聋生在课后自主游戏学习。
(二)多人游戏,比一比。由于长时间的单人识字游戏容易让人无趣,如,因未掌握某些生字影响通关,亦会使聋生失去玩下去的热情,此时需要引入比赛和分享经验的形式让学生多次、重复玩识字游戏。又如,通过让学生展示单人游戏成绩,按成绩打分竞赛,激发学生多人参与比赛的乐趣;通过分享游戏学习体验和游戏的诀窍后再次比赛;通过引入联网识字对战游戏,激发聋生的学习潜能。
(三)小组游戏,冲一冲。由于大多聋生语言能力较弱,很多游戏到了高阶的游戏关卡,仅凭聋生个人很难通过。这时就需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组成识字游戏战队,激发小组潜能,共同渡过难关。如玩“连词成句”和“词语接龙”游戏,到了句式比较复杂的复句、虚词和非常用词,往往班级里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也不能独立通关。这时可给同学们分组进行比赛,发挥其他同学的智力优势。其他同学可通过查字词典,网络搜索句式,请教他人等方式协助游戏者答题,评出最优战队,总结经验教训。从而达到共同学习复杂字词、句式,培养信息检索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沟通交往能力等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
四、小结
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会对聋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首先要控制使用时间。一般一次连续使用智能设备的时间,幼儿园聋生不超过5分钟,低年级聋生不超过10分钟,中高年级聋生不超过20分钟,中学生不超过30分钟,可通过设置智能设备屏幕和应用使用时间实现。其次需要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在使用电子产品的过程中应多设置包含人际交流的教学互动环节。如汉字字理探究性学习和游戏难关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教师要不断地指导、规范和激励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行为。
特殊教育教师要根据特殊学生教学的实际需要,对包括传统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线上学习、游戏学习等各种教学方式采取包容的态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教学装备和信息无障碍技术,让聋生在习得更多字词量的基础上,有更高的阅读和自主学习水平,最终指向高阶的、深层次的写作和口语交际学习。[8]2021年秋季学期通过信息无障碍环境下的识字APP教学,聋生、家长、教师间的交流增多,本校信息无障碍学习交流QQ群,师生家长每周都有学习交流。初中实验班24名同学,13名同学有智能手机,其中4名聋生已完成洪恩识字APP当中1300字的识字任务。实验班24名同学都能完成PC端线上古诗默打、趣味成语、在线阅读、读后随笔四项自主学习任务,成绩按月份增长明显(十月份因放假和其它活动占用较多课时,比9月份有所回落)[9]。总之随着信息无障碍技术的发展和语训的普及,以及民众残障意识的提升,听人与聋人之间沟通障碍越来越小,聋校教法从以教为主走向以学为主,从传统讲授法走向契合聋生实际情况的混合式学习已逐渐成为现实[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