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人力资源开发与创新管理研究

2022-03-18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人力资源管理

程 磊

(福建商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6)

现今,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为乡村地区发展建设提供有利保障。充分吸纳外来人才,打造多位一体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成为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地区所以解决的重要问题。各地政府机构应加强对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探索,优化现有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及制度,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效性与有效性,加速专业人才技术成果转化,为未来乡村地区经济建设及产业建设发展等目标的有效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1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

构筑乡村振兴发展体系,推动乡镇、农村地区多元产业融合,提高农村地区产业经济、社会生态发展水平,成为我国新时期战略发展的新目标。为更好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2018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其中,重点明确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规划背景、总体要求及发展格局等相关内容,切实为后续阶段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明确方向。正是在中央政府鼎力支持及地方政府战略规划稳步实施之下。截止2020年末,我国乡村振兴发展取得重大成果,在分配和农村脱贫致富及共创小康社会基础上,我国农村地区基本实现产业经济发展自给自足,部分农村地区围绕农业经济产业国际化发展,加速农业发展与国际贸易有效对接,切实提升农户经济收入水平及农村产业经济发展水平,为未来我国更好深化农村、乡镇地区经济发展改革做好充分铺垫。此外,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之所以能取得良好成果,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进经济产业融合、加速科技产业创新及强化国际贸易发展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经济建设及社会文明水平得以充分提高,以上海、北京、广州及深圳为代表的新城市建设卓见成效。预示着我国大部分城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等远超部分发达国家。然而,反观农村地区发展,则呈现社会生产环境恶劣、经济发展缓慢、社会发展建设内在驱动力不足等诸多问题,使农村地区发展建设受阻,无法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得益于城市地区良好产业资源支持及较高经济发展水平,以城市建设为基础拉动农村地区产业升级与产业转型,提高农村地区社会资本、商业资本融资能力,打造具有时代影响力农村经济产业新格局,则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方建设发展面临问题

2.1 人力资源匮乏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给予农村地区经济建设发展诸多机遇,充分提高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能力,完善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然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虽然解决部分农村发展的实际问题,但对于人力资源整合及人力资源开发仍存在部分基础问题。乡村地区人力资源匮乏问题由来已久。改革开放初期阶段,乡村地区人力资源向城市转移成为经济建设发展的常态。但由于改革开放发展改变农村地区原有人力资源结构,促使其人力资源流出形成双层递进的结构。乡村地区面向城市流出的人力资源,同样可以对乡村地区发展建设形成反哺,为乡村地区农业生产技术的提升及产业商品化转型创造积极条件。但新媒体时代乡村建设发展打破双层递进发展结构,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发展差距逐渐拉大,农村人口进一步从向城市转移变为面向城市进行迁移,使农村地区发展影响力逐渐下降,其社会关注度也随之降低。受此影响,非农业专业领域人才在农村地区流入数量逐年下降,农村地区人力资源匮乏问题,俨然成为遏制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近期阶段,部分地区政府机构通过政策扶持及教育对接,实现对乡村地区农业人力资源结构的调整,一定程度对这一问题进行缓解,但未能从根本上给予解决。在乡村振兴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源匮乏问题仍然对乡村建设发展形成阻碍。

2.2 人力资源管理及建设管理模式滞后

人力资源管理及建设管理模式滞后,是农村地区及城市地区发展差距逐渐增大的必然结构。农村地区经济资源、人力资源、科技水平的严重不足,对于发展形成一定局限。虽然,早期阶段乡村地区建设发展人力资源形成内循环趋势。部分教育机构通过与当地政府合作,实现人力资源有效输送。但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有所下降。部分企业、教育机构及民间资本不再面向乡村地区发展建设提供全面性支持,乡村地区人力资源流失则成为困扰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的重要因素。与以往农村经济发展建设不同,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将打造产业生态、科技助农、产业创新等融入农村新经济发展体系。优质人力资源是支撑乡村地区建设发展重要基础之一。人力资源的对外流失极大限制相关战略规划的实施。之所以乡村振兴背景下人力资源开发问题频出,主要由于部分地区在管理模式及人力资源管理结构的建设方面未能制定长效化规划,部分人力资源开发仅限于对某一阶段及某一项目发展建设,未能对未来人力资源规划布局进行科学调整,使部分地区乡村振兴发展虽然短期获益,却难以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结构。[1]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人力资源开发与创新管理的实际意义

3.1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方建设发展的与时俱进

人力资源是乡村振兴建设基础。围绕乡村振兴建设发展,做好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及管理的创新,对于加速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从宏观角度来看,人力资源开发是帮助农村地区摆脱人力资源匮乏困境的重要方式,也是强化人力资源面向农村建设持续输送的根本基础。人力资源开发不仅关乎对农村地区产业升级发展及农业产业发展改革,也进一步影响科技助农发展目标的实现。[2]农村地区必须要在乡村振兴发展背景下,做好对管理模式的创新,基于新时代发展新理念,构建新的农业人力资源管理结构,提升农村地区发展影响力及人力资源聚集能力,大力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完善,充分保持农村地区人力资源管理先进性及前瞻性,为后续阶段更好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创造良好条件。

3.2 完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方建设的多元发展机制

人力资源开发与创新管理发展,并非局限于单一面向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布局,在行政管理、服务管理、产业管理等诸多方面,均要引入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新思想,使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能在更深层次形成发展联动,改变以往农村地区建设发展孤军奋战的基本状况。换言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创新,是促进农村地区管理融合的粘合剂,对于解决农村地区发展管理及建设布局相互分离的问题具有一定帮助。[3]所以,运用人力资源开发及创新管理,打造农村地区产生发展新环境,对于解决新时期农村地区创新发展内在驱动力不足问题具有一定帮助。另外,人力资源开发与创新管理,将对优质人力资源在农村地区长期驻留提供多方面支持,使相关专业人才能更好在农村发展建设方面做出积极贡献,以此,实现农村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质与量的双向提高。

4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创新管理的策略与路径

4.1 人力资源开发

4.1.1 明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人力资源开发基本目标

乡村振兴背景下人力资源开发,必须围绕乡村振兴发展建设进行布局。为此,农村地区应基于自身发展需求,做好对阶段性目标及总体目标的充分明确,按照未来阶段发展规划进行全面性布局。例如,从科技助农视角推进人力资源开发,要侧重于农业技术研发、农业技术普及、农业技术推广等相关专业人才引入。按照本地区乡村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人力资源开发规划。面向农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应具有一定管理时效性与管理延展性,确保专业人才能适用于不同环境,强化专业人才的实际适用范围。面向技术类研究及产业发展转型的人力资源开发,则要注重对专业人才个人能力的挖掘,使其在不同岗位中能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针对总体人才资源开发目标的制定,则要围绕未来政策发展布局、经济发展需求及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要求进行内容调整,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人力资源开发,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稳步推进。

4.1.2 深化教育机构与政府机构专业人才培养合作

深化教育机构与政府机构的教育合作,对于加速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具有直接影响。不同于传统意义上专业人才的定向输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教育合作,应建立在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提高本地区发展就业能力及建立良好环境的基础上加以实现。避免教育机构与政府之间的教育合作流于形式,要确保专业人才输出能真正意义为农村地区发展建设作出贡献。因此,深化教育机构与政府机构的合作,需要在政府扶持、教育支持及民间资本有效帮助的基础上稳步开展,提升专业人才在农村地区有效就业率,并进一步为专业人才深耕于农村发展建设营造良好氛围。此外,政府机构应根据自身产业发展特点选择合作对象。譬如,以乡村旅游经济为载体的教育合作,需要面向推进旅游业发展、提高旅游业核心竞争力、强化乡村旅游业经济领导地位等进行合作规划,从旅游服务、酒店管理、金融服务等多个专业方面筛选相关人才,确保政府机构与教育机构合作有效性,为乡村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创造有利条件。

4.1.3 构建乡村振兴背景下多元化人力资源生态发展环境

建立宜居宜业宜发展的良好环境,是提高乡村地区人力资源吸纳能力第一原则。也是新时代解决乡村地区人力资源匮乏问题的有效方式。乡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相对,在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社会资源等方面略显不足。针对人力资源的开发虽然无法在物质环境上给予全面化支持,但对于良好环境的创造仍然必不可少。因此,政府机构应从政策支持、生态环境两个方面推进乡村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生态建设。政策支持是指对面向乡村地区提供专业服务或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给予政策上帮助,解决其参与生产劳作过程中及生活中存在部分困难,提升乡村振兴背景下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生态建设优先级。使专业人才能更好适应乡村地区生产劳动基本环境。[4]建设生态环境,则是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为其提供多元化平台支持,由政府机构、教育机构、民间资本等为专业人才提供服务保障,解决专业人才面向乡村就业存在的后顾之忧。以此,创造多元化人力资源开发生态环境。

4.2 创新管理

4.2.1 建立明确单一层次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早期阶段,乡村地区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大部分基于对行政管理机制的复刻建立管理制度。行政管理的多层次管理制度,并不适用于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新时代专业人才具有鲜明个性特征,过度强化多层次管理制度的优越性,将促使专业人才对管理制度产生排斥。从而,加速农村地区人力资源的流失。为更好弥补人力资源流失缺口,强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能力。[5]农村地区应建立明确的单一层次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给予专业人才在岗位工作方面足够自我发挥空间,打破管理枷锁的束缚,在合理的框架内推进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使人力资源管理能基于时代发展更好进行创新。例如,针对农村地区第三产业发展建设,其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要围绕第三产业发展需求,构建扁平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促使人力资源管理与产业建设充分关联,根据专业人才个人能力及贡献进行考核、评价,充分提高农村地区人力资源管理活力,强化其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效性。

4.2.2 提升乡村战略振兴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执行力与管理有效性

提升管理执行力,是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老生常谈的话题。然而,在实际的基层管理工作方面,人力资源管理执行力不足的问题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部分管理制度的落实流于形式,对未来阶段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形成一定阻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同样存在以上问题。以至于部分工作岗位形成管理特权问题,严重打击专业人才岗位工作积极性。不利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对此,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仍要将提升管理执行力及管理有效性作为管理创新的第一要素,在保证管理工作公平、公正、科学及合理稳步开展的基础上,建立良好人力资源管理环境,使专业人才在良好管理环境的驱动下,能积极投身于乡村战略背景下的乡村地区发展建设,为乡村地区更好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奠定良好根基。

4.2.3 构建具有地方性特色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不应一味遵循循规蹈矩的管理原则,要充分发挥本地区文化特色及管理特色,通过文化思想渗透及文化融合,提高专业人才对管理工作认同感,强化专业人才岗位工作责任感与使命感。使专业人才产生积极工作内在驱动力,帮助农村地区更好强化专业人才驻留能力,避免人力资源流失问题的产生。这其中,当地政府机构不仅要充分发挥积极引导作用,同时,也要进一步做好面向人力资源管理的协调工作,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例如,针对农业专业人才管理,乡村地区应采取弹性化管理策略,在有效落实人性化管理理念的同时,将本地区文化特色与管理实践相融合,帮助专业人才充分感受乡村地区文化魅力。有效提高乡村地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文化影响力。随着专业人才对于乡村地区文化认同感的充分提高,乡村地区人力资源流失问题也将得以解决。

5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在为乡村地区发展建设提供有力支持的同时,也促使部分问题得以浮现。其中,人力资源开发及创新管理问题,对于乡村发展建设形成困扰。这一问题的形成,并非是结构性问题或体制问题,而是乡村人力资源管理在细节上缺少规范,相关管理模式及管理方法难以契合新时代管理需求,个人理念及管理理念的背离,加剧乡村地区人力资源管理及开发问题的产生。所以,针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创新问题的解决,要从细节着手寻找突破口,提高对乡村地区外来人才驻留能力,强化乡村地区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人力资源管理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新时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如何打造工程咨询业需要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