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魔”洛夫文学创作情况

2022-03-18董正宇

怀化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收文洛夫诗集

董正宇

(怀化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8)

一、问题的提出

2018年3月19日,一代“诗魔”洛夫先生随风飘逝。新华社以“著名诗人洛夫在台北病逝”为题进行报道:洛夫原名莫洛夫,……其诗歌意象繁复,表现手法近乎魔幻,有“诗魔”之称,出版了《时间之伤》 《因为风的缘故》 《漂木》 等大量诗集、散文以及译作,曾被评为台湾当代十大诗人之首[1]。4月,洛夫诗集《昨日之蛇》由台北远景出版社正式发布。书前有作者简介:洛夫著作甚丰,出版诗集《时间之伤》 《唐诗解构》等三十余部……同年评选为台湾当代十大诗人之一,名列首位[2]。上述两份材料,对一代“诗魔”洛夫的文学创作情况的定性基本一致(“台湾当代十大诗人之首”),但在定量上均语焉不详。前者作为媒体,用“大量诗集、散文以及译作”进行报道,详略自有新闻报道的考量,这里不做评价。后者作为诗歌专集,虽较前者详尽,但“出版诗集……三十余部”也是模糊的表述,使人存疑该诗集是否为“洛夫先生亲自编定的最后的一部诗集”[2]。其中原因,估计有洛夫文学生涯跨度长、创作量大、诗文出版发行情况复杂等多方面因素。基于此,在“后洛夫”时代,有必要广泛收集、整理和研究相关文献,对洛夫文学创作总体情形进行梳理和考证,比如:洛夫文学生涯的长度、创作总量、创作阶段、传播(出版发行) 情况等等,厘清这些情况可以为后续深入研究洛夫文学奠定基础。

一、洛夫文学创作生涯的长度

要解答洛夫文学创作生涯的长度问题,首先要厘清其文学生涯的起点和终点。

第一,作为世界性的大诗人,洛夫最早接受文学启蒙是在其家乡衡阳,文学创作生涯也是从衡阳走向世界[3]。1943年,洛夫时年15 岁,开始“读私立成章初中,读《水浒传》 《三国演义》 《红楼梦》等”[4],接受人生最早的文学启蒙:我的情感生活发展得较迟,十五岁,读初二,仍然不懂爱情为何物,但我生平读到的第一首新诗,竟是这么一首题为《相思》的诗:躲开相思,披上裘儿,走出灯明人静的屋子。小径明月相窥,枯枝——在雪地上,又纵横的写遍了相思。这首诗的作者是目前大陆极负盛名的诗人冰心女士。……冰心对我一生影响颇大[5]。同年,“以野叟笔名发表第一篇散文《秋日的庭院》于衡阳市《力报》副刊,稿费银圆五角。”[4]

洛夫诗歌创作的起点则是1946年。是年“七月:就学私立岳云中学,开始新诗创作”[4]。洛夫后来回忆:我十八岁在家乡湖南衡山岳云中学念高一时就开始写诗(因从小在私塾念了三年古书才上小学,故较今日台湾的入学年龄为晚)。我的第一首诗是发表在衡阳市的《力报》副刊,除了题目叫《秋风》外,内容完全不复记忆了。后来又发表了二十几首,剪贴在一个笔记本上,三十八年来台时已在船上遗失。当时因为只身漂泊异乡,生活极不安定,对那时早年的习作并不重视,掉了就掉了,毫无惋惜之意[6]。《秋风》一诗同样刊发于衡阳《力报》副刊。多年后,洛夫在两岸冰河解冻后首次回衡探亲(1988年),当地文友与其欢聚,还帮他从《力报》上找出十几首诗来,可惜《秋风》原诗一直未能找到。

《力报》是湖南20世纪30 至40年代有较大影响的大报,1936年创刊于长沙,“抗日战争前后,湖南、广西、贵州一共出现过六家力报……反映了当时报纸的特点和它的错综复杂的关系”[7]。衡阳《力报》 (1940-1949) 源自长沙,四版为副刊,社长雷锡龄,副刊主编端木戴良。《力报》注重发现和奖励文学新人。报纸声明:“一、本刊欢迎学校学生,社会知识青年投稿,字数以千字为最合适。二、杂感、小说、速写、诗歌、短评、报告文学等文章均需要,最好能言之有物,空洞议论及个人爱情伤感文字请少寄。……四、来稿一经发表,酌致薄酬。”①

为了寻找洛夫早期在衡阳发表的诗文,特别是第一篇散文《秋日的庭院》和第一首诗《秋风》,笔者逐页查阅了湖南省图书馆的数字图书“衡阳《力报》”,由于资料收录的不完整,散文《秋日的庭院》和诗《秋风》原文还是没有找到,但发现了洛夫早年创作并在《力报》发表的一批诗文(共10 篇)②。这批诗文,有现实生活感悟的打油诗,有回忆性叙事散文,有个人感怀的抒情诗,还有小说评论和诗歌理论阐释,内容和形式十分丰富。现摘录其中散文诗《沉默》片段如下:

沉默是无言的控诉,是潜意识的最有力量的反抗。

沉默是生命的灵魂智慧的真谛!

沉默是没有真(正) 确衡量现实的活力和吮尽人生苦汁的人力的温存的安慰。

沉默是将眼泪往肚下吞,咬紧牙根,面临现实的英雄的犀利投枪。

……

我爱独自跼躅在万籁俱寂的午夜,眼睛凝视漆黑的原野,因为在幽邃的天籁下,我能深深地意识到人生的真义,发掘出人类隽永的真理!

当我放下这枝写出生活鳞爪的笔,我又开始坠入无边的沉默中③。

该文反映了青年洛夫对“人生的真义”的思考,亦诗亦文,可以部分呈现洛夫早期文学作品的风貌。

第二,洛夫生命的终点是2018年,这也是洛夫文学创作生涯的终点。虽然无法确认哪篇作品是洛夫最后创作的作品。但梳理洛夫生命最后阶段的活动,仍然可以看到诗人一直到生命终点,仍然在从事文学活动:2018年1月,散文集《独立苍茫》由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同月,诗集《昨日之蛇:洛夫动物诗集》由台北远景出版社出版,书前有自序《物我同一的动物诗》,收有各时期创作的动物题材诗歌50 首;2月,诗集《洛夫诗歌演诵集》 (洛夫、胡乐民著) 由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腰封有洛夫赠言“希望《洛夫诗歌演诵集》的出版成为我和胡乐民先生携手献给中国新诗百年最好的礼物”;3月3日晚,台北市飞页书餐厅,洛夫出席新诗集《昨日之蛇》发布会,到场读者达100 多人,现场新书售罄,与读者进行了十分钟左右的交流;3月10日,因气喘加重入台北荣民总医院治疗;3月17日,通过事先制作的视频向《洛夫诗歌演诵集》首发式及演诵会表示祝贺;当晚,面见台湾诗人方明和香港诗人杨惠思,讨论谭五昌教授“办好洛夫国际诗歌奖”之承诺,点头言谢④;3月19日,洛夫在台北荣民总医院病逝,文学生涯随之结束。

综上,洛夫的文学创作生涯起点为1943年,终点为2018年,跨度长达75年,可谓一生都在文学创作的路上。

二、洛夫文学作品出版及创作总量

洛夫是诗人,也是诗歌评论家、编辑家,同时还是散文家、翻译家,从事文学作品撰写、评论、编辑和翻译,终身不缀,著作等身。据初步统计,洛夫文学生涯诗文(译作除外) 创作总量约1000 首(篇),总字数约220 万以上,作为诗人,创作量可谓十分惊人。

(一) 诗歌创作出版情况

作为诗人,先后结集出版了51 部(生前50 部,生后1 部) 诗集。其中,诗歌单集14 部、选集34部、全集2 部(繁、简各1)、诗文合集1 部;台湾香港出版繁体诗集33 部,大陆出版简体诗集18 部;中英文对照诗集1 部,英文诗集4 部,日文诗集1部,斯洛文尼亚文诗集1 部。就诗歌数量而言,以2 部洛夫诗歌全集为主,参考14 部原创性诗歌单集进行统计,排除重复因素,洛夫一生正式发表的诗歌有622 首⑤。考虑洛夫早年在大陆发表的诗歌一二十首没有收入全集,以及部分诗歌未正式发表等因素,估计洛夫诗歌创作生涯总量为700 首左右。就诗歌创作总字数而言,江苏文艺出版社《洛夫诗全集》收录诗歌最齐,总字数约80 万。考虑早期洛夫在大陆发表的诗歌未进入全集,以及诗集《唐诗解构》有38 首未进入全集(均为全集出版后创作),再加上其他零散发表未结集出版的诗歌等情况,估计洛夫诗歌创作的总字数为100 万字左右。

1.诗歌单集14 部:⑴《灵河》:台北创世纪诗社1957年12月。⑵《石室之死亡》:台北创世纪诗社1965年1月;《石室之死亡及其相关重要评论》(侯吉琼主编),台北汉光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6月;美国加州旧金山道朗出版社(Taoran Press) 1994年 10月英译本 (陶忘机 Jong Balcom译);台北联合文学出版社2016年11月新版。⑶《外外集》:台北创世纪诗社1967年8月。⑷《无岸之河》:台北大林书店1970年3月初版,1972年10月再版;台北水牛图书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79年10月新版,1986年10月再版。⑸《魔歌》:台北中外文学月刊社1974年12月初版,台北蓬莱出版社1981年6月再版;台北探索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9年11月书法诗集典藏版;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4月简体版;台湾新北目色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8年5月增订新版。⑹《时间之伤》:台北时报出版公司1981年6月。⑺《酿酒的石头》:台北九歌出版社1983年10月初版,1984年4月再版。⑻《月光房子》:台北九歌出版社1990年3月。⑼《天使的涅槃》:台北尚书文化公司1990年4月。⑽《隐题诗》:台北尔雅出版社1993年3月。⑾《雪落无声》:台北尔雅出版社1999年6月。⑿《漂木》:台北联合文学出版社2001年8月初版,2014年12月新版;北京国际图书出版公司2006年9月简体版;Driftwood(英译本,陶忘机Jong Balcom 译):美国麻省布鲁克林出版社(Zephye Press) 2007年5月。⒀《背向大海》:台北尔雅出版社2007年7月。⒁《唐诗解构:洛夫的唐韵新铸艺术》:台北远景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14年9月;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年1月简体版。

2.诗歌选集34 部:⑴《洛夫自选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75年5月初版,发行六版。⑵《众荷喧哗》:新竹枫城出版社1976年3月初版,发行三版。⑶《因为风的缘故——洛夫诗选(一九五五——一九八七)》:台北九歌出版社1988年6月初版,2008年1月增订新版。⑷《爱的辩证——洛夫选集》 (非马选):香港文艺风出版社1988年9月。⑸《诗魔之歌》 (洛夫诗作分类选):广州花城出版社1990年2月。⑹《葬我于雪》: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2年2月。⑺《洛夫诗选》(任洪渊主编):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3年3月。⑻《我的兽》 (杜国清主编):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3年5月。⑼《梦的图解》:台北书林出版公司1993年8月。⑽《雪崩——洛夫诗选》:台北书林出版公司1994年1月。《洛夫小诗选》:台北小报文化公司1998年11月。⑾《形而上的游戏》(马森主编):台北骆驼出版社1999年9月。⑿《洛夫精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10月。⒀《洛夫.世纪诗选》:台北尔雅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年5月。⒁《洛夫短诗选》 (Selectel Verses by Lo Fu 中英文对照,叶维廉、陶忘机Jong Balcom 译):香港银河出版社2001年8月。⒂《洛夫禅诗》:台北天使学园网路公司2003年5月。⒃《洛夫诗抄》(洛夫经典诗作手抄本):台北未来书城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8月。⒄《因为风的缘故》 (有声诗集典藏版):台北联经出版公司2005年8月。⒅《雨想说的》 (洛夫自选集):广州花城出版社2006年10月。⒆《台湾诗人选集.洛夫集》 (丁旭辉编):台南国立台湾图书馆2009年7月。⒇《DROBEC IZ NAPLAYLN IN DRUGE,Lo Fu》 (洛夫诗选,斯洛文尼亚文译本,维拉多Vlado Sestan 译),Ljubljana Kud,Apokalipsa(卢布尔雅那) 2010年11月出版。(21)《烟之外》 (洛夫诗作精选集插图本):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22)《禅魔共舞:洛夫禅诗·超现实诗精品选》:台北酿出版(秀威资讯)公司2011年10月。(23)《禅の味:洛夫诗集》 (日文诗选集,日本大阪市立大学松浦恒雄教授译):东京思潮社出版 2011年 12月。(24)《Stone Cell》 (洛夫诗选英译本,陶忘机Jong Balcom 译):美国麻省布鲁克林 Zephye Press 出版社 2012年 8月。(25)《洛夫诗选》,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年9月。(26)《如此岁月:洛夫诗选(1988~2012)》:台北九歌出版社2013年6月。(27)《知乎水月》 (洛夫抒情诗精选):深圳海天出版社2014年11月。(28)《洛夫诗精选》 (徐学编):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12月。(29)《因为风的缘故》 (洛夫抒情诗精选集):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年10月。(30)《洛夫诗手稿》: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年1月。(31)《洛夫长诗》: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年3月。(32)《昨日之蛇:洛夫动物诗集》:台湾远景出版社2018年1月;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年4月简体版。(33)《洛夫诗歌演诵集》 (洛夫、胡乐民著):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8年2月。(34)《我的涅槃像一朵荷花升起:洛夫诗选》 (点评版,欧阳白编著):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9年 1月。

3.诗歌全集2 部:⑴《洛夫诗歌全集》 (Ⅰ-Ⅳ):台北台湾普音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4月。⑵《洛夫诗全集》 (上、下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年9月。

4.诗文合集1 部:《给晚霞命名》:香港明报月刊出版社2009年5月,收录诗歌80 首、散文20 篇。

(二) 诗歌评论创作出版情况

洛夫虽然自嘲“诗人写诗论,总有点像在作一件多余而属份内的事”[8],但诗歌评论的确是洛夫又一重要创作领域,先后共出版诗歌评论集8 部:1.《诗人之镜》,台北大业书店1969年5月,收文23篇。2. 《洛夫诗论选集》,台北开源出版公司出版1977年1月;台南金川出版社1978年8月;收文14 篇。3. 《诗的探险》,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79年6月,为《洛夫诗论选集》易名重新出版。4.《孤寂中的回响——谈诗杂记》,台北东大图书有限公司1981年7月,收文20 篇。5.《诗的边缘》,台北汉光文化事业公司1986年8月,收文19 篇。6.《大河的对话——诗魔洛夫访谈录》,台北兰台出版社2010年4月,收文17 篇。7.《诗而有序——我的诗观与诗法》,深圳海天出版社2014年11月,收文37 篇。8.《洛夫谈诗——有关诗美学暨人文哲思之访谈》,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5年10月,收文18 篇,其中15 篇与台版《大河的对话》同。另有大量诗歌理论文章、评论、序跋、前言、后记散见海内外文学报刊、诗文集和网站等。总计篇目约200 篇,总字数约100 万字左右。

(三) 散文创作出版情况

散文虽然不是洛夫主业,但其文学生涯先后出版散文集9 部,仍然蔚为可观。具体情况如下:1.《一朵午荷》,台北九歌出版社1982年7月,收文23 篇。2.《洛夫随笔》,台北九歌出版社1985年10月,收文24 篇。3. 《一朵午荷——洛夫散文选》,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10月,收文31 篇。4.《落叶在火中沉思》,台北尔雅出版社1998年6月,收文21 篇。5.《洛夫小品选》,台北小报文化有限公司1998年11月,收文61 篇。6. 《雪楼随笔》,台北探索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11月,收文69篇。7. 《雪楼小品》,台北三民书局2006年8月,收文57 篇。8.《大河的潜流》,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收文39 篇。9.《独立苍茫》,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8年1月,收文43 篇。排除重复入选因素,散文估计200 篇左右,总字数约20万字。

(四) 翻译作品创作出版情况

洛夫精通英文,目前可见翻译作品有8 部:1.《季辛吉评传》,台北中华书局,1973年5月。2.《第五号屠宰场》 (S1aughter House,N0.5 美国当代小说家冯内果Kurt Vonnegut 著),台北星光出版社,1975年 5月。3. 《雨果传》 (Victor Hugoand His Wor1d 法国作家安德烈莫洛亚Andre Maurois 著,本书系译自英文版),台北志文出版社,1975年12月初版,1990年再版。4.《心灵小语》,台北星光出版社,1976年3月。5. 《心灵隽语》,台北星光出版社,1976年 5月。6.《约翰生传》 (The life of Samu Jonnson 英国传记作家包斯威尔James Bosw著,与罗珞珈合译),台北志文出版社,1977年2月。7.《邱吉尔传》,台北中华日报社,1979年初版,1982年再版,1984年三版。8.《亚历山大传》,台北中华日报社,1979年,1982年再版。

三、洛夫文学创作的分期

洛夫文学(主要为诗歌) 创作生涯时间长,跨越不同的历史时期,诗歌风格也几度转向,因此,洛夫文学创作的分期问题也是学界关注焦点。台湾诗歌评论家萧萧较早对洛夫诗歌创作进行了分期研究,提出“八分法”:情(1950—1957),代表作《灵河》;默(1958—1959),代表作《投影》 《我的兽》;石(1959—1964),代表作《石室之死亡》;烟(1964—1967),代表作 《外外集》;河 (1967—1969),代表作《无岸之河》;魔(1970—1974),代表作《魔歌》;伤(1974—1981),代表作《时间之伤》;酿 (1981—1983),代表作 《酿酒的石头》[9]。任洪渊主张把洛夫的诗歌创作划分为“黑色时期”(《石室之死亡》)、“血色时期”(《魔歌》)、“白色时期” (从《时间之伤》 开始) 三个时期,认为“黑色/血色/白色”三原色“构成了洛夫所有诗篇色的节奏和旋律”,分别表现“生命的苦闷——燃烧——升华”[10]。龙彼德在《一代诗魔洛夫》中提出“四分法”:抒情时期(1954——1958);探索时期(1959——1973);回归时期(1974——1990);整合时期(1991——现在)。值得注意的是,洛夫(2002年) 自己则主张“五分法”:(1) 抒情时期(1947——1952);(2) 现代诗探索时期(1954——1970);(3) 回眸传统,融合现代与古典时期(1971——1985);(4) 乡愁诗时期(1985——1995);(5) 天涯美学时期(1996——)[11]。洛夫认为,“对我个人而言,最具关键性的时期应是‘回眸传统,融合现代与古典时期’,其实这不但是我个人在创作上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整个台湾现代诗坛反思检讨之后,自觉地走向一个更健康、更正常发展的关键时期。”“至于哪个时期我自认为重要,这就不能不提到最后的‘天涯美学时期’。从1996年算起及到今日,十五年来我一共出版了十九本诗集(包括选集),四本散文集,以及数十篇零星的序言与评论文章,其中《漂木》为一首长达三千行的心灵史诗,新世纪的第一年元旦开始在台北一家日报副刊上连载,轰动一时。它与《石室之死亡》是我的创作历程中两座重要的里程碑”[12]。

上述对洛夫诗歌创作的分期虽然立足点不一样,分期也不尽相同,但总体都有可取之处。由于上述分期划定的时候,洛夫创作生涯还在延续中,因此都不能完整反映洛夫整个文学创作生涯。在“后洛夫”时代,有必要对其创作分期重新厘定。结合洛夫生平和诗歌创作风格的变化等多方面因素,笔者提出如下“七分法”:

(1) 大陆时期(1943-1949):文学启蒙和文学初步阶段,发表第一篇散文《秋日的庭院》、第一首诗《秋风》等早期作品。

(2) 灵河时期(1949-1958):由大陆赴台,创办《创世纪》诗社,倡导“新民族诗型”,出版抒情诗集《灵河》等。

(3) 石室时期(1959-1969):发表诗论《诗人之镜》,诗歌风格转向现代诗,出版代表诗集《石室之死亡》,成为台湾现代诗代表诗人。

(4) 魔歌时期 (1970-1981):诗集 《魔歌》《时间之伤》出版,撰序言《我的诗观与诗法》,诗歌风格再度转向,师承古典而落实生活。

(5)月光时期(1981-1995):倡导“大中华诗观”,多次回大陆进行文化考察,积极参与、推动两岸诗歌文化交流,出版诗集《月光房子》 《隐题诗》《诗魔之歌》等。

(6) 漂木时期 (1996-2008) :“二度迁徙”移民定居加拿大温哥华,提出“天涯诗学”,出版后期代表作3000 行长诗《漂木》等。

(7) 解构时期(2009-2018):诗歌全集在台湾和大陆相继出版;推出实验性新诗集《唐诗解构》。

结语

总之,洛夫一生结缘中国现代诗,时间跨度大(长达75年);创作以诗歌为主,兼及散文,文学生涯(译作除外) 创作达1000 首(篇),总字数约220 万以上,;文学活动形式丰富(写诗、编诗、评诗、译诗、讲诗),风格几度转身(由传统而现代,由现代而古典,最终实现交融),不愧为一代“诗魔”。

注释:

①见1948年4月16日衡阳《力报》“习作”专栏稿例.

②具体篇目为:《感怀二首》(1947年 12月 18日)、《亲人之间》(1948年3月 5日)、《回忆外婆》(1948年 4月 16日)、《我们的歌声》(1948年4月 30日)、《忆》(1948年 8月 29日)、《沉默》(1948年 10月 9日)、《阿 Q 正传及其他》(1948年 12月 18日)、《散文三章》(1949年 1月8日)、《初夏的林园》(1947年 6月 30日)、《诗歌泛论》(1949年 2月12日).

③见1948年10月9日衡阳《力报》“学习生活”专栏.

④部分内容参见方明:《燃行——泫念洛夫》,金羊网http://culture.ycwb.com/2018-03/28/content_26160666.htm.

⑤具体来源情况如下:《灵河》37 首;《外外集》23 首;《西贡诗抄》14 首;《魔歌》60 首;《时间之伤》87 首;《酿酒的石头》42 首;《月光房子》72首;《隐题诗》46 首;《雪落无声》49 首;《背向大海》50 首;《唐诗解构》50 首;长诗《石室之死亡》《血的再版》《湖南大雪》《杜甫草堂》《漂木》5 首;《城市悲风》等未集稿 87 首.

猜你喜欢

收文洛夫诗集
农业科研单位收文管理的几点思考
基于ESIA法对基层国有企业收文管理的优化研究
浙江省地方性高校收文质量研究
——基于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收文数据的统计分析
世界著名小镇克鲁姆洛夫
全球的孩子们,早上好
诗集精选
诗集精选
运用文档一体化管理思想解决企业收文管理痛难点
诗集精选
诗集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