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形势下地方图书馆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2022-03-18孙海云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文旅图书馆融合

孙海云

(周口师范学院 图书馆,河南 周口 466001)

文旅融合是指一个地区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融入当地特色文化,使得旅游业由过去“走马观花”的传统旅游转变为深入了解地方文化的深度旅游。文旅融合在拓宽一个地区旅游深度的同时,也使地方文化事业借助旅游产业的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文化与旅游两者同根同源,具有良好的融合基础。在文化兴国战略下,文化与旅游融合是国家出的十分关键的一步棋。2018年,随着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结合指导意见》等多部文化旅游相关政策,全国各地也积极遵循政策,陆续完成了文化和旅游机构的改革,进一步理顺了文旅融合体制,使我国的文旅融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文旅融合的发展,既实现了文化的经济价值,又实现了旅游产业的升级转型;既有利于增强地方软实力,也使得带有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能以更加鲜活直观的方式向世人传播。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多的人开始注重精神文化水平的提升。在以往,很多城市的名片大多是地方独有的历史人文景观、自然景观、饮食特色、风俗文化、知名企业等。现如今,一些图书馆也成为典型代表,吸引着众多当地人和外地游客前往,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将大众的视线重新引向书本。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中心,是人类文明和社会文化的重要标志和主要传承地,承担着保存、开发、利用和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重任,在文旅融合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地方性图书馆应该思考如何利用自己区域所特有的地方资源,吸引更多读者前来图书馆,从而在宣传地方文化的同时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一、地方性图书馆文旅融合研究概述

图书馆文化与旅游的紧密关系已引起国内图书馆界的注意,早在1985年第一篇关于图书馆旅游服务的研究成果发表后,图书馆界就对图书馆的旅游功能等进行了诸多研究。如1995年,王世伟提出了图书馆与旅游六大要素及三大资源体系的关系,是国内较早提出发挥图书馆旅游功能构想的文章[1]。之后,王世伟总结了中国公共图书馆文旅深度融合的相关案例,包括会展旅游、浙江丽水的民宿书吧、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等,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怎样实现公共图书馆文旅深度融合的问题[2]。鄢莹对近年来公共图书馆所探索的文旅融合路径上的典型实践代表进行了分析,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未来的文旅融合积累了经验[3]。单红波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过程中已形成的几种模式,并提出若干可供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4]。宋微分析了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图书馆+”的模式探索,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5]。徐恩旗对图书馆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创新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6]。金龙从研学旅游这一文旅融合模式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图书馆在其中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图书馆+研学旅游模式的新的发展路径[7]。韩文甲[8]、查炜[9]、龚林奇等[10]、康思本[11]、罗燕[12]、薛群菁[13]针对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特点进行了相关研究。随后,关于地方性图书馆文旅融合的研究相继涌现。徐益波、毛婕[14]关于宁波市图书馆开展的一系列文旅融合服务的尝试,提出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应拓展思路理念、切入地方特色文化、结合自身特点等建议。顾美雯[15]关于上海市嘉定区图书馆开展的与地方文献挖掘相关案例,探讨图书馆文旅融合新路径。王莺[16]、张亮[17]、刘霞[18]、盛兴军等[19]、郑艳华[20]、孙国贸[21]针对地方性图书馆的文旅融合模式、特点等进行探索与研究。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地方性图书馆文旅融合已经引起图书馆界、旅游界以及各地政府的广泛关注,这将对地方性图书馆文旅融合的良好进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地方性图书馆文旅融合实践模式

当前,我国的文旅融合包括民族文化旅游、文旅小镇旅游、红色文化旅游、 历史古迹旅游、“网红文化”旅游等,实践模式包括研学旅行、民俗书房、景区分馆、文化地标、会展旅行、文创开发等。而我国的地方性图书馆参与文旅融合正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大多数地方性图书馆也正在积极探索文旅融合的新模式。总体来看,地方性图书馆文旅融合实践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五种。

(一)图书馆+景点模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行已经成为很多人每年的计划之一,人们的需求带来的不仅是各地旅游业的愈发兴盛,也是对旅游业新的挑战。如何让大众对景点念念不忘,有着独特的美好回忆,除了注重景点本身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或游乐设施外,添加文化元素也成为很多景点努力的方向,将“诗和远方”融为一体。如岳阳市图书馆,将分馆建立在生态景观岛螺丝岛上,既达到了人们观光娱乐休闲的目的,又能满足大众阅读的需求。岳阳市图书馆新馆的入驻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螺丝岛的文化氛围,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

(二)图书馆+名人效应模式

现如今网络信息的发达,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缩小,名人效应下,一些图书馆会获得更多的关注度。如位于北京的杂书馆、杭州的晓书馆,在馆长高晓松的影响下,吸引了很大一批网友前去打卡,让大家觉得看书是一件很值得干的事情。在这样一个快消时代,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人自觉靠近,将心慢慢沉淀下来,看进去点东西,掌握一些东西,并且很骄傲地向周围的人宣扬,这就是图书馆的成功。

(三)图书馆+非遗活动模式

地方性图书馆相较于其他图书馆,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极强的地域优势,比如地方志、乡土志、民间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如何与这些优势结合在一起,吸引大家前往图书馆,很多图书馆界人士也做出了自己的努力。2018年,山西省图书馆为了宣扬本地的面食传统文化,特意邀请太原莲花落非遗传承人王名乐先生,通过“关公扯面”“独轮车头顶刀削面”等四项传统非遗技艺表演,完成了相当具有特色的“面食文化与三晋传统”讲座,给民众带来了记忆深刻的观感体验,这些新奇的感受让民众对图书馆有了不一样的印象,让大家对图书馆有了更多期待感。

(四)图书馆+文化地标模式

文化地标是一个地方文化的积累和沉淀,也是一张文化名片,更是当地人们的精神坐标。因此,文化地标是一个地区重要的旅游资源。地方图书馆如果能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化坐标,那就会吸引大量的游客,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例如天津滨海图书馆曾在2018年一炮而红,受到万众瞩目,是因其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发布的旅游目的地榜单的榜首。天津滨海图书馆凭借其独特的设计,高达34层的“书山”,置身其中,犹如在一个科幻场景中,吸引了大量民众前往。天津滨海图书馆显然已经成为天津的一个文化地标,当外地游客去天津旅游时,又多了一个打卡的地方。当游客将图书馆列入出游计划时,旅游就不仅仅是纯粹的玩,更是增添了文化气息,整个游玩过程都得到了升华。

(五)图书馆+研学旅行模式

研学旅行是近些年才出现的新词,由我国古代游学、近代修学旅行,逐步演变发展而来。近年来,多地图书馆发展成为新的研学旅行圣地。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岁华诞,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为广大游客设计了红色岛城百年建筑路线,除了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李蔚农公园、1907光影俱乐部、青岛德国监狱旧址博物馆、五四广场外,还有紧邻着的老舍故居和荒岛书店。作为青岛新文学的摇篮,这家书店曾经是地下党和青岛“左联”小组的活动地点之一。游客大都知晓青岛的时尚、青岛苍茫唯美的山海风光,而这条红色路线的设计,让大家了解到了青岛在历史岁月中积淀的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每个图书馆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自身的特点,在文旅融合大时代下散发着光芒,让民众在不知不觉间受到图书馆的文化熏陶,是我们图书馆人士应该努力达成的目标。

三、文旅融合形势下地方图书馆创新发展路径

(一)将文旅融合理念融入图书馆管理服务中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动力,没有思想的人很难有正确的行动方向。目前,我国大多数地方图书馆及其工作人员对文旅融合的认识不足,无法创新文旅融合实践新模式。因此,文旅融合形势下地方图书馆创新发展必须要将文旅融合的思想理念融入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中,从而实现地方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发展。

一方面,地方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要在文旅融合需求的基础之上创新管理模式。在人员管理方面,加强对管理人员文旅融合知识的普及,使其具备文旅融合的思维,整体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在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优质服务的同时优化图书馆的借阅流程及管理制度,为地方图书馆参与文旅融合创造有利条件。在图书馆管理方面,要充分依托最新的信息科技构建文化与旅游资源共享平台,在将图书馆资源开发为旅游资源的同时将具有文化教育意义的资源引入图书馆,推动地方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发展。

另一方面,地方图书馆在服务过程中,要围绕文旅融合积极拓展服务范围。首先,地方图书馆要定期参观、学习发展良好的公共图书馆和私人图书馆,并根据地方图书馆的自身情况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创产品,增加民众对地方性图书馆的记忆点,继而提升地方性图书馆的影响力;其次,地方图书馆要优化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游客的文化需求进行人性化设计,同时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元素,为读者营造更舒适的阅读环境和旅游体验;最后,地方性图书馆要在传统图书借阅管理的基础上,增加藏书、当地文化、风俗等的讲解服务,使读者对地方图书馆文化资源的价值形成更直观的了解,从而带给读者及游客更好的文化体验。

(二)健全完善文旅融合配套体系

在文旅融合形势下,地方图书馆的创新发展除了需要在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中渗透文旅融合理念之外,还需要在软硬件方面建立完善的文旅融合配套体系。在硬件方面,国家要加大对于地方图书馆的投入,对老旧的图书馆进行升级改造,通过打造休闲阅读空间、特色文化展示空间及娱乐空间等方式,引导地方图书馆探索文旅融合的发展。在软件方面,首先,要从法律层面明确地方图书馆参与文旅融合的发展,这就需要国家在现行图书馆法的基础上结合文旅融合理念明确图书馆具体的发展方向;其次,地方图书馆内部也需要进行改革,要在规划布局、岗位设置以及管理条例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形成一套有利于创意产品设计、文旅元素渗透等的图书馆管理新机制,使其适应文旅融合的新模式。

(三)探索更多图书馆文旅融合新模式

目前,我国地方图书馆在文旅融合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探索出“图书馆+景点”“图书馆+名人效应”“图书馆+非遗活动”“图书馆+文化地标”“图书馆+研学旅行”等模式。这些模式都为地方图书馆参与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提供了经验。而地方图书馆需要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探索更多图书馆文旅融合新模式。例如,地方图书馆要积极纳入当地的旅游线路中,根据旅客的需求规划不同的旅游路线;充分利用图书馆现有的资源开辟诸如科普教育、党史学习、知识讲座等活动空间;充分利用AI、VR等现代科技手段将阅读与旅游结合,让游客在旅游中获取知识,在阅读中体验旅游生活。

四、结语

目前,国内部分地方性图书馆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文旅融合实践,也探索出了诸多文旅融合实践新模式。但是除了北京、上海等部分发达地区外,国内大部分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参与文旅融合的程度仍然较低,对文旅融合的认知不足,观念较为落后,这些导致我国地方图书馆参与文旅融合的道路依然充满曲折。地方性图书馆更应该审视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进,在服务好读者的同时,为我国文旅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猜你喜欢

文旅图书馆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融合菜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图书馆
文旅照明的兴起
飞跃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