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中“两个必然”理论及当代启示
2022-03-18聂祥乙李红军
聂祥乙 李红军
(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贵州贵阳 550023)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1](P413)“两个必然”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普遍存在的规律以及其资本主义社会将会面临的必然灭亡趋势。随着社会主义运动的不断发展,中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这是世人有目共睹的。而西方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低迷、社会持续动荡,危机重重。鲜明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必然的趋势:社会主义在经历一定的发展后,必然会替代资本主义。
一、“两个必然”提出的历史背景
“两个必然”理论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在此之前马克思恩格斯就曾有过对相关思想的论述。第一次科技革命以后,蒸汽机的广泛运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产业革命,推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产生了矛盾;由此引发周期性经济危机。每次经济危机的爆发都会出现产品滞销、银行倒闭以及工厂关闭和失业暴增等现象,使广大工人、劳苦大众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使得社会阶级分化日益明显,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化。经济危机的发生让工人群众有更大的视野和时间来思考自身的命运,其阶级觉悟被唤醒,从而凝聚、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这也就是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会爆发工人运动的原因。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让全世界目睹了在工人阶级身上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尤其是在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爆发以后,无产阶级开始联合起来,以一种独立的、强大的力量在历史舞台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此时无产阶级的指导思想还不成系统、不够科学,工人阶级也还没有清晰的自我认知,对本阶级自身能否进行革命、怎么革命等问题没有搞清楚。时代的要求呼唤科学的新的理论来指导工人运动,这便是“两个必然”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1848年的欧洲革命使马克思恩格斯深刻认识到,虽然爆发经济危机能够促进工人运动的发展;但是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还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这表明资本主义旧的生产关系还没有完全变成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还有发展的空间和余地。也就是说“两个必然”的实现还没有成熟的条件。对于这一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进一步的研究,为“两个决不会”的提出做了铺垫。马克思恩格斯将研究重心转到经济学领域,思考实现“两个必然”需要哪些条件的问题。其研究过程中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即资本主义灭亡的道路是一定的,而人类社会发展最终是属于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资本主义会在何时灭亡以及在什么样的条件下灭亡。对于此,马克思进一步提出了“两个决不会”的论断,确切地表明了关于资本主义何时灭亡,社会主义何时胜利所需要的条件,以及人类社会进步方向的必然性和曲折性。
二、“两个必然”的理论内涵
(一)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趋势。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必然经过的历程进行了详细阐述,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进行了重点阐述。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生产力也随之提高,使小范围的生产变成了社会化的大生产;使得少数资本家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越来越多,而工人群众不得不在资产阶级的贪婪统治之下谋求生存。这也就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为什么一直存在,而只有通过革命的形式才能解决二者之间矛盾的原因。资产阶级无限贪婪的本性让其无法放弃对生产资料的控制,这也是让无产阶级中的阶级意识逐渐醒悟而奋起反抗,最终颠覆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原因。
社会发展要经历从低级到高级的历史进程,而资本主义制度也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段。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绝不会放弃对现实生产资料的控制,为了能够持续发展,他们会在一些局部地方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些调整只是缓解工人阶级和资本家的矛盾,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该矛盾。因此社会主义终将胜利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长期的过程。我们不仅要认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具有历史必然性,同时我们也要深刻认识到这一必然过程是艰难的、复杂的和长期的。当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尖锐化时,资产阶级就会做出一定的局部调整,如增加某些福利及政策等。这一做法实际上起到了缓和阶级矛盾的作用,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稳定和发展,其经济基础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巩固,此时的无产阶级还不具备推翻资产阶级的能力和条件。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来,经历了蒸汽化、电气化时代,进而把资本金融推向全球,通过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事实都足以说明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生产关系还能支持生产力继续发展。结合“两个决不会”的观点来看,要实现“两个必然”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满足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生产力冲破生产生产关系的承受能力;二是满足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完全成熟。只有满足这两个条件,社会主义才可能成功取代资本主义。从当前的社会主义发展现状来看,要实现超越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发展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而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因此,社会主义不可能轻易取代资本主义,要实现“两个必然”必须学会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把握这一过程的艰难性、长期性和复杂性。
三、“两个必然”的实现条件
(一)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理论一经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工人阶级来自于社会底层,只有他们接受科学理论的武装,才能够更好地觉醒并组织起来推翻资产阶级。“两个决不会”思想是对“两个必然”理论的补充和完善,表明了资本主义灭亡的时间和条件。掌握该思想有助于让无产阶级充分了解“两个必然”实现的时间和条件,而不是盲目冒进,盲目自信。同时,充分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知道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党、什么样的社会。要实现社会主义的胜利就必须拥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让思想理论力量转变为改造现实的物质力量。
(二)创造更高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细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2](P312)阐述了“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只有当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生产力高度发展,发展到社会本身无法承受的时候,新的生产关系才能产生,以代替旧的没落的生产关系。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取得胜利的关键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需要高度发展,更加完善成熟才行。
(三)共产党组建并成为领导阶级。随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矛盾的发展,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难以解决。“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1](P406)无产者组织成为阶级,从而组织形成政党并联合起来推翻资产阶级是不可避免的。无产阶级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剥削,必然唤起无产阶级的反抗意识,并组织起来反抗压迫和剥削。由于受压迫时间之久,压迫程度之深,所以这个阶级是最有力量、最革命、最具有先进性的阶级。这个阶级组织起来形成了代表无产阶级及广大人民的利益,为促进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进行斗争而努力的政党——共产党。共产党人无畏艰险、无私奉献、敢于牺牲的精神增强了无产阶级的凝聚力、战斗力,为推翻资产阶级做出巨大贡献。共产党只有本着崇高理想,力求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的目标才会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也将会变成现实。
四、“两个必然”理论的当代启示
(一)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应自觉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一,坚定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自觉担起政治责任。只有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稳定人们的心之所向,力之所指。从社会各层面出发,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高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把握青年一代的政治方向和政治担当,培育好社会主义接班人,为促进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作出贡献。其次,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一方面,坚持民主。社会主义的生命是人民当家作主。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民主,发扬民主。国家在政治制度上必须完善民主,不断丰富民主的各种形式,拓宽民主的渠道,把民主内容贯彻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坚持法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依靠法治,更加需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3](P283)我们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让法律成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法治保障。最后,必须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中国56个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只有坚持民族团结,才能更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目标。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增进人民大众对自己骨肉同胞的情感和依恋。大力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促进中国人民对各民族文化的认同。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全国上下同心同德、团结奋进,焕发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
(二)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夯实社会主义经济基础。首先,坚持新发展理念。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要解决我国社会现存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这一关键问题,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从各省市的具体情况出发,结合本区域特色,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走一条因地制宜的新发展道路,推动生产力发展。
其次,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我国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经济制度发挥了极大作用。新时代新阶段根据我国现实和时代要求,加快高科技的发展,以高科技带动各行业发展,做强做优国有企业、核心企业;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人民共同富裕,稳步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最后,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现国富民强,经济体系就必须得跟上。保持良好的市场环境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立,充分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建立开放有序,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实行国内经济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利用新互联网技术,促进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经济相结合,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充分把握世界经济大环境,抓住对外交流的机会,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和市场,加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让世界紧密联合在一起,促进我国经济对外发展,夯实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三)积极推进思想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首先,大力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要促进中国梦的实现,单凭物质发达是不够的,一个国家还必须在思想文化方面有着较高的觉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首先要从中华优秀文化开始,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对待传统文化,批判吸收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互联网、优秀电视栏目等将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宣传和讲解;举行特色的思想文化教育活动,吸引人民群众参与其中,唤起人民内心对中华思想文化的认同感。其次,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建立完善的互联网机制,加强线上互动,线下沟通,引导网民树立社会主义的政治观点、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以及行为规范。通过举行线上或线下的活动、讲堂等形式,旨在不断提高人们社会主义的思想价值观念。最后,加强对社会主义公益文化的培育。公益文化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旨在促进全国人民文化水平的提升。对文化体制进行改革,利用新技术,紧紧围绕加强国家文化建设这一中心,提高我国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4](P9)“两个必然”理论指明了人类所到达的终极未来将是共产主义社会,这一切都是必然的规律。这一理论对我们接续奋斗,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目标提供了无尽的勇气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