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党百年背景下江苏党组织成立地旧址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

2022-03-18

关键词:旧址红色旅游江苏

王 浩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基础部,江苏常州 213147)

江苏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组织并开展革命活动的地区之一,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史进程中留下了大批具有重要价值和教育意义的党组织成立地旧址。这些旧址及其附属物是我国红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些旧址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不仅可以促进江苏旅游事业的发展,还可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正确处理旧址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实现良性循环发展,将旧址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江苏党组织成立地旧址价值阐释

笔者在实地调研中发现,江苏省现存中共党组织成立地旧址47 处,其中南京3 处、无锡2 处、徐州9处、常州2 处、苏州5 处、南通6 处、连云港4 处、淮安4 处、盐城4 处、扬州5 处、镇江1 处、泰州2 处。大体来看,这些旧址主要具有以下价值。

(一)历史价值

江苏党组织成立地旧址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发展历程,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的真实见证。这些旧址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坚贞不屈的革命斗志的真实写照,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谋求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奋斗历史的有力见证。

(二)文化价值

江苏党组织成立地旧址承载了革命与战争年代诞生的红色文化,其核心内涵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江苏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先进理论成果的结晶,代表着先进文化,是增强民众文化自信的历史之基。江苏党组织成立地旧址展现了一部江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谋求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斗争史,是当代江苏坚定文化自信的力量之源。

(三)社会价值

江苏党组织成立地旧址是江苏党组织领导人民进行武装斗争的根据地,无数共产党人在这里浴血奋战,指挥军民与敌斗争。这些旧址真实地反映了革命年代的社会现实和人民心声,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体现了江苏共产党人在寻求国家富强和民族解放的过程中形成的坚定信念与斗争精神。活跃在江苏大地上的革命志士不畏艰险,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不惜牺牲生命,体现了革命理想大于天的崇高使命意识。

(四)教育价值

在革命战争年代,江苏大地上有无数的革命先驱。他们胸怀坚定的革命理想和革命信念,抛头颅、洒热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怀和斗争意志。江苏党组织成立地旧址既是他们革命事迹的见证,又是他们革命精神的载体。这些旧址被建设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未成年人教育基地、党员党性教育基地、青少年道德教育实践基地,无论对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党史学习教育,还是对加强青少年学生革命传统教育,都具有重要价值。

(五)经济价值

江苏省内红色资源十分丰富,其中中共党组织成立地旧址最具特色。这些旧址具有良好的红色基因和社会知名度,蕴含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经济资源。如果将旧址保护与旅游产业整合在一起,进行综合性、保护性开发,把当地的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不仅可以带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为旅游目的地的居民增加就业机会,助推当地脱贫致富。此外,基于中共党组织成立地旧址的红色旅游项目开发,还可以促使当地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有利于推动地方社会综合发展。

(六)艺术价值

革命战争年代,江苏中共党组织开展秘密活动的场所大多为城镇旧式建筑或乡村传统民居。这些活动场所的建筑风格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有些建筑吸收了中国古典美术和绘画艺术的精髓,堪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典范。比如,中共江浙区泰兴独立支部成立于横垛镇刁家网的刁氏宗祠,该祠堂构造以砖瓦和木结构为主,体现了传统民居精湛的建造技艺和独特的雕刻艺术,属于典型的苏派建筑,对于研究江苏古代祠堂建筑艺术具有标本价值。

二、江苏党组织成立地旧址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各地党组织成立地旧址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与开发。许多旧址建成了供人参观学习的纪念馆,如中共江浙区泰兴独立支部纪念馆、太仓第一个中共支部纪念馆等场馆。一些党组织成立地旧址被列为文保单位而得到保护,据初步统计,有国家级文保单位1 处,省级文保单位1处,市县级文保单位10 处。很多旧址成为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党员党性教育基地等,如太仓第一个中共支部纪念馆为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共横山桥第一党支部旧址为常州市党员党性教育基地。各地将党组织成立地旧址与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整合在一起进行整体开发,开发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多样化旅游产品,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景区。比如,南京六合区竹镇充分利用新四军江北第一农村党支部旧址、六合县竹镇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等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充分利用当地山川河流等自然资源,开发出多层次、全方位的乡村红色旅游产品。总体上看,江苏各地依托党组织成立地旧址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但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一)保护意识淡薄,缺乏长效机制

为了了解江苏各地对党组织成立地旧址的保护情况,笔者查阅了相关法律法规资料,包括江苏各地市制定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名镇名村保护办法等,没有发现专门针对旧址保护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这说明党组织成立地旧址的保护问题尚未得到地方党委与政府的重视,更不要说能引起普通群众的重视了。由于对旧址的红色文化价值认识不够,文物保护意识不强,一些旧址在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被人为损毁。还有一些旧址因为年代久远,无人管理,有的房屋漏雨甚至风化倒塌。应该说,党组织成立地旧址保护长效机制的缺位,是影响其价值实现的关键因素。

(二)宣传力度不够,媒介形式滞后

江苏省仅有个别开发成红色旅游景区的党组织成立地旧址建设了宣传网站,而那些非旅游景区的旧址既没有建立专门的网站,也很少在网络上看到相关介绍,致使人们对这些革命遗址缺乏了解。管理部门或运行机构对那些已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旧址虽然有所宣传,但是对与旧址相关的革命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重要意义,以及革命英烈的伟大事迹和革命精神发掘不够深入。此外,党组织成立地旧址宣传方面还存在媒体形式单一的问题,比如大多通过报纸或者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进行宣传,没能有效利用现代传媒技术扩大传播范围。

(三)管理体制不顺,旧址权属混乱

影响旧址旅游开发成效的隐藏问题是管理体制不顺,其根本原因在于旧址的权属比较复杂。大部分旧址产权属于乡镇(街道)或村委会并由产权拥有方进行管理,还有些属于私人产权。由于产权归属过于分散,管理部门很难全盘统筹实施自上而下的管理,无法对旧址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因此,有些地方对党组织成立地旧址做了一些保护性开发工作,但是处于零散式、放任式状态,没有取得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开发程度各异,缺乏均衡发展

一些位于优美自然环境或独特人文环境中的党组织成立地旧址,由于知名度高、价值重大,保护性开发程度较高。相比之下,有些地方政府试图将旧址与乡村旅游项目进行一体化开发,但是由于旧址与周边旅游项目关联性和融通性都比较弱,目前项目仅限于以图片文献资料的纪念场馆为主体,开发形式较为单一。总体上看,大多数旧址内仅仅做简单的陈设性展览,不仅难以与当地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有机结合起来,而且缺乏个性特色,导致与一般旅游景点具有明显的同质化倾向。此外,基于旧址的旅游项目开发大多满足于观览型主题,缺少结合大众化需求开发红色文创产品的意识,制约了项目的规模化发展。

(五)维护资金不足,缺乏多元渠道

江苏现有党组织成立地旧址中,一些被列为各级文保单位的旧址享有专项资金支持,日常运转顺畅,维护工作做得较好,具有较强的接待访客的能力。相比之下,大多数旧址仅仅依靠政府资金投入,缺乏多元化的投资融资渠道,致使资金匮乏,影响了旧址保护与开发。特别是那些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旧址,因当地政府财政收入有限,甚至连保障日常运转和基本保护的资金都无法获得。资金匮乏成了某些地区党组织成立地旧址开发与保护的瓶颈。

三、江苏党组织成立地旧址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基本策略

江苏党组织成立地旧址的保护性旅游开发,应该遵循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可持续开发、彰显特色等原则,采取以下基本策略。

(一)健全保护机制,明确管理职责

管理部门和开发机构要协同建立健全旧址的长效保护机制,就旧址的管理权属、地位作用、保护标准以地方法规的形式做出明确规定,同时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工作机制,从而将有关工作纳入法制管理和科学开发的轨道。比如,可以制定江苏省革命旧址保护条例之类的地方法规,将旧址列入法律保护范围,以加强旧址的有效保护和统一管理。在此基础上,地方政府可以依托专门机构加强管理,负责对本地区党组织成立地旧址进行详细摸底,建立数据库,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对于一些私人产权的旧址,管理部门或开发机构要明确管理职责,派人定期检查,出现损毁情况要及时划拨专款进行修缮,同时还要规定所有旧址的修缮与维护需经当地管理部门审批之后方可进行,严禁私自改造或拆除,并对破坏旧址的行为给予严厉处罚。

(二)提高重视程度,统筹规划布局

江苏各地需要重视党组织成立地旧址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在充分认识旧址保护重要性的基础上,把保护性旅游开发放在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高度进行部署。文化与旅游管理部门可以在地方文物保护工作机制下对旧址进行全面普查,整理相关资料,将一些现状较好、具有重要党史研究价值的旧址及时列为文保单位,同时建立旧址开发管理机制,安排专人管理。在具体管理措施上,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对旧址的价值进行评估和鉴定,根据界定结果采取分级保护管理和差别化开发。对那些历史价值高、保存较完好的属于私人产权的旧址,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赎买、置换等方式收归国有,将管理权集中到文化部门或旅游部门,重点加强保护和利用。对那些综合价值相对较低的旧址,地方政府可以下放权力,采用灵活的方式吸收民间资本参与保护性开发工作。

(三)挖掘文化内涵,开发文创产品

要想将旧址与当地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融合起来,开发多层次、多样式的旅游产品,就要对旧址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度发掘,并梳理旧址承载的红色文化与地区自然风光、历史遗存和其他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在关系,为实现全域旅游开发奠定基础。江苏省内各地区还可以加强区域间协作,在旅游产品、旅游线路等方面开展协作,共同培育市场,形成资源互补型的红色旅游产品。党组织成立地旧址的保护性旅游产业开发,还要重视系列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与生产,构建多元化的红色文化产品体系,打造与旧址展馆一体的红色文化产业链。此外,开发者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激活红色基因,将非遗元素和时尚元素融入红色文化产品,开发具有时尚性、前沿性的红色文化产品族群。

(四)扩大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

为了加强旧址保护工作,各地可以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拓展融资渠道,以多元化路径筹集资金并进行合理使用,确保资金能在旧址保护和开发方面精准高效地发挥作用。一是申请国家革命文物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二是对一些尚未成为文保单位的旧址进行分级分类保护,鼓励民间机构或者个人在不违反现有法律法规前提下投资开发或参与经营管理,允许投资者在不损害建筑实体的前提下将旧址改造为博物馆、文化馆、艺术馆等场馆。三是采取一定的办法进行社会融资,由政府主导、投资方共同参与,协同进行保护性开发。

(五)实施传播工程,创新宣传机制

旧址红色文化宣传工作可以围绕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可以利用旧址所在地的周边环境,如道路两边、墙壁、山坡、桥梁等,采取雕刻、壁画、雕塑、标语等形式打造红色文化景观带和宣传带;另一方面,可以将传统媒体与现代新媒体进行有机融合,提升旧址的社会知名度及其承载的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就当前旧址旅游开发实际来看,如何运用新媒体技术传播旧址红色文化信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关部门可以向社会媒体技术企业购买媒体宣传服务,借助专业技术机构的力量建设网络社交平台、打造宣传网站、开发终端应用等,通过多种渠道打开宣传局面;可以动员演艺界力量将旧址相关的革命人物和英雄故事拍摄成微电影、网络剧或制作成红色动漫,通过视频网站进行播放,扩大旧址的知名度。旧址旅游项目经营者可以开通微博公众号、微信公众号,或者借助抖音、短视频、B 站等新媒体平台,全方位开展旧址红色文化宣传工作。

(六)实施品牌战略,打造知名景区

江苏各地可以根据本地区党组织成立地旧址的特点建设红色旅游景区,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各地还可以围绕区域内自然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与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深入研究,优化旧址红色文化与其他资源的关系,在开发红色旅游景区的基础上致力于创新文创,形成特色品牌主打、错位互补发展的产业开发格局。地方政府要以旧址保护性旅游开发为契机,完善与项目配套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打造高端红色旅游品牌。此外,对已经建成的红色旅游景区,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加强监督与管理,促使经营者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四、江苏党组织成立地旧址保护性旅游开发模式

从国内革命旧址保护性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来看,江苏围绕党组织成立地旧址的旅游项目开发大致可以采用休闲红色旅游度假区、生态农业红色文旅区、红色文化体验园、党建文化主题公园、红色文化创意集聚区等基本模式。

(一)休闲红色旅游度假区

休闲旅游度假区一般是借助于当地优美的自然景观,融合丰富的地域文化底蕴和历史人文资源等建立的,具有集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保健养生、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的旅游度假区[1]。这种开发模式的成功案例是延安“红+古”特色旅游项目[2]。延安以红色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相结合,开发了以枣园旧址、杨家岭旧址和王家坪旧址等为游览主体的红色旅游景区,将“延安精神、革命圣地”打造成享誉国内外的红色文化旅游品牌。江苏一些党组织成立地旧址完全可以借鉴延安红色项目的模式,利用当地优势资源进行项目开发。比如,新四军江北第一农村党支部旧址位于南京市六合区竹镇,该地区山川河流分布广泛,森林覆盖率高,拥有向阳河、西陵河、大泉水库、三星水库等,生态极佳。当地可以借助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农田景观、森林资源,融合历史文化古迹和古建筑等人文景观,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其中,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度假区。

(二)生态农业红色文旅区

生态农业文旅区是依托现代农业生产,将农田风光、农业生产活动、农业高科技手段、生态环境保护、休闲娱乐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游览区[3]50,国内开发成功的范例是井冈山的“红+绿”旅游模式。井冈山地区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红色文化资源,凭借其在革命史上的独特历史地位,推出多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4],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红色文化旅游品牌。从旧址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来看,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镇金村的中共金村支部旧址,就可以借鉴井冈山模式。金村自然风光优美,建有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有机果蔬产业园,现代农业十分发达。金村可以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将农耕文化资源与红色文化整合起来,规划建设生态农业文旅区和红色教育基地,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农业红色文旅区。

(三)红色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红色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是利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红色影视剧作品、红色动漫游戏、红色演艺娱乐等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产业园区[5]。山东沂蒙地区的旅游开发,就是采用红色文化产业化聚集区的运作模式。沂蒙地区成立了筑梦沂蒙红色文化产业研究院,建设沂蒙红色影视基地,为红色文化影视拍摄提供服务。沂蒙地区开发一系列红色文化旅游产品,将红色旅游做成了特色产业,擦亮了沂蒙红色旅游品牌。在这方面,依托中共江浙区泰兴独立支部旧址进行的旅游开发,可以借鉴这一模式。泰兴独立支部旧址纪念馆位于泰兴市横垛镇,该地区自然环境优美,区位条件优越,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当地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数字媒体技术,围绕红色影视剧制作、红色动漫游戏、红色演艺娱乐节目等核心内容,开发红色文化创意产业,打造红色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四)红色文化体验园

红色文化体验园是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开发游客能亲身体验的景区项目,使他们感受战争年代的真实氛围,并在体验项目中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的旅游目的地[6]。这种开发模式适合那些拥有多个红色文化单体,且各单体之间具有紧密关系的地区。中共苏中宝应县委县政府成立地旧址位于宝应市西安丰镇,该镇拥有苏中革命历史纪念馆、苏中党校、苏中造币厂旧址等众多革命旧址,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当地可以整合现有红色文化遗址,建设红色文化体验园。体验园可以将3D、AR、VR 等视觉技术引入体验项目,构建具有真实体验感的战场情境,配置各种虚拟武器和装备,利用现代媒体技术设置模拟战场氛围,让游客体验战斗的艰辛,感受战争的残酷,珍惜和平的生活。

(五)党建文化主题公园

党建文化主题公园是利用一些价值重大、知名度高的革命旧址,建设党建文化宣传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主题场所。目前,各地都依托党组织成立地旧址建设党建文化主题公园,运用文字、图片、影像等形式传播党建文化。中共陇海铁路铜山站支部旧址是江苏第一个中共党支部诞生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江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起点。当地可以按照红色主题建设不同的功能区,比如党建文化博览区、党史英雄人物展示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宣传区等,并在公园内安放革命领导人塑像,以铭牌介绍他们的英雄事迹。

总之,江苏党组织成立地旧址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和革命遗产,对其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不仅能够促进旧址保护工作,提升旧址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

猜你喜欢

旧址红色旅游江苏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觉醒青年发出“建党先声”
数读江苏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数独江苏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数读江苏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江苏
东方县旧址修复一期工程已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