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际语用学视角的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实效提升探究

2022-03-18张珊珊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人际谈话语境

张珊珊

(西安文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5)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43号令)中明确指出辅导员要“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可见,谈心谈话既是高校辅导员的基本岗位职责,更是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日常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因此,全面准确把握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的特点,基于人际语用学理论,切实提升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的实效性,对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启示意义。

一、人际语用学理论的生成理路

人际语用学是语用学研究的新领域,它研究社交场合人们如何使用语言来建立和处理人际关系(Locher&Graham 2010)。与传统语用学中的人际关系研究相比,人际语用学尤其重视交际双方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实现人际关系的行为特点和策略选择,以及影响该行为的语境因素等。

(一)人际语用学理论的历史渊源

著名的语言学家韩礼德认为,语言的意义不仅在于实现表达功能,传递话语意义,更重要的是对人际关系的管理,实现人际功能(Halliday 1978)。人际关系最早进入语用学的研究视野始于Goffman1967年提出的面子理论,之后语用学家Leech(1983)、Brown&Levison(1987)等分别提出人际修辞论、面子和礼貌的研究理论,从不同路径涉及到了语言使用层面的人际关系。

而人际语用学(interpersonal pragmatics)真正作为一个专门概念是由Locher和Graham两人在2010年提出的。作为语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人际语用学的本质是从语用学的角度来探究互动与交际中的人际关系。与传统语用学研究不同的是,人际语用学在语料的选择上,注重真实发生的人际互动性交际事件;在研究方法上,多采用多学科的视角和会话分析等方法;在研究范围上,不再仅仅局限于关注语言本身,还关注交际双方的角色、关系、情绪、评价等因素对交际行为的动态影响。由于其跨学科和多学科界面研究的特质,人际语用学理论也被称作人际交流的“语用综观”。

(二)人际语用学理论的丰富内涵

1.关注处理人际关系的语用策略促进人际和谐

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语言问题,使之熟巧练达维持人际关系的和谐是人际语用学研究中的重点,目前在人际关系研究中呈现三种视角:一是基于面子的人际关系。早期的研究如Brown&Levinson(1987〗提出的面子威胁理论,关注语言使用中面子威胁行为的缓和策略问题。Arundale(2010提出面子建构理论,认为面子是“互动中交际者共同建构的联系,”在关系的联系与疏离之间存在各种动态变化。二是基于礼貌的人际关系。早期的礼貌研究探讨如何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认为礼貌是避免人际冲突的策略(Lakoff:1973)。近年来,更多的学者运用会话分析等方法探究交际动态中的人际关系。例如Haugh(2013)〗认为,要探讨在沟通互动中的人际关系的建构策略,需要将人际网络、社会文化以及社交网络等因素考虑在内。三是独立描述人际关系的研究。如人际和谐管理模式研究中,研究者认为关系就是一种“人们对人际之间和谐—不和谐、顺畅—不顺畅、热情—冷淡的主观感知。” (Spencer-oatey&franlin 2009)〗。这种视角将关系看作是独立的研究个体,从广义上拓展了传统语用学中总是基于面子与礼貌来进行关系研究的观点。

2.关注人际交往中的情感意义助力人际认同

情感因素在人际语用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情感相通能够增强交际双发的身份认同,促进双方平等对话,影响到交际互动中的语言选择。早期的研究中隐含对情绪情感的关注,如:Goffman(1967)将面子和情绪联系,多维度的探讨了交际者的情绪问题;Arndt&Janney(1985)指出,人际互动的成功与情绪符号的传递与理解息息相关,并将礼貌分为人际礼貌与情绪交流,其中后者特指态度、情绪的变化,以及凭借语言、副语言等信息所传达的其他的情感状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聚焦情感在人际交往互动中发挥的作用,如Spencer-oatey(2002)提出“和谐敏感事件”这一概念,探讨情绪对人际交往的影响;Culpeper(2010)则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人际负面影响的情绪等。

综观以上研究可以发现,人际语用学理论的核心内涵是关注处理人际关系的语用策略促进人际和谐以及关注人际交往中的情感意义助力人际认同,其作用机理围绕“关系、情感”两个维度展开。人与人的交际互动通过这两个维度的交叠往复实现对人际关系的管理等功能。

二、人际语用学理论与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的契合性

(一)为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人际语用学研究交际互动中的人际关系行为及语言策略,而辅导员与学生的谈心谈话本身就是一个师生交际互动的过程:一方面,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他们迫切的需要辅导员老师对其生活学业上的困惑提供指导与帮助;另一方面,辅导员老师借助谈心谈话能够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可见,师生之间和谐的沟通交流,不但有助于辅导员老师提高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提升思想教育的效果。为此,辅导员有必要掌握和运用相应的语用策略和技巧,人际语用学正好为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为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实践提供新思路

在以往的谈心谈话中,往往呈现出辅导员(说话人)为主体,学生(听话人)为客体的交际结构。而人际语用学认为,交际参与者不应再简单的分为说话人与听话人,而将交际参与者的角色进一步细化,其目的在于使得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地位趋同,重视听话人对人际关系的评价与感受。辅导员本身具有“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又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的双重身份,为此,辅导员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既要运用个人的专业和经验,建构与维持自身的主体权威地位,更要重视听话人的感受,建构说话人的亲和形象,进而增强谈心谈话的感召力。

(三)为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实践提供新方法

在实际开展谈心谈话工作过程中,辅导员往往会面对学生个人意愿与现实产生冲突,遭遇学生回避、抵触等情绪,阻碍谈话的顺利进行。为此,辅导员是否能够在谈话时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关系是谈心谈话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而人际语用学当中如:语码转换、称谓变化、语用移情、顺应语言生态的人际语用、虚言应酬等语用方式和策略能够有效的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构,激发交际双方身份的认同,这些策略为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实践提供了新方法。

三、新时代提升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实效的路径探析

将人际语用学理论运用于辅导员的谈心谈话工作,从价值定向,语境创设,策略选择,评价保障四个方面出发,以提高学生思想认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着眼点,以促进师生之间和谐交流互动为目标,以处理人际关系的语用策略为载体,以满足学生内在需求为导向,能够解决辅导员语言使用中存在的随意化、空洞化、说教化以及套路化等问题,从而激活学生的内在情感认同,增强谈话目标的一致性,提升谈心谈话工作的实际效果。

(一)价值定向:激活情感认同能量

文者,贯道之器也。语言直接体现思想,是价值传递不可缺少的信息载体。因此,辅导员在谈心谈话中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其展现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过程,其核心要义在于思想教育的价值引领。而要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和认可辅导员的话语,更需要激活学生情感认同的能量,才能真正的让学生做到思想和价值的认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这也是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实践创新的根本立足点。

第一,识别会话常规。会话常规是指研究者在对真实语料的大量观察的基础上,捕捉会话中出现在同一序列位置的语言或副语言现象,并准确识别该现象所承载的交际功能,从而完成对该现象触发的情境身份的识别。如果把会话常规比作密码的话,辅导员与学生谈心谈话的过程实际上呈现这样的运行规律:一是辅导员准确识别会话常规的识码过程,二是辅导员根据思想教育规律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的再编码的过程,三是学生情感认同的解码过程。因此,能够精准识别话语中呈现出的会话常规,是辅导员将会话中的感性因素上升到理性层面,再作用于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前提。

第二,丰富情感表达的手段。要在谈心谈话中获得学生的情感认同,辅导员需要重视语言使用中的情感因素,抓住会话当中的情感线索,丰富情感表达的手段。在词汇的选择上,注重减少权威性话语的使用,用人称代词改变谈话视角,如不使用情态词、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不使用绝对化的表达方式等来体现与学生平等的话语关系;在话轮设计上,注重运用鼓励、启发、复述、引用、开放式提问等形式提示和建议,弱化负面评价,增强正面评价;在序列结构上,在相邻对结束后由辅导员进行非最小后扩展,对谈话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和评价等。这些手段能够帮助辅导员在谈话中构建一个具有亲和力的权威者身份,让学生做到“心服口服”。

(二)语境创设: 跃升思想教育峰值

语言的使用和理解受语境的制约,交际能够成立的关键原因,就在于语境关系的顺应性以及它所具有的动态性。因此,辅导员与学生谈心谈话的过程也可以看作是辅导员创设思想政治教育语境并和学生共同进行语境交际、语境重构的过程,这个具体的语境包含存在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作为语境的创设者,辅导员要善于将存在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相结合,引导学生进入人际和谐的语境当中,跃升思想教育的峰值。

第一,存在交际语境的创设。存在交际语境指交际双方存在的物理、社会、心理场域。为此,辅导员与学生的谈心谈话是在这三个具体的场域下展开的思想教育交际行为。辅导员应该利用好谈心谈话的场域,根据谈话的主题选择适当的地点和时间,科学设置谈话的情境;同时,还需要在谈话中把握好学生的个性与心理特点,因情就势地控制好谈话的节奏和时机,以发挥谈心谈话的最大效能。

第二,语言语境的创设。语言语境指的是语言信息通道。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辅导员要想创设好语言语境,同样需要做到这一点:即一方面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密切关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领会好各类文件精神,才能夯实语言语境创设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善于观察学生,走近学生,创新自身的话语方式,才能畅通和学生的语言信息通道,真正让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

(三)策略选择:促进师生和谐沟通

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就是与学生的谈心谈话,掌握一定的人际语用知识和策略,对于促进师生和谐沟通交流,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从人际语用学“关系、情感”两个维度,对于改进辅导员当前的谈心谈话工作,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构建和谐关系的人际语用策略。一是社交称谓的变化。在人际语用学中,社交称谓的变化能够起到密切人际关系的作用,也是和谐人际关系的常用方式之一。例如,学生在与辅导员的交流中,往往称自己喜欢的辅导员为“某哥”“某姐”,以拉近辅导员与自己的距离。同样的,在与学生的谈心谈话当中,辅导员也可适当的通过改变对学生的称谓来与学生“共情”,拉近双方的社交距离。二是语码的转换。语码的转换是另一种能够拉近人际距离的语用策略。例如,许多外国明星来中国访问时秀“汉语”;人们在外地遇故知时不自觉的使用自己本地的方言进行交流等都是语码转换能够促进人际和谐的证明。辅导员在与学生的谈心谈话过程中,同样可以适时地使用语码转换的策略以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二,增进正面情感的人际语用策略。一是在会话中使用韵律。韵律能够传递态度和情感,促进交际参与者之间的理解。为此,辅导员可以在谈心谈话时多运用韵律来增进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二是语用移情。人际语用学的语用移情指交际双方在情感上互相理解,包括说话人移情到听话人的语用方式,以及听话人能够在听话人的角度理解其意图的方式等。例如,辅导员在谈话时,不对学生说“你听懂了没?”而说“我说明白了吗?”不使用“你要如何如何….”,而用“咱们怎么怎么做”等等。

(四)评价保障:满足学生内在需求

人们通过和谐的人际关系交际来满足自身的归属需要,而交际双方在互动中的评价反馈,尤其是听话人的评价影响了整个交际行为。为此,辅导员在谈心谈话中保障学生的及时评价的权利,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能够提高学生在谈话中的参与活跃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从本质上满足学生内在需求,从而有利于维持师生之间平衡和友好的关系,巩固和优化谈心谈话的效果。

一是辅导员在谈话过程中,以学生获得感为目标,给予学生及时评价的机会,并适时地根据学生的评价反馈,调整自己的谈话策略、内容和方式,充分发挥谈心谈话的“浸润”效果;二是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谈心谈话结束后通过问卷、深度访谈等形式开展谈心谈话工作的过程性、结果性评价,并根据评价的结果进一步梳理和总结,以提升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的实效性;三是做好纵向的追踪工作,结合长时评价与即时评价, 对于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持续的了解关注和帮扶工作。

如前所述,人际语用学运用人际语用策略来维持、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将人际语用学运用于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中,辅导员能够在依循“价值引领—语境创设—识别常规—评价反馈—优化重构”的规律之上,构建自己思想育人者和学生知心朋友的双重身份,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完成“语境共建—情感共鸣—需求满足—评价共创”的发展历程。由此可见,人际语用学进一步拓宽了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的研究视野,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范式,对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猜你喜欢

人际谈话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搞好人际『弱』关系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民生新闻采访中的人际互动心理
跟踪导练(三)2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