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天曼景区旅游主题转向与升级发展研究

2022-03-18刘建中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康养研学景区

李 瑞, 刘建中

(1.南阳师范学院 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2.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教学部,浙江 宁波 315211)

0 引言

截至2019年,我国已建立起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750个,这些保护区在保存自然本底、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自然保护区由于优良的环境、独特的资源赋存而产生了较强的旅游吸引力,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不少自然保护区顺应市场需求开发建设成为生态旅游景区接待游客,但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在自然保护区也产生了不少生态隐患.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生态体制建设逐渐完善,生态风险管控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和规范[1],同时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旅游产品供给极大丰富,旅游者的可选择余地扩大,使得不少自然保护区型景区由于开发成本增大,有的逐渐退出旅游市场,有的经营也较为困难.近几年康养旅游、研学旅游、度假旅游逐渐兴起,自然保护区型景区迎来了新的机遇.自然保护区是人类共同的自然遗产,除了发挥自身的生态功能外,如何面对机遇与挑战,通过政策引导和深入挖掘资源潜力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旅游经营的持续发展,成为学界和企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以它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和众多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而饮誉中原,被誉为“天然物种宝库”“中州明珠”.从2000年起,由内乡县旅游局成立宝天曼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并开始接待游客,2008年内乡县人民政府与海南京都汇银集团签订《内乡县宝天曼生态旅游区合作开发经营合同》,宝天曼景区的开发建设驶入快车道.宝天曼景区为自然保护区型景区,在发展的过程中虽受到诸多方面的制约,但宝天曼景区依托其优越的自然条件,自2008年至今景区在旅游经营、资源保护、社会责任担当等多方面运转良好.分析宝天曼景区在经营过程中准确把握市场律动、不断调整景区主题定位、优化产品结构,实现景区的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同类型景区的发展提供借鉴.

1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优势

宝天曼景区位于河南省西南部,秦岭山脉东段伏牛山腹地,总面积近10 km2,1980年在宝天曼景区的核心区域建立了全省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宝天曼纳入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006年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创建成功,宝天曼保护区位于其核心精华区.从旅游需求市场的视角看,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生物多样性

宝天曼地处我国北亚热带向南暖温带的过渡性地带,为同纬度生态结构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和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2].景区内有植物3231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4种,国家珍稀濒危植物36种.栖息有脊椎动物359种,44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分布有昆虫2257种,其中蝶类182种,以本保护区作为模式产地而命名的新种(首次在宝天曼发现)119种[3].从物种数量上来讲,宝天曼保护区是北纬33°区域内单位面积物种数量最多的地区,是秦岭以东森林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的地区之一.400 m2样方平均生长有植物70种以上,比西部的太白山、东南部的大别山(鸡公山)、西南部的神农架多出10~25种;从植物分布区域类型上来分析,世界植物共分成18个分布类型,中国有15个分布类型,这15种类型在宝天曼都有分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265种特有植物分布在宝天曼,占全国特有植物总种数的近三分之一.

为什么宝天曼是生物多样性的分布中心?为什么宝天曼保护区的生物丰富多样?原因是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机遇,一是降雨丰沛,伏牛山-秦岭-祁连山是中国中央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有效阻挡并抬升夏季太平洋暖湿气流,使大量降雨集中在处于伏牛山主脊南侧的宝天曼.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年降雨量1000 mm左右,比相距仅10 km远的白云山自然保护区高出300 mm.二是较少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平均海拔在1300 m以上,距离最近的服务中心地七里坪近40 km,区域内人烟稀少,人类活动的干扰较少.三是保护较早,1980年宝天曼即被划为河南省第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5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较早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1.2 地质教科书

伏牛山脉是一部研究复合型大陆造山带的地质教科书,代表了世界范围内最为典型的复合型大陆造山带的构造特征.它是复合型大陆造山带俯冲碰撞、汇聚拼接,隆升造山的关键部位和地质遗迹保存最为系统、完整的区域,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景观价值.其科学价值在于记录了古大陆板块漂移、俯冲、拼合乃至碰撞造山等地质过程[4],景观价值在于具有大量造山带花岗岩箭簇峰与锯齿岭、斜歪与滑塌峰丛、岩盘山与千层崖、类单斜山与类褶皱山等独具特色的地貌景观.宝天曼保护区是伏牛山地质公园的核心精华园区,这里地质遗迹类型齐全,极具“典型性、优美性、知识性”.地质遗迹景观资源有以古元古界秦岭岩群为代表的典型地层剖面;以恐龙蛋化石、恐龙骨骼化石、无脊椎动物化石、植物化石为代表的古生物遗迹;以花岗岩峰林地貌、喀斯特岩溶地貌、流水侵蚀地貌等为代表的水动力遗迹[5].

1.3 典型的过渡性地带特征

伏牛山作为一道天然屏障,冬季能削减西伯利亚寒流南侵的气势,夏季能滞缓太平洋热带暖湿气团北进的步伐,形成了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亚热带季风区与温带季风区分界线、河流结冰与不结冰分界线、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针叶林分界线,是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水系的重要分水岭;由于年800 mm等降水量线穿过该区域,所以伏牛山还是我国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水稻与小麦种植区、旱地与水田地区分界线.由于典型的过渡性特征,使得这里的自然景观、物种资源、农业景观、地域文化等自然人文要素都打上了过渡性的烙印,成为过渡性地带的地理教科书.以物种资源为例,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处于中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上,华北、华南及西南区系生物物种能够同时在这里汇聚繁衍,大多数珍稀植物已经在保护区达到它自然分布的北缘或南缘,如区内的水曲柳是中国分布的最南端,马尾松是中国分布的最北端,占河南省重点保护植物总种数6.5%的珍稀濒危植物就集中分布在区内,部分物种表现出唯一性、濒危性和脆弱性.

1.4 优越的游览观光与康养度假条件

满足山岳避暑度假康养需要的自然条件包括山地海拔、森林、景观、水源、气候以及它们的组合.宝天曼景区是我国中部地区难得的康养避暑胜地,景区地质地貌景观独特,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41座,白草尖、牧虎顶、红石橛、挂剑垛等群峰雄居云表,最高峰白草尖海拔1845 m,这样的高度,上可以轻松登顶一览众山,下瞰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景区内古木参天,谷幽涧险,空气清新,景区森林覆盖率99.8%,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超过12000个/cm3.康养避暑气候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和时长四个要素,宝天曼景区一年中的6月至9月份平均温度18~22 ℃左右,湿度在60%~70%,由于位于山脊南坡,平均风速(2~3)m/s,可谓“清风碧如水,夏凉雨如春”,形成了独特的避暑小气候[6].地势由北而南递次降低,诸峰中鱼道河、湍河纵贯其间,北源南流,山体主要由花岗岩组成,岩石内放射性元素含量少,地表径流透过砂层汇集,水质清澈,适宜饮用,康养度假条件极佳.

2 从观光旅游到度假旅游:宝天曼景区主题定位第一次转向

2.1 景区主题定位——生态观光旅游

2000年以后,国内旅游蓬勃发展,旅游需求市场旺盛但供给市场发育不良,当时的情况是,只要把景区开发出来,就有游客纷至沓来,并且观光旅游产品是主流[7].宝天曼景区前身为万沟林场,有一定的接待基础设施,加上封山育林、林场经营转型,特别是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宝天曼纳入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这些内外部条件促使宝天曼向旅游景区转型,景区先后开发建设了具有山岳特色的生态观光游览产品.根据景点的地域组合和特点,先后投入1.2亿元开发建设四条旅游线路,分别是原始森林生态线、秋林河谷飞瀑线、化石尖奇石险峰线、姑娘楼探险览胜线.景区以其优良的生态环境和原始性特征在中原地区名声大震,吸引了河南、湖北、山东、陕西、安徽等周边省份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再加上这期间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得以通过,为宝天曼景区添彩加分,造就了宝天曼景区历史上的第一个辉煌时期,年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都达到了历史上的峰值.

2.2 由观光旅游向避暑度假旅游转向

到2015年前后,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旅游市场暗流涌动,旅游需求逐渐由观光型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和娱乐体验产品并重发展.宝天曼自然环境舒适度高,特别是温湿组合和原始森林生境非常适宜避暑度假.一方面具有优越的环境条件,另一方面具有旺盛的市场需求,所以2015年前后,宝天曼景区逐步开始向避暑度假旅游主题转向,为提高接待服务水准,景区先后投入7000多万元新建4星级酒店1座,并投入近4000万元对景区内原有酒店进行装修升级,投入6000余万元对旅游线路进行加固和改造.改造后宝天曼景区避暑度假旅游迅速升温,赢得了市场的一致好评,宝天曼景区避暑度假和游览观光主题取得了成功,内乡县政府为了进一步发展旅游业,依托宝天曼品牌,把宝天曼景区、内乡县衙、内乡大峡谷漂流三家景区组合成宝天曼生态文化旅游区申报AAAAA级景区,并通过了初审.宝天曼景区在由生态观光到避暑度假旅游主题拓展的过程中取得成功,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随着“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环保理念得以贯彻并深入人心,国家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和执行力度逐渐增强,宝天曼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与生物圈计划保护区和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区,在避暑度假地配套接待设施和娱乐体验项目的策划建设方面受到了较多限制[8].

2.3 休闲避暑度假地建设面临的问题

休闲度假地的舒适性除了自然环境的舒适性外,还包括人文环境的舒适性,人文环境的舒适性是通过优美舒适的自然环境营造以及现代化(信息化、科技化)、宜人化的设施建设与优质的服务组成,来为游客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人文度假环境.所以,宝天曼避暑度假地人文环境的舒适性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接待能力不足,个性体验和娱乐活动项目较少.景区除了传统的户外登山涉水观光项目,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烧烤、树屋和营地特色住宿设施、篝火晚会等项目建设受到限制.其次,生活服务便利性不强.宝天曼景区山高路远、远离生活服务中心地,旅游购物极为不方便,物价偏高,所以景区对能够长期居留的避暑度假市场特别是银发市场客户群吸引力不强.最后,特色交通方式单一.现在大多数年轻人把2小时以上的登山活动称为“自虐”式旅游,对3小时以上的爬山活动敬而远之,宝天曼景区由于保护的需要不能修建索道,户外活动基本上靠徒步解决.市场调查发现,游客对宝天曼的评价:“是一个自然风景区,爬山的内容比较多,山上的风景还是不错的”“有藏在深山人未知的感觉.林木深而枝叶茂、瀑布悬而溪水澈、曲径幽而通妙境,值得一看!”人文环境的舒适性要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休闲度假市场的拓展.

3 从度假旅游到研学旅游:新机遇下宝天曼主题定位第二次转向

自然保护区型景区自然风景优美,远离市井喧嚣,空气新鲜,山水清秀,但在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建设和适应市场需求方面受到一定限制,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和不可逾越的杠杆,必须根据市场需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调整旅游发展主题定位.

3.1 宝天曼景区向自然研学旅游主题转向

旅游市场一直在不断变化,新的旅游业态也在不断涌现,2016年教育部等11部委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走进现实的世界,走进大自然的世界,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提升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了解国情、热爱祖国,促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9].新时代在深化教育改革,建设教育强国的进程中,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参加实践教育与职业教育成为共识,一方面国家扶植素质教育基地的政策密集出台,另一方面规范校外培训,还通过高考进行引导,如2019年高考语文作文以劳动教育为考点,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以研学旅行为素材.

宝天曼景区对市场响应非常迅速,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定位,利用世界级自然保护区和世界地质公园资源优势,把宝天曼景区定位为自然研学旅游和休闲度假目的地,同时,在产品创新和结构优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旅游主题定位转向和产品升级同步进行,通过近几年的经营实践成效显著,2018年被河南省旅游局评定为“河南省首批研学旅游示范基地”,2019年被定为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

3.2 化资源优势为研学产品优势

宝天曼景区在我国生物多样性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地质遗迹类型多样、地貌景观雄奇瑰丽,具有独特的生态科普和地质科普价值,景区自然资源优势与自然研学主题融合度高,为自然研学旅游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因此,宝天曼景区打造以探索大自然奥秘、进行自然科普教育为主题的研学旅游产品得天独厚.

3.2.1 研学旅游项目丰富多彩

结合资源条件宝天曼景区开发的自然研学基地分为研学谷和科学长廊两部分.研学谷全长1.5 km,先期设置12个研学项目,分别是:(1)无痕森林;(2)数年轮知树龄;(3)镜筒中看原始森林;(4)聆听森林声音;(5)探究土壤的形成;(6)辨识动物脚印;(7)水土保护与水土流失;(8)枯木逢春;(9)释放自己手和脚;(10)生物链;(11)动植物区别;(12)小动物之家.通过这些项目领略大自然的神奇现象,掌握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知识,如数年轮知树龄项目,可以通过观察树木年轮的宽窄辨别朝向,辨别生存环境,判断树木生长历史上气候的变化;植物的奥秘项目,通过具体的数字让学生认识到森林植被对人类的贡献,来说明人类和自然界是休戚相关的,自然和人类应和谐共处.项目还通过嗅觉、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来感知周围的一切,让学生接近自然、认识自然、融入自然、回归自然,学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正确态度和方法.科学长廊长1 km,是中科院林草所和水土所、河南省科学院等科研机构设在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研究观测场,建有负氧离子在线监测系统、森林气象观测站、坡面径流场、常绿针叶林坡面径流场、落叶阔叶林坡面径流场、针针阔混交林坡面径流场、集水区测流堰、三角量水堰等科研监测设施,近年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也在宝天曼建立了生态地理学“双一流”学科实践基地,这些科研机构有近百名研究人员常年在这里工作,学生在科学长廊见习,通过科学熏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崇尚科学的精神.

3.2.2 进行生态伦理与生态文明旅游教育

研学旅游项目首先教育学生树立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精神,如数年轮值知树龄、原始森林的秘密、土壤的奥秘等项目让学生认识树木年轮和生长环境、树种的关系;原始森林的秘密、通过镜筒看世界,引导学生观察原始森林的五大特征以及特征的结构和形成过程.其次教育学生进入保护区、进入原始森林要树立环境保护和生态伦理观念,如无痕森林项目,要求学生了解无痕森林的七大基本准则:(1)事前充分的计划与准备;(2)在承受力范围内的地点行走宿营;(3)适当处理垃圾;(4)保持环境原有的风貌;(5)减少用火对环境的冲击;(6)尊重野生动植物;(7)考虑其他使用者.“无痕森林”最核心理念是对环境的“尊重”和“最小冲击”.再次,学生进入宝天曼自然保护区要举行生态保护宣誓仪式,宣读生态誓言,这种仪式感能够让学生加深对生态伦理和环境保护的记忆和理解[10].

3.2.3 开展寓教于乐、情景体验式教育

自然教育的项目内容注重娱乐性和体验性相结合,如动物脚印项目,把十余种动物的脚印图片和跳跃距离标注在沙坑周围,学生可以在沙坑里识别是哪种动物的足印,还可以模仿兔子等动物在沙坑里跳跃,然后比对自己和动物谁跳得远;聆听自然的声音项目,用树皮做了若干树洞,学生可以钻进树洞里,聆听外面敲击用木头做的琴键的声音,并可以通过观察孔观察外面的动静,体验树洞里的动物是如何观察世界的;释放手和脚项目是在山谷里用沙、石、木屑、松球等材料铺成不同路段的路面,学生闭上眼睛赤足行走,然后猜测是什么路面,这些项目能够寓教于乐,深受学生喜爱.

4 从研学旅游到研学康养并重:“健康中国”战略下第三次转向

2016年初,健康中国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同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随着国家对人民健康福祉问题的高度重视,相关部委相继出台了关于养老和健康服务的支持性、引导性政策文件.2016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下发《关于启动全国森林体验基地和全国森林养生基地建设试点的通知》,2019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家在政策层面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康养,发展集旅游、医疗、康养、教育、文化、扶贫于一体的林业综合服务业.森林康养是林业、健康服务业、旅游业等产业交互融合的新业态.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是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

如果说休闲度假是一种生活质量的诉求,那么康养则是对生命质量的诉求.随着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民众对康体养生产生了极大的热情,现代人健康理念引入了我国古代中医“治未病”思想,也就是人类健康要未雨绸缪、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由此推动现代人健康观念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预防为中心”转变[11].森林康养就是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通过运动锻炼、药方药物、医疗设备以及各种传统康养疗法和精神疗法等手段,充分调动人类与生俱来的自身修复功能来抵御疾病,维持生命的健康状态.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场的推动下,大多数自然保护区型景区均根据各自的资源优势,旅游主题定位逐渐向健康养生、康养旅游拓展.宝天曼景区根据原始森林面积大,森林康养资源优势突出的特点,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了森林康养旅游产品项目的策划和森林康养市场的开拓,2018年10月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评定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

5 宝天曼旅游景区优化发展对策

根据旅游市场变化和优势资源条件,宝天曼景区的旅游主题定位及时进行调整,由生态观光旅游向避暑度假、自然研学和森林康养转向,同时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并通过配套产品形成品牌,景区的经营始终保持较好的势头.2018年以来随着研学旅游产品结构的优化,研学旅游市场逐渐打开,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2018年共接待游客25万人次,其中接待研学旅游学生8万人次,与2017年入园人数相比同期增长31.57%,实现门票收入和综合收入持续增长.为继续保持宝天曼景区的旅游吸引力和影响力,针对经营中存在的短板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5.1 做好营销宣传,扩大研学旅游市场辐射范围

宝天曼景区研学旅游条件好,项目策划水平高,内容丰富,集知识性、体验性、娱乐性于一体,是一处难得的自然科普、研学旅游教育目的地.但目前研学旅游市场的辐射范围仅限于南阳市域内,对高校的吸引力仅限于河南省内,同时在区域内还面临不小的竞争压力,如鸡公山、太行山等自然研学目的地.因此,景区应联合南阳市旅游局、教育局,特别是利用中科院等国内高层次科研机构的影响力做好宣传营销工作,在景区官网开辟研学旅游专栏,通过抖音、VR等自媒体技术,利用互联网加强宣传,争取早日开拓国内中远程市场.

5.2 提升研学产品品质,打造研学旅游著名品牌

宝天曼研学旅游项目虽然丰富,但缺少利用现代媒体技术进行生动形象展示的内容,下一步要充分利用VR技术、3D技术,无人机遥感技术,对要展示的自然现象进行虚拟仿真,并且形成与学生互动界面.同时也要增加一些时尚娱乐活动项目,提高对中小学生的吸引力.再进一步提炼自然情景教学方法和内容设计,提高研学的趣味性和参与度,并为中学生提供展示奇思妙想的舞台.最后请中科院、高校等研究机构专业人员给前来研学的学生讲一堂生动的科普课,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把宝天曼世界生物圈打造成中外著名的自然研学品牌.

5.3 做精避暑度假产品,定位高端市场

宝天曼景区是我国中部地区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区域,海拔在900m到1900m之间,生态优良,空气中负离子含量高,夏季均温低,非常适宜避暑度假.景区为世界级保护区,在开发和建设上虽然受到一些限制,但可以利用现有条件,在环境保护法规允许范围内,改善服务设施完善接待条件,在吃、住、闲、养、娱的品质上下功夫,进一步和森林康养产品相结合,定位为高端白领市场,提高避暑度假门槛.与近在咫尺的老界岭避暑度假地形成错位开发态势.

5.4 继续推进宝天曼森林康养产品研发

以森林健康养生为目的的康养旅游国内市场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在森林康养项目策划中一方面要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如日本的芳香疗法、森林浴、森林美容等,同时还要把其他受到游客喜爱的康养项目放到森林环境中来,如印度瑜伽、冥想,泰国 SPA 水疗美体,我国中医艾灸、推拿、药膳、按摩疗法等.中医药康养的医疗手段独特,方法多样,从保健康养技术上看中医发展保健康养旅游优势明显;西医医疗旅游具有优势,借助互联网、大数据、远程医疗新技术,开展康体检查、药物治疗、康复医疗等医疗服务.中西医结合对康复治疗效果比较明显[11].因此,要广泛挖掘中西康养康复特色资源,开发高端医疗、中医保健、康复治疗、特色专科等产品,形成医、养、游、娱、食一体化综合旅游项目,通过宣传造势、典型示范效应与龙头引领,塑造国际化康养医疗旅游品牌,通过品牌增强健康旅游的市场感召力和竞争力.

5.5 高标准规范管理,提高接待服务水平

宝天曼景区和内乡县衙、宝天曼峡谷漂流三个景区组合成宝天曼生态文化旅游区,目前正在接受国家5A级景区验收,宝天曼景区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争取建成5A级景区、国内外著名的自然研学旅游基地和国家级森林康养示范基地.根据这一目标要求,结合当前宝天曼景区的实际情况,景区应该在一些方面进行改进:

景区的精细化管理.景区卫生状况要做大的改进,对景区卫生状况游客吐槽得比较多,除了景区的游路游道外,宾馆客房、廊道、餐厅、公共卫生间的卫生都要高标准要求;要把控好宾馆餐厅饭菜质量,不能质次价高,例如宾馆推出的家庭套餐,三荤三素一汤,听起来蛮实惠,可实际上饭菜的品质和类型与游客的预期差距不小,要提前把餐标和菜品类型告示游客,并进一步改善菜品质量.避暑度假游客和团队游客旅游行为不同,诉求不同,在服务上不能一刀切,避暑度假游客回头客多,逗留时间长,接待的各个环节都要做好;对服务人员的培训管理要跟上,特别是工资奖金与接待任务要挂钩,如果员工的工资无差别,游客多时员工认为付出的多报酬少,就会怠工,其结果会影响景区的形象.

改善接待服务设施.根据市场的变化、接待服务对象的变化,改造景区宾馆房间类型,增设家庭房、学生营房;美化大餐厅就餐环境,除了雅间外,增设卡座和风情餐厅;小规模改造两个宾馆庭院环境,沿溪水边修建休闲长廊,院落增设桌椅,方便避暑度假和康养游客在室外活动.当然还要配套健身娱乐设施、医疗设施、安全救助设施等等.

猜你喜欢

康养研学景区
去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某景区留念
研学之旅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