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困境与路径突破

2022-03-18崔惠民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农村发展教育

崔惠民,董 佳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30)

落实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培养大批新型科技人才,进一步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这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应有之义和必由之路。只有做好基础教育治理,才能实现科技进步和国家民族的长盛不衰;农村地区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的作用,可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共同富裕”这一伟大战略推进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伟大民族复兴有重要影响。

1 农村基础教育相关主体、场域现状分析

学生、家长与教师是农村基础教育涉及的三个重要主体,三者在家庭、学校和社区三个主要地点形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教育场域。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学生、家长与教师在这三个教育场域形成一个良性互动,在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家长和教师也因教受益。但现实情况不是如此,这尤其凸显了农村地区基础教育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1.1 缺乏健康的成长环境,留守儿童难以成才[1]

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留守儿童更容易成为被侵害的对象,同时也容易被误导,走上犯罪化的道路。一些留守学生形成了自由散漫的的习惯,不愿意受约束,尤其因为家长的缺失而形成了他们自己所谓的“江湖”,有一套他们自己的运行法则,这使得校园暴力的现象较为严重。

1.2 家长很难与学校进行有效沟通,教育过程严重阻断

怀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绝大多数家长背井离乡,外出务工,这导致家校之间难以尝试有效沟通,比较普遍的沟通方式是学生出事时,学校要求家长处理。实际上,即使家校双方有沟通的意愿,但往往因地理上的距离导致沟通效果不佳,并且难以坚持。家校共育的缺失或者形式化严重影响学生的发展,导致学生遇到问题时不能有效解决,进而造成他们缺乏社会意识和能力。由于缺乏和谐的家庭关系,许多孩子学习成绩差、缺课,甚至辍学,智力方面的开发不如城市同龄人,在认知方面更为严重。

1.3 教师晋升机会少,激励措施不足

因农村地区偏僻,年轻教师多不愿意前去任教,这从近几年一些关于免费师范生违约的事件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整体而言,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教师年龄结构普遍过大,且后备教师储备严重不足。师资匮乏导致农村地区的教师承担多重角色,繁重的工作使得教师没有时间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更多的是吃老本。并且晋升机会稀缺导致农村地区的教师缺乏动力,更多的从事重复性的工作,难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求。

1.4 农村学校很难得到支持以满足其发展需求

事实上当前教育政策已经对处于弱势地区做了政策倾斜,但仍无法满足农村学校发展的要求,尤其在人力资源方面。事实上,当前农村地区教育与城市地区教育之间的竞争越来越突出,农村地区教育的突出功能是基础教育的功能。对于没有继续教育希望的学生来说,现行的农村基础课程在两个方面与现实很不相符:一方面课程内容无法吸引农村学生的兴趣,知识的价值很难体现;另一方面,从目前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来看,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对他们所理解的未来社会生活实际需求不大。这都使得农村地区教育很难得到家长的支持,更多的是当成进入城市的“跳板”。

1.5 社区并没有在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当前城镇化的进程中,社区以及社区文化被严重忽视。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学生的课业负担大大减轻,学生拥有更多的独立时间,但如何利用这些独立时间同时变成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这对于农村学生而言更为严重,农村家长不能有效利用,对于在外打工的家庭更甚,而学生因心理和知识水平所限也无法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这可能会造成更多的教育缺失,学生将极有可能把时间花费在看电视、玩手机等这些无聊消遣上,现在很多学生都会长期把时间花费在刷短视频上。

2 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农村地区教育投资虽然增长迅速,但底子薄,基础差,相对城市地区教育而言发展落后。值得一提的是,农村教育资源的缺乏集中在县行政区域内的主要中小学,高度不协调的教育资源配置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对教育资源的垄断,同时也限制了所在县的生存空间。

硬件设施看似齐全,但先进的教育设备、教学理念并不很受欢迎。一方面运行成本高昂,且短期内看不到明显效果;另一方面师资等软件问题迟迟不能有效解决,导致设备闲置严重,它们存在的意义更多是彰显学校具有信息化教学的可能性。音乐、美术等美育课程多是非本专业教师代为授课,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美育教育。体育课往往被占用,在不占用的时间内也多是自由活动。更多的探索类课程,比如《自然与社会》往往无法保证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这往往都超出了所在学校教师的能力。教师的发展不被考量,更遑论,在终身学习过程中不创新地工作。尤其是以下三个问题较为突出。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多媒体教学可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任务驱动法、现场教学法和自主学习法等,其优缺点如表1所示。

2.1 课程设置脱离实际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定位是有限的、独特的,更多的面向城市,体现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与农村生活的实际需求关系不甚密切,培养目标也不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教育内容不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学内容与农村地区的生活、生产缺乏必要联系,所学知识很难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运用;二是内容陈旧,无法与当前的发展相适应,教材的时代特色不甚明显;三是教材的地域特色不明显,灵活性差。

长期以来,中国农村基础教育为我国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大量人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脱节,这甚至造成了农村地区的凋敝。同时我国教育的发展尚未完成培养具有一定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农村工作后备人才的重要任务,一方面农村中小学没有能够着眼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缺乏农村特色,继续把高考作为人才教育培养的主要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农村实际严重脱节。另一方面基础教育中对农业文明相关教育的缺失进一步造成学生对农村心理上的疏离。返乡务农往往被年轻人视为无奈之举、甚至无能之举,心不在焉地从事着农业生产活动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同时也将严重阻碍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进程,形成恶性循环。

2.2 教师队伍建设落后

农村教育改革需要教师的参与和主观能动性,农村素质教育成功的关键是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每一位农村教师都能从知识到行动积极支持农村素质教育的发展。没有对教育改革的热情,农村教育改革怎么能成功?

农村地区教师待遇低和教师不稳定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产生了重大影响。许多农村教师的工作和收入出现了明显的“逆转”。农村教师工作在行政主管部分看来更重要的是稳,而非发展。这造成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普遍低于时代的发展,许多符合学术要求、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也被称为“”无水平的主要原因是这些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理论修养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教师往往不能自觉地丰富自己,这也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当地教育当局的重视密切相关。

2.3 地区发展不平衡

首先,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村人口分散,同时人口基数巨大,这意味着农村学校的分布也必须非常广泛,特别是在老、少、边、穷地区,这不仅影响教育效率,还包括该地区教育发展的总体水平;其次,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差距不断拉大,经济因素成为决定区域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决定性因素。这将严重影响教育公平,反过来导致地区经济差距进一步变大。近年来,虽然加大了投资力度,加强了中央支付,但很难根本上解决这类问题。目前还出现了一些比较奇怪的现象,即对于一些贫困地区的县级地方政府而言,教育投入越多,人才流失越严重,优秀师资流入经济发达地区而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后也因当地产业结构单一背井离乡。

3 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政策研究

3.1 宏观政策研究

时代发展的机遇不仅为基础教育提供了发现和创新的平台,也带来了任务和挑战,这要求我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机会和转折点。教育政策是实现教育公平、机会均等的重要保证,没有这个重要保证,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制度原因值得高度关注,因为任何制度的形成都是国家机器意识形态和意志的体现,它综合了政治、经济、法律、人文学科等诸多因素[2]在许多社会领域,制度或制度变迁往往影响到整体的发展,其影响是非同寻常的。

通过改变不适应教育现代化的体制,确保教育的发展具有前瞻性、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在教育领域,首先仍然是从“金融角度”改革体制。通过调整政策,我们能够有效、可靠地推进教育投资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理解和适应这一制度因素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适合本国国情的教育投资。了解其他国家教育投资体系的基本特征对基础教育投资体系的改革和完善起着主导作用。政府作为社会组织者、管理者和公共利益代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调节、市场监管、政府监督都是其重要职能。此外政府需要做好社会管理、向全体人民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比如教育。其神圣的义务和职责,而不是为整个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额外负担。

基础教育是纯公共产品,这要求政府是基础教育的主要投资者,而政府对基础教育的公共投资是决定基础教育能否正常,长久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在大多数国家,基础教育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政府投资。政府对基础教育财政负担的重要性在于取消对基础教育发展的限制和干预;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免受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如通过公共资源再分配实现经济均衡发展,有效保障一国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以及为每一个在校儿童创造更多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平等机会。

3.2 落实新课程改革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缓慢,严重迟缓了教育整体的发展,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造成农村基础教育滞后的因素很多,课程因素就是其中之一。农村基础教育方案的设计和运作必须基于对农村地区当前和未来社会生活的科学分析,以适应“生活世界”,同时也保证可以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因此,在农村地区,农村基础教育方案应满足以下三点:

1.突出农村地区的特点,为农民提供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道德;

2.兼顾到传统农村文明中宝贵道德知识和观念的传承和发展;

3.满足学生其他发展的需求,毕竟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村地区的人口会持续向外迁移。

目前,农村学校基础课程与城市基础课程基本没有区别,课程的主要形式是学科课程。应积极推动新课程改革,力争基础教育课程在满足基本国民教育的同时更多的体现地域特色,奠定基础教育在当代农村社会进步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在做好文化传承的同时满足弄农村青少年发展的需求。农村基础教育方案的改革应遵循两个主要方向:第一,改变知识的组织和呈现方式,以更符合教育对象,也就是农村青少年的接受习惯;第二,介绍和补充必要的新知识,帮助农村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农村基础教育方案的改革不仅是对普遍知识的重组和对农村世界的开放,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注意在农村社会的现实和历史中寻找课程要素,实现农村教育公平,真正发展我国的基础教育。

3.3 采取根本性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3]

没有人否认教师在人才培养和国家进步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到目前为止,中国教师的增长率并不令人满意,尤其是在农村中小学。然而,在社会各阶层,中小学教师行业(尤其是农村地区)对中国的优秀人才来说并不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行业,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不能适应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多年来我们在农村中小学建设中的具体工作主要是解决硬件设施问题,这容易见“成果”但成效很差。尽管政府年复一年、月复一月在尽力改善教师的生存状况,但许多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生活十分艰难。教师的工资、学校的运作和学生的安全这些基本问题必须得到解决,否则优秀人才的引进和教师的成长是不可能保证的。然而,也存在一些误解,认为中小学教师水平不高,事实上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水平是很高的,只是要付出的成本太大。

此外,要加大师范教育改革的力度,向中小学输送新的合格教师;要造就一支合格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必须大力改革现行的师范教育,以符合教育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农村教育发展的需求;就师范教育而言,新教师的职业教育质量,特别是教育实践能力急需提高,确保新教师的职业教育质量符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要;进一步规范教师资格认证,在扩大教师多样化来源的同时进行规范化培训,教师必须接受为期一到两年的严格职业培训;此外我们还必须落实教师培训专项资金,降低教师成长的成本,同时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

4 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路径突破

4.1 评价政府教育职责的履行

教育本身的发展至少有三个指标:第一,教育的普及程度。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这决定着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质量与潜力,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第二,义务教育的均衡,这对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第三,素质教育的成效,这本身是一个教育问题,一个学校制度问题,但是现在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学校系统和学校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依靠政府,或者说政府,它应该负责推进素质教育。公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是衡量政府教育责任行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政府应该做到入学机会公平的、教育发展是均衡的,能满足人们全面发展的需求。

4.2 完善教育相关法律法规

随着依法治国这一进程的初步推进,当前我国教育制度建设鸣谢加强,尤其在国家层面的教育立法方面,但与极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相比我国的教育立法仍明显滞后。我国从国家法律法规层面规范教育行为,使我国的教育行为有法可依,省级人们政府也需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予以支持这些法律法规,并且根据其特点制定政策落实措施,以解决备受人们关注的教育问题,实现教育的和谐发展。

4.3 明确以教育公平为价值追求

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充分发挥其行政优势,压实责任,积极推动实现教育均衡。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将实现教育公平视为教育价值的根本选择,并实施旨在解决这些差距的政策法规。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先决条件,社会公平必须建立在教育公平的基础上。由于种种原因,城乡二元结构下我国城乡教育长期处于不平衡状态。国家应将公平作为未来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政策起点,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地方和县政府要积极追求国家政策的价值取向,并将公平作为政府政策研究的方向。

4.4 加大教育改革的宣传力度

对于政府而言,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并根据自身特点实施改革,应重视宣传引导,避免改革带来的误解和公众冲突。加强宣传,避免人们对教育政策的误解或者以讹传讹。比如现阶段就应该在推进“双减”的同时加强对政策的宣传,树立示范,争取各教育主体的理解和全力支持。另外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推行城乡教育均等化将涉及诸多利益,这会对一个地区的教育模式产生重大影响,而一些学生和家长难免会产生一些误解,甚至教育教育从业者也颇有微词。政府应该加强广告宣传,让人们了解这些措施,理解其必要性与合理性,从而支持政府的措施。此外政府应该创新宣传形式,通过购买专业服务的方式推进相关工作,并将其作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环节。

5 结语

当前国际社会上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没有高质量的基础教育,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无从谈起,因此必须保证基础教育发展的公平和效率。现阶段,在乡村振兴这一战略大局下,全社会应在充分了解农村基础教育的提前下,剖析各类现状的原因以及可期的未来和解决之道,从而为共同富裕这一目标的实现贡献应有之力。

猜你喜欢

农村发展教育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