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农业发展下农村农业科技教育管理面临的发展困境忧思

2022-09-05林宏宇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农民科技农业

林宏宇

(宁德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福建 宁德 352100)

在目前的农业生产中,较多农民都认为不需要投入过多教育与技术,但作为一类较为特殊的资本形式,受教育程度以及科技水平直接关系着农业经济活动效率的提升,更会给农民个人发展以及农村社会带来影响。现阶段的教育和技术培训作为一类稀缺资源,农民在实际获取过程中的投入成本较高,并且当下所采用的教育和技术培训内容大多数都与农民的现实需求不相符合,致使农村地区的教育和技术培训需求较低。另外,还普遍存在供给有限问题,即便农民想要获得新的农业科学技术也基本是寻门无路,自己主动学习又缺少存量资本。因此,在现代农业发展下,为进一步促进农村农业发展,提升农民收入,就需要给予充分的技术和教育支持,及时解决农业科技教育管理中面临的各项问题。

1 农村农业科技教育管理面临的发展困境

1.1 农村农业科技教育管理面临的主要困境

1.1.1 农民缺乏参与积极性

在当前的农村农业科技教育中,农民普遍存在缺乏参与积极性的问题。导致该问题的原因较多:一是新兴科技对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规模经营模式难以产生显著优势,导致很多农民认为不必要使用新技术,所以接受科技培训教育的积极性较弱。二是长期以来的小农生产使得农民群体普遍形成了注重现实而回避风险的本能,就算使用效率较低但更为保险的传统技术也不敢去冒险[1]。三是农村目前教育普遍滞后,农民文化素养偏低,尤其是农村青壮年进城之后,留下了大量老人、妇女进行农业生产,即便有专人进行技术指导,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完全掌握。再加上其思想保守,精力有限,不敢进行创新尝试,因此普遍不进行主动参与。

1.1.2 农民技术需求缺乏调研

现代农业发展中,农村农业科技教育的主体是农民,而要想落实科技教育,就必须明确农民对于科技教育的基本需求,确保在实际教育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但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只有部分专家学者认识到了农民技术需求调研的重要性,并从多个角度展开了研究。比如有学者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对农民科技需求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也有学者从培训供给主体需求、培训方式与管理需求、培训证书制度需求等层面分析,发现科技带头人往往有着十分明确的参训目的,更注重自身素质提升,也更注重培训后的跟踪服务等。但从整体上来看,这类调查研究比较少,在探究农民对于农业科技方面的需求仍缺乏必要资料,这势必会给教育管理开展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带来影响。

1.1.3 教育内容设置不科学

一是教育方向单一。当下的农民农业科技教育主要集中在种植与养殖两方面,其他方面涉及较少。然而,在现代农业发展下,农业产业结构逐步调整升级,农民已经不再只是需要掌握简单的种养技术,还要明确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农业政策法律等具体知识内容[2]。因此培训内容必须涉及农业、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农产品经营等多个方面,以更好地适应农业现代化的相关要求。

二是教育内容晦涩。农民群体文化素养普遍不高,理解能力较弱。但从目前的教育内容来看,部分符合农民的实际发展状况,很多与农村实际相互脱离,理论知识较多,实践操作较少,导致培训效果较弱,农民普遍培训积极性不高。

1.2 影响农村农业科技教育管理的制约因素

1.2.1 社会环境方面

一是基层缺乏重视。近些年来,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农民科技教育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投入力度也有所增大。但在基层方面,整体仍然缺乏必要的重视度,未意识到农业科技教育的重要作用,在实际安排工作过程中,将促进农业科技教育和提升农民文化素养作为了软指标规划,缺乏可行有效的约束机制。

二是缺乏完善规定。虽然最近几年,各地区都有效提升了农村农业科技教育力度,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整个教育管理过程中依然出现了一些问题,归根结底是有关法律规定不健全。具体来说,在关于科技教育管理体制、经费保障、设施配置、承担机构、人员配置等层面都没有给出较为明确的规定,导致出现了妇联组织妇女进行科技教育、团组织实施农村青年科技教育、残联组织残疾人进行科技教育、农业部组织农业技术教育等等,十分分散,政出多门,影响了教育效率[3]。

1.2.2 教育机构方面

一是教育内容单一,形式呆板。现代农业发展下,农民生产生活需求日渐多元化,组织开展内容单一的培训班已经无法满足群众的基本需求。再加上其中的内容大多数都为理论知识,实践活动较少,与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特征不符。另外,很多教育机构都是在白天农民劳动时进行,即便群众想要学习也没有时间。

二是教育体系不健全。如今很多地区虽然在县级建立了专门的农民科技教育机构,但基层却未设置专项机构,也没有专人负责。再加上农业生产本身是以家庭为单位,青壮年在农闲时节会外出打工,基本难以组织起来,即便机构下基层进行技术教育,却缺乏针对对象,不利于新农业科技成果的普及。

三是资金短缺。经费短缺是制约当前农业科技教育管理的重要因素,会导致教学条件无法达到既定要求。比如无法足量购买学员的教材、教育耗材等,甚至可能无法支付教师薪酬。这些都会直接影响科技教育效果。

1.2.3 农民自身方面

一是有些农民依然存在小农思想,对于农业技术的学习缺乏热情和积极性,安于现状,缺乏更高层次的追求。二是一直以来的城乡二元制影响了农民地位,再加上农村地区普遍经济落后,对农业技术缺乏兴趣,在主观愿望层面对技术教育积极性不足。比如很多青年农民更愿意待在城市工作,不注重农村事务。

2 农村农业科技教育管理的基本对策

2.1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优化相关法律规范。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很多国家与地区都已经实现了农民教育体系化与法治化。为此,这就可以从其中借鉴一些精华部分,及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农村农业科技教育的顺利实施,使其能走上规范化的发展道路。各地区也需要在相关法律专家、农村农业教育专家、政府管理部门、农民代表等意见与建议支撑下展开研究,制定出针对性的农业科技教育地方法规,真正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农村农业科技教育的作用和地位,使有关教育制度可以顺利实施与运行。

二是制定专项发展规划。现代农业发展中,科技是第一推动力,尤其是在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农村社会变革、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正处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农业与农村经济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全方位促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贯彻落实科技兴农,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性选择。为此,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强重视,制定专项是教育发展规划,明确农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与任务、工作核心与保障措施等等,见图1。

图1 农业科技教育发展规划体系

三是加大教育投入。1)加大农业科技教育资金整合力度,落实资金监管,将农业科技教育费用融入每年的政府预算中,构建专门款项,实现专款专用,从根本上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投资保障[4]。2)鼓励用工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全面支持农业科技教育,给予民办职业教育机构在税费等方面和公办职业教育机构平等的政策与待遇。3)构建农业教育助学机制。即加强中职教育国家助学金管理,对贫困地区以及失地农民给予充分的资金扶持。

2.2 带领农民积极参与

农民群众受到文化素养较低、思想观念滞后、科技意识淡薄、对农业科技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等层面的影响,导致在技术学习方面普遍缺乏积极性。对此,这就必须采取良好措施提升农民的参与积极性。

一是在教育模式方面,改变过去传统、单一、固定、片面的教育方式,组织相关学者对教育讲义、教材等展开调研编写,满足农户、村镇等方面的需求。同时,还要基于产业发展要求以及农作物生产季节变化实施集中培训、现场指导、技术服务,使指导、培训和服务能实现多维发展。二是邀请创业人现身说教,使用农民群众身边的事实现有效教育。还可以应用新媒体平台、电视等多种渠道对一些创业实例和典型进行宣传报道,带领农民学科技、学知识。三是选出典型能人进行宣讲教育,比如选出劳务人物、种养大户、乡镇企业家等现身说法,给农民授讲农业科技的重要性,以通过带头引导提升农民接受科技教育的积极性。四是实施集中化教育。具体可以利用测评推荐等方式从全县范围内选出具有一定专业技能、接受能力强的致富能人、专业大户、村干部等实施集中教育,使其成为农业科技推广的模范,通过一人带多人、多人带全村、全村带一片的形式,拓宽农业科技教育宣传范围[5]。五是落实教育效果跟踪调查。为保证教育效果,农技中心可以在所有参与教育培训的学员当中抽取几位进行跟踪调查,如分析学员对培训内容、方式等有无意见;分析学员是否能学以致用;调查学员的农业科技应用成果等。六是踊跃参与农业品种以及信息资源换代等相关工作,实现科技教育与农业相互联合,给农民讲授农产品生产、农业产业化和市场销售等新的信息资料和适用科技,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变,给农村经济带来更多便利服务,最终实现快速发展。

2.3 展开教育需求调研

农业科技教育中心应尽可能组织人员入户,详细掌握当地的种养、加工、经营管理等产业发展方向,明确在农业科技层面的实际需求。在对农业科技教育需求进行调查时,主要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一是重点对教育方式需求进行分析。当前最常见的教育方式包含多种方式组合、面对面授课、现场考察、电视广播、新媒体等。二是对教育地点需求进行分析。主要包含在本村教育、在本镇教育、在县城教育。实际选择时需根据现实情况尽可能深入农村和基层,真正与农民群众进行近距离接触。三是对种植类科技教育内容需求展开分析。目前最常见的种植内容包含农作物、蔬菜、果树、花卉苗木、特种经济作物等。四是对养殖类科技教育需求进行分析。常见养殖内容包含了家畜、家禽以及特种养殖。其中传统养殖居于主导,但特种养殖在现代农业的发展下也开始有所发展,各地区可根据自身环境条件确定是否需要展开特种养殖科技教育。五是对非农类教育需求展开分析。目前最常见的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建筑、机械、运输,还有营销管理、餐饮、家电、家政等。

由于各地区农民对于科技教育的需求存在一定差异,为保证教育效率,就必须转变过去一刀切的形式,不管是教育内容还是方式,都要及时根据市场变化以及农民需求进行调整,使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帮助农民有效解决科技教育物成果的问题。

2.4 优化技术教育内容

2.4.1 基于需求确定教育内容

不同地区,不同农民对于农业科技都有不同需求,为此还需给予当地农业产业特色、劳动者意愿、教育机构等相关因素,联合合作社、现代农业示范区、社会服务组织以及龙头企业等确定教育内容。一是开展农业职业技能教育。针对种养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科技示范户等类型合理设置农业科技培训,主要包含农产品加工、种养技术、贮藏技术、农机维修保养技术、沼气池建设和使用技术、农业经营管理等,以使其能不断提升职业技能,更好地带领农业向着高精尖的方向不断发展。二是开展农业创业教育。即针对在农业领域中具有一定创业意愿的农民,尤其是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农村青壮年、复转军人等,全面激发农业创业热情,传授创业技巧和农业专项知识,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准,实现创业就业。三是开展特色农业教育。比如构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全面发展水果、蔬菜等特色化的农业产业。

2.4.2 基于特色经济确定内容

当前全国各地都开展了特色经济发展,为促使特色农业实现持续增强,农业科技教育还可以基于当地特色经济开展。比如福建安溪作为全国重要的产茶大县,为促使当地实现绿色健康产品的广泛种植,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全县定期会举办相应的产业技术培训会,帮助农民群众答疑解惑,真正将推广实用技术和提升农民科技素养结合起来,给当地新农村建设培养了一批懂技术、有文化、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2.5 创新科技教育形式

在教育实践中,不仅要全面发展田间实地演练、一对一等较为传统的教育模式,还要基于当下农村工作的开展实际进行持续性创新。一是针对先前或目前较为有效的活动,如科技下乡、科技大培训、农业科技企业繁殖基地、农业电视教育等基层最受欢迎的形式和方法,全面探索新的形式与载体。二是要将科技图书馆作为主要的学习基点,将互联网作为传达媒介,将现场作为主要教育场所,在学习和教育之间建立起新的连接,有目的性地对农民的现实要求、科技学习困难等进行处理。三是全面开拓资源,将农民和农村基层领导的科技培育范围等进行扩大,实现各级别教育的贯通,构建终身学习环境。四是不断优化教育技能效果,实施计算机互联网远程教育等。比如应用互联网、电视等新型科技形式实施教育培训。五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即构建先进的农业科技领地,培养一批专业科技人才,同时创建相应的农业实验点、示范中心和科技展示园等,不断强化科技创新,进一步激励科技知识在农业生产中的普遍应用。

3 结语

科技兴农的实现,需要进行科技发展,而教育则是其中的核心基础,尤其是在现代农业发展下,无论是农业发展,还是新农村建设都要离不开农业科技教育。为此,这就需基于现实状况实施积极探索,通过政府支持,实现法律规范优化、教育规划制定和资金投入;同时通过完善教育内容与形式激发农民参与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在完全掌握其教育需求的基础上采取适当措施,真正适应新条件下对于农业技术的客观要求,以使农业科技成果推动农业生产力转变,给新农村建设、农业和农村经济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优化等方面带来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农民科技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